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臨床醫學繼續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營養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有著重大影響,營養支持是臨床醫療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臨床醫護人員掌握一定的營養知識對于提高醫療水平、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國目前普遍存在臨床醫務人員對臨床營養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和掌握營養知識不夠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臨床醫護質量。繼續教育是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種高層次的追加教育,繼續醫學教育已成為醫護人員獲取新知識、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擬就在臨床醫護人員中開展營養學知識繼續教育的相關問題作一探討。
1 臨床醫護人員掌握營養學知識的現狀
通過調查了解,大多數臨床醫護人員接受的營養學知識基本還是局限在醫科院校的學歷教育階段,在后續的繼續教育中很少有營養學知識方面的內容。然而,目前我國高等醫科院校的非預防醫學專業中并未專門開設營養學課程,只開設了《預防醫學》或《衛生學》課程,《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只是其中的教學內容之一,其教學課時數非常少,因而他們學習了解的營養學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古人云,“溫故而知新”,但大部分臨床醫護人員進入臨床工作崗位后不太重視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營養學知識,更談不上營養學知識的更新充電問題,隨著臨床工作時間的延長,營養學知識淡忘也越多。由于在學歷教育階段接受的營養學知識本來就有限,加之缺乏應有的繼續教育學習,所以臨床醫護人員掌握營養學知識的實際情況極不理想。朱明元等[1]對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生的營養學知識調查結果顯示,基礎營養學和臨床營養學知識掌握較差(<60分)的比例分別為12.5%和28.8%,而且臨床醫生掌握營養學知識程度與學歷、職稱沒有關系。李百勝等[2]對南通市市區臨床醫護人員、實習醫師和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營養學知識調查結果也表明臨床醫務工作者的營養學知識還相當匱乏。從目前臨床醫護人員掌握營養學知識的現狀來看,不能滿足臨床工作的實際需要,要扭轉這種現狀,首先必須提高臨床醫護人員對營養學知識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認識。
2 臨床醫護人員掌握營養學知識的重要性
營養治療是臨床綜合治療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療、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很多臨床醫護人員不太重視患者的營養問題,臨床上許多疾病的發生與營養確實沒有多大的直接關系,但營養狀況卻可以影響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作為臨床醫護人員如果能運用營養學知識制定合理的營養治療方案,這對患者的術后康復無疑是有極大幫助的。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通過對住院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膳食調理、腸道及靜脈營養支持,調整患者的營養狀況,會對藥物、手術等治療效果產生積極影響,提高有效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延長患者生命;同時可以減少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產生較好的衛生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內科的一些疾病治療當中,營養治療同樣非常重要,有些甚至是以營養治療為主要手段,如糖尿病的治療就是以營養治療為基礎的綜合治療方案。還有如肝病、腎病等疾病,如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能合理利用營養治療加以配合,則可促進病情好轉,使患者早日痊愈。臨床醫生在對患者的治療中要善于合理利用營養治療,這樣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由于營養過剩而引起的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如高脂血癥、冠心病、肥胖病等,對這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離不開營養措施,有時營養治療甚至可以達到藥物治療同樣的效果,如Jenkins等[3]研究報道將34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隨機分為3組,其中第一組進食低膽固醇膳食作為對照組,第二組在低膽固醇膳食基礎上加用富含降低膽固醇的食物(主要包括植物甾醇、大豆蛋白、膳食纖維等)進行膳食治療,第三組用第一代降膽固醇藥物洛伐他汀進行治療,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低于3.4 mmo/L為有效控制終點,4個月后第二組和第三組的控制效果沒有區別。綜上分析,臨床醫護人員掌握一定的營養學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這對提高臨床醫療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
3 臨床醫護人員開展營養學知識的繼續教育
解決臨床醫護人員營養學知識缺乏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繼續教育。繼續醫學教育是衛生技術人員從業后再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終身性醫學教育[4]。遺憾的是目前臨床醫護人員中進行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中很少有營養學相關內容,醫院各級管理領導和醫護人員本身不重視營養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為適應臨床醫學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臨床醫療水平,在臨床醫護人員中開展營養學知識的繼續教育活動勢在必行。
3.1 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醫院管理工作者和醫護人員往往比較重視醫療設備的改善和醫療技術的提高,但對營養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卻認識不足。從事營養專業的工作人員,尤其是醫院臨床營養科室的營養醫師應大力開展宣傳工作,讓醫院管理者和醫護人員轉變觀念,提高他們對臨床營養的重要性認識。只有真正解決了思想認識問題并落實到醫院管理者在營養學知識繼續教育的決策上,醫護人員在學習營養學知識的實際行動上才會有所為。
3.2 營養學知識繼續教育制度化、規范化:醫院業務管理部門在制定每年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時將營養學知識繼續教育納入其中,并從內容、形式、考核、學分登記及驗證等方面進行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管理。醫護人員的營養學知識繼續教育內容必須緊密結合臨床工作實際需要,結合臨床各專業特點來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注意把握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3個基本原則。在學習形式上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如舉辦短訓班和學術講座,以及參加學術會議、撰寫學術論文等方式。在考核形式上,可采取檢查營養知識學習筆記、運用營養知識的心得體會匯報,以及從患者及其家屬中了解醫護人員開展營養指導的情況等方式。
【關鍵詞】醫學統計學;繼續教育;需求;調查
【中圖分類號】G562.65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10-0001-02
現代臨床研究對醫學統計學的依賴正日益加強,從科研設計到統計分析,再到科研論文的撰寫,每一步都需要統計學的支撐。同時,新的統計學理論和方法的出現對臨床資料的統計分析和醫學論文的撰寫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對臨床醫務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更新統計學知識。繼續教育的對象是已有臨床工作經驗的醫務人員,他們學習目的明確,不以廣泛學習統計理論為主,而是針對性地提高專業理論和技術。因此,如何正確引導醫生在醫療實踐和科學研究中尋找循證依據,提高科研和業務素養是醫學統計學繼續教育的重要目標。針對此實際情況,我校開辦了臨床研究中的設計與統計分析繼續教育學習班,授課內容覆蓋了從臨床科研設計到統計分析和統計結果表達各個部分。
為了解臨床醫務人員對醫學統計學知識的需求現狀,為醫學統計學繼續教育教學內容設置和教學開展提供參考,本研究對參加醫學統計學繼續教育學習班的學員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報名參加本次繼續教育學習班的115名臨床醫務人員,以本校附屬醫院的臨床醫生為主。
2、調查方法:通過專家咨詢法制定調查問卷,課程結束后,采用匿名調查的方式由學員自行填寫。共發放調查問卷115份,回收有效問卷94份,問卷回收率為81.74%。
二、結果與分析
本次學習班主要授課內容為:臨床研究中的統計學問題、CONSORT簡介、統計方法簡介與錯誤辨析、SPSS統計軟件簡介、系統綜述與Meta分析及其軟件實現。
1、基本情況。
參加本次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學員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學員以年輕的,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初、中級臨床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為主。
2、對醫學統計學的掌握情況。
絕大部分學員都有醫學統計學基礎,88人(93.62%)在學歷教育階段都系統地學習了《醫學統計學》。學員統計學方法的掌握現狀如表2所示。對于常用的統計學方法,大部分學員熟悉(19.15%)或者比較熟悉(65.96%),而對于高級統計學方法,一半以上的學員不熟悉(56.38%)。對于常用的實驗設計方法,大部分學員比較熟悉(64.89%),而對于臨床上較為常用的觀察性研究不熟悉的學員占45.74%。
3、需求分析。
(1)對本次學習班授課內容的認可和進一步需求。
68名學員(占72.34%)認為本次學習班對其今后發展非常有幫助,對授課內容的認可如表3所示。從表3得出,最受學員認可的課程是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及其軟件實現,這和目前臨床工作者的關注點和研究現狀較為符合。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在國內臨床醫務人員中較受歡迎,同時又缺少meta分析所必需的統計學知識。對CONSORT的認可度較低,認為是可以簡單介紹的內容,主要原因是目前臨床醫生自己撰寫RCT研究報告的機會少,因此接觸CONSORT的機會也較少。
(2)對醫學統計學授課內容的需求。
所有學員都認為非常有必要適時的開展醫學統計學的繼續教育學習班。70人(占74.47%)希望在以后的學習班中講授常用的實驗(試驗)設計方法;65人(占69.15%)希望增加常用的觀察性研究設計的方法。對于統計分析方法的需求情況詳見表4。
表4表明大多數有醫學統計學基礎的學員對于簡單的統計學方法,如t檢驗、卡方檢驗、方差分析等內容已經掌握,他們更加注重這些統計分析方法所得到結果的展現,比如如何利用圖表進行結果展現(54人,占57.45%)。對于高級統計學方法,學員最想學習的內容分別是多因素試驗分析56人 (占59.57%),logistic回歸54人(占57.45%)和生存分析59人 (占62.77%)。特別是后兩者,在臨床醫學科研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三、討論
醫學統計學繼續教育學習班為臨床醫務人員建立統計思維、提高統計素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目前國內院校和醫院的考評機制中,臨床醫生的科研水平也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臨床工作還是科研工作,統計學方法的掌握,統計學思維的建立對于臨床醫生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醫學統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不斷的繼續學習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
本研究調查發現,目前臨床醫務人員在科研設計和統計方法上存在著以下需求。(1)高級統計方法。一半以上的學員表示對高級統計學方法不熟悉,同時,在臨床科研工作中對高級統計方法的要求在不斷增加,特別如多元線性回歸、多因素試驗設計和分析、logistic回歸和生存分析等臨床上常用的高級統計學方法,需求比較大。(2)觀察性研究設計方法。在平常的臨床科研中,RCT研究只是占了少數,大量的研究為觀察性研究,如隊列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這類研究設計在臨床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該部分內容的潛在需求會非常大,在今后的課程設置中可以考慮增加觀察性研究設計和分析的內容。(3)統計結果報告格式。將統計軟件產生的結果轉換成符合期刊要求的結果表達形式是統計分析的關鍵一步,如何撰寫統計學方法部分,如何制作統計圖表等內容看似簡單,但是不少臨床醫務人員經常犯錯,比如不報告統計量只報告P值、不報告精確的P值等。因此,臨床醫務人員對該部分的需求較大。(4)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的統計學過程。系統綜述能夠通過對多個有爭議的或者相互矛盾的小型臨床研究采用嚴格、系統的方法進行評價、分析和合成,解決紛爭或提出建議,為臨床實踐、醫療決策提供循證依據。系統綜述中用到的統計學方法、使用條件以及軟件實現等都是臨床醫務人員急需了解和掌握的內容。
在職臨床醫務人員的統計學教學應與學歷教育階段的醫學統計學教學有明顯的區別,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應以實用性、針對性強為原則,注重統計思維的培養和軟件的使用。結合本次繼續教育學習班的經驗和調查,筆者認為今后針對臨床醫生的醫學統計學繼續教育應該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以下兩個方面設置。
1. 授課內容。(1)授課內容模塊化。授課內容可以分為基本統計學方法、高級統計學方法和若干專題。基本統計學方法授課以結果的報告和論文寫作為主;高級統計學方法模塊需要適當增加課時,突出多因素試驗的分析、多元線性回歸、logistic回歸和生存分析等臨床常用的統計學方法;專題模塊突出當今臨床研究熱點和難點、新的觀點,緊貼臨床應用實際,比如可以開設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統計學方法專題培訓班、觀察性研究設計和分析專題培訓班等進行深入講解。(2)增加軟件教學。淡化公式的推導和大量的計算過程,突出軟件在授課過程中的重要性,增強臨床醫務人員利用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SPSS軟件在學員中應用非常廣泛,65.96%的學員使用SPSS作為首選的統計軟件,可以針對SPSS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開展學習班。
2. 授課方式。繼續教育的授課方式可以引入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PBL教學模式強調基本概念和統計思維,統計分析結果的解釋、淡化公式的推導和計算,以學員主動學習為主,提倡以問題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繼續教育階段的醫學統計學教學需要特別強調實踐性,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將臨床實例、軟件實現、結果呈現等各個方面緊密結合,讓學員自己動手,增加實際應用能力。
筆者對于醫學統計學繼續教育教學內容的設置和教學手段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本次學習班中得到幾點啟示:(1)醫學統計學的繼續教育培訓是有必要和有需求的;(2)對繼續教育內容和培訓方式做更多的探索和改革,使臨床醫務人員更容易接受;(3)醫學統計學專業人員應緊跟國際醫學科研方法、統計學方法、循證醫學方法的最新情況,時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傳授給臨床醫務人員。本次調查的結果為我們今后設置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提供可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趙娟,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如何突出成人特點[J]. 中國成人教育, 2002, 8:169
2、Jin Z, Yu D, Zhang L, Meng H et al. (2010)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Research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in Selected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in 1998 and 2008 [J]. PLoS ONE 5(5): e10822. doi:10.1371/journal.pone.0010822
3、王家良,循證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M]. 第二版, 2006. 10
4、方玉桂、吳艷妮、簡若姍、陳伶俐、江霞,護理人員醫學統計學知識需求調查及繼續教育對策[J]. 中國衛生統計, 2011, 28(5): 559-561
1.1調查對象
河南省10余所縣級醫院臨床醫生,包括平頂山市新華區醫院、第五人民醫院、寶豐縣人民醫院、周口市淮陽縣人民醫院、鹿邑縣人民醫院、濮陽市濮陽縣人民醫院、新鄭市人民醫院等。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以臨床醫生職稱級別為分層標準,包括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調查員到縣級醫院按一對一訪談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并回收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科室等一般情況。認知和實踐情況包括獲取EBM知識的途徑、對EBM知識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了解一點和不了解)、應用EBM解決臨床問題的頻率(沒有、偶爾、經常)等。問卷最后內容為EBM對醫生是否有幫助及其是否愿意參加EBM的相關培訓。EBM了解程度根據臨床醫生認知和實踐情況的綜合評價結果,即其主客觀綜合了解程度的評價,評價標準有前后問題答案一致情況及準確性等。
1.2.2質量控制
進行調查前首先對調查者進行規范化培訓,使其解釋標準化;要求調查對象進行無記名填寫,如填寫者有缺項和漏項,則需要求其填寫完整;數據由2人合作錄入,并由小組成員多次核對,以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問卷剔除標準:核心條目漏答或條目完整率小于80%。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雙向有序列聯表資料采用kruskal-wallis單因素ANOVA法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140份,其中有效問卷136份,有效率為97.1%。調查對象中男78人(57.4%),女58人(42.6%)。
2.2臨床醫生對EBM了解程度
11.8%(16/136)醫生對EBM不了解;71.3%(97/136)醫生少許了解,16.2%(22/136)醫生比較了解,僅有0.7%(1/136)的醫生十分了解。
2.3EBM運用于臨床情況
136人中沒有將EBM應用于臨床的有42人,占30.9%,偶爾使用的有75人,占55.1%,經常運用的僅有19人,占14.0%。
2.4臨床應用
EBM最大影響因素臨床應用EBM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對EBM認識不夠(24.3%)、受單位條件限制(19.9%)及工作太忙,應用EBM費事(31.6%)等3個方面。
2.5不同英語、計算機水平的臨床醫生對EBM的了解程度
臨床醫生的英語水平越高,對EBM的了解程度越好(H=25.895,P=0.000)。臨床醫生的計算機水平普遍較低,且不同計算機水平的臨床醫生對EBM的了解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1.443,P=0.486)。
2.6臨床醫生對EBM相關培訓的態度
97.8%(133/136)臨床醫生愿意參加EBM的相關培訓,2.2%(3/136)臨床醫生不愿意參加EBM的相關培訓。
3討論
3.1本調查結果分析
縣級醫院臨床醫生對EBM的了解程度普遍較低,很不如人意,僅0.7%醫生對其十分了解。另外,將EBM運用于臨床的情況亦不容樂觀,僅有19.0%臨床醫生經常將EBM運用于臨床,衛生決策部門制定EBM繼續教育政策時面臨著很大挑戰,任重道遠。很多因素也影響了EBM的臨床應用,主要工作太忙、應用EBM費事(31.6%),對EBM認識不夠(24.3%),受單位條件限制(19.9%);另外,臨床醫生的英語水平越高,對EBM的了解程度越好,而臨床醫生的計算機水平與EBM的了解程度不存在差異,整體上臨床醫生的計算機水平都不是很好。但絕大部分臨床醫生能夠認識到EBM在臨床中的重要性,愿意參加EBM的相關培訓,為EBM繼續教育提供了主觀積極性,有利于EBM繼續教育的開展。
3.2在EBM環境下對基層醫院臨床醫生的繼續教育對策
3.2.1調動醫療人員積極性
加強EBM本質、主要內容的教育及文獻檢索能力的培訓,如EBM的科學性、人文性等,使醫生認識到EBM在決策、治療、預后等方面的價值與意義,使EBM觀念深入人心,調動醫療人員的積極性,從而使醫生在臨床治療中能自覺地實踐EBM。
3.2.2多途徑增強醫院EBM軟實力
由于醫院的臨床醫生對EBM了解及使用情況較差,可以系統地對學員進行教育培訓的醫生更少,根據實際情況,衛生決策部門可有計劃地派送教師去專業度高的EBM培訓機構進行進修,獲得系統的EBM知識。另外在醫院中根據臨床醫生對EBM的了解程度,形成梯度教學。根據本次調查結果,臨床醫生英語與計算機水平普遍偏低,使用數據庫較少,應對不同英語與計算機水平的臨床醫生進行分層教育。通過參加培訓班、聽講座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每季度由醫院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考核,以進一步提高臨床醫生的英語與計算機水平。大力培植EBM優秀人才,使其在醫院的EBM發展中起帶頭模范作用,為該院的EBM長期發展貢獻力量;另外,也可請知名的EBM專家來院指導,以加強對EBM的建設。
3.2.3加強醫院EBM硬件投入
醫院或衛生決策部門應盡量滿足臨床醫生應用EBM的客觀條件,加大對EBM數據資源的建設,如加大對電子閱覽室購買專業數據庫(如EBM數據庫)和各種軟件(如SPSS軟件),圖書室的投入力度,以滿足臨床工作對檢索EBM證據的需求。
3.2.4優化EBM管理體系
21世紀發展EBM是醫學界的必然趨勢,應用最可靠的臨床證據,最優化的治療方案,創造出最佳的療效。在工作太忙、應用EBM不方便這個最大影響因素問題上,根據實際情況,醫院可將EBM的應用與臨床醫生的考核、評價、發放獎金及晉升職稱等方面相結合;另外醫院也可以建立EBM組織管理體系,引入臨床路徑(CP),CP是根據EBM的原則制定的針對一組情況類似的患者,而確定出的一套指導醫生醫療行為規范的醫療措施,確立臨床路徑學術委員會(由醫院內EBM水平較高者組成),由其根據臨床最新研究成果等制定出相應的科學的臨床路徑,有計劃的應用于臨床,節約時間。
3.2.5培養臨床醫生終身學習意識
在此過程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的重點應向培養學員終身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這無疑既能使臨床醫生及時更新知識制定更好的臨床決策,更好地讓患者受益,又能為衛生決策等部門節約一筆培訓的費用,使資金優化利用,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3.3本調查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