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商務論文英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課程設置相似
目前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上都采取能力模塊的設置方式,包括基本素質能力(以教育部規定的大學生必修課程為主)、職業基礎能力模塊(圍繞著以英語為本位的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展開的課程)、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英語+商務知識類的課程,如商務英語聽說,商務英語翻譯等)、職業綜合能力模塊(一些綜合的實訓類課程,如商務模擬談判,進出口報關業務等)。這種課程設置方式的共同點就是將英語知識技能和商務知識技能籠統地糅合在一起,課程內容既缺乏與區域經濟對接的區域特色,也缺乏與產業或行業對接的行業特色,結果便是高校間相互借鑒,開設的課程及其內容基本雷同。而最終培養出來的人才因為缺少行業特色而沒有就業競爭優勢,畢業生零散分布于各行各業的涉外企業,沒能形成學院人才培養的品牌效應,也不利于形成畢業生對后續人才培養的正面反撥效應。因此,面向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的協同育人模式勢在必行。
(二)普遍重英語輕商務,實踐教學缺乏
許多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多數都是從英語教學轉向而來。而商務類的專業教師則又多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缺乏實踐經驗。真正由行業一線專家教授的課程非常之少。這導致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較好,商務理論學習尚可,但商務實踐則較難滿足需求。有調查研究表明:“企業對高職商務英語人才的價值需求取向比較地集中于豐富的商務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商務技能,然后是英語應用技能,而不是很深厚的英語語言功底。而目前高職院校中培養出來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商務知識和技能方面還遠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因此,采取校企、校地的協同育人模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
(三)課程設置未能與時俱進,對接現代涉外服務業的最新需求
傳統外貿模式在廣東轉型升級的挑戰下,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和逐漸完善,逐漸轉型為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外貿新模式。目前至少有60%左右的涉外企業是采用網上外貿的平成整個外貿流程,如阿里巴巴國際站、亞馬遜、速賣通、蘭亭集勢、敦煌網等。因此,使用網上外貿平臺,完成從尋找客戶(或是客戶找上門)、產品推廣(或是回復客戶詢盤)、將詢盤轉化為訂單、跟進訂單、完成訂單、到售后服務整個外貿流程的人才需求則成為所有涉外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共同新需求。然而,目前廣東省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只有為數不多的高職院校能夠意識到這種新需求,并在課程中增設了網上外貿實務、跨境電子商務、網上外貿項目等相關課程的教學。而開設了這些相關課程的學校中,能夠很好用有效科學的課程實施方式,切實培養學生跨境電商所需的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則更是屈指可數了。因此,構建和實施面向區域的校企、校地的協同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困境。
二、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協同育人模式內涵
(一)協同育人模式的思路
1.以培養花都區域經濟涉外產業的急需人才為重點
我院所在區域花都區也呈現出十分健康良性的外貿發展趨勢,據海關統計,2013年花都區外貿進出口總值333.7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202.7億元人民幣,增長13.4%;進口131億元人民幣,下降23.5%;貿易順差為11.6億美元,較2012年的1.2億美元增加10.4億美元。2013年,花都進出口總值呈現逐季向好趨勢,數據顯示,第一季度進出口值10.3億美元,第二季度13.4億美元,第三季度14.4億美元,第四季度15.7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12月進出口值更攀升至2012年10月以來月度高位,當月進出口值5.5億美元,大幅增長27.7%;其中進口2.1億美元,大幅增長1.1倍,出口3.4億美元,再度刷新2012年12月3.3億美元的月度歷史高位,增長1.9%。去年花都對主要出口市場均保持良好增長,加工貿易進口逆勢小幅增長。外商投資企業為最大的經濟主體,私營企業進出口增長逾2成。箱包最為花都區的支柱產業之一是最大的出口商品,大幅增長3成。家具、摩托車和鞋類出口增勢良好。花都區經濟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這給我院商務英語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機,通過該協同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務花都區的經濟發展,實現涉外企業、行業、政府和學校四方共同發展的良性局面,真正打造現代化的高職教育。
2.促進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大多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如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亞馬遜、蘭亭集勢等)進行涉外貿易工作。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服務越來越周到,借助電子商務聯盟創業也越來越容易。以電子商務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充分利用花都電子商務商會豐富的涉外
企業資源花都電子商務商會作為匯聚電子商務行業各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如阿里巴巴公司,與花都地區涉外貿易公司有著廣泛的聯系。事實上,有不少使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涉外企業本身就是電子商務商會的會員企業。因此,利用花都電子商務可以充分了解涉外企業的人才需求,并能有效組織這些公司進行人才的招聘、培訓工作。利用其豐富的企業資源,可以促進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更加切合就業市場的需求。
(二)協同育人模式的發展目標
1.通過與花都電子商務商會合作
建立專門培訓面向花都地區涉外企業人才需求的學生實踐能力訓練基地: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外貿人才協同育人聯盟。學生經基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外貿綜合素質的培訓、認證,將成為跨境電子商務業界一致認可的人才,應聘時優先挑選或在該育人聯盟培訓實踐之后直接聘用。
2.建立起科學、規范的運作方式
在同類院校同類專業的人才培養中起到示范作用,并帶動更多院校學生(尤其是在花都區的高校)參與本育人聯盟,實現校校協同創新,提升該育人聯盟的品牌效應。
(三)協同育人模式的體制創新
1.創新人才實踐的培訓機制
過去學生的實踐缺乏統一的培訓、監管和評估。各實習單位的指導水平參差不齊,實習的內容和實習效果的評估均無法形成科學有效的機制,導致很多時候容易變成“放羊式實習”,本文所構建的育人模式將按照跨境電子商務業界的統一標準對學生進行實習培訓指導,按照統一的認證標準對學生進行能力測評和評估,并最終按照同意的準入制度給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水平。
2.創新人才培養的評價機制
由過去的學校評價或學校與企業共同評價改革為第三方(由電子商務商會)認證,使得評價工作更為客觀、規范,同時具有推廣性,該評價體系可以推廣到以培養跨境電子商務涉外人才的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當中。
3.創新頂崗實習管理模式
實行2+0.5+0.5模式,即兩年時間在校學習,半年時間統一安排到協同育人聯盟培訓實踐,半年時間頂崗實習。這一方面加強了學校對學生實習的管理;另一方面使接受學生實習的單位(電子商務商會的會員企業)能更有計劃地安排學生的實踐;同時,學生可獲得更為規范的、符合業界標準的實踐指導,實現校、企、學生三方共贏。
三、面向區域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協同育人模式的具體實施
根據上述協同育人模式的內涵,我院在實踐中按照下述重大協同任務,逐步推進該協同育人模式的發展,逐步形成依托區域經濟發展,立足涉外企業商務人才共同核心需求(即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使用),協同花都區電子商務商會的相關會員企業的特色協同育人聯盟,大大提高了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逐步形成具有借鑒性和推廣性的可持續協同育人模式。
(一)協同育人聯盟的頂層設計
在組建協同育人聯盟之前,需要有充分的調研,并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宏觀的頂層設計,包括育人聯盟的組建方式、培育過程、機制體制改革的整體設計、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等。這一階段的重大協同任務如下:
1.采集花都涉外
企業涉外商務人才需求通過獲得花都區政府的支持,依托花都區三大支柱產業的行業協會/商會,分別為廣東省皮具行業協會、廣州花都(國際)珠寶商會等行業協會和花都電子商務商會,通過座談、問卷(網上問卷)調查、畢業生跟蹤調查等形式,獲得對花都區涉外企業(以皮革、珠寶、汽配的涉外企業為主)在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中,對涉外商務人才在專業核心素養和職業核心素養上以及數量的具體需求,形成花都區涉外企業涉外人才需求信息統計分析報告,并逐步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平臺,實現人才需求的及時更新和數據化。該人才需求信息平臺可以與其他高職院校以及借助第三方信息平臺(如麥可思)協同共建,逐步從花都區的涉外商務人才需求輻射到整個廣州市甚至是廣東省,實現數據的共享和逐步完善。
2.協同育人聯盟組織結構的構建
在市場調研和文獻梳理的基礎上,與花都電子商務商會建立核心協同單位關系。花都電子商務商會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為其會員單位輸送所需人才。因此,由于與學院有共同的利益需求點,協同雙方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互補,互利互惠,這是協同育人聯盟的基礎所在。同時,成立協同育人聯盟委員會,下設協同育人聯盟項目開發部、項目執行部、項目評估認證部、人才輸送部和創業孵化基地。各個部分各盡其職,有序合作,共同促進協同與人聯盟的可持續發展。
3.開發協同育人聯盟人才培訓標準
由協同育人聯盟項目開發部負責整個人才培訓的標準研制,基于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對涉外企業涉外商務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分解完成主要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能力,形成協同育人聯盟的人才標準,包括其專業核心素養標準和職業核心素養標準。再由項目執行部制定具體的協同育人培訓方案,形成切實可行的培訓綱領。協同育人聯盟的人才培訓標準每年需要根據現代涉外服務行業的最新發展需求做相應的調整。
(二)協同育人聯盟標準的執行
1.開展協同育人聯盟精準化培訓
在協同育人模式下,在第五學期,將會通過面試選拔的形式,選擇一批優秀的學生進入協同育人聯盟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標準化培訓。隨著協同育人聯盟的不斷發展,可以接受更多的學生進行培訓。還可以同時發揮校校協同、校企協同、校行協同的優勢,讓更多學校參與到該協同育人聯盟中,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標準化的培訓。培訓以模塊、項目化開展,覆蓋從事涉外商務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標準。由學院骨干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制定培訓內容,開發系列培訓教材,有企業講師以“學徒制”的形式開展培訓,實現做中學,半工半讀等職業教育的核心理念。
2.協同育人聯盟人才能力認證
在培訓結束后,將按照協同育人聯盟各協同單位共同開發的涉外企業涉外商務人才考評體系對培訓的學生進行能力評估和認證。該能力考核體系包括專業核心素養和職業核心素養,既考核學生勝任涉外商務崗位的當前的能力匹配度,同時注重學生的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如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協同與人聯盟的職業能力的開發和認證,實現了職業能力的系統化和標準化,以及對人才培養質量第三方評估的客觀化和職業化。根據所培訓學生的能力認證結果,不斷完善培訓方案和培訓方法。同時,根據現代涉外服務業對職業能力的新要求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協同育人聯盟人才輸送和體制創新
1.推薦就業或資助創業完成
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認證之后,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證明其職業能力達到的綜合水平。該職業資格等級準入體系是由協同企業共同開發認可的,因此在業界可以逐漸形成一定的權威。協同育人聯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如聯合協同企業單位舉行專場招聘會,進行雙向選擇,幫助學生順利就業。學生亦可持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自主選擇就業。同時,對于一些有創業能力的學生,可以組成團隊,完成創業項目書,如獲得協同企業的認可,可以資助其創業,實現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2.積極破解協同育人聯盟體制
機制上的障礙和困難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從根本上解決影響和制約職業教育協同育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歸根到底要不斷破解協同育人過程中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不斷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以解決各種體制機制上長期存在的問題。如加強與區域政府的聯系溝通,更好發揮政府在產學研用協同育人中的作用;同時,改善高效管理體制問題,提高高校辦學的自主性、靈活性和就業市場靈敏度。此外,努力推進制度與法律法規的建設。最后,還應大力推進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和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等。
四、結語
英國的經濟發展較早,在大部分外國人的眼里,英國人"自命清高"和"難于接近"。但是,事實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們之間善于互相理解, 紳士風度,處處可見。職業感強烈,是英國人的另一大特性。
商務交往中,他們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質,不掂斤撥兩,一副大家的作風。對商務談判,他們往往不做充分的準備,細節之處不加注意,顯得有些松松垮垮。但英國商人很和善、友好,易于相處。因此,遇到問題也易于解決。他們好交際,善應變,有很好的靈活性,對建設性的意見反映積極。
英國的禮俗豐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隨便拍打客人被認為是非禮的行為,即使在公務完結之后也如此。
在英國,"外表決定一切",與英國人交往要盡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謝,事后致函表示謝意,更能引起注意,贈送小禮品能增加友誼。在英國經商,必須屬守信用,答應過的事情,必須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準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鐘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
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里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后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里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準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鐘。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樸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鐘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鐘,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
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及市場細分的深入,產、供、銷一體化的企業越來越少,更多的企業要依賴與其它企業的合作,完成產品到貨幣的變現過程。這就使得企業間的談判變得日益頻繁和重要,并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及產品的發展息息相關。
商務談判是買賣雙方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或某筆交易,進行磋商、協調、調整各自利益的過程。雖然商務談判的概念是人人認同的,但一旦實施談判,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作法與結果:
表現形式一
零點--極點競爭談判(只有一塊大餅)
零點--極點談判的特點是:從一開始談判,雙方就集中在如何分配已存在的優勢、劣勢、盈利、損失、任務、責任上。一方得到的越多,另一方得到的越少,雙方正好相反。這容易導致一方認為自己是輸家,另一方認為自己是贏家,或雙方都認為自己是輸家。
零點--極點談判易發展成口角、欺詐、不愿傾聽、單方辯論、不確定感、不信任感及伺機報復等,更重要的是沒有創造任何附加值。
表現形式二
“雙贏”談判
“雙贏”談判是把談判當作一個合作過程,能和對手像伙伴一樣,共同去找到滿足雙方需要的方案,使費用更合理,風險更小。
“雙贏”談判強調的是,通過談判,不僅是要找到最好的方法去滿足雙方的需要,而是要解決責任和任務的分配,如成本、風險和利潤的分配。“雙贏”談判的結果是,你贏了,但我也沒有輸。
從倡導和趨勢的角度說,“雙贏”談判無疑是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推廣“雙贏”談判卻有著諸多的障礙。
一、“雙贏“談判難以實施的主客觀障礙
在我們逐步拋棄了“獨占一個大餅”的傳統談判思想后,“雙贏”的商務談判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并成為時尚。但是,理論上的“雙贏”與現實商務談判中的“雙贏”,往往具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各自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