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銜接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礎教育以間接經驗、系統知識為主的教學內容與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其與職業教育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突兀的職業教育根源在于基礎教育的缺陷。而職業教育弱化的職業特色,離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觀愈來愈遠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先天不足與后天不良造成了職業教育面臨的三大難題只能通過二者的有效銜接才能解決。
1.1招生難
由于職業教育對學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學生普遍對職業教育沒有很大的興趣,而這也正是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大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高中階段普職平衡分流的壓力較大,很多的家長和學生不愿意去選擇中職教育,他們更愿意去進入大學深造,這就導致中職院校的招生工作進行的很困難;二是近年來,高中生源逐漸減少,高職院校招生壓力日漸加大,與普通高校爭搶生源時沒有競爭優勢。學生和家長選擇普通高校還是高職院校時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當然更傾向于普通高校。而職業教育是平民化教育,是那些讀不起大學或者說是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來就讀的,他們認為接受職業教育難以向上層社會流動。不過,當今的社會就業趨勢越來越嚴峻,在就業競爭中,學歷文憑幾乎成為了好就業的首要前提,所以學生和家長更加傾向于普通大學,而不會選擇職業教育。
1.2穩定難
現在的高職院校常常會出現有不少學生退學的現象,這些學生退學并不是因為讀不起,因為現在國家對中職教育的補貼日益加大,經濟原因已經不再是輟學的主要因素。那么這些學生為什么會選擇退學呢?筆者認為,是因為他們對新學校的生活和學習都感到強烈的不適應,對就業前景感到不滿意。這就恰好反映出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機構在學習、生活、行為各方面的突變使很多學生難以立即接受;還反映出學生進入職業院校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入學準備工作。由此造成了學生感到疲勞、心理壓力大、學業失敗率高、課堂違紀現象多、學習自信心差,隨之而產生厭學、輟學的現象。
1.3就業難
職業教育是指為了某項或某類職業作準備的教育。目的是要求接受職業教育者具備較高的操作技能和較強的動手能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到一技之長,提高業務素質和崗位競爭能力,顯示出就業方面的強大優勢。但是,由于眾多職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積極性不高,抱著混文憑的態度混完學業,其實在校期間根本沒有學到什么又用的知識,也就導致畢業后無法找到合適的職業。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及教學方法與社會發展的實際也有些不接軌,這也是導致其社會需求萎縮的重要原因。
2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路徑選擇
2.1觀念銜接——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克服重智輕德傾向
教育并不是純粹的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地注重升學率,漸漸忽視了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對此現象高度重視,發揚重德輕智。不能在想以前那樣片面強調認知教育,要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由于對“技術理性”的推崇,職業教育也普遍存在忽視通識教育,忽視社會知識與技能、職業傾向與態度等職業人格領域的教育的傾向。職校學生知識視野狹隘、文化素質低下、職業人格教育缺位,相當多的學生甚至缺乏基本的社會適應能力,難以滿足社會需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是指通過教育和生活經驗讓個體形成適應一定職業活動要求一系列個性特征的總和。無論是職業人格還是人格在教育中是一脈相承的。
2.2課程銜接——開展職業預備教育、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
職業預備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在初中與普通高中階段增加職業教育課程,以引導學生廣泛認識科技世界和工作世界;二是職業學校教育應該從現代職業融合發展趨勢和職業對人才標準不斷變化實際出發,注重通用技能的培養。為了實現職業預備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中小學與職業學校在課程設置與評價方法要全面接軌。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可以引入美國的“技術準備計劃”。具體做法就是在傳統的中學教育課程中納入另外一種教學方法,從而使其成為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一邊進行學術知識傳授,一邊提供職業技能指導。
2.3教學銜接——搭建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
交流平臺在教學內容上,基礎教育階段教學應注重向學生介紹有關基礎教育后教育機構的相關信息,使廣大師生畢業分流前對職業教育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而職業院校應注重對新生進行入學適應教育,包括普及性的學術性課程和心理輔導課程等,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由普通中學到職業院校的過渡。
3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保障機制
3.1出臺相關的政策與法案
1996年我國頒布的《職業教育法》,但是在經過了17年后,社會和教育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已經很難落實《職業教育法》了。無論是辦學體制還是評價方法,或者教學內容等方面,這套法規都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要。我們呼吁國家盡快出臺一部新的政策法規,保障職業教育健康和諧發展。
3.2實現職業教育層次的上移與下移
教育是通過傳授蘊含著人類的創造的精神價值的知識和技能,使受教育者通過系統學習,獲得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可以立足于社會的謀生手段。將職業教育下移,不僅有利于中小學生職業技能與意識的培養,也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況且,初中階段的教育分流效應要比高中階段的教育分流效應弱,尤其在初職地位獲得過程中,初中教育分流的效應需要通過高中教育分流才能呈現出來。職業教育下移至何種層次,只能說因人而異。
3.3提供優質的職業教育服務
面對職業學校招生難,有些學校采用的方式是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問題是,在信息傳播迅捷的今天,學生不會被騙來或哄來,而是靠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把他們吸引來。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即是要求學生在職業學校留得住、學得好、用得到、走得高。辦學質量、社會影響力直接影響學校的吸引力。因此,職業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把質量效益放在第一位尤為關鍵。還要面向產業集群設置是否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就業后的待遇及發展前景好的專業。
3.4強化學校的職業生涯指導
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指導,并不只是要求學生選擇某一具體職業,或者單純為將來從事的某一職業做準備,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促進個體職業社會化。隨著時展,許多學生將不再終身從事一個職業。普通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建立在個體在單一組織內終身從事單一工作的假設,沒有考慮到職業類型、職業環境以及年齡等的變化對個體產生的影響,因此無邊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適應時展需要。在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階段均適用。基礎教育階段最主要的不是培養學生具體的職業技能,而是培養職業興趣。它們的有效銜要求各級學校教育不僅有專門的職業教育課程,而且全部的教育教學都應該鼓勵學生發現自我、了解自我,促進學生思考人生道路,探究自己的職業興趣,了解自己的職業傾向,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準備。
作者:靳光明單位: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