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護理專業畢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高血壓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目前高血壓患者已超過1億人[1]。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模式進行轉變,人們開始逐漸重視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社會環境應激因素、心理因素與不良行為對其發病的影響已為現代心身醫學所證明。高血壓患者近幾年有增多趨勢,而且已向年輕化發展。現在很多學者也充分認識到,在治療高血壓患者時,不能單靠藥物治療,心理護理的干預治療也尤為重要。因此,心理護理在高血壓的防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的診斷標準[2],全部病例排除繼發性或惡性高血壓、高血壓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肝腎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無法堅持治療或不愿參與心理干預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治療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6.3±3.3)歲,收縮壓(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103±5)mmHg;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8.2±4.1)歲;收縮壓(165±5)mmHg,舒張壓(104±3)mmHg。兩組患者病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治療組常規給予降壓藥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對照組常規給予降壓藥。治療組心理護理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導患者掌握和學會應對、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心理壓力過大會降低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虛而入,而致機體罹患疾病。因此,應指導患者做到正確面對壓力;避免在同一時間內做多件事情;目標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樂”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娛樂,會使心情舒暢;學會主動宣泄不良情緒。
保持樂觀情緒心理學研究顯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積極的信念及頑強的意志是保持樂觀情緒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善于發現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廣交朋友,積極參加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
一、殘疾兒童進行早期康復教育及訓練所發揮的作用
兒童殘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條件導致也可能是后天外力條件導致。0-6歲是兒童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兒童對新事物的接受和學習能力更強。在這一階段對殘疾兒童進行早期康復教育是幫助其恢復部分身體機能,提高今后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說,早期發育時期是殘疾兒童學習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生理習慣和基本技能將會讓其受益終生。
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對殘疾兒童的早期教育及康復訓練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加,殘疾兒童早期康復教育的缺失導致這項工作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并且,殘疾兒童由于在身體或是智力方面的缺陷,經常被一些社會歧視現象困擾,長此以往會讓他們失去生活的信心,并對其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早期康復教育及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幫助殘疾兒童重拾生活的希望,以更加樂觀陽光的態度面對生活。
二、為殘疾兒童早期康復教育及訓練造成困難的因素
1 模型評估指標的確定及指標歸類與權重
本研究最終確定模型共包括4個維度共66個條目,培訓參與((7個條目)、培訓管理(11個條目)、培訓內容(27個條目)、培訓效果(21個條目)。運用SPSS18.。對有效樣本調查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應用了Bartlett's球形檢驗和KM()測度確保因子分析的可行性,在分析各維度時,刪除與對應因子相關度小于0. 5的條目。將分析結果中擬刪除項目予以專家討論,確定最終刪除條目。最后對培訓參與、培訓管理、培訓內容、培訓效果4部分做了條目的刪除及歸并。再次對問卷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構建出了ICU護理人員對培訓模型有效性評估的基本模型。運用Satty九點量表法,就評價模型中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中的各個指標重要性設計兩兩比較問卷,使用yaahp 0. 5. 2軟件,對模型中指標賦予權重。使用AHP法,分析各項指標權重,使模型更具有操作性。
2 培訓評估模型結構分析研究
ICU護理人員培訓的有效性有助于完善和改進ICU培訓課程內容。培訓課程的內容,其關鍵在于培訓教材對護理人員自身的適用性上。根據護理發展需要和完成各職能崗位實際工作任務的需要,按照適用性原則選取優秀教材做參考。按照培訓規律和特點,使教學培訓規范化、制度化,對培訓過程進行全面管理,是順利開展ICU護理人員培訓活動的保障,有利于護理組織培訓質量的提高。
本研究培訓有效性評價模型共分4個維度,對各維度權重進行分析后發現培訓內容(0. 299 2)、培訓效果(0. 413 5)是占比較大的維度,說明這兩部分在培訓中重要程度較強,與目前臨床培訓實踐相符。對各培訓內容具體項目的權重進行分析,得出專業技術課程(0. 092 9}、專業理論課程(0. 092 5}所占權重較大。基礎性課程是指課程要重點突出ICU護士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0137,進一步證明基礎性課程在ICU護士培訓中是不可或缺的項目。對各培訓效果具體項目的權重進行分析,得出臨床實踐能力(C0. 185 8}、專業素養(C0. 108 9}所占權重較大,與目前ICU培訓所期望提高的護士能力相符合。
3 培訓評估模型的臨床該模型的建立
對ICU專科護士培訓課程有效性評價具有臨床實踐指導意義。本研究依據模糊綜合評價法,通過建立評估因素集、評語集、評估因素權重等步驟綜合評價46名護士所接受的ICU專用培訓課程,得出46名ICU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模型總體滿意度為77.8100,其中非常滿意占39. 46 。根據培訓前后的評測結果,可知指導新進護理人員的培訓具備可操作性Cu7。本研究綜合考慮各等級評價參數和評價結果,分類別對培訓有效性進行評價,使評價更加符合實際。
目前國內研究多著眼于ICU護理人員培訓后的培訓效果,很少涉及培訓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對整個培訓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在培訓結束后對培訓設計進行評價、分析,便于管理者調整培訓課程。根據護士對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對課程進行調整,具有科學性及可量化性,對日后ICU護士培訓課程設計工作具有實際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