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英語專業口譯教學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考試與評價雜志》2015年第一期
1.注意與口譯的關系
1.1選擇性注意與口譯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與學習等高級認知活動關系更密切。有意注意有三大功能,即信號檢測、選擇性注意和分配性主意(Sternberg,2006:61)。注意有兩大基本特點,即選擇性和集中性(燕國材,1998:87)。在認知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若干選擇性注意模型中,最有影響的是Broadbent的單通道過濾器模型和Treisman的衰減模型。Broadben(t1958)指出,信息一旦在感覺層次記錄后,我們就開始過濾它(見圖1)。目標刺激可能會通過注意系統,到達更高層次的加工階段。Moray(1959)發現,雖然選擇性過濾在感覺層次阻斷了大量信息,但突顯和強大的信息可以突破過濾機制。Treisman(1960,1964a,1964b)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注意的衰減模型。他認為該機制只是弱化目標刺激之外的刺激,對于特別突顯和強大的刺激,衰減效果不足以阻止刺激穿透信號弱化機制(見圖2)。Broadbent和Treisman模型的相同之處在于輸入的信息在被知覺加工前都會進入過濾器,其區別在于某些輸入的信息是完全被阻擋在通向知覺加工層次通道之外還是只是對其進行了弱化。很多其他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對Broadbent和Treisman的模型進行了驗證,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他們的理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選擇性注意與有意注意的信號檢測功能密切相關,在區分刺激與噪音方面共同發揮重要作用。注意的集中性與選擇性密切相關,是對一定對象的集中,集中的對象往往是選擇性注意的對象。沒有學生注意的選擇性集中,課堂教學效率定會受到影響。Seleskovitch(1978:8)指出口譯過程大致分為語音感知、迅速拋棄語言外殼保留信息的思維表征和用目的語表達三個程序。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口譯過程主要包括理解、記憶和表達三個過程,這三個過程幾乎是同步進行的,且反復循環(陳曉春,2001:103)。口譯輸入信息首先得作為信號即刺激被檢測出并順利通過選擇性注意的過濾器,信息才能進入信息加工的下一個階段,即知覺加工。否則,口譯學習者根本無法或有效地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感知,后續的理解、記憶、推理、決策、表達等心理加工過程便無從談起或會受到嚴重影響。
1.2分配性注意與口譯有意注意的另一個功能是分配性注意,即個體在同一時間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注意,或將注意分配到不同的任務中??谧g是一項高度復雜的雙語活動,需要譯員在很短的時間內理解源語并用目的語表達出來,是由話語辨別、儲存機制、轉換、表達及表達監督機制組成的多過程,尤其是同聲傳譯(Moser-Mercer,1997:177)。Gile(1995,1999)通過研究發現,口譯過程由三個處理過程組成,即聽和分析過程、短時記憶過程和產出過程,并據此提出了著名的口譯多任務處理模式(EffortModels),即口譯=L(聽力理解)+P(翻譯)+M(短時記憶),同聲傳譯還需加一項C(協調)??谧g可以說是“一心多用”,需要譯員具有較強的分配性注意能力。Kahneman(1973)提出的注意資源分配理論指出人類加工處理任務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當人同時面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任務時,便會造成系統對資源的競爭,人的信息加工系統會根據不同任務分配有限的心理資源。分配性注意能夠對不同的任務給予不同程度的注意,使有限的心理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若沒有較強的分配性注意能力,口譯任務將難以成功完成。
1.3注意與口譯記憶口譯記憶是影響口譯加工及其效果的重要認知過程,對口譯質量起重要作用(陳衛紅,2014:85)。張威(2012)通過一項實證研究發現,工作記憶能力可以影響同聲傳譯的質量,對同聲傳譯效果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在初級階段,相比口譯技能,工作記憶對同聲傳譯質量的積極作用更突出。記憶對口譯質量的重要作用已是共識,很多中外學者對此都進行了論述和驗證。口譯記憶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對輸入信息理解的基礎上,對輸入信息的理解是口譯記憶的前提。而有效理解的前提是具備較高程度的注意水平,如果沒有對重要信息的選擇性注意并體現出集中性,理解加工便不能順利進行,口譯記憶加工便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若作為理解和記憶前提的注意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口譯記憶加工,進而影響最終的口譯質量。工作記憶容量的協調和分配能力與口譯效果相關(張威、王克非,2007:44),注意能力特別是選擇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能力與工作記憶容量的協調和分配能力關系密切,注意會引導工作記憶容量進行協調和分配,促進此能力的發展??傊?,注意能促進口譯記憶特別是工作記憶的加工,有效提高口譯質量。
1.4注意與口譯技能口譯技能主要包括積極聽力、口譯筆記、口譯策略、即席演講、復述、長句處理、應變等能力,口譯技能是影響口譯加工效果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高級階段,口譯技能的作用更加明顯(張威,2012:751)。注意與多種口譯技能具有緊密的聯系??谧g的積極聽力能力是譯員主動獲取關鍵信息并運用推理等認知手段對輸入信息進行重新整合并對意義進行有效理解的能力。沒有較強的積極聽力能力,口譯認知活動就會在理解加工階段受到影響,后續認知加工便無法順利進行,從而嚴重影響口譯質量。如果譯員的主要水平較低,對重要信息未體現出恰當的選擇性和集中性注意,就會降低對輸入信息理解加工的效率??谧g筆記是口譯的一項重要技能,對于減輕譯員的記憶負荷、激活譯員的記憶和提高口譯質量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溫年芳,2008:43)??谧g筆記主要是記下關鍵詞和建立意義邏輯,若譯員對這些重要信息不能高度地有意注意,對輸入信息進行檢測與選擇,會使口譯筆記效率低下,會使無用信息進入口譯筆記,進而增加譯員對口譯筆記的辨識難度,反而會使口譯筆記成為負擔。譯員在進行口譯活動時,常常會運用到多種口譯策略,如記憶策略、概念形成策略、表達策略等。前文已論述了注意與口譯記憶的關系,因此口譯記憶策略和注意也密切相關。王湘玲等(2013)進行的一項實證研究發現,注意力的有效分配影響概念形成策略??谧g多種技能的發展都需要注意的參與,如果不重視注意因素,某些重要口譯技能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我國絕大多數高校英語專業本科是在大二或大三首次開設口譯課,若學生的學習卓有成效,會對他們以后更深層次的口譯學習和口譯實踐產生重要影響。Gagne等(2004:127)教育心理學家都認為學習的過程始于注意。注意與口譯諸多方面都有重要聯系,口譯教師在進行口譯教學時應該充分認識注意的重要性,并在教學時盡量提高學生的注意水平。
2.1選擇恰當的口譯教學材料目前很多高校英語專業口譯教師在教學材料的選擇上比較隨意,沒有經過細致思考。有些口譯教師按照口譯教材按部就班教學,有些口譯教師完全是自己選擇材料,還有一些則是兩者兼顧。有些口譯教材的口譯材料比較陳舊,題材、難度等與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水平等往往不匹配,但是不少口譯教師仍然不作任何調整地照本宣科;還有一些口譯教師注意到了材料的新穎性,但是在選擇具體材料時往往比較隨意,多是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選擇。Schmidt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提出了著名的“注意假設”。Schmid(t1990)指出不是所有的輸入都有均等的價值,只有那些被注意的輸入才能被吸收并被有效處理。若口譯材料不被學生充分注意,會影響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記憶等后續認知加工,會影響學生積極聽力、記筆記等技能的形成。Schmid(t1990)研究發現記憶需要注意,注意與產出具有密切的關系。在進行口譯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對口譯材料精心選擇,以提高學生的注意水平。一種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口譯材料。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吳文安(2010:45-48)進行的教學實驗表明,翻譯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材是完全可行的,這種方式不僅會讓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還會讓學生感受到翻譯的樂趣并提高他們的綜合翻譯能力。學生感興趣的和難度恰當的材料會使他們在學習時參與的積極性更高,會顯著提高他們的注意水平。Schmid(t1990)指出期望是決定輸入信息的可感知性和可注意性的條件之一。學生自主選材能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期望,能強化口譯輸入信息的可感知性和可注意性。需說明的一點是,學生自主選材也需要教師把關,教師應給出清晰的指令,保證所選材料符合要求。太過簡單會不利于學生口譯水平的提高,難度過高會削弱學生的注意水平,可能還會被注意過濾器過濾掉,影響后續的認知加工層次。即使教師設法讓學生高度注意,使得部分高難度信息通過注意過濾器,也會占用大量有限的心理資源,大大降低認知加工效率,使學生的學習舉步維艱而又收獲甚微。還有一種方式是口譯材料的選擇完全由教師掌控,但教師須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水平,選擇學生感興趣和難度適中的材料。Schmid(t1990)提出的另一個決定輸入信息的可感知性和可注意性的條件是感知的突顯性,即輸入的信息要具備形式的顯著性。最好避免過多的音頻或文字材料,須選擇一定比例的多媒體材料。同樣是領導人講話,視頻聲畫并茂,更能提高學生的注意水平。
2.2采用恰當的口譯教學方式目前不少口譯教師通常采用的口譯教學模式是“放錄音(教師或學生朗讀)→學生記筆記→學生輪流口譯→教師或學生評價”。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易于組織課堂教學,但是此教學方式比較單調,久而久之學生的注意力會下降,教學效果會受到影響??谧g教師應該對教學方式作一番思考,選擇能提高學生注意水平的教學方式。在進行口譯教學時,可運用以下教學方式:運用交互式教學模式進行口譯教學。Brown和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了交互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特別突出教師和學生小組之間的相互對話(轉引自麻彥坤,2005:61)。后來社會文化學派提出了“CollectiveScaffolding”(生生支架構建),亦稱為“PeerAssistance”(同伴互助)(Lantolf&Thorne,2006),深化了交互式教學的內涵。具體來說,交互式教學模式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突出任務型,重視整個教學過程各種層面的交互。在進行口譯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名學生。教師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協助者,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譯前、譯中、譯后三個階段的交互,交互包含師生交換、生生交互、組內交互和組際交互。譯前交互主要是師生和生生之間充分交流,共同選擇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感興趣的口譯材料。譯中交互主要是學生就口譯過程進行反思后進行師生、生生交互,如口譯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運用了什么口譯策略或技巧?有沒有創造性的翻譯?口譯體現了何種口譯理論的指導?通過實踐悟出了什么道理?香港中文大學李德鳳教授介紹了他在教學實踐中采用的一種方法,即反思日志。反思日志要求學生對整個翻譯過程進行反思并將其寫下來。譯中交互就是聚焦口譯過程,可以采用反思日志的方式,但不一定寫下來,有些不是特別復雜的任務可以口頭討論。譯后交互主要是師生、生生、組內、組際對口譯表現進行評價,學生從中獲得啟示。此外,這三種交互方式還可以延伸到課外,以深化交互。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是學習真正的主人,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他們的教學參與積極性會更高,學習熱情更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注意水平會顯著提高,無疑會對學生的口譯認知加工產生積極作用。運用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認為經驗活動在學習中非常重要,突出了學習與情境之間的緊密聯系,表征一種以社會情境為標志的教學模式(麻彥坤,2005:62)。認知學徒制特別強調學習者應參與有意義的學習,解決的問題應是真實的。Lave等人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默會知識”對學習的重要性,提出“學習是實踐共同體中合法的邊緣性參與”這一著名論斷(轉引自萊夫•溫格,2004:16)。在口譯教學中,符合認知學徒制特點的教學模式就是校企合作教學??谧g教師可以和翻譯公司合作,讓學生觀摩真實的口譯現場,讓學生練習真實的口譯案例,有條件的學生甚至可以在項目經理和職業譯員的指導下參與難度符合自身實際水平的真實口譯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口譯教師、翻譯公司項目經理、職業譯員等就是師傅,學生就是徒弟,師傅和徒弟之間、徒弟與徒弟之間進行多層面的交互。翻譯項目有諸多環節,包括接受任務并簽訂合同、分配任務、配置資源、譯前準備、人員協調、交稿、審校、復審、評估等(劉和平,2011:44)。學生在課堂上是難以了解到真實翻譯項目是如何運作的。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可以在真實的社會性互動環境中通過合法的邊緣性參與,默會到很多在課堂上、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生學習口譯的動機就是希望能學以致用,如果教師運用的口譯教學方式沒有讓學生感受到能夠幫助他們提高口譯水平,為將來的口譯實踐打下基礎,那么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很可能會注意力不集中,影響教學效果。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使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注意水平,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王愛琴(2011)提出的“實習式”翻譯實踐教學模式在某些方面與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有相似性,特別強調學生應參與教師承接的翻譯業務和在社會實踐中學習,使學生參與到真實的翻譯實踐中去,這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習效果會更好。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具有建構主義意味,強調學生主動探索,對意義進行建構。毫無疑問,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一個重大區別就在于主動學習者需要更高程度和更持久的有意注意,否則學習過程難以維持。綜上所述,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水平,能為其他口譯認知加工程序提供更強的動力,更能促進學生口譯能力的發展。重視學生口譯訓練前背景知識的準備。在口譯理解過程中,譯員運用背景知識和語篇知識去推測和提取意義。認知心理學認為,由于背景知識為新吸收的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譯員會對輸入的信息特別敏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王瑞昀,2004:70)。Schmid(t1990)也指出其中一個決定輸入信息的可感知性和可注意性的條件是準備。在學生進行口譯前,教師應該對口譯材料的主題、專業詞匯、常見表達等背景知識進行講解,或者讓學生進行討論,要讓學生對口譯材料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作好口譯的“心理準備”,這會讓學生對口譯材料的敏感度更高,注意力更集中,使后續口譯認知加工更順利,提高學生的口譯質量。
2.3對學生進行注意訓練作為一種高級認知活動的口譯,注意特別是有意注意對提高口譯質量,提升口譯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口譯教師應對學生加強有意注意能力的訓練,特別是訓練學生的選擇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能力。口譯教師可在課堂上花幾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注意訓練,也可介紹科學的注意訓練方法讓學生在課下進行。目前國內外都開發了不少的注意訓練軟件,網絡上也有一些注意測驗和注意訓練課程等,其中有些是免費的,口譯教師可推薦優秀的注意訓練工具讓學生在課下使用。
2.4其他啟示還有一些方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水平: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教師啟發學生得出答案;認知心理學認為說話者話語的獨特感覺特點(如音高、音步、節律)、音強(響亮度)和音源位置等能使目標人群僅選擇性注意說話者所說的信息(Sternberg,2006:70);因此,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有一定的變化性,需不時地在教室不同位置走動;PPT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要考慮學生的閱讀習慣,必要的時候須學習PPT制作。
3.結語
目前國內研究者探討得較多的是筆譯教學,口譯教學研究相對比較薄弱??谧g教學應多從其他相關學科吸收養料,以指導口譯教學。從認知心理學的注意理論角度來看,注意與口譯之間關系緊密,即選擇性注意與口譯、分配性注意與口譯、注意與口譯記憶以及注意與口譯技能的關系都比較密切,注意對口譯具有重要影響。鑒于注意與口譯的密切關系,我們可以從注意理論視角研究口譯教學??谧g教學從注意理論中獲得的重要啟示是選擇恰當的口譯教學材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和加強注意訓練等。隨著認知心理學等認知科學的發展,高校英語專業口譯教學定能從中獲得更多更重要的啟示。
作者:吳旭謝柯單位:重慶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