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科學與信息化論文范文

科學與信息化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科學與信息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科學與信息化論文

第1篇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語文學科 整合 創新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礎教育也必然受到其深刻影響。傳統教育因教育因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效率低下,日益顯示其弊端,大膽地進行教學手段革新,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努力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呼聲越來越高。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進語文教學與計算機教學的有機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加課堂的容量,大力提高語文學科教學質量,是當前語文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語文老師緊緊抓住提高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這一中心任務,努力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契合點,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優化整合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也將成為教育發展的總趨勢。可是,傳統教育模式對我國教育的影響仍然很大,素質教育口號已經提出來,但實施起來難度很大,不少學生厭學情緒嚴重,語文課堂仍然是方法簡單,結構單一,效率低下。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工作的優化整合,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是改變這一現狀的一條最佳途徑。信息技術的運用會帶來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系列變化:首先是教學方式的變化,其次是教師角色的變化,再次是學生思維過程的變化。

信息技術教育是語文學科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又能促進語文學習的綜合效應,改善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條件,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可以極大地拓展語文教學空間,為師生提供直觀和便捷的教學手段,讓師生在教學中多向互動,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大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如何讓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實現優化整合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優化整合才能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過程融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內容的理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素質、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

只有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優化整合,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時獲取信息,分析、綜合并熟練表達信息。

為了最大限度地優化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我們必須找準二者的最佳整合點:

1.要優化整合課堂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學對語文學習極為重要。我充分利用最新的“班班通”教學設備,搜集整理網上教育資源,對“無憂無慮語文網”、“真語文網”、“yuwen789”、“優教通網”、“福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網易教育頻道”、“搜狐教育頻道”等網站上的有關資料進行下載,加以分類整理,并不斷更新,建立自己系統的教學資源庫和學生教學資源庫。

我努力嘗試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為了讓身處學生對文中的意境有直觀體會,我從網上下載了一些蘇州園林的圖片提供給學生參考,使學生得到真實而直觀的體驗,提高閱讀說明文的興趣。又如,在教學戲劇《放下你的鞭子》一課中,播放相關影音資料,并和學生一起交流、欣賞劇中演員的精彩表演。這樣,有效拓寬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我與學生之間進行了充分交流,努力營造融洽、活躍、雙向交流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欲望,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指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課外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必要補充。利用好網絡信息平臺,師生可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我在網上指導學生自學,我把語文閱讀方法的材料和課件在班級公共郵箱、QQ郵箱或班級微信平臺上,并下載了多部課文影音資料,刻錄在光盤上,免費供學生使用,使部分條件好的學生可以利用家中電腦播放多媒體課件,自主復習學過的知識,理清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我精心設計的習題鞏固學到的知識,學生還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掌握學習進度和內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有效性。

社會的發展,網絡的普及要求我們培養出具備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能力的人才。因此,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優化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讓學生從網絡資源中學到豐富多彩的知識。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讓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

3.及時反饋教育信息

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為完成這一任務,必須加快教學過程中的考試反饋速度。我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對學生在每個階段、每個學期、每個學年所必須掌握的教學內容,所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做到心里有數,只有這樣,才能適時調整教學方式、進度、難易度,避免在教學中出現偏差。

為了迅速及時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我們可以借助計算機網絡,在網絡環境下運用教學測評系統組題、評測;學生作完試題后,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試題正誤的初步估算并找出原因。教師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分析試題,得出正確結論,進而指導自己的教學,從而取得良好效果。

三、學科整合要求高素質的語文教師

新時代的到來、新技術的應用對語文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有相應的理論素養

語文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積極參加教育理論的進修培訓,接受先進的教育理論,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用先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做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

2.要具備教學基本功

教師必須具備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本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最佳教學內容,采用最佳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3.要掌握高超的授課藝術

教師必須通過自學或進修培訓,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讓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完美整合,提高授課藝術,努力構建高效課堂。

4.要掌握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教師必須能夠獨立制作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多媒體作品,在授課過程中才能應用自如。

5.要加強師生雙方的互動活動

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和教師主導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整個過程,倡導教學過程中的雙向和多向互動,同時教師適時地加以指導、點撥,力求做到精講和善導,以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四、學科整合必須遵循幾個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主要有兩個方面內涵:一是教育理論,二是設計制作。

教育理論要科學合理,符合教育規律。設計制作也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結構合理,操作便捷。語文教學課件的制作應特別注意這一點。課件的知識體系要科學和完整,內容要正確和規范,不能漏洞百出,不能對學生有誤導作用。

2.適用性原則

適用性包括信息技術應用的適用性和教學過程的適用性兩個方面。不論利用網絡還是制作課件,都要根據教學目標,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完成各種資源素材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確定,并就結構安排和呈現方式提出最佳方案,最終完成制作。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始終只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不是越多越好,而要適度。教師應當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鉆研教材和學生、研究教法和學法上,才有可能選擇最佳的教學途徑、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符合教學要求的授課形式。信息技術手段使用過多反而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嘩眾取寵,華而不實,事倍功半,最終影響課堂教學實際效果。

3.靈活性原則

第2篇

信息化課堂教學采用了各種先進的計算機硬件與軟件。通過這些硬件與軟件的應用能夠使得英語課堂課堂教學變得圖文并茂,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能夠同時接受多種感官“刺激”,同時激活大腦兩個半球,克服短時記憶的缺陷,讓學生更加容易的記住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材料,并利用這些材料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讓他們能夠更加主動的學習。信息化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網絡技術具有信息處理與人機交互的能力,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可以及時的實現信息交互,這種方式對于英語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圖文并茂能夠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課堂教學《Earthquake》時,學生們多是從新聞或者電影、電視里面看到過一些簡短的畫面,對地震發生時的具體情況與造成的后果并不能夠形成有效的直觀認識。特別是《Earthquake》中的Reading部分所描述的唐山大地震,學生們基本就沒有一點點印象,這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理解整篇課文帶來了困難。為此,在課堂教學前先讓學生們收集了解唐山大地震的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示他們所搜集到的資料。在這個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與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們已經對唐山大地震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筆者在為學生們播放一段與Earthquake相關的圖像資料,并引出問題:“What is the film abou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ilm?”學生本就對信息技術有著一定的興趣,讓他們運用信息技術去搜集與展示資料,很容易激發出他們的主動學習興趣,然后筆者再一次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導入,則學生就能夠自然而然地進入新的課堂教學中。

二、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效果

課堂導入利用信息技術將能夠讓課堂導入不再單調,進而能夠提高課堂導入的效果。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導入,可以將各種導入需要的畫面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讓能夠更好的理解教師所講的課堂內容。例如在直觀導入法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VCD等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如上面所述在課堂教學《Earthquake》時可事先找一些與此有關的錄像或VCD片段,通過放映,讓學生感受到地震時人們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災難。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還能夠將各自聲音元素融入到課堂導入之中,這樣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從視覺上受到“刺激”,還能夠從聽覺上受到“刺激”,進一步的提高課堂導入的效果。教師們可以在上課前,根據課文的需要通過讓學生欣賞有關音樂、歌曲來進行課堂導入,然后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對音樂的作者、作品的主題等展開討論。例如在《Country Music》中,就可以先讓學生欣賞Country Road這首MTV,然后以畫面和歌詞為引,讓學生們展開討論,進而引出Country Music這個話題,進一步說明鄉村音樂的內容,使學生感到興趣盎然。

三、高中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有助于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聽、說、讀是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與基本要求。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靈活的交互活動則能夠使得課堂課堂教學中聽、說、讀、寫得到合理優化,幫助學生從能力訓練的理性角度突破重點難點。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使學生接受信息的載體由課本中的文字變成了可感知的聲音,可視的畫面,進而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因認知水平不足而無法完全接受信息的問題,讓更多的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課堂教學的效果。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能夠讓學生去有意識的聽英語錄音,看英語錄像,通過錄音中的標準發音與錄像在聲情并茂的畫面,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預感,為他們提高說和寫的能力打下基礎。

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幫助他們突破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困難。例如在語法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而不能夠很好的掌握語法,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則能夠將抽象的、晦澀的語法專有名詞變得具體化、明確化、生動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進而幫助他們掌握語法。例如在講“have+賓語+賓補(由分詞充當)”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這樣的兩組例句與相應的插圖。

He had water running.(插圖:一個人離開了,自來水籠頭卻開著)

第3篇

論文摘要:傳統課堂“師本位”的教學思想是課堂話語權缺失的主要原因。新課堂要求構建一種基于學生主體性的話語權。本文試圖對新的學生主體性的話語權做出探討,并對其構建提出幾點建議。

(一)學生話語權的內灑

話語是主體表達自身思想、情感、態度的主要的方式,它代表著一種權力。后現代哲學家??抡J為,“話語是一種權力關系,它意味著誰有發言權,誰無發言權。”“盡管它是一種隱蔽的,表面上無行為人的控制系統,然而他在社會中是一種真實的權力?!备?路Q這種權利為話語權。實際上,語言的權力并不是來源于話語符號系統本身,符號系統自產生以來,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思想的工具。話語中權力的獲得更多的是說話者社會權力和地位在話語符號系統中的折射和反映。

學生的話語權是指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在教育活動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所具有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見解的權利。它不僅包含學生在課堂教學行為過程中通過師生、生生等交往活動主動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和情感的權利,還包括以書面成果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作品中學生思想、見解表達的權利。學生的話語權是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獲得而確立的、它是學生作為“人”所本應具有的權利,可是由于教育的某種“異化力量”,學生的話語權屢遭缺失。

(二)傳統課堂中學生話語權的缺失

傳統的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教育對象的教學,它片面地強調教師、教材、書本等外在于學生因素的價值,而忽視了教育的最終指向—學生內在的價值取向。它“把豐富復雜變動不居的課堂教學過程簡括為特殊的認識活動,把它從整體的生命活動中抽象隔離出來,是傳統課堂教學觀的最根本的缺陷。”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學生成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客體,處于邊緣狀態,教師則成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宰。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控制—被控制”的關系。隨著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的喪失,其在課堂中的話語權自然也得不到保障,整個教學活動成了教師的“獨白”和“一言堂”。探究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話語權缺失的原因,可以得出如下幾點:

一是我國傳統社會倫理文化的影響。我國傳統社會是“人倫”社會,儒家道德傳統“明人倫”思想是規范人們行為的準則。古代教師的地位與天、地、君、親同列,形成了我國獨有的“尊師”的傳統。

“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弊饚煹膫鹘y提高了我國古代教師的社會地位,然而在教學活動中卻異化為“畏師”。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一開始就帶有倫理等級關系。

二是教師在教學活動殊的身份和地位的影響。一方面表現在教師往往是國家和社會的代言人,承擔著傳承社會文化、傳達社會意志的責任。他的一切育活動實際上都屈從于權威話語(社會權力機構對教育的規定和要求)和理性話語(專家學者對文化教育的解釋和說明)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學生的那些不符合權威規范的想法和主張自然是被認為是錯誤的加以否定。另一方面是傳統觀念上對教師認識的影響。我國古代教育家韓愈早在《師說》一文中就指出教師只是“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正是教師這方面的素養和能力,教師才能“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則處于相對“無知”的地位。這種基于知識傳授的教學觀,教師注定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話語主宰者。

(三)新課堂呼咦新的學生話語權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客觀上要求一種全新的課堂作為支撐。在新課堂里,教師從傳統教學中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幫助者”和“引路人”,學生從傳統課堂的邊緣者真正的進人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的生命主體性價值得到重視和張揚。正如巴赫金所說:“我以唯一而不可重復的方式參與存在,我在唯一的存在中占據著唯一的、不可重復的、不可替代的他人無法進人的位置?!庇捎谛抡n堂充分賦予了學生主體地位,客觀上要求構建一種新的學生話語權。這種新的學生話語權能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生命力和能動性,是學生生命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能動的表現,是一種基于學生生命主體性要求的話語權。具體有以下特征:

1生命性。話語是人類特有的符號系統,是鮮活生命個體的直觀表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以整體的生命參與教學活動的。課堂教學活動不是抽象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教師和學生主體生命間的交流和體驗的活動。以往的課堂教學由于受到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把富有生命豐富性的師生交往活動片面化地抽象為知識的傳授,這是教學過程中的“異化”現象。新課堂要求把兒童從抽象的“知識的存儲器”還原為具體實在的充滿生命情感和活力的人。學生在課堂中作為生命個體是真實完整的存在,學生課堂話語的表達是其完整生命的內在需要。因此,應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那種片面地關注學生學科知識的“術語性話語”,而應像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那樣,回歸學生的生活話語,還學生話語的生命完整性,這樣才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主體性。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的獲得是其話語權獲得的保障,而學生話語權的獲得又進一步地鞏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黑格爾認為主體性是指“具有堅強的主體性的自由自在的(盡管只是形式地)個性?!彼憩F在自由、自主和創造性三個方面。其中自由是基礎,自主是表現,創造性是主體性的最高追求。所謂自由的話語是指學生在課堂中能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受約束;自主的話語是指學生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的表達,而不是替別人或權威說話。創造性的話語是基于前面二者之上的更高的層次。它要求學生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想別人之未想,說別人之未說,是學生主體能動性的集中表現。

(四)新課堂學生話語權的構建

新課堂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獲得為學生話語權的構建提供了可能性,也提出了必要性。新的學生話語權是基于學生生命主體性的話語權。為此,我們應分別從教師、學生和課堂三方面去重新建構。

1教師話語觀的轉變和話語霸權的解構。

(1)教師話語觀的轉變。教師話語觀的轉變有賴于教師對自我在課堂中角色的重新認識。教師應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角色轉變成多元的課堂活動者角色,課堂角色的多元化要求教師也應有多元的話語觀,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處理好教師的學科性話語、教育性話語及生活性話語間的關系。以往的課堂教學單純地強調學科知識獲得的重要性,而無視教學的教育性和生活性。課堂中充斥著的是學科性話語生硬的氣氛,而缺少人類精神話語的融合與溝通。新的課堂教學應使三者結合起來,使知識在充滿人類生命激情的教學中得以傳授和學習。二是從學生方面來看,正確處理學生話語的多樣性問題。學生話語按其性質可分為顯性話語和隱性話語;按其智力活動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理論分析型話語和實踐操作型話語。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不同的話語特點,用不同的話語方式去處理不同的話語。就像契斯佳科夫所說:“每個有才能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因此不必把風格教給他們,而只須正確地,即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就是了?!?/p>

(2)教師話語霸權的解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民主的提高及學生地位的獲得,教師話語霸權的解構成為必然。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從單向傳輸到雙向互動。傳統的課堂教學所采取的是教師“獨白式”的單向傳輸信息的模式,學生在教學活動的另一端只是知識的容器,師生的雙向的教學活動被割裂開?,F代教育理論的發展認為知識是由學生積極建構而成的。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知識只能是外在于學生靈魂.的附著物。因此,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和溝通。二是從權威灌輸到民主對話。對話是課堂教學活動借以開展的方式,孔子主張“啟發誘導”和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都是對話教學的典型。現代教師應從傳統課堂的知識—權利的中心地位走下來,與學生展開積極的民主的對話,共同探究和建構知識。

2.學生主體意識的提升和課堂話語的表達。

(1)學生課堂主體意識的提升。重塑學生的話語權,主要是尋求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的提升。然而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客觀授予并不能充分保障學生課堂主體意識的提升。提升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圍繞學生的興趣展開教學。興趣是人們從事某項活動的內發性動機和原動力。因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材的選編,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都應從學生的興趣人手。二是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由于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差異,只有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的特點進行教學,滿足每個學生不同的需求,才能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三是圍繞學生的生活和實際開展教學活動。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主張教育應“關于生活”、

“依據生活”和“為了生活”。只有是“關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教育。只有“依據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視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只有“為了生活”的教育,才是學生真正所尋求的教育。

(2)話語權的表達。學生主體地位的獲得和主體意識的提升,必然訴諸于課堂話語權的表達。學生課堂話語的表達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學生課堂話語的假性賦予和表達。學生課堂話語應是作為完整生命內部需求的表達,而在現實有些課堂中,學生言語的表達是按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路線去進行的?!斑@種對話從根本上說絕非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對話,它不過是中世紀宗教性教學中所運用的問答教學罷了?!倍欠乐箯慕處煹摹耙谎蕴谩毖葑優閷W生的“一言堂”。學生雖然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而存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條件的限制,學習活動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沒有教師的課堂引導,學生將會在其學習活動中迷失方向、無所適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野花视频在线官网免费1 |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色偷偷人人澡久久天天| 性xxxxx大片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黄|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www.尤物.com| 最近最好最新2018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自在线| xvdeviosbbc黑人| 成年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 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一道本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bbwbbwbbw|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看国产一级毛片| 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动性xxxxbbbb| 好男人观看免费视频播放全集 | 欧美一区欧美二区|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 1000部拍拍拍18免费网站| 国产自在线观看| 三级黄色在线看|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免费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