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乳腺厚度觀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貴州醫藥雜志》2016年第11期
關鍵詞: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臨床發病率較高。該病確切病因未明,但與卵巢功能失常及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1-2],可引起乳腺非生理性改變。因此,為了解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乳腺厚度的情況,作者對參加體檢的206例子宮肌瘤患者和212例子宮正常者,分別進行乳腺厚度的測量,并將兩組的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治療
選取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參加我院體檢的絕經期女性。子宮肌瘤組為經陰道超聲診斷為子宮肌瘤的患者206例,年齡46~76歲(中位年齡55歲)。對照組為經陰道超聲診斷為正常的患者212例,年齡44~83歲(中位年齡5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儀器與方法
使用PHILIPIU22及MIND-RAYDC-7彩色多普勒彩色診斷儀,線陣探頭頻率7.5MHz,患者取仰臥位,必要時取左或右45°側臥位,雙臂上舉,充分暴露雙側乳腺,用高頻探頭直接接觸法行放射狀掃查,然后對每一位受檢者左右兩側乳腺的外上象限乳腺厚度最厚處分別測量乳腺厚度并記錄。根據陰道超聲的檢查結果,將檢查者分為子宮肌瘤組與對照組,并將兩組的乳腺厚度測值進行比較。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經檢驗數據為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檢查的418例絕經期女性中,212例絕經期子宮正常女性的乳腺厚度測量值中,左側乳腺厚度測量數據范圍18.05~4.51mm,全距極差為13.54mm,均值為(9.61±3.42)mm,95%可信區間在8.15~9.07mm;右側乳腺厚度測量數據范圍19.03~4.42mm,全距極差為14.61mm,均值為(9.41±3.51)mm,95%可信區間在7.93~8.88mm。在206例絕經期子宮肌瘤女性患者的乳腺厚度測量值中,左側乳腺厚度測量數據范圍19.8~5.10mm,全距極差為14.75mm,均值為(12.01±2.69)mm,95%可信區間在9.6~10.38mm;右側乳腺厚度測量數據范圍20.23~5.26mm,全距極差為14.97mm,均值為(11.84±2.70)mm,95%可信區間在9.4~10.21mm。兩組左右側乳腺厚度均值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子宮肌瘤與乳腺疾病都是激素依賴性疾病。龍梅等[3-4]研究子宮肌瘤病因學時闡述了雌激素是子宮肌瘤發生與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較多作者認為乳腺增生癥、纖維腺瘤、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癌等乳腺多發疾病的發生、發展主要與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密切關系[5]。子宮肌瘤和乳腺疾病的發生均與雌激素升高密切相關,那對于絕經期婦女而言子宮肌瘤患者和子宮正常者之間在乳腺厚度上是否具有差異?這成為我關注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與子宮正常者的乳腺腺體厚度進行超聲觀察,數據顯示418例個體乳腺腺體厚度的平均值,其中206例子宮肌瘤組的乳腺腺體厚度的平均值與212例子宮正常組的乳腺腺體厚度的平均值,經過統計學分析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表明,子宮肌瘤患者與子宮正常者之間在乳腺結構上存在差異。有研究表明,乳房較大患者發現乳腺癌的時機可能會遲于乳房較小患者,乳房較大的乳腺癌患者的腫瘤體積多大于乳房較小的患者,發生腋下淋巴結轉移的機率更高[6-8]。因此,子宮肌瘤患者定期檢查乳腺是非常必要的,這有助于早發現、早診治更多的乳腺良性或惡性疾患,尤其對降低乳腺癌發病率的意義亦是值得關注的。
參考文獻:
[1]樂杰,謝幸,林仲秋,等.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9-272.
[2]丁勇利,熊正愛,胡麗娜.子宮肌瘤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03,10:1417-1420.
[3]龍梅,姚麗艷.子宮肌瘤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6,7:229-230.
[4]郁雯,姜英,黃曉玲.子宮肌瘤組織雌、孕激素受體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研究[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2,14:234-236.
[5]吳祥德,董守義,胡永升,等.乳腺疾病診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16-357.
作者:謝瑾 胡瑾 楊軍 單位: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