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工作會議上領導講話范文

農業工作會議上領導講話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工作會議上領導講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工作會議上領導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市農業工作會議是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召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一系列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年全市農業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動員全市農業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夯實農業基礎,建設現代農業,努力實現年全市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下面,我講三方面意見。

一、認真總結年工作,切實增強做好農業工作的信心

年,是新世紀以來“三農”工作形勢極為復雜、挑戰最為嚴峻的一年,也是困難最多、壓力最大、任務最為艱巨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農產品市場的劇烈波動,面對歷史罕見的干旱、暴雪等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全市農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開展“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動力,以強力推進農業“4123”工程建設和深入開展“百千萬”活動為抓手,牢牢把握工作大局,狠抓關鍵措施落實,有效戰勝了一系列困難和嚴峻挑戰,繼續保持了全市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好形勢。畜牧水產業通過大力實施“科技興牧、改革開放強牧”兩大戰略,狠抓兩化(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三體系(良種繁育、疫病防治、飼草飼料安全)建設,在“兩整治一建設”上求突破,促進了全市畜牧水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

----農業“4123”雙增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農業生產大災之年獲得較好收成。據測算,今年“4123”工程總增效益17億元,農民人均增收260元?!?123”雙增工程的實施,有力帶動了全市農業生產的全面順利展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大災之年獲得較好收成。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163萬畝,比上年增加20萬畝,總產488.1萬噸,比上年增加41.1萬噸,增長9.2%,糧食生產實現連續六年增產;全市棉花總產達到14.8萬噸,比去年增加1萬噸;油料生產受價格波動影響,總產15.4萬噸,面積產量比上年略減;全市蔬菜播種面積215萬畝,總產量達到760萬噸,實現產值71億元,同比增加5億元,產值再創歷史新高。

----畜牧業水產業穩定發展。全市肉、蛋、奶和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60.46萬噸、96.13萬噸、21.55萬噸和4.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75%、3.27%、3.11%和3.7%。。年6月,全國人大《畜牧法》執法檢查組到我市檢查,司馬義·鐵力瓦爾地副委員長對我市落實《畜牧法》促進農民增收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贊揚。年10月,第十三屆省畜牧業畜產品交易大會在我市成功舉辦。據不完全統計,本屆交易會養殖戶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簽約達1300多項,簽約和成交金額近8.5億元,均超過了往屆,促進了我市商貿、物流、餐飲、旅游、交通等行業的發展。

----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卓有成效。全年市本級防疫經費得到保障,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新城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布病免疫率達100%;免疫密度、耳標佩帶率、免疫檔案規范建檔率均達到100%;定點屠宰檢疫率、市場監管率、畜禽飼養場防疫條件審核率、不符合防疫條件畜禽飼養場書面通知整改到位率均達到100%;產地檢疫率95%以上。特別是結合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各縣(市、區)切實強化了組織領導,完善了應急預案,規范了應急處置程序,健全了應急預備隊,全市預警預報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自2004年以來全市連續六年無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產品檢測堅持市級例行檢測、縣級質量速測和上市高峰期專項檢測相結合,全市農產品共抽檢樣品17500個,抽檢合格率達到99.97%,全市自檢畜產品樣品1075批次、飼料樣品460批次、水產品藥殘樣品17個,檢測合格率分別為100%、94.5%、100%。

----農業機械化穩步發展。以落實補貼促進發展,全市新增大中拖1501臺,配套機具2809臺,農機總動力新增25萬千瓦,達到1298萬千瓦,增長2%;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66%,增長1個百分點;全市完成機耕864萬畝,機播1103萬畝,小麥機收527萬畝,達到小麥總播面積的95%,玉米機收80萬畝,比去年增27%;小麥機收跨區作業外出2319臺,外總收入3996萬元。

----項目爭跑取得新突破。全年爭取省級以上資金共計2.89億元,其中農業2.59億元、畜牧0.3億元,比上年增加1.02億元,為促進全市農業長期穩定發展,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國家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順利推進。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農村沼氣建設、循環農業示范村建設、節約型農業技術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等多方面取得新成效。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省農業廳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農業、支持農業的結果,更是全市農業系統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農業局、畜牧局對長期奮戰在農業戰線上的廣大干部職工、科技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慰問!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全市農業系統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協調、總體部署、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突出抓了六個方面工作:

(一)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市糧食、棉花良種補貼實現全覆蓋,落實小麥良種補貼5640萬元,玉米良種補貼4750萬元,水稻良種補貼66萬元,棉花良種補貼2460萬元。擴大農機購置補貼的范圍和規模,全市20個縣(市、區)列入國家、省機具補貼計劃,共落實補貼資金5061.8萬元,補貼農機具7947臺(套),使7776戶農民受益。落實標準化規模畜禽養殖補貼0.2億元,生豬、奶牛良種補貼662萬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農村新民居建設等工作的開展。這些政策含金量高、覆蓋面大,不但讓農民看到了中央高度重視“三農”、統籌城鄉發展的決心,而且使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有效地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科技含量和發展水平的提高。

(二)大力推進產業發展,保障基本農產品有效供給。堅持把發展生產、保障供給、促進增收作為農業工作的首要任務,以關鍵技術、關鍵措施的落實推動重點產業的穩定發展。

在種植業上,強力推進“4123”工程建設,圍繞百萬畝糧田增產工程,重點推廣小麥-玉米連作模式和“兩晚”、增密創高產等一系列增產增效技術,工程區小麥平均單產達到450公斤,比上年平均畝增產50公斤,示范方平均畝產達到530-570公斤,并涌現出一大批畝產達到600公斤的高產典型,玉米示范方平均畝產達到700公斤,比對照增產80公斤;圍繞百萬畝谷子提質增效工程,引進了張雜谷和懶谷系列等谷子高產優質新品種,示范推廣了谷子簡化栽培技術,改進了谷子精量播種機和谷子收獲機,提高了谷子生產機械化水平,解決了生產管理繁雜、產量效益低下問題,谷子單產總產大幅度提高,平均畝產308.5公斤,比去年增產59公斤,總產19.2萬噸,比去年增加6.5萬噸;圍繞百萬畝雜交棉間作套種增效工程,重點推廣了集成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節本增效為一體的麥棉連作技術,積極探索并成功組織實施了棉花工廠化育苗、機械化移栽的新模式,全市共推廣棉麥、棉蔥、棉瓜等高效間套模式62.2萬畝,實現畝均比平播棉增收600元,特別是棉麥一體化模式,將平播棉一年一收變為麥棉兩收,增加了一季小麥的純收益,實現純增收近千元;圍繞百萬畝蔬菜畝增千元工程,重點推廣了棚室結構優化、“兩網一膜”、殺蟲燈和黃板藍板誘殺等技術,共完成棚室改造23.4萬畝,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15.2萬畝,總產760萬噸,實現產值71億元,雖然十一月份暴雪災害對蔬菜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憑借上半年打下良好基礎,蔬菜生產同比增加仍達5億元。

在畜牧業上,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突出抓了規?;?、標準化養殖、產業化經營以及良種繁育體系和飼料飼草體系建設等。一是百萬噸奶業工程進展順利。全市奶牛存欄達到7萬頭。建成50頭以上奶牛養殖小區100個,奶牛入小區率達到83%。全市實有奶站60個,達到“五有一符合”標準并發放生鮮乳收購許可證的奶站60個,乳品加工企業監管奶站60個。二是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培育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33家,培育年銷售額超億元龍頭企業6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48家。三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日趨完善。我市使用國產優質奶牛凍精、進口凍精及性控凍精8萬余枚;使用進口高產奶牛胚胎開展胚胎移植生產優質奶牛506頭;積極推廣良種豬人工授精技術,規模養豬場人工授精率達到95%以上;新建牛羊改良站點10個;全市牛、羊、豬、雞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86%、81%、96%、100%。四是飼料飼草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飼料生產企業審查登記證持證率達到100%;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持證率和批準文號有效率、有號率均達到100%;飼料標簽使用合格率達到100%。全市種植優質牧草1萬畝。

在水產業上,突出優化結構,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特色水產養殖在全省保持領先地位。涉縣泉溪鱘魚生態園有限公司“省鱘鰉魚良種場擴建項目”,通過農業部第三批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驗收,其規模和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峰峰礦區新坡鎮大潘村水產養殖園區通過農業部第四批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驗收;永年池塘羅非魚養殖基地,被農業部確定為水產生態養殖示范區,我省共6家,永年縣是其中之一;廣平縣冀南井業有限公司地熱工廠化熱帶觀賞魚養殖繁育場被農業部確定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生產試點場;邱縣建成了省內第一、全國第二的勃氏雅羅魚繁育中心。

(三)深入開展“百千萬”活動,大力推廣集成配套技術,努力實現專家產量向農民產量的轉變。為切實解決農技推廣“一公里斷層”問題,實現“面對面、手把手、零距離”服務,3月初,我們在全市農業系統組織開展了“百名專家駐村、千名干部包方、培訓百萬農民”活動。據統計,全市共舉辦培訓班1.2萬余場次,培訓農民100萬余人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15萬余次,解決技術難題1000余項,發放技術資料90萬余份,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受到基層和農民的熱烈歡迎。通過開展“百千萬”活動,實現了服務能力、成果轉化率、農民科技素質“三提高”。服務能力提高:技術人員通過與農民零距離接觸,掌握了溝通技巧,了解了農民需求,豐富了推廣經驗,提高了服務能力,廣大農民深刻感受到,技術人員下去了,服務水平上來了;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大面積推廣了邯6172、鄭單958、雜交棉、懶谷3號等100余個作物新品種,使優質品種普及率達到99%以上;通過推廣測土配方、高產創建、棚室改造、“兩晚”等50余項新技術,使先進技術的普及率達到85%以上;農民科技素質提高:農民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市培育了2.1萬余個科技示范戶,工程區農戶普遍掌握了2-3項實用技術。圍繞“百千萬”活動,我市在全省農業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我市“百千萬”活動受到部、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9月21日,市委書記崔江水在肥鄉、廣平、縣視察“4123”工程示范方時指出,市農業局實施的專家駐村包方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業科技“最后一公里”斷層,實現專家產量變為農民產量有了可能,要堅持下去,并要大力推廣。市長郭大建也對農業系統開展干部作風年活動、深入基層服務三農的作法給予肯定。市委常委、農工委書記魏吉平同志親自參加了我們農業系統“百千萬”活動啟動儀式,趙險峰副市長在深入基層調研時,多次對“百千萬”活動給予肯定和指導。我市“百千萬”活動引起了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農民日報及電視臺、電臺、日報等多家國家、省市媒體都對我市的這一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并給予高度評價。

(四)強化全程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認真落實省、市政府“食品質量安全年”工作部署,堅持“全程監管、重點監控、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的總體要求,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在種植業上,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全年完成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880萬畝,其中蔬菜192萬畝,小麥300萬畝,玉米252萬畝,棉花78萬畝,油料58萬畝,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全市新增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產地1萬畝,累計達到173萬畝;在流通環節,對主城區實施市場準入的市場、超市市場準入工作進一步規范、提高,并通過增加抽檢數量、擴大抽檢覆蓋面,加大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力度,確保了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規范農資市場秩序,查處違法案件42起,查獲假劣農資167.506噸,有力地打擊了坑農害農現象的發生。

在畜牧、水產業上,一是標準化建設穩步開展。建成省級畜牧標準化示范區7家。通過省級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單位共268家,其中,畜產品產地認定單位248家,水產品產地認定單位20家。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共28個,其中,無公害畜產品認證15個,無公害水產品認證13個。二是牧漁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果明顯。進一步完善了畜產品質量檢驗監測站、飼料質量監督檢驗站和獸藥檢測站“三站合一”功能,并按照國家監測標準建設畜產品監測站辦公樓。年,配合部、省抽檢畜產品樣品463批次、飼料樣品104批次,全部合格;獸藥樣品70批次、水產品藥殘樣品81個,檢測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生鮮乳三聚氰胺檢測全部呈陰性。全市沒有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無生產、經營、使用“瘦肉精”和萊克多巴胺等違禁藥品問題。

(五)加快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圍繞“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創造經驗、樹立典型,努力走出一條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循環農業發展道路”的工作目標,一年來,全市農業系統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構建節約型生產生活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農村沼氣建設上,全市共新建沼氣池50003個,完成573個網點項目基本建設任務,建成“保姆式”管理全托式服務的沼氣社區服務中心100個;完成聯戶沼氣工程76處,供氣2000多戶;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1處已接近尾聲,另7處主體設備建設已開工,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沼氣生態示范田20萬畝,全市沼肥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160萬畝。10月29日,全省農村沼氣物業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我市做了典型發言。在循環農業示范村建設上,選定的100個示范村,按照“四改、兩建、六提、一興”的工作思路,逐村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和年建設方案,并通過行政推動、項目拉動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實,目前,各示范村均高標準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秸稈資源化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提高、農藥利用率、農水利用率、良種普及率、農產品無公害率顯著提高,示范村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基本形成,并迅速發展壯大。在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上,我們在臨漳縣的臨漳鎮、柏鶴鄉萬畝農業科技示范城,培育了循環農業建設示范區,面積達5萬畝,循環模式主要有豬沼菜、秸稈養殖生產沼氣和食用菌、秸稈粉碎厭氧發酵生產沼氣,建成1000方秸稈青貯池3座,年消耗秸稈1800畝。在節約型農業技術推廣上,全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548.5萬畝,共節肥6.69萬噸(實物量);推廣小麥耐旱品種、深松耕、蔬菜地膜覆蓋等節水灌溉技術525萬畝,節水3.15億方;推廣小麥一噴多效、棉花一噴多治等節藥技術521萬畝次,節約農藥224噸;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工廠化育苗等節種技術等373萬畝,節約種子8400噸;大力推廣農機燃油降耗減排節能技術,農機作業節油7280噸。在秸稈綜合利用上,重點推廣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技術,建設秸稈養畜示范項目16個,秸稈青貯45萬噸,建設秸稈氣化、固化示范點16個,秸稈堆腐還田122萬畝,栽培食用菌利用秸稈20.3萬畝,利用秸稈栽培食用菌3.5萬畝,全市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達到741萬畝,其中三夏期間小麥機械秸稈還田面積達到478萬畝,三秋期間玉米機械秸稈還田面積達到263萬畝,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1.5%。

(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市、縣兩級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建設取得新進展,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經市編委批準,為全額事業單位,于去年9月份正式組建,核定編制15名,人員已全部到位;十六個縣(市、區)中,除個別三個縣區外,其它十三個縣均已通過市或縣編制部門批復,成立了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其中臨漳、邱縣、成安、永年、曲周、涉縣、雞澤、武安為全額事業單位,大名、館陶、磁縣、魏縣為參照公務員單位,肥鄉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行政審批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推行農業行政許可網上在線申報、受理、審核、審批等相關行政許可程序,申請人在家里電腦上就能完成行政許可辦理。年,農機等6項審批業務已實現網上審批,共完成2489件,極大地方便了群眾,提高了效率。畜牧行政執法圍繞動物防疫、獸藥、飼料市場監管等工作,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努力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有效防止了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獸藥、飼料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

二、認清形勢,積極應對,進一步明確今年全市農業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

年,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要看到,我市農業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特別是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后金融危機時代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大環境,影響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存,既面臨嚴峻挑戰,也蘊含重要機遇,我們必須認真分析,準確判斷,積極應對。從不利因素看:一是在連續六年增產的基礎上,奪取今年糧食豐收的難度加大。去年11月,我市遭受低溫暴雪災害,冬小麥發育不足、群體偏小,加強今年春季管理、奪取夏糧豐收難度很大。二是農產品價格走勢和氣象條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三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越來越大。農業內部增收空間越來越小,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還面臨很多困難,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四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壓力增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點多、面廣、量大、線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國內外重大動物疫情不斷發生,防控形勢仍很嚴峻。從有利因素看:一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了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工作主題,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要求確保糧食生產不滑坡,確保農民收入不徘徊,確保農村發展好勢頭不逆轉,為農業基礎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創造了良好條件。二是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改革創新為農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三是我市農業發展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四是我市現代農業發展有了好的基礎。這些都將為我們應對挑戰、戰勝困難,促進農業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總之,今后一個時期,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更為復雜,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會更大。各級農業部門既要看到面臨的困難,把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估計得更充分一些,又要看到有利條件,增強做好工作的信心和決心;既要面對挑戰,攻堅克難,力求突破,又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既要著眼長遠,把握正確的工作方向,又要立足當前,認真研究謀劃工作措施,扎扎實實地做好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建設現代農業的各項工作。

夯實農業基礎、建設現代農業,必須著眼于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實現“四個提高”。發展生產、保障供給、促進增收,始終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必須緊緊抓住不放。要努力提高農產品綜合供給能力。按照《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8年-2020年)》安排,糧食增產41億斤,其中分配給6.5億斤,我市的縣、臨漳縣、成安縣、大名縣、磁縣、肥鄉縣、永年縣、館陶縣、魏縣、曲周縣、廣平縣、雞澤縣等12個縣列入省糧食核心區縣,除廣平縣、雞澤縣外,其余10個縣均納入國家規劃。我們要以此為契機,繼續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以建設糧食高產核心區為重點,加快優良品種、適用技術和先進農機具的集成和普及,帶動糧食生產科技含量和單產水平的提高。棉花、油料、蔬菜,肉、蛋、奶、水產品等其它主要農產品要按照“總量增長、結構優化、質量提高”的要求,穩定提高綜合供給能力。要大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要調整優化種植業,穩定糧棉生產,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等高效園藝產品和經濟作物生產。要做大做強畜牧業,突出抓好品種優化、規模養殖、疫病防控、質量監管四大重點。要加快發展特色水產業,突出抓好五大基地、兩大項目和兩大體系建設。要不斷提高農業基本建設水平。加大政策爭取、項目謀劃、資金落實的力度,力爭農業投資規模繼續實現穩定增長,為現代農業建設奠定堅實基礎。要著力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堅持防治并重、防重于治,千方百計把因災損失控制在8%以下。要全力推進科學減災和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建設,為農民減輕損失、恢復生產提供保障。

夯實農業基礎、建設現代農業,必須著眼于提高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水平,大力推動“四個突破”。農業科技進步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定性力量。要把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因素和重點領域,堅定不移地走科教興農的道路。要在重點領域技術創新上實現新突破。要圍繞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兩大尖端,良種、技術、設施三大領域,農機、農藥、肥料、飼料四項重點,堅持“引進開發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新機具的推廣步伐,促進農業生產良種化、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要在農業技術推廣普及上實現新突破。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只有為農民所掌握,才能真正轉化為生產力。要解決好技術傳播“最后一公里”問題,在“進村入戶到田”的層面上做文章、求突破。對“百千萬”活動、農技“電波入戶”計劃、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科技進村服務站等有效做法,要繼續堅持、擴大范圍、深化內涵;對信息網絡、手機短信等新型傳播方式,要加強協作、拓展領域、快速推開。要在農科教協作、產學研結合上實現新突破。要充分發揮科研、教學對農業的支撐作用,不斷深化農科教協作,逐步建立起穩定、高效的協作機制和模式,共同為現代農業發展服務。要在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上實現新突破。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要加快推進種植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飼草飼料加工機械、鮮奶生產機械,提高養殖業機械化生產水平。

夯實農業基礎、建設現代農業,必須著眼于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建立完善“四大體系”。建設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當前,要按照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的原則,立足農業部門職能,以鄉村兩級為重點,盡快建立完善“四大體系”。要建立和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要抓住國家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難得機遇,按照省政府批復的縣級改革方案,抓住關鍵環節,加快建設步伐。要圍繞“基礎建設、人員編制、運行機制、經費保障”四項重點,理順管理體制,完善運行機制,明確公益性職能,探索成果轉化、項目實施、技術推廣以及專業性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實到基層站的新機制,逐步建成隊伍健全、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要建立和完善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要按照“加強縣級、充實鄉級、提升村級”的原則,落實鄉鎮動物防疫監督分站的機構、編制、人員、經費,同時抓好村級防疫員的能力建設,發揮防疫主力軍的作用。要完善基層植保體系,突出抓好區域測報站建設,提高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和統防統治水平。要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要重點加強縣級農產品綜合質檢站建設,同時,逐步在鄉鎮、批發市場、規模生產基地、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質量檢測點,提高快速檢測能力,形成相對完善的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要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化體系。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的原則和城鄉信息服務無差異、農業領域信息服務全覆蓋的基本要求,開發“12316”農業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推進“12316”農業呼叫中心建設;加強農業系統網站建設,提高市、縣兩級門戶網站服務水平;完善建立農業特色網站,提高產前、產中和產后信息服務水平,促進全市農業特色產業健康發展。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謀劃“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勝利、鞏固發展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農業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全市農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要求,以建設現代農業為總體方向,以夯實農業基礎為著力點,繼續堅定不移地抓好“4123”雙增工程建設,繼續堅定不移地抓好“百、千、萬”活動,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畜牧水產業“兩化三體系四大工程”建設(兩化即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三體系即良種繁育體系、動物防疫滅病體系、飼草飼料安全體系,四大工程即畜牧產業結構優化、百萬噸奶業、畜產品質量安全、特色水產),穩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確保糧食穩定增產,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農業生產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主要指導性目標是:糧食播種面積1120萬畝,單產405公斤,總產454萬噸,力爭490萬噸,同比增長2萬噸;棉花、油料總產分別達到15.3萬噸、21.3萬噸,同比增長0.5萬噸和5.9萬噸;蔬菜播種面積22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126萬畝),總產780萬噸,實現產值76億元,同比增長20萬噸和5億元;肉、蛋、奶、飼料和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61萬噸、97萬噸、22萬噸、54萬噸和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0.89%、0.91%、2.1%、1.89%和5.8%,青貯玉米種植50萬畝,青貯秸稈175萬噸;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333萬千瓦,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6.5%,同比增長35萬千瓦和0.5個百分點。全市新建戶用沼氣池4萬個,總數達到54萬戶以上。

三、突出重點,全力推進,努力實現全市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在全面安排、整體推進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抓好主要農產品生產

在種植業上,要繼續強力推進“4123”工程建設,帶動全市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水平再上新臺階。一是百萬畝糧田增產工程,年在東部糧食主產區建設100萬畝高產糧田,重點推廣小麥-玉米連作模式,連作播種面積200萬畝,通過推廣優良新品種和集成配套栽培技術創高產,確保平均畝增產30公斤,總增產糧食6萬噸。以糧田高產創建為核心,主攻噸半糧田建設,大面積普及噸糧田,重點推廣高產優質專用品種、小麥玉米“兩晚”增產技術、增加密度創高產技術、節水集成高產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五大核心技術;二是百萬畝谷子提質增效工程,年在我市西部山丘區及東部鹽堿、旱薄地,進一步推廣優質谷子,面積達到80萬畝,重點推廣優質雜交新品種和集成配套簡化栽培技術,確保平均單產達到330公斤,總產達到26萬噸,把我市打造成為省乃至全國最大的谷子生產加工基地。突出抓好優化區域布局、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推廣谷子簡化栽培技術、推廣標準化生產等四個環節;三是百萬畝雜交棉間作套種增效工程,全市推廣雜交棉60萬畝,其中麥棉連作要達到10萬畝以上,主產棉縣(市)要建成集農機農藝相結合、良種良法相配套、節本增效為一體的麥棉連作高標準示范區200—500畝,每個示范方輻射帶動棉麥連作面積1萬畝,示范方要實現“四統一”,即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四是百萬畝蔬菜畝增千元工程,全市要完成拱棚改造20萬畝,溫室改造3萬畝,發展越夏蔬菜3萬畝,春播辣椒1萬畝。重點推廣工廠化育苗、嫁接栽培、生物秸桿反應堆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兩網一膜”夏保護生產技術、殺蟲燈和黃板藍板誘殺等配套生產技術,同時要以永年何營農產品市場項目、曲周無公害脫水蔬菜及果蔬保鮮加工項目為依托,做大做強龍頭,提高蔬菜產業化水平。

在畜牧業上,要強力推進畜牧產業結構優化工程、百萬噸奶業工程和產業化工程。一是深入推進畜牧產業結構優化工程。優化區域布局,加快瘦肉型豬、奶牛和蛋雞優勢產區建設。突出奶業生產,穩定生豬、家禽生產,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等節糧型草食家畜。各地要確定適合當地條件的主導品種,努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畜產品養殖基地。二是強力推進百萬噸奶業工程。各地要鞏固奶業整頓成果,建立完整的奶業體系,推廣適度規模養殖模式,推進“百萬噸奶業工程”進度。積極探索促進奶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強奶牛小區建設,強力推進散戶進小區飼養,全年新建標準奶牛小區10個,新建奶站15個。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切實加強奶業發展的領導,落實行政領導負責制,將恢復和提升奶業發展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把推進奶業發展任務落實到責任單位、責任人,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三是強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在培強6個銷售額超億元以上、32個銷售額3000萬元以上畜牧龍頭企業的基礎上,再新培育2家和8家。畜牧龍頭企業占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國家級的1/2,省級的1/4。全市生豬、蛋雞、肉雞、肉牛、肉羊、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到65%、90%、90%、40%、30%和100%。要認真落實扶持畜牧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整合各項涉牧資金,加大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力度。著力抓好五個重點項目建設。即華裕家禽育種公司祖代雞場建設項目、吳氏潤康牧業有限公司的生豬養殖基地項目、曲周中道牧業有限公司的原種場建設項目、市興盛牧業有限公司的優質奶牛胚胎移植項目、市益利達水產品有限公司現代物流中心項目。加強品牌建設。要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制定品牌建設計劃,幫助企業努力爭創知名品牌,提升畜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大力開拓品牌產品市場,強化管理和服務,形成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畜產品市場秩序,擴大產品交易量;要鼓勵支持品牌企業通過各種媒介加大企業形象和名優產品宣傳,擴大品牌產品影響,提高名牌產品信譽度。

在水產業上,努力打造特色水產工程。重點抓實抓好五大基地建設,即涉縣、武安冷水魚基地,磁縣水庫網箱養魚基地,永年、縣等羅非魚養殖基地,曲周縣、邱縣河道攔養基地和縣、磁縣、廣平縣、永年縣等休閑漁業基地。特別要突出抓好特色漁業生產,穩步發展涉縣、武安的冷水魚養殖,冷水魚養殖面積保持在200畝以上;池塘精養高產面積保持在6000畝以上,以永年和礦區兩個部級健康養殖示范區為主,輻射帶動其他地區;東部各縣要以引黃入大、引黃入邯和南水北調為契機,利用現有生態水網進行河道攔養,工程竣工后可增加養殖面積1萬畝以上;加大大水域漁業資源增殖力度,適當調整放流品種,保護水產種質資源;市區周邊的休閑漁業由單一的垂釣向餐飲和旅游觀光發展;正確引導水庫網箱養殖,適當控制養殖面積,確保生產安全。同時,抓好兩大項目和兩大體系建設,兩大項目即涉縣節水型冷水魚養殖水處理、水質調控技術示范項目和永年縣80:20模式化池塘健康養殖技術推廣項目;兩大體系即水產良種繁育體系和水產技術推廣體系,要進一步加快我市優質淡水魚良種場、冷水魚良種場和熱帶觀賞魚良繁場建設步伐,完善良種引進補貼制度,為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要抓好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大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加快部、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力爭創建10個市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年內對全市10家苗種生產單位實施專項整治,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水產苗種場堅決予以取締。

(二)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在種植業上,一要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農作物新品種展示體系建設。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要堅持改革和建設并重,以滿足農民的科技需求為出發點,以服務農民的成效為檢驗標準,加強機構建設、隊伍建設、運行機制建設和條件建設,全面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服務支撐。按照省政府批復各縣的實施方案要求,堅持公益性定位,爭取在人員編制、財政經費、服務手段等方面加大力度,在運行機制和服務方式上不斷創新,切實強化縣級農業主管部門的管理指導職責,有效解決農技推廣區域站或鄉鎮站人員服務缺位和不到位等問題,逐步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到位、支撐有力、農民滿意的農技推廣區域站或鄉鎮站,使其有完善的管理體制、有規范的運行機制、有精干的人員隊伍、有穩定的經費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條件,真正發揮其在基層農技推廣中的主導作用。對省級6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試點縣的區域站或鄉鎮站,配備部分工作急需的儀器設備。非示范縣要克服等靠思想,積極向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作好匯報,爭取支持,盡快落實編制、人員、場地、經費,完善工作制度,實現服務人員、服務手段、服務方式、服務場地四到位。今年要對4個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的400名基層農技人員,普遍進行一次能力提升培訓。要建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40個,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4000個。要建立健全農作物新品種展示體系,多年來農業發展的實踐證明,農作物增產的30%來自于良種,年,我市要在西部太行山區(涉縣)、中部山前平原區(永年)和東部黑龍港流域區(雞澤)3個生態區各建立一個農作物新品種展示園區,篩選出最適合當地生態區的優良品種,重點推廣,加快農作物新品種更新換代步伐。二要加快農業技術進村入戶步伐,繼續抓好科技入戶示范工程、農技“電波入戶”計劃和科技進村服務站建設,我市的科技進村服務站經過近幾年發展,總量已達到5008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在此基礎上,今年要著力培育1000個優秀服務站,通過整合測土配肥站、沼氣物業管理站、農業信息服務站等農業系統資源,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三要加強農科教協作,引進最新、最前沿的農業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有效實現科研與生產的對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年,市農業局將與省農林科學院開展農業科技項目合作,主要內容包括小麥—花生雙450公斤栽培模式示范推廣、谷子全程簡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棉花新品種及配套新技術示范推廣和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等四項,以此帶動“4123”雙增工程科技含量的進一步提升和農業效益大幅度增加。各縣(市、區)也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種植、養殖業特點,有針對性地篩選確定重點技術推廣項目,組織實施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計劃,提高先進技術覆蓋率。四要搞好農業培訓和服務,繼續深入開展“百名專家駐村,千名干部包方,培訓百萬農民”活動,要圍繞“4123”工程核心技術,面對面、手把手對農民開展“零距離”服務和培訓,從根本上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斷層,實現科技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目標,切實將專家產量變為農民產量。要認真總結去年我們開展“百千萬”活動以來的好經驗、好做法,在人員選派、巡回指導、技術培訓、專業協作、效果評價等方面形成制度,逐步建立“零距離”服務的長效機制。要多渠道、多形式搞好農業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五要加強高產創建示范區建設,要把大規模開展糧棉油高產創建作為推廣先進技術、推動生產發展的重要抓手,各縣(市、區)都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建設萬畝示范方,有條件的地方擴大到3--5萬畝,鼓勵鄉鎮整建制推進,要及時總結品種技術裝備集成經驗,探索合作社規模化經營、專業化服務、產業化經營新模式,帶動生產方式的轉變。在示范方建設上,我要著重強調的是,今年要扎扎實實、認認真真抓好高標準示范方建設,從備播和播種開始,就要插牌立標,確定技術路線和產量目標,詳細記錄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建立健全管理檔案,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決不能到組織觀摩時臨時選定,那塊地長得好就把標牌插到那塊地上做為示范方,這種弄虛作假的現象,我們去年就發現了,雖然發生在個別縣,但影響極壞,今年要堅決杜絕類似現象再次發生,否則要嚴肅處理并在全市通報。

在畜牧水產業上,要重點抓好良種繁育體系和飼草飼料安全體系建設。一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規范管理全市種畜禽場,徹查《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持證情況,力保持證率達到100%。全市胚胎移植準胎520頭,優質凍精冷配10.2萬枚。年末豬、雞、牛、羊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6%、100%、86%、81%。要完善配種改良網絡,堅持引進與繁育并重,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支持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全市畜禽良種率,建立、完善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提高畜禽良種覆蓋率。二是飼草飼料安全體系建設。進一步壯大飼料產業,規范飼料企業管理,培育2—4個年產5萬噸以上較大規模飼料企業。市畜產品質量檢驗監測站和飼料質量監督檢驗站要不定期抽檢,按要求完善監測信息內部通報制度,定期畜產品監測信息。同時,進一步推廣秸稈青貯、微貯、壓塊技術,秸稈處理利用率達到26.4%。引導養殖大戶與種糧大戶掛鉤,積極推廣商品青貯、飼料舔塊補飼等綜合利用技術,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科技含量。加強草原保護工作,努力確保不發生等級以上草原火災。要提高門檻,控制飼料企業數量,對現有企業進行整合規范,取締“小、散、差”的企業,使企業數量減少30%左右,積極引導企業走集團化、規模化發展之路,扶優限劣,保護和重點扶持大中型企業,促使飼料企業上規模、上產量。要加強飼料質量檢驗監測工作,依據市飼料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制定所轄區的飼料質量安全計劃,擴大監測范圍和數量,突出重點地區和重點環節的檢測,加大對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的打擊力度,有效防范重大飼料質量安全事件發生。

(三)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業防災減災

堅持“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原則,確保重大動物疫情形勢穩定。要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為中心,搞好重大動物疫病基礎免疫和免疫效果監測工作,確保重大動物疫病動態免疫率、牲畜卡標率、免疫合格證規范填寫發放持有率、免疫檔案規范建檔率均達到100%,統籌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兼顧做好狂犬病等其它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全年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要突出推進獸醫體系上檔升級、獸醫醫政、藥政建設和規模飼養場科學防控、依法監管工程進程。強力抓實六項工作,即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防控和日常補針工作,免疫效果監測和疫病監測工作,檢疫監督工作,獸藥監管工作,應急培訓、演練和應急物資儲備工作,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同時,創新三大機制,即:創新經費投入機制,確保防疫經費足額到位;創新防疫監督機制,確保防疫措施到位;創新隊伍建設機制,保障防控能力提升。

要強化“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睿ズ弥饕r作物病蟲害的專業化防治,加強遷飛性、爆發性、檢疫性病蟲害的監測防治,減輕災害損失。在充分發揮磁縣國家級應急防蝗站和曲周、大名、永年、臨漳4個有害生物預警監測控制站的防控作用基礎上,加快推進魏縣、武安國家級有害生物預警監測控制站項目建設進度。同時,要強化檢疫體系建設,抓好重大檢疫性病蟲草害的普查、監控、滅疫等關鍵環節,最大限度的防止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我市,把好“南大門”。

要高度重視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制定應急預案,強化監測預警,實現科學避災減災。要以農機作業、捕撈作業和草原防火為重點,加強農業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事故。

(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堅持“全程監管、重點監控、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的總體要求,市縣兩級農業部門要認真落實屬地監管責任,推進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管,加快推進市場準入,加強應急處置和管理,進一步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在種植業上,一是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年,全市完成種植業標準化生產面積900萬畝,其中,其中蔬菜195萬畝,小麥310萬畝,玉米255萬畝,棉花80萬畝,油料60萬畝。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的有利時機,以加快園藝作物設施化為抓手,開展標準化創建活動,建設3個蔬菜標準種植園。要加強產地、產品認證,提高無公害種植基地比重,擴大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規模。二是要加快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永年、魏縣、館陶、邱縣、曲周、臨漳、磁縣、武安、大名等9個縣的農產品綜合質檢站建設,切實解決好機構、編制、人員、經費和運行機制問題。三是要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開展種子執法和農藥市場監管年活動,切實提高農業投入品質量。

在畜牧水產業上,一是要推進標準化養殖。年內新增省級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單位10個,累計258個;新增無公害畜產品認證2個,累計17個。年內新增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單位1個,累計21個。力爭水產品認證、產地認定工作在全省排在前3位。二是要全力實施畜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市畜產品質量監測站要通過計量認證,自檢肉、蛋、奶等畜禽樣品1000份。尚未開展檢測工作的縣級質檢站要積極向政府申請配套資金支持,落實人員和配套設施設備,盡快開展檢測工作。要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的獸藥和飼料生產經營、動物飼養等環節實施全程監管,健全完善獸藥、飼料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一旦發生相關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要立即啟動預案,做到快速反應、及時行動,果斷處置。要完善監控制度,重點整治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獸藥、奶站等,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確保不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事故。

(五)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圍繞循環農業示范市建設,大力推廣農村沼氣技術、節約型農業技術、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加快農作物秸稈、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禽畜糞便的循環利用,進一步探索總結具有特色的循環農業建設模式。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推進農村戶用沼氣、農村沼氣物業服務體系和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全市新建戶用沼氣池4萬戶,建設大型沼氣集中供氣工程5處、秸稈聯戶沼氣供氣工程2處。戶用沼氣建設上,通過狠抓建池、使用、技術服務等項管理措施和“四改”配套建設,進一步擴大建設規模,創新發展模式,提高農戶沼氣使用率和綜合利用率;服務網絡配套上,通過狠抓沼氣物業服務縣級站、區域站和村級網點建設,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能力;同時,集中建設一批大型沼氣工程、秸稈沼氣工程和聯戶沼氣工程,擴展農民使用清潔能源的新途徑,為新農村建設做貢獻。建設100個循環農業示范村。以建設循環農業村民物業中心為主要內容,年,計劃建設100個核心示范村,涉及農戶3萬戶,示范面積20萬畝。示范推廣4種農業循環模式。秸稈還田模式、秸稈沼氣及沼渣沼液模式、秸稈飼料模式和秸稈種植食用菌模式。推廣6類循環農業技術。沼氣生產及沼渣沼液綜合利用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五種節約型農業生產技術、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技術、秸稈種植食用菌技術、農村生活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

(六)注重農機農藝結合

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緊緊圍繞“4123”工程建設的中心,使補貼資金向項目區域、重點作物的關鍵環節傾斜,向農機大戶和機械化示范區傾斜。繼續加大對大型動力機械的補貼力度,改善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運行質量、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創新農機服務體系,發展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圍繞發展農機作業、維修和銷售三大市場,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農機服務新體制和運行機制,扶持和引導農機戶組建農機專業協會、農機股份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重點是開展以跨區機耕、機播和機收作業服務為代表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把分散的農業機械與分散的農戶聯系起來,把機械化生產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農場大規模作業,加快推進農機服務社會化、產業化。強化農機技術推廣,以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和新型服務組織為主體,以保護性耕作、聯合收獲、機械深松聯合整地、新型農機具的使用維修等農機技術的培訓為主要內容,在全市開展農機科技培訓活動,切實解決好“人、機、苗、地、體、管”配套和銜接的問題。打造農機示范基地,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和高效益運行的指導原則,繼續搞好保護性耕作項目示范區建設,新建千畝花生示范區、萬畝棉花節水精播示范區和蔬菜大棚設施建設示范區,以點帶面,推動全市農機化全面快速發展。

(七)加強農業基本建設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要抓好全市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專業發展規劃的編制,明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立足建設現代農業,確定重點投資領域和重大工程項目,為未來五年全省農業發展提供宏觀指導和項目支撐。要抓住國家應對危機、擴大內需、增加投入的歷史性機遇,圍繞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養殖業增長方式轉變、高效經濟作物促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良種繁育推廣、農業機械化、循環農業等重點工程,深入謀劃重點項目,加大資金項目的爭跑力度,千方百計爭取列入今明兩年國家、省、市、縣的投資計劃,通過新一輪項目建設,形成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促進全市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物質和技術基礎。

(八)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

今年中央將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擴大良種補貼范圍,進一步增加農機購置補貼。把各項惠農補貼政策落到實處,既是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好形勢的現實需要,也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強烈愿望,更是農業部門的重大責任。要把落實惠農補貼政策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政策落實把重點產業發展引導到提高科技含量、促進農民增收的方向上來,引導到建設現代農業的方向上來。要深入學習研究,吃透政策實質,要認真分析近年來良種補貼面積核實難、農機購置補貼推廣目錄與實際需求有差距等突出問題,創新工作思路,完善操作方式,靠好的體制機制推動政策落實。要堅持政策公開、項目公示和陽光操作,增強透明度和群眾參與度,不打折、不縮水、不走樣,確保各項補貼及時、足額落實到農民手中。要切實加強監管,市農業局年內將組織專項督導檢查,確保補貼資金管理規范、運行安全,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應。

全市農業工作的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已經敲定,關鍵是抓好落實,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工作水平,以良好的作風、實干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為全面完成今年各項工作任務提供堅實保障。要加強學習,深入調研,切實提高隊伍素質。要加強學習,建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團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用現代農業知識推動工作,不斷提高干部的政治鑒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學習創新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服務好的高素質農業干部隊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面向基層,面對千家萬戶,直接服務農民。沒有樸實深入的良好作風,就難以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級農業干部要鞏固“干部作風建設年”和“百千萬”活動成果,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了解掌握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經營機制轉變進程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與農業農村的實際情況緊密聯系起來,研究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措施。要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能。依法行政是做好農業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轉變職能,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民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依法規范農業工作行為,既不能不作為,更不能亂作為。要不斷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大力推進綜合執法,規范農資市場秩序,打擊侵害農民利益的違法行為,保護農民切身利益和農業生產安全。要勤政廉政,切實加強行風建設和廉政建設。行風是干部素質、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綜合體現,是衡量執政為民的尺子。要把加強行風建設、搞好民主評議作為農業系統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將民主評議工作與機關效能建設相結合,與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工作相結合,與業務工作相結合,認真傾聽基層和群眾的意見,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完善制度,規范行為,以行風建設和效能建設推動各項工作的進展,樹立農業部門清正廉潔、文明執法、勤政高效的良好形象。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總書記在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紀委五次全會精神,要構建農業系統懲防體系,圍繞教育、制度、監督、糾風等工作,努力完善各項制度,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要健全定期檢查和專項督查制度,重點監督檢查各項農業項目的實施和各級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監督檢查各級干部和局屬各單位的工作作風、工作效能,為推動全市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當前,小麥春季管理、春耕農業生產和動物疫病春防等工作均已進入關健時期,各級農業部門要提高認識,強化領導,優化服務,切實解決農民在春季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不失時機地引導農民搞好小麥春管、春耕備播和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迅速在全市掀起春季農業生產管理的高潮。在小麥春管上,要針對今年冬小麥發育不足、群體偏小實際,迅速落實以“促弱轉壯、增加群體”為重點的小麥春季田間管理關健技術。要突出抓好四項措施的落實,一是加強生產調查,要查苗情,詳細了解小麥個體和群體素質,為科學指導生產掌握第一手資料;要查墑情,及時抓好保墑造墑,為小麥抗寒防凍和春季肥水管理創造有利條件;要查病蟲情,制定完善小麥條銹病、紋枯病、麥蚜等重大病蟲防控預案。二是加強肥水管理。對冬前群體不足或苗小、苗黃、苗瘦的三類麥田,應于返青期5厘米地溫穩定在5度以上時追肥澆水,促弱轉壯;對地力水平中等、冬前群體較足的二類麥田,要抓好起身期肥水管理;對基礎地力較好總莖蘗數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進行肥水管理。三是加強凍害防范,科學指導農民搞好化控、鎮壓、劃鋤等防凍和補救措施,提高小麥抗寒性,促進受凍小麥恢復生長。四是加強技術服務。要制定田間管理技術方案。及時苗情信息和技術意見,做到因天、因地、因苗、因災管理;要組織技術培訓,充分利用農閑季節,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和種糧大戶,提高技術入戶到位率;要開展巡回技術指導,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春耕備播上,一要以早促好,統籌謀劃,合理安排春播指導計劃和布局,要立足發展糧食生產與結構調整兩手抓,科學引導農民搞好種植業結構調整。二要加強農資市場的調研,重點搞好糧油作物、棉花等經濟作物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供應、價格情況、農資備播等方面的調研,搞好春耕農資市場調劑和供應,要迅速啟動農資打假春季戰役,進一步整頓規范農資市場秩序,為春播作物適時下種創造有利條件。在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上,自3月1日至4月30日全市集中開展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各縣(市、區)要細化任務,壓實責任,確保畜禽動態免疫率要達到100%,屠宰檢疫與市場監管率達到100%,產地檢疫率達到95%以上,免疫效果監測完成省、市目標,力保全市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要強化督導檢查力度,協助人大、政府督促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確保防控所需資金、物資、人員保障到位。要加強藥政監管,確保全市春防疫苗不假、獸藥不劣。要加強獸醫實驗室監管,確保全市獸醫實驗室不發生生物安全事件。要加強動物防疫體系與項目建設,要健全縣級一科(獸醫科)、一所(動物衛生監督所)、一中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要下大力氣抓實抓好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尤其是國家拉動內需項目,要在一個月內完工。要加強應急防控,開展應急演練與培訓,充實應急防控物資,健全應急防控措施,確保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能夠迅速撲滅在疫點。要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全市獸醫人員防控能力,努力實現重大動物疫病科學防控依法監管。

同志們,做好今年農業工作,實現農業平穩較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機遇難得,挑戰嚴峻,任務繁重。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工作全局,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以優異的工作成績,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和諧,推動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 wwwxxxx黄色| 日本xxxx18护士|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网| 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美女的胸www又黄的网站|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bl文库双性灌尿|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第一页|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老司机| 男女做性猛烈叫床视频免费| 十七岁免费完整版bd| 美女被啪羞羞视频网站| 国产你懂的在线|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女人爽小雪又嫩又紧| 一级特色大黄美女播放网站|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完整版|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狂野猛交xxxx吃奶| 免费一级毛片清高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美女被爆羞羞网站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