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物返堿現象的預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外部原因
由于白色沉淀的附著對于增強混泥土表層的密實程度有一定作用,不過因為長時間暴露在外界環境中,雨水會將其沖刷掉,導致里邊可溶性物質往外界的滲透,這加大了其內部的孔隙間隔率,這樣以來用將會導致返堿的愈發嚴重。外界環境的變化對于返堿現象的出現及嚴重化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通常來說,超市的環境特別是氣溫較低的溫度下,返堿情況最容易出現。
2影響建筑物返堿的因素
2.1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內部可溶性鹽、堿的含量
磚材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硫酸鹽,由于它的大量存在,在外部環境條件的作用下,由磚料內部向外遷移,并在其表面富集,在溶解-結晶的循環作用下,形成返堿現象。
2.2建筑材料的滲透性及外界因素的影響
在建筑材料中,因為混凝土本身的結構特征以及磚砌體本身的結構特征決定了材料里邊是有很多的毛細孔組織的,能夠體現出較強的滲透性,這也就實現了建筑材料內部和外界環節的相互連接。因為內部與外界在溫度上,濕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當外部介質深入到材料內部時,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和內部組織互相反應的問題,之后又因為蒸發作用能夠將某些物質帶出來,從而導致白霜問題的出現。返堿發生的環境是要較低的溫度,相對較高的濕度和良好的通風條件。如果是在夏天或太陽直射的情況下,磚體表層的溫度較高,其里邊所蘊含的水分將蒸發散失,很多的可溶性成分還沒能夠滲透到表層便在里邊完成了析出,因此返堿的情況并不容易出現。
2.3建筑材料的影響
2.3.1水泥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選擇的都是硅酸鹽水泥以及混合水泥,這兩種材料相對而言都具有較多的可溶性成分,所以經常會導致返堿情況的發生,兩種材料的返堿嚴重程度無顯著差距。不過礬土水泥出現返堿情況的概率稍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當水泥水化的過程中會生成游離態的氫氧化鈣。不過因為成本費用以及操作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們依然無法將礬土水泥的應用當作是防治返堿現象出現的渠道。
2.3.2骨料當骨料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成分、吸水率較高及由于顆粒級配等影響混凝土或砂漿的密實性時,都易引起返堿。
2.3.3外加劑能夠改善混凝土或砂漿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增加密實度和抗滲性能的外加劑及填充料,都有利于減少或防止返堿的發生。但可溶性的無機鹽類外加劑剛大多容易引起返堿。
2.3.4磚較低溫度(950℃左右)下燒成的磚,由于原材料中的可溶性成分未能與其他成分充分反應,如果吸水率較高時,便容易吸收砂漿中的水分及雨水等,而發生返堿。
3防治措施
3.1降低建材內部可溶性鹽的含量清水墻面或裝飾要求較高的墻面,用粘土燒結磚砌筑時應盡量選用質量好、含堿量低的磚。盡量選用堿金屬氧化物含量低的水泥和不含可溶性鹽的集料。盡量不使用堿金屬氧化物含量高的外加劑,對于表面裝飾有較高要求的混凝土,Na2SO4摻量以小于水泥重量的1%為宜。
3.2采用化學反應的抑制Ca(OH)2是形成返堿的可溶物之一,可通過摻入外加劑或活性材料,使Ca(OH)2與其化合穩定成分或被集料吸附,不再遷移至建筑物表面,進而達到預防返堿的目的。
3.3提高基材抗滲性在配制混凝土或砂漿時,使用減水劑可降低拌和用水量,從而降低混凝土或砂漿的孔隙率,改善孔隙結構,提高抗滲性能。混凝土或砂漿應振搗密實,加強抹面,最好在初凝前再次抹面,使表面由于水分蒸發產生的微裂縫閉合,水泥漿浮層密實,提高表層抗滲性,并應加強養護。
4結語
總的來說,在建筑工程完成并投入適應之后,因為材料本身的性質以及所處外界條件的影響,往往會出現返堿的情況。假如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的實施措施,對返堿問題進行控制與處理。
作者:王婷韓曉偉張卓彤單位: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工程技術系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第四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