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認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山東外語教學雜志》2015年第六期
[摘要]
前人對網絡縮略語的研究多采取描寫性方法,就語言本體進行研究,割裂了語言與認知的緊密聯系。本研究運用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對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生成動因主要有語言內部因素,如漢語的對稱機制、雙音節化趨勢,以及語言外部因素,如認知因素、語用因素和心理因素;其語義建構的認知機制有概念轉喻、概念隱喻和重新分析。
[關鍵詞]
網格四字格縮略語;生成動因;語義建構;認知機制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網絡化的普及,各類網絡縮略語如雨后春筍般開始涌現,其中以形式上貌似漢語成語的四字格縮略語尤為顯著。例如:“人艱不拆”、“累覺不愛”、“男默女淚”、“十動然拒”、“喜大普奔”等。Gibbs(2001:25)認為網絡語言是一種具有時代文化特色和奇特邏輯的新型語言,其發展速度之快和變體形式之多都是史無前例的;Crystal(2001:6-14)探討了因特網對語言的重大影響,并將網絡語言分為電子郵件語言、聊天組語言、虛擬世界語言、萬維網語言、博客語言和即時信息傳輸語言等六種類型;于根元(2001)系統探討了網絡語言的性質、網絡詞語的屬性特征及構詞方式、網絡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趙華倫(2005)對網絡語言的修辭現象進行了研究,認為網絡語言的修辭主要有比喻、借代、諧音和縮略等;Crystal(2009:92-95)認為網絡語言具有四個突出特征:文本數量巨大、變體眾多、文本可及性較差和網絡詞語出現時間的確定性;白解紅(2009:82)根據網絡語言的構詞方式將其分為網絡復合詞、網絡縮略詞、網絡諧音詞;白解紅、陳敏哲(2010)以“X客”為例研究了該類漢語網絡詞語的在線意義建構;蔣向勇、白解紅(2013)對漢語ABB式網絡重疊詞語進行了認知研究。上述研究豐富了網絡詞語的研究,但對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這種獨特的語言現象及其生成動因與意義建構背后的認知機制缺乏研究。基于此,本文擬運用認知語義理論,對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進行研究。
2.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
2.1界定漢語四字格縮略詞語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其構成形式與已有的縮略詞語相似。王吉輝(2001:40)認為縮略詞語是指音節較長的組合形式通過縮略而形成的音節較短的形式。周薦(2004:212)指出四字格結構是漢語中數量龐大的一類語言單位,包括屬于詞和固定語中的所有四字組合以及存在于現代漢語中的專有詞語。我們認為,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模仿現有縮略語的形式,不斷生成新的縮略詞語。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指漢語中音節較長的組合形式通過截取其代表性語素或詞重新組合而形成的由四個語素或詞構成的常用于網絡中的縮略語或縮略形式。從意義上看,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具有整體性,其整體意義不等于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從使用效果來看,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具有幽默、委婉、調侃、諷刺、自嘲等語用效果,是人們追求語言交際的省時省力和標新立異、追求個性化的結果。
2.2類型本研究收集了300條來自主要網絡媒體(搜狐、網易、騰訊等)的四字格縮略語,按照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構成方式,我們將其分成三種類型,分別是: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和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
2.2.1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是指通過截取原來表達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個字或詞或語素重新組合構成的縮略語或縮略形式。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通常是縮略自詞語單位和句子單位,通過重新組合構成縮略語或縮略形式,前者如“喜大普奔”,縮略自“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后者如“男默女淚”,縮略自句子單位“男生看了會沉默,女生看了會流淚”;“不動然潑”縮略自句子單位“不為其所動,然后潑了對方一盆冷水”。經統計,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總數為101個,占所收集語料總數的33.67%。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構成遵循了經濟和省時省力原則。縮合前的語言形式多復雜繁瑣,縮合后的語言形式簡潔明了,結合一定的語境,人們就能清楚地了解縮略形式所表征的概念意義。
2.2.2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是指利用諧音機制構成的縮略語。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又可分為兩種:構成成分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和整體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構成成分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是指縮略語中的部分構成成分是利用諧音機制構成的,例如:“十面霾伏”(“十面埋伏”)、“前腐后繼”(“前赴后繼”)、“酒精考驗”(“久經考驗”)、“提錢釋放”(“提前釋放”)、“檢查宴收”(“檢查驗收”)、“火鉗劉明”(“火前留名”)、“山前劉明”(“刪前留名”)等。整體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是指縮略語中所有構成成分均是利用諧音機制構成的,例如:“飛蝗蕪湖”(“非黃勿護”)、“西斯空寂”(“細思恐極”)等。經統計,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總數為168個,占所收集語料總數的56%。我們認為,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形成和大量使用原因有二:一是和漢語本身的語言特點緊密相關。由于漢字屬于音節文字,一個字由一個音節表征,因此,同音字詞現象非常普遍;二是和輸入法軟件有關,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產生多是由于利用輸入法軟件有意或無意地錯誤選擇字詞的結果。由于網絡交際的隨意性和人們追求交流的經濟性,以及追求最大限度的省時省力,有時默認輸入法的首選匹配詞項,造成誤選字詞(如“火鉗劉明”),或者人們為了制造新奇化的效果或出于其他的語用目的故意為之(如“前腐后繼”),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漢語網絡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
2.2.3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指的是通過賦予原有的語言形式以新的概念意義而形成的縮略語,此概念意義與原來該語言單位所承載的意義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徑庭。例如:“不約而同”(原義為“事先沒有約定而彼此意見或想法一致”,在網絡語言中被賦予了“很久沒有和異性約會而成了同性戀”的意義。)。“杯水車薪”(原義為“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網絡語境下的新義為發泄對部分社會現象的不滿,表示“領導們每天在辦公室喝著茶水,月底就能拿到買一輛汽車的薪水”)等。經過統計發現,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總數為31個,占所收集語料總數的10.33%。舊形新義式的縮略語是利用漢語中原有的且已固化的四字格成語的形式,網民認為原有成語形式更易于記憶和使用,可以減輕記憶負擔,同時意義的反差更容易制造陌生化效果,符合人們的求新求異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原有形式及其規約意義已固化在人們的心理詞庫中,二者構成形意配對體(form-meaningpairings),而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欲將其配對關系打破,賦予其原有形式以新意義,必然會增加人們的識解負擔,甚至會造成交際失敗,這是該類縮略詞語所占比重較小的主要原因。
3.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生成動因
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生成動因可分為語言內部因素和語言外部因素。語言內部因素包括漢語的對稱機制和雙音節化趨勢;語言外部因素包括認知因素、語用因素和心理因素。
3.1語言內部因素
3.1.1漢語的對稱機制漢語中的“2+2”對稱式的四字格在漢族人心理中造成了一種強大的語言定勢(武占坤、王勤,1983:356)。對稱式的四字格結構的形成受《詩經》語言的很大影響。《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被儒家尊為經典,位列五經之首。《詩經》中的語言多為四字格結構,對漢語的語言結構的形成(特別是成語)和修辭手法均產生了重大影響,形成或促進了漢文化以偶為佳、以四言為正的語言表達習慣和追求和諧、均衡、對稱的審美習慣,這一審美習慣反過來又會加強人們對四字格語言結構的喜愛。四音節的優勢特別表現在現代漢語里存在著大量的四音節熟語即“四字格結構”這一事實(呂叔湘,1963)。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形成和流行正是漢語的對稱機制和漢民族追求對稱和諧的審美觀的體現,例如:“人艱不拆”是“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的縮略形式,“社病我藥”是“社會病了,為什么要我吃藥”的縮略形式,縮略前后意義相同,但縮略前的原表達形式較為繁瑣,縮略之后,形式仿擬漢語成語,意義和原來不變,形式簡潔且對稱(“人艱”和“不拆”互相對稱;“社病”和“我藥”互相對稱),符合漢語的對稱機制和漢民族追求均衡和諧的審美觀。
3.1.2雙音節化趨勢雙音節化趨勢是現代漢語詞匯發展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呂叔湘,1963;孫維張,1989)。漢語的對稱機制極大的推動了漢語詞匯的雙音節化趨勢。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順應了漢語的雙音節化趨勢,因而受到人們歡迎和追捧,成為網民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漢語雙音節化趨勢的語言發展規律促成了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產生。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大都可以分為二二韻步結構,由兩個雙音節構成的復合語言單位,例如“累覺不愛”由兩個雙音節部分組成:“累覺”和“不愛”;“說鬧覺余”由“說鬧”和“覺余”兩部分構成,體現了漢語的雙音節化趨勢。
3.2語言外部因素
3.2.1認知因素人類的記憶和處理信息能力具有局限性。人們的記憶容量,特別是短時記憶容量有限,信息保存時間短,這會對語言的使用產生巨大的影響(McGaugh,1973)。因此,記憶容量的有限性客觀上使人們刪繁就簡。使用縮略語可以節省短時記憶容量,便于人們記憶和認知加工處理。心理學界認為,人腦對接收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是以組塊(chunk)為單位的。美國心理學家Miller在其《神奇數7加減2,我們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論文中證明了就人的短期記憶容量來說,正常成年人都是在7±2,即是5-9個組塊之間波動,5個組塊是最易被處理和記憶的(楊治良,1994:73)。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本身是四個音節,也就是四個漢字,再加上整體結構一起,剛好構成5個組塊,最大程度地符合了人們信息加工的特點,易被人們所接受和使用。例如:“細思恐極”是“仔細思考覺得恐怖至極”的縮略形式,前者相對于后者形式更加簡潔,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前者是由5個組塊構成的,便于人們進行認知處理和記憶,減輕了人們記憶的負擔,更符合認知的經濟性和語言表達的經濟性原理,也更利于傳播和廣泛使用。
3.2.2語用因素經濟原則是指導人類行為的一條基本原則,指的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總是試圖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人們為了提高語言的交際效率,在表意清晰明確的前提下,傾向于采用簡潔、經濟的語言符號(Haiman,1985:195)。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語言使用者為滿足表達和交際的需要總是傾向于“盡量減縮”來實現表達方式的經濟簡潔,從而達到省時、省力、高效的目的(Leech,1983:67)。因此,追求語言表達的經濟性是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生成的重要語用動因。現代社會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越來越追求效率和速度,“時間就是金錢”這一觀念空前加強。這就客觀上要求人們在語言交際時也更加注重語言表達的經濟性。縮略語形式簡潔,表意豐富,其大量生成和使用迎合了社會發展趨勢和人們觀念的變化。縮略語“喜大普奔”代表了“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四個并列語言單位所表達的概念意義,符合人們追求省時省力的目的,極大地實現了語言表達經濟性,增強了語言交際效率。
3.2.3心理因素現代社會崇尚多元化和個性化。語言的個性化是表達自我,彰顯個性的方式之一。網絡縮略語形式新穎、結構獨特、高度概括、表意豐富,體現了人們求新獵奇、追求新鮮感的心理需求。網絡語言的創造者借語言結構的個性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大行其道體現了人們的這一心理。例如,網絡情感類文章中多以“男生看了會沉默,女生看了會流淚”作為標題,制造噱頭,以吸引讀者的眼球。由于高頻的使用和傳播,此標題已不再具有最初的新鮮感,人們對其產生了審美疲勞,于是網民對其進行了加工改造,產生了具有新鮮感和陌生化效應的的新語言表達形式———“男默女淚”,以實現語言表達的與時俱進和彰顯自己的獨特個性。
4.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
4.1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機制主要是概念轉喻機制。Lakoff&Turner(1989)將概念轉喻視為一種發生在同一個ICM內部表述和理解“部分與整體關系”的認知現象,即可用一個部分來認識另一個部分或整體,或通過整體來認識部分,兩者具有接觸或鄰近關系。Radden&Kvecses(1999)認為,轉喻是一個認知操作過程,在這一認知過程中,一個概念實體在同一ICM或同一認知域內,為另一概念實體提供心理可及。他們以英語縮略詞為例,認為英語縮略詞是基于語言形式的部分代語言形式整體(PARTOFAFORMFORTHEWHOLEFORM)的轉喻機制而生成和建構意義的,如UN形式上來源于UnitedNations,意義上二者相同。可見,轉喻映射不僅可以產生在語言的概念意義層面,也可以產生在語言的形式層面,語言形式上的轉喻映射使得我們可以用語言的縮略形式來代指語言的整體形式。我們認為漢語網絡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的產生和其意義建構是基于發生在語言形式層面的轉喻映射之上的。
4.1.1縮略自詞語的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我們發現,縮略自詞語的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機制是轉喻機制。下面以“喜大普奔”為例來說明其意義建構。“喜大普奔”屬于縮略自詞語的四字格縮略語,其縮略自“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前者比后者更為凸顯和簡潔,可以作為喻體和參照點,為后者即目標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提供心理可及。該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是以語言形式的部分代語言形式整體的轉喻模型為基礎的,由于縮略前后的概念意義是保持不變的,我們把該部分形式還原為整體形式之后,即可以通過整體形式獲得該縮略語所表征的概念意義。
4.1.2縮略自句子的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縮略自句子的縮合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機制同樣是轉喻機制。以“十動然拒”為例分析如下:“十動然拒”屬于縮略自句子的四字格縮略語,縮略自“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別人”。喻體“十動然拒”是“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別人”的縮略形式,是目標體的一部分,二者屬于同一個行為事件框架或稱行為事件ICM,故具備轉喻映射發生的基礎———鄰近性,其意義建構過程如下:基于語言形式的部分代整體的轉喻機制,“十動然拒”作為相對凸顯的認知參照點,可以引導通達目標體,即整體“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別人”,從而得到其整體形式,相應地建構出其概念意義。
4.2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是基于語音隱喻機制和概念轉喻機制的共同作用。概念隱喻映射過程是從始源域到目標域的系統地、單向地映射,按照恒定原則(invarianceprinci-ple),始源域的意象圖式結構被系統地映射到目標域,其實質是以始源域的事物或概念來理解或經歷目標域的事物或概念。由于隱喻映射時,始源域和目標域是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概念域的,所以概念隱喻是跨概念域(cross-domainmapping)的系統映射,發生映射的基礎是二者的相似性(similarity),這是概念隱喻機制和概念轉喻機制的本質區別。語音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Vuletic(2003)認為語音隱喻(soundmetaphor)是不同的內容實體通過各自的語音相似性或鄰近性所進行的聯想。換句話說,語音隱喻是指不同的概念意義借助其語音間的相同或相似性而進行的跨域映射,其映射產生的基礎是語音間的相同或相似。基于在語音相同或相似而發生的的語音隱喻是語言隱喻現象的重要方面。
4.2.1構成成分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研究發現,構成成分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機制是語音隱喻機制和轉喻機制。以“繁榮娼盛”為例分析如下:“繁榮娼盛”是“繁榮昌盛”的諧音形式,利用“娼”和“昌”諧音而構成的,屬于構成成分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前者來源于后者,二者讀音相同,故能產生關聯,發生隱喻映射,使二者所表征的概念域或認知域產生接觸和互動,從而獲得“繁榮娼盛”的首層意思“繁榮昌盛”,再基于語言形式部分代語言整體的轉喻機制,“繁榮娼盛”指代的是“娼妓業的繁榮昌盛”,還原成該整體形式之后,便可獲得其意義。
4.2.2整體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整體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機制同樣是語音隱喻機制和轉喻機制。以“飛蝗蕪湖”為例分析如下:“飛蝗蕪湖”屬于整體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其作為來源域,用來激活目標域“非黃勿護”,二者具有語音相似性,故而能發生語音隱喻,使二者所代表的概念域之間能夠進行聯想和跨域映射,構建出其實際所指“非黃勿護”,之后再基于語言形式的部分代形式整體的轉喻機制,我們可以得到“非黃勿護”的完整形式“本貼子非黃貼,請吧主勿刪除以維護貼吧純凈”,從而完成該縮略語的意義建構。
4.3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概念意義與原語言單位所承載的意義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徑庭。我們發現,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的產生及其意義建構和重新分析密切相關。重新分析發生在語言的橫組合層面,是一個表達結構的內部變化,不會即刻改變該結構的表層形式,但常導致成分之間邊界的創立、遷移或者消失(Langacker,1977:57-139)。Harris&Campbell(1995)也認為重新分析是一個改變句法結構內在關系的機制,一般不會引起表層形式的改變。Hopper&Traugott(1993)將重新分析視為語法化的主要機制之一。我們認為重新分析是語言的使用者或理解者對原有語言結構的深層結構進行重新闡釋和創新分析的過程,其結果經常帶來語言結構的語音、語義、句法等的變化。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新意義的建構機制是重新分析。以“杯水車薪”、“不約而同”為例。“杯水車薪”的原意為“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在該成語中,“薪”的意義為“柴草”,網民將其重新分析為“薪水”,以此來反映一些社會現象,構建其新意義即“領導們每天在辦公室喝著茶水,月底就能拿到買一輛汽車的薪水”。“不約而同”中的“約”被重新分析為動詞,意思是“約會”,“同”被重新分析為名詞,意思是“同性戀”,建構出該縮略語的新意義“很久沒有和異性約會而成了同性戀”。上述詞語在經過重新分析之后,語義或內部語法結構發生了部分變化,導致其使用范圍不再局限于先前的范圍,也就是說,其使用范圍擴大了,可以用于更寬泛的語境,表達新的意義。
5.結語
本研究運用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對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生成動因及意義建構機制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漢語網絡四字格縮略語的生成動因主要有漢語的對稱機制和雙音節化趨勢等語言內部因素和認知因素、語用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語言外部因素;縮合成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是概念轉喻機制,諧音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是語音隱喻機制和概念轉喻機制的共同作用,舊形新義式四字格縮略語的意義建構機制是重新分析。
作者:白解紅 張懂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