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社會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日益完善,計算機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深,給各個行業及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及機遇。互聯網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產生影響。網絡的發展使網絡言行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從某種層面上來說,網絡輿情嚴重影響現代人的思想發展。所以在信息化的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轉變的境遇。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無法滿足現代人的思想教學的。本文針對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從互聯網發展的視野,探討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途徑,希望能夠為高校人才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出適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思想政治明確的大學生人才,滿足社會發展及建設的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思政教育;改進途徑;改革創新
信息時代的來臨,不僅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及挑戰,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以往的逛街消費到如今的淘寶砍價,從以前的走讀上學到如今的網絡學習,互聯網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及情感態度。網絡冷暴力、網絡騷擾等現象的發生,給各大高校的思想教育敲響了警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高道德情操的文化人才,從而為社會建設出謀劃策。但如今學生群體特征早已不似以往,學生的情感價值與道德標準從小就受到網絡言行的影響,容易被網絡言行左右道德與情感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從學校教育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還要從網絡方面改變教育思路,從而與時俱進開展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素質人才。因此,本文從互聯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優勢入手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在信息化時代,完成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全面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時代,人們所接觸到的世界比以往更加寬廣及復雜。網絡就像一張巨大的網,將人與人聯系起來。學校的思政教育以往只是從書本傳授正確的思想及價值觀,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正確理智地面對生活及網絡上的思想。新時代人們的思想比較活躍,在信息時代人們的判斷常常受到周遭人的影響。這并不是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過時了,只是說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如果僅僅停留于課堂教學,不考慮新時代學生群體的特征,是無法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的。
1.高校思政教育內涵與時代脫軌
目前,高校設置有思政教育的相關課程,但在整個學生教學體系中并沒有突出這門課的教學目的,更多的時候這門課不過是個點綴,表明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沒有深入探討這門課的教學方式及學習特征。學生從高中升入大學,解放了以往被升學壓力禁錮的思想,開始接觸更多的世界,了解生活中的實事,學生的學習狀態也開始有所懈怠。加之互聯網能夠為學生提供各式各樣的資源,大大地擴展了學生的見識,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做“低頭族”,很少會認真進行課堂學習。對于些問題高校并沒有引起重視,思政教育還是停留在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中,教育者在互聯網的沖擊下依舊按部就班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的陳舊,使學生沒有辦法與教師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無法受到相應的思政教育。教育與時代的脫軌,可以說是目前多數高校課程的通病,而這一點在思政教育中表現更加明顯。
2.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單一
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停留在教材上,教育模式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教學手段也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雖然互聯網推動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及頻率,卻沒有辦法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互聯網可以更好地開拓人們的視野,卻無法改變傳統教學的陳舊性。學生對知識的汲取,早已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學習,通過手機連接互聯網,基本上隨時隨地都能夠進行學習,學習的范圍更加廣泛。高校的思政教育卻還是停留在以往的教學層面上,不僅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更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是學習的被動接受者。在新時展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想及知識水平才是教育的主旨。高校思政教育并沒有考慮到這點,所以目前面臨的形勢才更加嚴峻。傳統的思政教育嚴重制約著學生的思想教育水準,教學方式及教育層面的單一,使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逐年下降。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是目前國家及社會人才培養方案中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二、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機遇
1.拓展教學渠道,豐富學習資源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既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挑戰,也給其提供了足夠的機遇。首先在信息化的時代,教學資源及教學渠道是多元化的,以往教師進行資料收集需要通過經驗積累及教材分析。現在網絡上的教學視頻及相關資源十分豐富,實現了信息共享性。現在的教學手段及教學資源十分充足,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教育的需求。互聯網的發展大大開拓了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層次及學習渠道,為教育渠道的開拓提供了新的途徑。互聯網能夠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新的平臺。學生在線上與線下的表現多呈現差異性,在網絡上學生基本是比較健談的,而在平時的課堂上學生比較的沉默寡言。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交談,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加之現在各種網絡平臺的出現,基本上通過點贊及貼吧評論等,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目前的動態。所以在互聯網大沖擊下,通過合理的渠道建設及資源利用,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簡單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
2.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
以往的思政教學通過課堂教師講、學生學的方式展開。互聯網技術提高了教學手段技術含量。微課、默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比對以往的講解模式,更加形象有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新教學手段的出現,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還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說在思政教育課上利用微課、多媒體等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更加生動地讓學生了解現代思想的轉變,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思想觀才是正確的,這是以往的教學手段所不能直接體現出來的一點。運用教學手段對書本的解放,教學內容也就遠遠升華到了各個層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或者生活實例講解思想政治理論。教師一方面可以結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日常生活對事件的看法進行引導,更好地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可以說,互聯網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也給教學帶來了沖擊,不斷地鞭策著教育與時代共同進步。
三、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策略
1.創新高校思政教學模式創新
高校思政教學模式,其實就是要改進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及實現互聯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協調統一。利用互聯網信息的寬泛性和及時性,教師可以針對社會上出現的適合學生探討的相關熱點信息及敏感話題,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及線下實地調查,開展課題類的研究性學習,從而加強思政教育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教師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用微課視頻或默課表演等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從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在各種思想觀念的沖擊下,難免養成多元化的思政觀念,有時候可能還會走進思想誤區,所以高校應該將思政教育的層面上升到互聯網層次上來,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更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區分、辨別互聯網上的信息,避重就輕,拋棄糟粕留精華,正確地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
2.加強高校思政師資建設
高校要加強思政師資建設,提高高校思政教學的水平,轉變傳統的思政教學態度,從而更好地實施新時代的思政教學策略。目前,高校的思政教學隊伍良莠不齊,一些教師之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還是一貫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是教學素質較低引起的。高校思政教學隊伍中真正專業出身、能夠了解思政教育重要性、明白教育與時代的聯系的優質教師較少。高校應該加強本校的思政教學隊伍建設,這也是提高思政教育的重要建設點。教師僅僅從教學理念及教學策略這些方面進行考慮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群體的改變需要教師能夠與時俱進,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教師在觀念及教學過程中轉變自身的思想態度,能夠更好地展開新時代的思政教學,從而更好地提高思政教學水平。
3.豐富思政教育內容
豐富思政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結合互聯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建立起學校的思政教學網上平臺,定期為學生推送相關正向的思想文章及熱點,從互聯網入手,發揮互聯網對學生正向思想引導,從而減少負面信息對學生思想的腐蝕。另一方面要從高校的思政教學活動入手,突破教材對思政教學的限制,多方面拓展思政教學的途徑,豐富思政教學的內容。高校要利用校園思政環境的建設,逐步加強思政教育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例如,定期在院校內舉辦思政講堂,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以理性地對學生的想法進行點評,從而更好地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
四、結束語
從互聯網對高校思政教育的雙面影響來看,互聯網既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進的技術支撐,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點層面。根據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結合近年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方向及文獻資料,在現在的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進策略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創新高校思政教學模式,加強高校思政師資建設,豐富思政教育內容。
參考文獻:
[1]劉虹.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J].科教論壇,2017
[2]白龍君.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J].時代教育,2017
[3]狄靜濤,邱凈.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徑[J].文化視野,2017
作者:賀偉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