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治安防控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在體系建設的基調上,將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為政府行為,取得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而不是靠派出所幾條槍就可以完成。因此,我所在對轄區治安狀況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向鎮黨委、政府多請示、多匯報,取得黨委、政府對派出所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工作的領導、重視和支持,把這項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將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為政府行為,形成以黨委、政府牽頭領導,以派出所為核心協調,以社會各階層力量為基礎的防控體系建設框架。一是專門成立了由鎮分管綜治副書記為組長,派出所所長為副組長,各有關單位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方案的制定、實施和管理,有利于更好地發動社會各界防控力量。二是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定期向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匯報,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由黨委、政府協調解決,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三是積極爭取鎮黨委、政府在人、財、物上給予大力支持。鎮政府在鎮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專門撥出開展防控工作專項經費8000元。
二、在體系建設的內容上,根據轄區治安特點,建立了點、線、面結合的治安防控體系
㈠突出點的防控。點的防控就是把轄區需要重點防控的對象(如重點部位、重點人員)作為整個防控體系的點來進行重點防控,提高派出所對這些點的情況掌握和控制能力。點的防控在整個治安防控系中處于支點的位置,是防控的重點。我所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點的防控。一是增設治安報警點。在轄區治安復雜地區和重點村增設一個治安報警點,進一步方便群眾報警。同時,使派出所對轄區發生的刑事、治安案件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二是建立防控支點。將轄區內28個重點單位、行業、場所作為防控支點,逐點建檔,跟蹤管理,以加強派出所對這些重點防控支點情況的及時掌握。三是針對重點人員建立控制點。在可能涉嫌犯罪人員、逃犯等列控對象周圍,通過布建耳目等手段,對其進行全方位秘密控制,及時掌握動態。在今年夏季百日會戰初期,通過加強點的控制,先后抓獲上網逃犯高忠東、高忠玉兩人。
㈡抓好線的防控。點的防控需要線來連接,線的防控抓好了,也就鞏固和加強了點的防控。線的防控在整個體系建設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是防控不可缺少的一環。對線的防控,主要是通過加強路面巡邏,起到威懾作用,提高防控能力。一是組建鎮治安巡邏隊。目前有隊員4名,主要負責對轄區治安復雜區域和重點路段的治安巡查,加強線上防控,強化打擊現行犯罪的力度。二是組建護村(廠、校)巡邏隊。以村治保會、廠礦和學校保衛科為依托,共組建14支75人,有選擇、有重點地義務開展治安巡邏。三是規范巡邏方式。針對轄區治安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確定巡邏防范的重點路段和區域,組織民警、巡邏隊員進行車巡、步巡。同時,將巡邏分為2個時段:白天為常規段,由責任區民警帶領一名巡邏隊員結合日常工作在本轄區巡邏;夜間為重點段,由2名民警帶2名巡邏隊員對重點區域開展巡邏,以夜間巡邏為主。開展治安巡邏工作,提高了轄區的“見警率”和“管事率”,增強了公安機關對社會面的管控能力,在控制三類可防性案件、控制公共場所發案、提高群眾安全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建設鎮公共娛樂場所較多,打架滋事等案件時有發生,通過開展夜間治安巡邏,此類案件大幅下降。今年入夏以來,集鎮所在地的歌舞廳、一保岬、六保岬冷飲點等公共場所發生打架案件2起,其中1起被當場制止,發案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6.7%。6月19晚12時許,池某在相約酒吧過生日時與同在該場所跳舞的鄭某因小事發生爭吵,二人及其朋友共十余人,矛盾逐步激化,有可能釀成群毆事件,被巡邏到此的民警及巡邏隊員當場予以制止。6月23日凌晨2時許,巡邏人員在建設糧站院內當場抓獲正在撬盜摩托車的陳維滿、羅上鈴,從中破獲盜車案件3起。開展巡邏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使民警認識到改革舊有的警務模式的必要性,促進了思想觀念的轉變,為今后總體警務制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
㈢開展面的防控。面的防控就是對整個社會面的防控,在整個體系建設中,點和線的防控是重點,但僅有點和線的防控,這個體系是不健全的,只有加上面的防控,整個體系建設才是完整的。我所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面的防控:一是著力編織情報信息網。通過布建治安耳目和信息員,形成一張布局合理、覆蓋面廣、觸角靈敏的情報信息網,及時掌握轄區內的各種治安信息。二是努力構建三級聯防機制。初級聯防即“戶戶聯防”,本著“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指導思想,在相鄰的店鋪或農戶之間開展聯防,互相照看。3月24日上午,建忠村民吳士昌在聯防守護中發現吳學榜家中有一行跡可疑少年,經盤問將其扭送到派出所,從中破獲盜竊自行車案件3起。二級聯防為中級聯防,由責任區民警分頭負責,廣泛開展村與村、廠礦與村、學校與村的聯防機制。三級聯防為周邊聯防,與毗鄰的本縣廣平、文江、奇韜、太華及永安市槐南鄉等周邊地區開展廣泛而有針對性的治安聯防協作機制,達到案件協查、信息共享、共同防控的目標。通過建立三級聯防,使派出所對社會面的防控能力大大增強。三是抓好治保調解會建設。加強對兩會業務指導,每月召開治保調解主任例會,充分發揮“兩會”作用。各村成立了調解小組,聘請3—4名德高望重的群眾作為調解員,及時調解糾紛,把矛盾化解在本村,消除在萌芽狀態,有效防止“民轉刑”案件的發生。今年來全鎮12個治保調解會共調解民間糾紛23起,沒有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
三、在體系建設的特色上,突出加強了流出人口管理。
加強人口管理是治安防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人口管理上,我所注重從源頭上開展防控工作,在加強常住人口、外來人口的基礎管理,以及違法青少年、所外監管人員、兩勞釋放人員等違法犯罪高危人群的重點管理的同時,突出加強了對流出人口的管理。近年來,我鎮富余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經商,人數達數千人之多,在促進我鎮及流入地經濟建設的同時,也使我鎮治安形勢出現新動向:一是流出人口在外違法犯罪增多;二是無人監護的在校學生參與違法活動增多;三是農村糾紛矛盾及家庭婚姻問題時有發生。對此,我所在今年開展“貫徹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怎么辦”大討論活動中,將派出所是否要開展流出人口管理作為一個主題,組織全所民警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雖然上級公安機關沒有要求流出地公安派出所對流出人口進行管理,而是以流入地公安機關為主,流出地公安機關協助管理,但管好流出人口可以有效預防流出人員違法犯罪,促進流入地公安機關加強對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流出地、流入地的治安工作和經濟發展。于是,我所決定率先將流出人口管理作為派出所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并取得了鎮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重視、支持和配合,成了我所抓治安防控建設的一個特色。主要做法是:
㈠建立臺帳,對流出人口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即:及時掌握、核對流出人口的底數及流向。對流出人員的姓名、年齡、原籍住址、流出時間、流入詳細地址、從事職業、經濟情況、現實表現、發復函情況一一作了登記,建立完整基礎臺帳。⑴由責任區民警深入各村詳細了解流出情況,并登記造冊;⑵通過計生辦辦理流動人員婚育節育證掌握育齡人員外出情況;⑶通過鎮勞務站掌握流出人口從事職業及分布情況;⑷每學期到中小學了解學生父母是否外出及流入地址、從事職業;⑸每月核對流出人口一次,即依托村治保主任和戶口協管員對每月流出人員變動情況進行重點掌握登記,與派出所進行核對;⑹及時掌握流出人口返鄉時間、返鄉原因,對流出人口做到底數清、去向明。目前,全鎮現共登記流出人口2937人。
㈡防范在先,對流出人口開展法制教育和培訓。一是在每年春節后,由派出所和計生辦集中一定的時間對擬外出打工、經商的人員組織進行一次法制教育,組織他們學習《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勞動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并逐人發放派出所統一編印的宣傳手冊,提高流出人員的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使流出人員在外能夠遵守法律法規,為流入地經濟發展作貢獻,在受到不法侵害時,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是流出人口在辦理《流動人口婚育節育證明》、《外出務工人員證明》時,由派出所和鎮綜治辦與外出人員簽訂《流出務工、經商遵紀守法責任書》,要求其在外出期間能遵守法律法規。三是對集中輸出勞力和流出人員較多的地方,在流出人員中指定組織能力強的人為義務法制宣傳員,一方面配合流入地公安機關對外出人員進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及時掌握流出人員表現情況并及時反饋。四是在每年年底外出人員大量返鄉之際,依托村治保會和責任區民警對流出人員進行再教育。
㈢跟蹤管理,確保管得住,控得嚴。主要是強化與流出地公安機關的聯系和信息反饋。流出人口在外違法犯罪不在少數,我所從維護穩定的大局出發,對流出人口進行分類管理,將流出人口分成四類:一類是指一般群眾;二類指有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三類是指需要納入視線人員即重點人口;四類是涉嫌違法犯罪人員。對一類人員僅一般掌握,對二、三、四類人員由派出所逐人寄發通報協查函到流入地公安機關,向其通報基本資料,提供相關信息,請其將有關對象納入視線,重點管理。對流出人員較集中的省內三明、沙縣、泉州、晉江、石獅、廈門等地,我所與所在地公安機關有針對性地簽訂互通情況、共同管理的協議,建立協作機制,使流出地流入地共同承擔管理責任,確保建設籍流出人口少發案,不作案。對流出人口實行分類管理、通報協查制度,不僅為流入地公安機關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提供服務,同時還直接服務于本轄區的治安防控。減少了人口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㈣親情幫扶,努力為流出人口排憂解難。民警在工作中發現,流出人口均有一個擔憂和一項困難。擔憂的是大人都外出了,家中老人孩子缺少照顧,孩子容易變壞,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困難的是在外打工經商,人生地不熟,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怎么辦?我所想流出人員之所想,急流出人員之所急,與相關部門一道,對流出人員提供親情般的幫助,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驗。一是主動與學校配合,將父母外出打工學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加強教育和監護,及時發現其不良行為,對個別有輕微違法行為人員逐個與老師成立幫教小組及時幫教,同時對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查處力度,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并定期主動上門家訪,力所能及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解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的后顧之憂。二是為外出人員提供法律幫助,力所能及保護流出人口的合法權益,幫助他們解決外出務工遇到的實際困難。流出人口的權益受到侵害時,積極協調,為流出人口提供“娘家”式的支持。如在三明打工的高某在為老板干了半年后,老板找了種種理由克扣高某二個月工錢,我所民警在下村時聽到高某的訴求后,民警當天就同勞務站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反映這一情況并通過勞動部門解決,同時向三元警方通報這一情況,最后在三元警方和勞動監察部門的干預下,被無故克扣的工錢終于如數領回。高某對此感激不盡,寫了一封感謝信寄到我所表達謝意。
夯實社會管理基礎,解決影響社會治安的根本問題
如前所述,社會治安問題根源在社會矛盾,源頭在社會管理漏洞。因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必須以夯實社會管理基礎為前提。當前,各地流動人口成為違法犯罪的“主力軍”,如廣州市在2001年至2004年期間,流動人口刑事犯罪的比例達80%以上,浙江省近年來流動人口違法犯罪居高不下,流動人口作案已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員的6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達90%以上[2]。因此,應當重點加強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第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組織的社會管控能力。針對很多地區外來流動人口多、社區人口比例倒掛嚴重的特點,應當盡可能吸納外來人口參與基層社會管理。比如,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吸收在當地居住3年以上、在本地居民和流動人口中都有良好口碑并經公安派出所政審通過的流動人口,和當地村“兩委”成員、村民隊組長組成“共建共享促進會”領導班子,共同管理當地有關事務,促進新老村民的融合[3]。應當說,這種實踐模式是一種更有效率的流動人口管理組織方式,不僅能更加細膩地關照到流動人口社區自身文化特征和需求,而且對于維系社區內人員的聯系和穩定性、增強外來人口對流入地的家園感、歸屬感都有很好的作用,從而有利于減少流動人口的違法犯罪。第二,支持、引導、規范社會組織發展,發揮社會組織的社會管理功能。社會組織作為特定含義的用語首次提出是在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主要是指政黨、政府之外的各類民間性的社會組織,主要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部分中介組織以及社區活動團體。長期以來,黨和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載體,一直在公共事務管理中處于核心主導地位。但是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利益格局的分化和市民社會的發展,社會組織開始加入到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來,很多社會事務已由社會組織運用其社會資源與社會權力來治理。從社會治安防控的角度來看,為解決外來流動人口這一影響社會治安的源頭性問題,應當大力引導、規范外來人口同鄉會、農民工協會、行業自治組織等社會組織的發展,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對這些組織進行支持資助,要求它們對各自聯系的外來人口群體進行約束、規制和教育,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治安防控中的作用。第三,嚴格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理,切實加強對實有人口和實有房屋的登記核查,落實出租房主的治安管理責任,進一步加大對違法出租屋業主的行政處罰力度,實現以罰促管的目的。推廣普及“物業式”、“旅業式”、“院區圍合式”、“單位自管式”、“散居包片式”、“公司運作式”、“統租統管式”等小區管理模式,通過加強日常管理預防流動人口違法犯罪。
推行治安防控參與獎勵機制,破解群防群治工作難題
社會治安防控必須走專群結合的路子。大力加強群防群治工作,不僅能夠緩解專門防控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壓力,而且能夠真正落實“以防為主”的理念,在治安防控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效益和效果。但很多地方的實際情況是:一方面傳統的組織動員、精神激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難以保證群眾參與的深入性、持久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外來流動人口家園感、歸屬感不強,缺乏維護社會安全的主動性。如何拓展群眾參與治安防控工作的途徑,充分調動和發揮群眾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的積極性,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建議推行治安防控參與獎勵機制,破解群防群治工作難題。必須認識到,針對犯罪預防計劃的設計要把群眾定位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理性經濟人,其行為的做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群防群治工作既要考慮群眾參與防范中的收益,即安全風險的控制、損失的減少等,也要考慮群眾參與過程中要付出的代價,包括物質方面或精神方面,如進行某種防范設置所需要的費用、舉報違法可能招致的報復等。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參與犯罪預防保護激勵機制[4]。具體來說,應當建立社會治安防控參與獎勵專項基金,由財政撥付專款,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并可以接受社會捐助。同時,明確群眾參與治安防控獎勵機制的基本內容:在參與事項上,可以包括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可疑情況和違法犯罪線索,參與治安巡邏和看樓護院活動,協助保護案事件現場,積極制止不法侵害,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等;在參與方式上,群眾可通過直接參加、投寄書信、電話聯系、發送郵件、網上發帖、投訴舉報等方式參與治安防控工作;關于受獎勵人員范圍,除國家公職人員、政府聘用的專職治安輔助力量外,不論是否戶籍人口,凡積極參與治安防控工作的群眾,符合獎勵條件的,均可獲得獎勵;關于獎勵的內容,可以現金、實物為主,同時設置若干榮譽稱號。如果受獎人員是外來人口,可以將參與治安防控的實效和榮譽稱號的獲得適當與申辦城市戶籍聯系起來。在治安防控參與獎勵機制的具體實施上,可以采用積分形式,針對不同的治安防控參與事項賦予不同分值,設計積分換算物質獎勵或評選榮譽稱號的標準。通過推行治安防控獎勵機制,有利于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安防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破解很多地方警力相對不足、治安防范難度大的困境。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混凝土施工裂縫控制具體措施
引言
水工混凝土裂縫是水工建筑物最為常見的病害之一,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裂縫對水工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不一,還可能誘發其他病害的發生和發展,對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產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須對此加以重視,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一、水工混凝土裂縫的危害
混凝土裂縫將使水工建筑物產生滲漏,滲漏的結果,一方面在壓力水作用下使裂縫逐步擴寬和發展;另一方面當水滲入混凝土內部后首先會引起水解破壞,并可能由此導致混凝土結構物的破壞。根據調查,由裂縫引起的各種不利結果中,滲漏水占60%。
由于混凝土碳化會加劇混凝土收縮開裂,導致混凝土結構物破壞。混凝土裂縫的存在,能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極易滲透到混凝土內部與水泥的某些水化產物相互作用形成碳酸鈣,這就是常說的混凝土碳化。在潮濕的環境下二氧化碳能與水泥中的化學成分相互作用,使混凝土的堿度降低,使鋼筋純化膜遭受破壞,當水和空氣同時期滲入,鋼筋就產生銹蝕。
混凝土的裂縫還會使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作用削弱,在裂縫部位,水拉性能減弱,裂縫進一步擴大,形成更大的危害。
綜上,混凝土裂縫對混凝土結構物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具有直接的影響。會降低混凝土結構物的結構強度和整體穩定性。輕則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和正常使用,嚴重的貫穿性裂縫甚至可能導致混凝土結構物的完全破壞。
二、水工混凝土結構裂縫產生的原因
按裂縫產生的原因劃分有:由外荷載引起的裂縫;由變形引起的裂縫;由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縫。水工建筑物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如下:
2.1大體積混凝土水化時產生的大量水化熱得不到散發,導致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使混凝土的形變超過極限引起裂縫。
2.2混凝土在硬化的過程中,由于干縮引起的體積變形受到約束時產生的裂縫,這種裂縫的寬度有時會很大,甚至會貫穿整個構件。
2.3在厚度較大的構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縫。
2.4當有約束時,混凝土熱脹冷縮所產生的體積脹縮,因為受約束力的限制,在內部產生了溫度應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強度低,容易被溫度引起的拉應力拉裂,從而產生溫度裂縫。由于太陽暴曬產生裂縫也是工程中最常見的現象。
2.5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堿性物質與活性骨料中活性氧化硅等起反應,析出的膠狀堿——硅膠從周圍介質中吸水膨漲,體積增大3倍,從而使混凝土漲裂產生裂縫。
2.6在炎熱的大風天氣,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過快,造成混凝土內部水化熱過高,在混凝土澆筑數小時仍處于塑性狀態,易產生塑性收縮裂縫。
2.7構件超載產生的裂縫。例如:構件在超出設計的均布荷載或集中荷載作用下產生內力彎矩,出現垂直于構件縱軸的裂縫,構件在較大剪力作用下,產生斜裂縫,并向上、下延伸。
2.8當結構的基礎出現不均勻沉陷,就有可能會產生裂縫,隨著沉陷的進一步發展,裂縫會進一步擴大。
2.9當鋼筋混凝土處于不利環境中,例如:侵蝕性水,由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限,特別是當混凝土密實性不良,環境中的氯離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離子會使混凝土中的鋼筋生銹,生成氧化鐵,氧化鐵的體積比原來金屬的體積大得多,鐵銹體積膨脹,對周圍混凝土擠壓,使混凝土脹裂。
三、控制混凝土裂縫的具體措施
3.1混凝土配合比的優化設計。摻入粉煤灰,選擇減水劑,保證泵送流動度。采集原材料進行試拌,盡可能地減少水泥用量,添加Ⅰ級粉煤灰,將水膠比控制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粗骨料采用二級配。摻入適量的粉煤灰對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溫升,減少收縮,提高抗侵蝕具有良好的作用。
3.2原材料的選擇。砂料細度模數控制在2.4以上,含泥量控制在1%內。碎石針片狀控制在10%以內,含泥量控制在1%內,盡可能使用低水熱化水泥,控制原材料的質量不使混凝土產生收縮。
3.3施工安排。混凝土的澆筑盡可能避開高溫、曝曬、多風、降溫的天氣,若需要上述條件下施工時必須有相應遮擋、保溫措施。
3.4施工過程控制。a.二次振搗法消除混凝土沉縮裂縫。對于澆筑后坍落度已經消失開始初凝的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混凝土會重新液化,能較好地消除粗骨料、鋼筋下面的水膜,消除沉縮收縮量。泵送混凝土特別需要二次振搗。b.二次壓光消除混凝土塑性收縮裂縫。此種裂縫是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引起的,發生在混凝土初凝至終凝期間,消除此種裂縫應使用機械抹光機進行大面積、高強度的提漿抹光,然后使用機械收光機進行大面積、高強度的收光,將極大地提高混凝土的平整度和表面強度,在混凝土終凝前再進行二次人工抹壓收光。c.控制約束裂縫的措施。混凝土約束裂縫的產生是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或收縮引起的約束拉力超過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在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氣溫驟降時,及時采取保溫、保濕措施,加強測溫和氣溫預報,做到防護及時。閘墩下部與底板同時澆筑或盡量縮短閘墩與閘底板之間澆筑的時間間隔,可有效控制閘墩裂縫發生。
3.5混凝土干縮裂縫的控制措施。混凝土存在空隙產生濕脹干縮,加強振搗使之密實,清除混凝土中的泌水,加強表面的抹壓收光,摻加優質粉煤灰,降低水灰比,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濕脹干縮裂縫產生。
3.6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控制。大體積混凝土內部埋設熱電耦測溫,掌握混凝土內部的溫升變化及內部最高溫度的發生時間,通過蓄熱保溫使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常采用兩層農膜加干鋪兩層草袋的做法。
3.7混凝土的養護和表面保護。良好的養護可使混凝土保持或接近飽和狀態,水化作用速度最大,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縫發生的措施之一,一般保溫、保濕養護不得少于14d。
四、水利工程構筑物已產生裂縫的修補方法
國內外學者把裂縫分為死縫、活縫和增長縫等3種。對于死縫可以采用剛性材料填充修補;對活縫則采用彈性材料修補;對于增長縫,必須消除引發裂縫的因素。裂縫修補除了要恢復防水性和耐久性為目的之外,還要從結構安全及美觀角度出發進行修補,當前的修補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4.1充填法對于裂縫寬度大于0.5mm的裂縫,沿裂縫處鑿成“U”形或“V”形槽,槽頂寬約10cm,在槽中充填密封材料。充填材料采用水泥砂漿、環氧砂漿、彈性環氧砂漿、聚合物水泥砂漿等。如果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已經銹蝕,則將混凝土鑿開到能夠處理已經生銹的鋼筋部分,將鋼筋除銹,再在槽中充填水泥砂漿或環氧樹脂砂漿等材料。
4.2注入法注入法分壓力注入法(灌漿法)與真空吸入法兩種。灌漿法適應于較深較細的裂縫,而真空注入法則利用真空泵使縫內形成真空,將漿材注入縫內,該方法適應于各種表面裂縫的修補。灌漿材料有水泥漿材、普通環氧漿材、彈性聚氨酯漿材、水溶性聚氨酯漿材等。
4.3表面覆蓋法在細微裂縫表面上涂膜,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力性為目的的修補方法。分涂覆裂縫部分及全部涂覆兩種方法。施工時,首先用鋼絲刷將混凝土表面打毛,清理表面附著物,用水沖洗干凈后充分干燥,然后用樹脂充填混凝土表面氣孔,再用修補材料覆蓋表面。:
五、結語
水工建筑構筑物的結構安全和防滲等主要由混凝土承擔,因此混凝土的質量極其重要。因此,減少和控制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和擴展,對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質量,進而提升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必須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劉軍《試論常見水工混凝土裂縫的種類及預防措施》[J].甘肅科技縱橫.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