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途徑選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任務,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需要,也是時展賦予的新命題。文章從分析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意義出發,論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發展的現狀,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路徑
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1]這一觀點闡述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德樹人,就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創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提供新的方法,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內容。同志指出:“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是瞎說一頓。”[2]p139他用橋和船的例子說明方式方法對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意義
為社會培養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就應該依據時代的發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順應時展和變化趨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任何事物要想煥發生機與活力,就要發展變化,只有在發展變化中才能得到豐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固定的或一成不變的,只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以及大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進行創新發展,才能被大學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從日常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同時又指導著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得到豐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說,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三大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內在的規律、教書育人的規律、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這三大規律要求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只有在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也對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的現狀分析
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各高校根據時代進步和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了革新和改進,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1)網絡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發揮作用,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革新和改進,為實現中國夢培養人才。21世紀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所帶來的大數據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利條件,將網絡技術廣泛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時展的要求。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開展網上黨團校、時事新聞和政治經濟等相關網站,“用正確、積極、健康和科學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提高大學生接受正確、有益的信息,拋棄錯誤、有害的信息,用豐富和正確的主流意識影響和感染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滲透優秀的歷史傳統和愛國主義思想,幫助大學生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崇高理想,并最終通過思想或理想指導其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言行,使他們能夠嚴以律己、努力學習、積極鍛煉、勇于實踐和努力掌握建設祖國的知識和本領”[3]。網絡技術廣泛運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增加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親和力和有效性,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補充和發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被重視。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與環境是互相創造的,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塑造人。”[4]人的行為受到主觀意識的支配,主觀意識的形成與環境密切相關,環境影響人,塑造人,同時也制約人的活動。環境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就說明,不同的生活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不一樣。高校應積極重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感染著大學生,使其個人品格和修養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高校要抓住環境對人的影響這一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廣泛運用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親和力,積極發揮課堂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加強班風與校風建設,開展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主體班會活動,主辦以“中國夢”為主題的黑板報,張貼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榮八恥海報等。
(3)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心理咨詢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受教育者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礙、心理疾病予以調整和排除的治療方法。”[5]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大學生的生活壓力、就業壓力和社會壓力越來越大,長時間處于高壓狀態并且不能很好地排遣出來,導致部分學生的心理疾病進一步加重。心理健康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勢所迫,能進一步構建團結友善的校園氛圍,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因此,高校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咨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建立在線心理健康咨詢平臺,通過網上發放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最近在心理和思想上的問題,讓大學生在測試過程中客觀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個性特點,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狀況,改進認知結構、更新認知途徑,從而確立正確的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創新和發展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有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這兩個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別,前者包括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具體表現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單一,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的教育教學任務重,學校安排的時間相對較少,一些高校是一周兩節課,有些是一周一節課,甚至還有兩周一節的。任課教師為了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經歷還不足,沒有時間去運用多樣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讓大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相一致的,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引導性。”[4]部分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大都從自己的感性出發,表面上了解這門課程,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一部分政治立場不堅定的學生的引導,是為了讓他們的思想觀點與社會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方法單一,說教過多,缺乏事實的認可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逆反的心理。這種認識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認識。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政治引導外,還在于立德樹人。政治教育不僅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對學生進行政治引導,還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使教育內容生活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說教。“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說教現象,機械地空講道理和理論知識,忽視了大學生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歷,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空講事實,過度堆積理論知識,既空洞乏味,又忽視了大學生的個性需求,達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的。久而久之,高校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目的空有形式,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
3.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和創新
時代在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要隨之而革新。要根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探索出順應時展、學生積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1]這段話闡明了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秉承人本理念的同時還要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不斷延伸,從而探索出新的路徑。所以,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不僅要貫徹以人為本這一主流思想,還要充分考慮到高校學生這一客體對新方法的可接受性,更要將教育方法與學生自身實際相結合,發揮其主體性,尊重自身創造力。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時代在變化的同時,與之相對應的人類生活和思維方式也在改變,以前按部就班式的思想教育方法已跟不上時展的步伐。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起到有的放矢、正本清源的效果,即不同的教育目標和任務會映射出與之相對應的教育方法。目前,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不但適應時展,而且對高校完成立德樹人這一理想化目標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思想教育方法雖然之前在教學過程中起著積極的效果,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便會產生出一些盲區,不能滿足學生發展多樣化的需要。因此要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堂。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人際交往當中,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針對性。
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方式。“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抓住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這個重點,落實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運用新媒體技術使工作活起來等要求,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從而春風化雨,入腦入心。”[6]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濃厚興趣,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盡心盡責,轉變授課方式,改變以前大滿灌和講大道理的語言表達方式,用簡單樸實、接地氣的語言風格講述深邃、枯燥的理論,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并從中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樹立遠大的政治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轉變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樣性的語言風格,這不僅有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有利于用簡單樸實的語言講清楚晦澀枯燥的理論。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在事物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2]P302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社會環境一樣都屬于外因,都是從外部對學生進行教育,這種方式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但是,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必須發揮內因的作用,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主動接受社會所要求的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用它指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總的來說,新時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創新是時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高校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重視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可行性和創新性。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高校教師乃至學校領導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使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到生活當中,全面準確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翻開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中共中央選集出版委員會.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3]趙為糧,游敏惠.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創新技法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104.
[4]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5]王永祥.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創新[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6]新華社評論員.立德樹人,為民族復興提供人才支撐———學習貫徹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N].新華社,2016-12-08.
作者:白瓊英 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