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女性圍絕經期生理病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圍絕經期綜合征主要是指女性在絕經前后這一段時間內出現的臨床綜合癥候群。氣血是人體能夠賴以生存的關鍵物質基礎,貫穿于女性的全部生理活動。本文主要從氣血概述、氣血與臟腑的關系以及氣血與女性圍絕經期生理病理的關系展開詳細的探討??偨Y出女性圍絕經期的生理病理特點主要是肝腎氣血虧虛,進而導致肝氣不舒、血瘀,出現經行紊亂、情志抑郁、食欲不振、失眠等癥狀。
[關鍵詞]女性圍絕經期;氣血虧虛;生理病理
中醫學提出“女子以氣為用,以血為本”的觀點,認為女性在圍絕經期所具備的生理特點為腎氣漸衰、氣血暗耗、沖任虧虛等,故而會造成陰陽氣血處于失衡狀態。因此,從氣血理論對女性圍絕經期的生理病理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現實意義。
1氣血概述
1.1氣血的相關概念
在中醫學當中,關于氣的涵義是十分廣泛的。一方面,氣包含無所不至和無所不去這一顯著特點,氣充養全身(包含臟腑經絡),如氣不能暢行,則液、津、血以及精不能再生。另一方面,氣還包括自然界之火、燥、濕、暑、寒、風等六淫之氣及神志變化之驚、恐、思、憂、悲、怒、喜等七情之氣。元氣、宗氣以及中氣作為精微物質,流動于全身。此外,氣的概念還包括五臟功能之氣,“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說明了氣和五臟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氣能夠對五臟起到滋養作用,同時五臟也能夠收藏精氣并為氣所用,常說的“五氣”主要是指五臟的功能。相對而言,中醫學對于血的基本概念的認識是較為統一的。血指的是水谷精微之氣(主要來源是中焦脾胃),經過消化吸收上輸于心,在新的氣化作用下慢慢轉變成紅色的血液,再到達脈道中,從而為人體起著滋養作用。如張景岳所言:“血……為四肢之用,為筋骨之和柔,為肌肉之豐盛……無非血之用也。”
1.2氣血的內在關系
氣血的內在關系有兩種,一種是化生關系,一種是承載運動關系?;P系指的是氣能生血,氣可以鼓動人體里血液,隨著血氣充足,人體內的所有器官在血運的基礎上得到營養,之后化生出功能之“氣”,即脈氣、經絡之氣、腎氣、脾氣、肝氣、肺氣以及心氣等,故血為氣之母。運動承載關系指的是血中含水谷精微,氣推動血行。血將氣作為首要條件,盡管氣迫則血走,氣虛則血脫,氣結則血凝,但氣還是以血為主的,血竭則氣脫,血虛則氣少,血凝和血瘀對氣有阻滯作用。因此,氣和血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沒有血,氣就會分散;沒有氣,血就會凝結。
2氣血與女性生理病理的關系
2.1氣血和臟腑的關系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人體的氣血能夠起到滋養五臟的作用,五臟又會推動血氣的運行和化生。五臟六腑都含有氣血和陰陽,由于五臟六腑的特性和功能不同,故而其和氣血之間的關系也不同。人體的氣主要是由脾、肺、腎三臟所主,血的收藏以及血的生成運行也由這三臟控制,氣血和臟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2.1.1氣血與腎腎是先天之本,并且女性生殖軸的順序是從腎到天癸,再到沖任,最后到胞宮。作為首要環節,腎在女性生殖功能的維持以及建立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月經的產生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腎氣盛。腎藏精,精化血,腎氣從稚弱到充盛,對任通沖盛和天癸成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進而促使月經來潮。腎又被稱之為水藏,內部寄于元陽,氣、血和精之間是能夠相互轉化的,這是女性維持其正常生理的基礎。由于虛多實少,其病理上易出現精血不足、系胞無力、沖任不固以及封藏失職等,從而造成不孕、子宮脫垂、胎動不安等癥。如血海蓄溢變得失?;蛘唛]封失職,則可出現經行先后無定期以及崩漏等;若沖任虛寒、陽不滋陰,胞脈失于溫養,則出現宮寒不孕、崩漏、經閉、月經推遲以及經行前后等癥狀;腎氣不固且帶脈失約,則出現帶下;腎虛不能進行溫化脾陽,脾虛無力而痰濕聚積,則會伴有不孕、帶下以及肥胖等癥。
2.1.2氣血與脾胃脾胃不僅是后天之本,還是氣血生化的來源。除此之外,脾還具備著統攝血液這一功能。女性以血為本,并且哺乳、胎孕以及月經都以血為用。血的生成需要依賴水谷精微,需要在脾運化的基礎上進一步轉化為津血。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出現異常,生化之源減少,可致使血??仗摚a生閉經、月經過少以及月經后期等;脾氣不運,則發為帶下以及濕濁內停等病癥;脾氣虛弱,統攝無權,則產生崩漏以及月經過多;脾陽不振,則乳汁分泌異常。
2.1.3氣血與肝肝調暢氣機,主升主動,主疏泄,主藏血,與情緒和精神直接相關。肝血充足且肝氣平和,血海安寧,血脈流暢,則無病。肝體陰而用陽,藏血功能失調或者肝血不足,可出現閉經、崩漏以及月經不調等;因胎產以及月經等生理特點,女性的情緒往往易激動,故而使得肝氣郁滯發生。肝氣郁結、肝失疏泄,則出現經前乳脹、痛經、閉經以及月經先后不定期等。
2.1.4氣血與心中醫學將“心”當作主宰人體全身血脈的一個重要器官。心主血主要表現在心能夠主宰人體全身血脈的所有氣血,和氣血的關聯性非常大。婦女月經病的產生通常和心有著直接關系,如《素問•評熱病論》載:“月事不來者……屬心而絡于胞中。”
2.1.5氣血與胞宮女性沖任督三脈均起源于胞宮,當腎氣旺盛,沖任通盛,天癸成熟并且血溢胞宮時,則月經來潮。如果氣血虧虛,則月經不至。由此可見,氣血虧虛和旺盛與胞宮緊密相關。
2.2氣血理論和女性圍絕經期生理病理的關系
女性圍絕經期主要指的是從絕經快要出現和絕經相關的臨床特征、生物學以及內分泌起直到絕經的一年內的這段時間,屬于中醫學上的“經斷前后”這個時間段。女性出現圍絕經期,最為根本的因素是腎氣衰退,全身功能失調。大部分圍絕經期女性的年齡都已經較大了,此時體內的腎中精氣慢慢轉化至衰退階段,卵巢功能也開始減退,雌激素水平持續下降,生殖功能慢慢喪失,進而出現天癸衰少以及腎陰虧虛之候。圍絕經期綜合征以腎陰陽兩虛和腎陰虛居多,腎氣虧虛和氣血不足造成經量減少以及月經推遲;腎氣虛造成膀胱失約,小便次數顯著增加;氣化失常和腎陽衰微造成腰背冷痛、帶下量多和浮腫;素體陽虛造成上熱下寒的復雜癥候群。此外,女性圍絕經期的各種癥狀和肝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肝喜條達,對一身之氣起到調暢作用。由于該時期的女性常常處于情志不遂以及思慮勞倦等狀態,造成肝氣不舒,長此以往傷陰耗血,出現氣血虧耗之候。同時處于圍絕經期的女性也會有陰虛火旺、肝陰虧損、腎虛癥狀,對情志造成負面影響。對女性圍絕經期的病理變化進行探討,需要從肝臟入手。肝的氣血不足,則出現經行紊亂、精神萎頓、大便干結、耳鳴、食欲不振以及失眠等臨床癥狀。
3小結
綜上所述,女性圍絕經期的生理病理特點主要是虛損,肝腎氣血虧虛造成血瘀,使卵巢功能的減退、血脂升高、脂質代謝紊亂以及雌激素水平下降。因此,可以對該時期的女性進行補肝腎及活血化瘀的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
作者:方瑜 盧永屹 單位: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