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信息系統項目可變性的風險
在信息系統項目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國家政策或者企業管理思路的變化都可以影響項目的建設,受重大性的決策影響可能項目叫停,或者已經完成的工作要返工。
(2)信息系統項目靈活性大的風險
在信息系統項目建設的整個過程中,用戶需求都是通過前期調研確定的,每個人對于一個事的想法,在經過時間或者工作思路的變化,對于信息系統的需求都會發生變化;信息系統的設計人員的知識體系不同,設計的系統架構和思路也不會完全一致;信息系統開發人員的程序設計和編程習慣不同,這些都是很常見的信息系統項目的風險。信息系統項目的需求、設計和開發的靈活性大的風險需要控制,才能保證信息系統項目順利進行。任何項目都有風險,信息系統項目的成功必然有效地進行了風險管理。由于項目建設中總是有不確定風險,我們要避免或減小風險發生后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整個信息系統項目建設中需要關注和重視項目風險管理。
二、以SAP系統升級項目為例分析
介紹信息系統項目風險管理,該項目是SAP系統從ECC5.0到ECC6.0的技術升級。經過對重點風險分析后得出:第一該項目的技術風險高,原因是SAP系統用戶數較多、自定義開發及接口也較多,與該項目同期關聯實施的項目還有10個左右。第二項目質量要求高,原因是保證原有SAP系統及基于此系統的各類業務應用系統不受影響并能正常運轉和使用。為了完成項目的目標必須控制項目的范圍、進度、成本和質量,充分重視風險管理。根據風險管理理論,結合信息系統項目實際情況,在項目建設中堅持進行風險管理,依據風險管理理論為了降低和避免項目風險采用了如下的措施:
1編制風險管理計劃
在SAP系統升級項目啟動后,我們按照風險管理理論,編制了詳細的風險管理計劃,制定了信息系統項目風險管理活動的處理和執行計劃。本項目是一個大型的信息系統項目,項目規模比較大、項目干系人多、系統使用用戶多并且該項目的上線時間固定。因此,項目進度是最大的項目風險,若不能如期上線,將會影響到公司的運作。為此,在項目啟動后,召集了項目小組成員開會制定項目計劃。首先按照SAP系統的ASAP實施方法論制定了項目的總體計劃,明確了項目準備、藍圖設計、系統實現、上線準備和上線及上線支持各個階段的任務和完成時間。倒推出各步完成的時間,制定了出現延遲風險的處理方案。制定了項目例會制度,每周召開項目例會,匯報項目進度及出現的風險,制定風險的應對策略。為了控制進度的風險,還要應對國家政策或者企業需求變化等突發的事件,為適應新的企業需求等突況調整項目計劃。總之項目的風險管理計劃和項目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實時的進行調整。
2人員流失的風險控制
引言
從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迎來了一個知識和信息的時代,傳統的縱向經濟運營模式向著越來越橫向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項目管理越發盛行,于是從事項目管理研究和實踐的學者和管理者們把目光投向了如何對項目管理進行集成化管理,如何運用IT技術來實現多項目的綜合管理,即開發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管理軟件的主流技術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界面技術從DOS字符界面,到Windows圖形界面(或圖形用戶界面GUI),直至今天的Browser瀏覽器界面。另外,平臺體系結構也從單機單用戶發展到文件/服務器(File/Sever,F/S)體系,再到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C/S)體系和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B/S)體系。Browser瀏覽器界面,不僅直觀和易于使用,更主要的是基于瀏覽器平臺的任何應用軟件,其界面風格一致,用戶對操作培訓的要求大為下降,軟件可操作性大大增強。
目前,大多數應用軟件系統,包括我們熟知的一些項目管理軟件和系統,都是基于Client/Server的兩層結構。然而,現在的軟件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Web和Client/Server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不同的應用模塊共享邏輯組件,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要求
目前,越來越多的組織使用項目管理信息系統(PMIS)來管理他們的項目,典型的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所具備的功能如圖1所示。由于Internet的發展,在一間辦公室里同時管理處于不同地域的許多項目已經成為可能。
除了圖1中所述功能要求以外,對于一個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而言,它所具備的基本使用要求如下。
1.基于項目
首先,項目管理信息系統(PMIS)應該是以項目為導向的,這也是與傳統的管理信息系統(MIS)最主要的區別。自從惠普公司1999年成功地轉型為項目導向型公司以來,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正向這個方向轉變,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組織機構的未來發展都取決于在新產品與新服務上的成功項目,這些新產品、新服務也是進行組織內機構變革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應以項目為核心,滿足項目管理的基本功能,如項目的進度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資源成本的管理等。
2.支持并行和分布式處理
由于項目管理的功能通常要跨越不同的職能部門,所以,一個集成的PMIS要求使用并行以及分布式技術,這樣,可以同時滿足不同部門對項目信息的操作和需求。例如,在項目造價工程師搜索項目歷史數據準備報價的同時,項目管理人員可能正在更新項目的歷史數據。
3.開放并且可擴展
有些專業的項目管理軟件,如:主要用于進度計劃管理的PrimaveraProjectPlanner(P3),MicrosoftProject等,目前已經相當成熟且普及,所以,用戶開發的PMIS對這些軟件或系統應該是開放的,也就是說這些成熟的專業軟件能夠被很好地集成到PMIS中。另外,由于項目的單件性和特殊性,每個項目對項目管理系統的功能要求都會有所不同,所以,還要求開發的PMIS就有很好的可擴展性,以滿足用戶的自定義設置。
4.可升級
對PMIS來說,可升級性是它的一個基本要求,因為投資建設一個PMIS,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并且必要時還要重新修改組織的管理和業務流程。所以,PMIS的開發要能夠滿足組織長期的戰略要求,并能夠適應不斷發展的外部經濟形勢,可以隨時根據用戶的需要對系統進行升級和維護。
5.可遠程訪問
許多項目,尤其是建筑項目,往往距離組織的管理總部非常遙遠,而且不同的項目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這就給組織進行多項目管理帶來了地理上的困難。鑒于此,用戶可以遠程訪問PMIS是系統開發的必要需求。本文下面將要介紹的基于Internet的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能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遠程訪問要求。
6.安全可靠
系統安全性也是PMIS的一個基本要求,因為項目信息往往涉及組織商業機密,系統在滿足開放和可遠程訪問的同時,必然會帶來數據安全性問題。在計算機病毒和網絡黑客大行其道的今天,系統安全性尤其應引起系統開發者的關注。
基于B/S結構的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1.基于B/S結構的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優點
B/S結構,即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結構,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B/S的前端是以TCP/IP協議為基礎的,企業內的Web服務器可以接受安裝有Web瀏覽程序的Internet終端的訪問,作為最終用戶,只要通過Web瀏覽器,就可以調用系統資源來完成各種處理任務,這樣大大簡化了客戶端,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使用成本。
由于一些項目所處地域分散,材料、設備采購和供應分散等特點,基于C/S結構的項目管理系統越來越顯示出一些局限性,鑒于此,基于B/S結構的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必將后來居上,逐漸展現出它的巨大優勢:
(1)使用簡單,使用B/S模式的用戶只需要使用單一的WebBrowser軟件。
(2)維護容易,該系統只需要安裝在Web服務器上,這給系統的使用、維護和升級都帶來了方便。
(3)便于與企業資源連接,B/S模式采用標準的TCP/IP、HTTP協議,可以方便地與企業現存的資源連接。
(4)客戶端硬件要求低,在客戶端只需要安裝Internet瀏覽器,如IE或NetScape即可,對硬件要求低。
(5)信息共享程度高,由于Internet的普及,Internet上的用戶可以方便地訪問該系統的資源。
(6)擴展性好,B/S模式可以直接連入Internet,具有很好的擴展性。
(7)使用方便,用戶只要能夠登陸互聯網,即可訪問該系統,這對于地域分散、交通和通訊不便的工程項目管理來說,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2.基于B/S結構的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層次
像開發其他MIS系統一樣,PMIS同樣需要分層架構進行開發。20世紀80年代以前,系統開發廣泛采用一層架構,到了90年代中期,出現了二層架構,二層架構把應用層分為兩層:即客戶端和服務器端。到1996年早期,計算機網絡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出現了三層或多層架構。這種架構方式使系統變得更加開放而且滿足分布式要求,可用于PMIS開發的三層架構如圖2所示。
在圖2中,這是一個經典的基于Internet的系統開發三層架構圖,第一層客戶端層采用Web瀏覽器,數據庫服務器作為第三層,中間層由TCP/IP服務構成。
在這種三層架構下,用戶界面完全通過Web瀏覽器實現,一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實現,但主要事務邏輯在服務器端實現。B/S結構利用不斷成熟和普及的瀏覽器技術實現原來需要復雜專用軟件才能實現的強大功能,并節約了開發成本,是一種全新的軟件系統構造技術。這種結構更成為當今應用軟件的首選體系結構,也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被提出來的架構,但微軟的方案只是一種構想,要成為現實還需要幾年,而JAVA技術已經是很成熟的應用了。
系統實例
1.系統目標
該多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是為TEDA開發的,系統的用戶平均每年投資新建10個項目以上,年均投資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所以,面對如此眾多的項目,如何利用本系統來進行有效的管理,是系統要解決的難題。該系統要求能夠對多個工程項目進行統一、綜合的管理和控制,使工程管理者能夠更密切地監督和掌握項目管理中有關招投標、工期、進度、投資、財務、工程檔案以及合同執行等情況,系統的功能目標如圖3所示。
2.系統實現
系統開發的技術問題解決后,為了更好地實現多項目的綜合管理,本系統首先還是對單個項目進行管理,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多項目進行查詢、統計和綜合管理。
本系統在Windows2000Sever平臺上開發,使用Delphi6的EWF作為開發工具,數據庫采用SQLSever2000。開發過程中還使用了MicrosoftFrontpage2002作為網頁界面的開發工具,該系統使用界面如圖4所示。
(1)ATS自動監控模式:一般情況下,該運行模式對在線列車的運行進行自動監控,并向列車自動發出進路指令,列車在安全保護下司機按照規定的運行時刻表駕駛列車。
(2)調度員人工介入模式:調度員在工作站下達相關的列車運行指令,并人工干預全線列車的運行。介入的內容主要包括對列車進行“扣車”、“終止”、改變行車路線、列車增減等。
(3)列車出入車場調度模式:列車調度員在當天列車運行時刻表的指導下編制列車的運營計劃及場內行車計劃,并上傳至控制中心。車場信息值班工作人員根據運營計劃調整相應的進路信息,以滿足列車的行車需求。
(4)車站現地控制模式:一般情況下只有設備集中站參與到列車運營控制,車站聯鎖及車站ATS系統結合實現對車站及中央二級控制權的調整。經中央ATS設備故障后車站值班工作人員的申請后,并經調度員同意后,可改由車站現地控制。
(5)車場控制模式:場地值班人員根據用車計劃對列車的出入場及場內的作業安排進路排列。
2項目管理及生命周期
項目管理,作為管理學中最為重要的分支學科,一般是指在項目活動過程中,應用專門的知識、技能、工具及方法,并在項目可利用的有限項目資源條件下,實現或超過預期的需求及期望的活動過程。項目管理,主要是對成功實現系列目標相關的活動進行整體的檢測及管控,包括策略、進度計劃即維護項目活動的進展。一般而言,項目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對項目范圍、項目時間、項目成本、項目質量、項目人力資源、項目溝通及項目風險等內容的管理。項目管理主要經歷項目需求調研、項目分析、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上線及項目運維跟蹤等生命周期。
3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項目管理模式
3.1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項目特點
與其他的項目相比,城市軌道交通信息系統擁有獨特的建設特性及建設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需按照地鐵業主的時間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軌道建設,確保順利開通運營。其次、需完成相關設備的安裝調試、以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轉。
3.2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項目管理模式
項目管理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階段有相應的管理任務,需使用到多種技術與工具,信號管理項目管理需完成以下的實踐過程:
3.2.1信號系統項目集的定義
項目集定義階段,主要包括對項目期望收益的定義,對關鍵成功要素的確定及對項目集所需的資源進行估算,并進行論證商業過程。而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在項目集定義階段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掌握用戶運營層面的需求,熟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標準流程,以滿足信號系統的國產化率達到70%的目標。第二、努力成為信號系統供應商,掌握信號系統領域的核心科技,并提供信號系統領域的完整解決方案,以實現自主化發展目標。而信號系統項目集資源管理,主要是估算人力、財力及物力。而商業論證的任務,主要在于對項目集進行合理性方面的論證,這是信號系統成功的關鍵因素所在。
3.2.2信號系統項目集的啟動
啟動階段,一般包括項目經理指派、項目章程制定、收益分解結構分解、項目資源預算編制、項目路線圖制定等方面的內容。信號系統項目集經理需同時與多個項目經理或者職能經理打交道,因此指派的項目經理需在溝通和協調方面擁有較強的能力,并具備較強的說服能力。而項目章程的制定,需從信號系統項目集的愿景、核心目標及期望收益等方面出發。對于信號系統項目集而言,路線圖就是項目的進度計劃,一般是由里程碑構成。而商業論證是啟動階段最為重要的成功之一,等待規劃階段的審批。
3.2.3信號系統項目集的規劃
(1)明確項目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項目愿景、任務和戰略目標。
(2)為項目成功構建必要的組織,主要包括政策、流程、角色與職責的定義,并解決項目進展中的各種爭端。
(3)控制、監控、評估及審批項目變更,以確保實現項目目標和收益。
3.3信號系統項目集的實施與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