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為國家造就更多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和歸納總結等研究方法,以近年來出臺的有關教師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為依據,對江西省9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江西師范大學、井岡山大學和九江學院應對培養目標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進行完善;除華東交通大學外,其它8所學院應將培養目標細化到畢業要求;除贛南師范大學和南昌大學外,其它7所學校應根據要求,開滿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必修課;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井岡山大學和九江學院等,應增加教師教育必修課程和學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國的教育事業歷來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18年1月20日,國務院頒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標志著黨和國家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高校師范專業是中小學教師的母機,它既是教師教育改革的對象,也是教師教育改革的參與者和引領者。培養方案也稱培養計劃,包括了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格、學制、學分、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等內容,是人才培養的基本路徑和保障。高校能否培養出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培養方案的科學與否[1-2]。因此,在教師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是否符合教師教育改革的要求,十分有必要。
一、研究對象
本文培養方案是以江西師范大學、贛南師范大學、井岡山大學、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江西師大科技學院”)、上饒師范學院、九江學院、南昌師范學院等9所江西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為研究對象。這9所高校開設體育教育專業的歷史長且規模較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江西省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現狀。本次調查的數據為2017年修訂完善后的培養方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方式進行: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江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和以上9所高校官網,收集、研讀各校的培養方案和有關培養方案的學術論文、書籍;通過教育部官網和百度收集、學習有關教師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為科學分析各高校的培養方案奠定理論基礎。2)邏輯分析法。在歸納總結近年來有關教師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基礎上,對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邏輯分析,以探討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教師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部分,因此教師教育改革必須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近年來,在高校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專業認證”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專業認證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即是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質量國家標準》)引領下制定的。因此,為了對各高校培養方案進行更加全面和科學地分析,我們的參照依據不僅源于《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考試標準》)、《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等與教師教育改革直接相關的文件,還將從《質量國家標準》和《實施辦法》層面進行考察。
(一)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導向,也是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3]。在高等教育專業目錄中之所以有體育教育專業類別,是因為社會上有體育教師這個行業,各級各類學校需要專門的體育教師[4]。因此,培養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根本任務,也是專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動力的源泉。本文所調查的9所學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集中在學校體育教學、體育管理、運動訓練與競賽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但江西師范大學、井岡山大學和華東交通大學的培養目標還包括了社會體育指導能力的培養。“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早已從1998年頒布的體育學類本科專業中獨立出來,因此,社會體育指導的培養早已不再是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有限的4年大學培養過程中,體育教育專業應集中精力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令人遺憾的是,九江學院的培養目標是“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沒有明確指出學生的出口和應具備的能力。在培養各級各類體育教師的表述中,南昌師范學院、上饒師范學院和江西師大科技學院明確表述培養的目標是中小學體育教師;江西師范大學的定位是中等學校的體育教師;而南昌大學、贛南師范大學、井岡山大學和華東交通大學的表述則是“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師或勝任學校體育工作”等。大家知道,近年來教師教育改革對師范專業沖擊最大的就是新的教師資格制度,因為它從制度上封堵了師范畢業生自然獲得教師資格證的特權,要求所有申請教師資格的考生必須參加國考[5]。在參加國考的過程中,考生需確定考取哪一類別的體育教師,例如小學、初中、高中和高職等。不同類別的筆試和面試內容不同,要求也不同。所以,高校應綜合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和各種優劣勢確定培養目標,培養目標一旦確定,就將以此為依據構建課程體系和實施途徑,這些對學生后期的考證都將產生巨大影響。在人才培養的類型上,除江西師范大學致力于培養復合型人才外,其它高校都確定為應用型人才。2003年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將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復合型體育人才”作為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目標。但李強、毛振明[6]和唐炎[4]撰文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困境和不足等方面進行反思后,認為近年來各高校在培養目標上傾向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專業化是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努力的方向,社會分工對教師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完成自己的專業使命,體育教育專業責無旁貸。在高等教育發展新常態下,“復合型”不能定位于滿足多種就業渠道的需要而對各種專業能力淺嘗輒止,而應在內涵上區別于傳統的課程實施和知識傳授,要求理論與實踐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包括資源開發、課程建設、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以及教師終身成長的“復合”需求。
(二)培養規格規格即產品的大小、質量以及性能等相關指標。9所學校培養方案中有關“培養規格”表述不一,比如:江西師范大學稱為“規格要求”,贛南師范大學、井岡山大學、上饒師范學院稱之為“培養要求”,江西師大科技學院稱之為“培養標準”,南昌師范學院和九江學院稱之為“培養規格”,華東交通大學表述在畢業要求里。盡管意思可能比較接近,但從規范性而言,南昌師范學院和九江學院無疑更符合《質量國家標準》的規定。綜合9所學校的培養規格,內容可大致分為三大塊:1)素質方面,包括思想政治、職業道德、科學文化和藝術鑒賞等方面;2)知識方面,包括專業理論知識、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政策法規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等;3)專業基本技能、教育教學能力(課程建設、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英語和計算機的學習和操作能力等。從版塊和分類上來看,與《質量國家標準》和韓志芳[7]的研究基本一致;但從內容上來看,《質量國家標準》對學生的創新、創業和社會服務的能力要求更高。這9所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規格中對這些能力的要求都或多或少有所缺失。此外,《實施辦法》中特別強調培養方案中的畢業要求。因為培養目標不能是一個空洞的和無法實現的目標,必須有明確的畢業要求來支撐它、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來實現它。除了華東交通大學將培養目標細化到畢業要求的具體指標外,其它8所學校均沒有進行該項工作。按《實施辦法》的要求,培養目標要細化到各素質、知識和能力版塊中,然后有對應的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作為實現路徑,同時還要有相關的評價標準來考核學生是否達到了各子目標的培養要求。毫無疑問,這9所學校的培養方案都有待進一步完善提高。
(三)課程體系課程被認為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藍圖”,是連接教育制度與教育過程的“紐帶”;課程的結構和內容決定著人才培養的類型和規格[8]。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模式和載體,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課程體系予以支撐。按照課程類別來分,課程體系主要有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實踐教育課程,用以培養學生的素質、傳授學生的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按《質量國家標準》要求,通識課應包括“思想政治”“軍事理論與訓練”“大學外語”和“計算機”等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的必修課程,還應包括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選修課。從這9所高校的課程體系上來看,通識課開課數、學分要求和學分比例都與《質量國家標準》要求相符。井岡山大學還根據自身地域特色,開設了“井岡山精神教育”課程;華東交通大學、南昌師范學院都開設了“形勢與政策-省情”等特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可分為學科基礎理論、專業方向和專業拓展等課程。學科基礎理論應包括“體育概論”“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社會學”“體育心理學”“健康教育學”和“體育科研方法”等總學分不少于16學分的課程。從各學校的開課情況來看,贛南師范大學、南昌大學和南昌師范學院開課數及學分分配上都達到了《質量國家標準》要求;上饒師范學院雖然開設了相關課程,但學分不足;江西師范大學和江西師大科技學院盡管學分都滿足要求,但都未開設“健康教育課程”,且江西師大將“社會體育學”放在了選修課部分;華東交通大學、井岡山大學和九江學院不僅學分遠未達到要求,且未開設的必修課程較多。專業核心課是最具專業代表性的課程。《質量國家標準》規定了各專業必須開設3門核心課程。其中,“學校體育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和“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是體育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出口主要在中小學且主要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因此他們必須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內容有基本了解,理解課程與教學的基本關系,掌握中小學體育課程建設、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基本原理,明確體育教學目標、任務、教學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組織形式等教學理論,知曉運動技能形成的生理、心理機制,為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和管理者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從以上9所高校開課情況來看,贛南師范大學、南昌大學和南昌師范學院的核心課程開設全面;其余6所學校都未按要求開設“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程;尤其是井岡山大學僅開設了一門核心課程,存在明顯的缺陷。據了解,相關高校未開設“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程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權威教材。
(四)課程學分教師教育課程廣義上包括教師教育機構為培養和培訓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師所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育類課程,這里專指教育類課程。由于教師教育課程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成長起著重要的引領導向作用,且《課程標準》和《實施辦法》對高校師范專業課程體系中教師教育課程的內容和學分做了明確規定,各學段的《教師標準》和《考試標準》也都對教師教育課程的內容有明確要求,因此,本文將這9所高校課程體系中的教師教育課程單獨列出分析。各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中小學的體育教師,所以不論是《實施辦法》,還是《課程標準》《專業標準》和《考試標準》,本文都主要以中、小學段的要求為主。首先,學分是課程的重要保證。《實施辦法》和《專業標準》要求中學教育專業的教師教育課程必修學分不低于10分,總學分不低于14學分;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師教育課程必修學分不低于24分,總學分不低于32分;中、小學教育專業都要求教育實習和見習時間不少于18周。從這9所高校教師教育課程的學分要求來看,贛南師范大學的必修學分達到了38.5,盡管其未對選修課的學分作出要求(事實上他們開設了大量教師教育類課程供學生選修),但必修課程的學分已達到小學教育專業對課程學分的要求,且教育見習和實習周數為18周,符合《實施辦法》和《專業標準》的要求。江西師范大學的必修學分為12分,選修學分8分,共20分,滿足中學教育專業對課程學分的要求,其培養目標中明確表示主要培養中學體育教師。就學分而言,江西師范大學也符合《實施辦法》和《專業標準》的要求,但其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只有14周,與18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南昌師范學院不論學分還是教育見習、實習時間都只達到中學教育專業要求,與小學教育專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江西師大科技學院的學分達到中學教育專業要求,但教育見習、實習時間不夠。其它幾所高校的學分與培養目標所處的學段要求尚有較大差距,尤其是華東交通大學、南昌大學和九江學院,在必修學分較少的情況下,所開設的選修課程也寥寥無幾,且教育見習、實習的時間也都未達到要求。因此,總體而言,師范大學或師范院校對教師教育課程比較重視,而綜合性大學明顯對此類課程重視不足,這將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學生職業認知及教學技能的形成。
(五)課程內容《考試標準》中明確提出,體育教育的考試主要考查申請者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基本能力,測試考生是否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是否知曉行業法律法規;同時,也將考查考生的學生指導、班級管理以及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基本能力。《專業標準》要求體育教育從業人員須秉持四個基本理念: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高校師范專業的教師教育課程應圍繞職業道德素養、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學基本能力等方面開展[9]。從這9所高校所開設的教師教育課程來看,職業道德素養課程主要是“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師禮儀與溝通藝術”,主要幫助學生養成職業道德、知曉教育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教育基礎知識類課程主要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班級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教育史”“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等,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了解教育教學的基本作用、發展歷史和先進的理念,掌握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教學基本能力課程主要是“普通話”“三筆字”“現代教育技術與多媒體課件制作”“教學分析與設計”“說課和模課”等,培養學生教學實踐過程的操作能力。具體到這9所高校來看:贛南師范大學和上饒師范學院的教師教育課程開設得最全面,能充分滿足學生考證和專業成長的需要;江西師范大學和江西師大科技學院應增開“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和“班級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等課程;南昌師范學院應增開有關教學設計、說課、模課等教學技能方面的課程;井岡山大學應增開“班級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等課程;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和九江學院應增開“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和“班級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等必修課程,同時增開相關選修課。
四、結語
總之,從對以上9所高校的調研、分析來看,各高校都應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作出相應調整、完善,比如:九江學院應將其培養目標調整為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江西師范大學和井岡山大學應減掉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任務。此外,這9所高校應規范培養規格的表述,增加創新創業能力版塊。除了華東交通大學外,其它8所學校都應根據《實施方案》要求,將培養目標細化為畢業要求。除贛南師范大學和南昌大學外,其它7所高校都應根據《質量國家標準》開設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必修課。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井岡山大學和九江學院等應增開教師教育課程必修課程和學分。
作者:黃達武;劉露;謝彬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