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安全工程導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道路安全系統中的各個因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這就產生了道路安全系統戰略的概念,此概念一經提出,使得道路安全問題有了全面系統化的分析,有利于提前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并提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在道路安全系統戰略中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道路安全系統中相關因素的控制;提前進行交通事故的預防;制定一系列的道路人員行為準則規范;對發生交通事故傷亡率進行控制;在發生交通安全問題時開展緊急救援工作。通過對道路安全系統和道路安全系統戰略概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道路安全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到系統的安全性,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各因素的影響,開展道路安全工程工作。
2道路安全工程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到,道路安全系統戰略包含了很多內容,除此之外還涉及了如道路工程、經濟學等其他眾多學科內容,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關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防治,再結合事故傷亡率和緊急救援等內容,我們又得出了道路安全工程的相關理論成果,道路安全工程的建設對道路安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1道路安全工程的內涵道路安全工程這一概念在我國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相關的理論定義還不夠深入,結合了國外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道路安全工程是從工程學的角度出發,對道路安全系統中的有關道路環境的因素進行研究,將研究的總結的交通信息結合道路環境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確定科學合理的有關道路維護和解決交通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從而不僅能夠減少道路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還能夠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道路安全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層次的內容:首先,關于新路的規劃和設計。我們要充分考慮到新路的規劃和設計是否會帶來安全隱患,同時也要對道路安全事故進行預防和控制,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另一方面,關于舊路的整治。對已有道路的整治工作也不能忽視,既要對已有道路進行改善來預防事故,又要對之前頻發事故的道路進行整治來提高道路安全水平。
2.2道路安全工程對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道路的安全系統中的各個因素中,道路與交通環境的因素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最直接,深入研究道路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并找到解決的具體措施對道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道路安全工程在道路安全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能夠充分結合道路與交通環境的因素進行系統化的分析,雖然在過去交通治理的過程中人們認識到了道路交通安全問題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治理,但是卻沒能在實踐中得到實施,道路安全工程的提出使得道路交通安全從規劃設計到道路維護管理和事故安全處理都能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各有針對性的對道路安全事故進行預防和控制;其二,道路安全工程能夠加強對道路安全事故的預防。傳統的道路安全規劃中只關注單個因素是否符合標準,而道路安全工程則是從事故預防到后期事故處理都進行協調統一,防患于未然。另外,道路安全工程還關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頻發的道路狀況,將整治和預防有效結合。
3結束語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不斷提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樞紐,道路交通工程建設也隨之加快進程。然而,建設過程中頻發的橋梁隧道坍塌事故,使人們不得不將目光轉移到橋梁隧道施工的安全問題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由于人們對施工安全問題的重視,對施工單位起到了很大程度的監督作用,加強了施工單位的施工安全意識,促進了橋梁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技術的發展。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道路橋梁隧道的安全監控體系就已經得到了應用,但是由于該安全監控體系在我國發展較晚各方面理論與實際措施并不完善,監控范圍與內容也相對較少,在應用過程中暴露出很多缺陷。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通訊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廣泛地普及,衍生為結構振動理論、信號分析及處理技術、現代傳感技術,為橋梁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同時公路工程橋梁隧道施工在理論、結構設計、施工等各方面的技術愈加成熟,這些客觀因素都從各個方面推動了我國公路工程橋梁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技術的發展,對于該項技術的研究與科研,也成為了當下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重點課題,大部分國外和國內部分橋梁隧道都相繼裝配了安全檢測系統,對于橋梁隧道施工結構損傷識別以及安全監控等方面的研究有了顯著的成效。將目光轉向國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投用橋梁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系統,較為典型的是宜萬鐵路隧道工程,其安全評估監控措施包括紅外探水、地質雷達、TSP、超前炮孔、水平鉆探和地質素描等。橋梁安全評估監控方面,較為典型的是上海徐浦大橋,該工程應用了結構狀態檢測系統主要涵蓋了應變、車輛荷載、撓度、斜拉索振動、溫度、主梁振動等六個方面。
2公路工程橋梁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內容及流程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橋梁隧道的安全問題。在進行橋梁隧道施工環節,地形環境、地質條件、圍巖的變形與荷載、水文情況以及有害氣體等因素,都會誘發施工中的事故與災害,與此同時,施工單位可以通過實施安全評估監控,制定詳盡科學的安全預案,組織專業的技術管理團隊,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全面、深入的監管和控制。同時,要不斷總結與反思以往施工安全管理中的缺陷,不僅要積極進行工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擴展監控內容與類別,有效完善安全評估監控體系,使之能夠達到地質災害超前預報、毒性有害氣體探測、水文檢測、監控預警及量測等技術水平,還需要相關監管人員對施工人員、安全防護設施等采取合理、實時的管理措施,從細節入手全方位掌握施工情況,有效降低甚至是杜絕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或者在事故發生之后采取及時科學的補救措施,將人員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達到優化設計、保障施工安全的目的,實現橋梁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的真正意義。對于橋梁施工過程的安全評估監控,主要是通過系統的測試對橋梁結構的參數(撓度、應變、溫度、變形等)實行測量,并將測量的數值與常規數值進行全方位對比,根據對比結果判斷該橋梁結構是否屬于正常范圍。該檢測系統僅對橋梁結構施工中的安全情況實行評估,目的在于有效預報和預測結構的工作狀態。結合橋梁的特征和實際情況并遵循剛構橋的力學特點,選擇合理的檢測測點、檢測周期、檢測參數,繼而將預測結果與實際檢測結果進行對比驗證,在對數值誤差進行變量調控之后,由相關設計人員進行后期施工直至竣工之后的結構狀態分析,對后期施工中可能會出現的狀況進行合理的預測,同時對下一環節需要安裝或者已安裝的設備進行狀態分析并預報,從而判斷現階段施工中是否需要調整相關變量。
有關橋梁施工安全評估監控系統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針對隧道施工安全的評估監控系統主要是通過對隧道施工環境、地質條件、水文情況、井內巖層變形情況等一系列監測信息進行管理、處治、預警,該評估監測的目的是保障施工安全,及時對施工環境、結構荷載、地質災害、圍巖變形等一系列施工環境異常信息的預警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該流程是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系統實際價值的體現,也是輔助管理人員有效處理施工過程中安全問題的前提條件,由此可知,對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流程的清晰認知相當重要。針對我國現行公路隧道施工監控技術標準和規范、監控技術的發展狀態和隧道施工管理監控要求分析。
3有效實施公路工程橋梁隧道施工安全評估監控的具體措施
3.1建立科學的監督管理體系
(1)憑借法律的監督和和強制性作用,在管理體系中明確劃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譬如,管理部門要確認在管理、規劃、監理、設計等內容的合同中出現明顯錯誤,以及管理不到位和監理不全面因而致使工程發生問題的責任方。要明確劃分施工單位在施工質量、施工現場職業健康安全、施工環保等方面的職責,同時,還要明確在實施監督管理工作中所參照的檢驗標準和規范的檢驗程序。另外,還需要定期對工程施工進行分段式檢查,驗收檢查結果。
(2)在管理體系中對質量費用設立詳細的管理規范,在進行工程設計階段時,將質量費用納入工程整體預算中,并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如工程性質、工程規模等要素進行預算編列。并且,需要將質量費用單獨標注在招標文件中,需要注意的是,質量費用不屬于投標條件。通常情況下,質量費用所占整體建安費用的0.6~2.0%。質量費用主要包含第三方管理機構對施工材料的抽樣檢查費用,以及相關工程質量管理人員的勞務費用。
(3)聘任專業的管理人員實行工程施工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按照相關條例規定,施工單位需要在施工現場配備兩名或兩名以上具備專業資質的管理人員,根據設計施工圖紙以及有關合同,結合技術規范和行業標準,制定全面的施工質量監管流程并實施到實際工作中。另外,積極實行施工單位內部的質量檢查工作,統計檢查結果并進行深入的分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解決或者完善問題的有效途徑。
3.2對施工質量進行嚴格的管理控制
進行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評估監控,主要就是從施工材料檢驗和施工工序檢查等兩個層面入手,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該環節的工作主要是由第三方監理單位實施。第三方監理單位需要在工程施工之前,結合實際的工程內容制定出工程監理計劃,監理計劃中需要確定施工檢查中的重點項目以及關鍵階段,在實際檢查中要落實檢查方案,細化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的具體內容,并對檢查過程進行錄像保存,以滿足后期工作中的需求。在對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評估監控中,還需要將檢查工作延伸到施工材料的進場監督與質量審查中,此過程需要取得施工單位、建設單位與監理單位的三方合作,相互配合聯合實施施工材料的抽樣檢查,在通過三方單位以及具有檢測資質的實驗室檢測合格后,才能順利進場投入建設施工使用中。
4結束語
1.1定義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工程,是影響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建造與安全運營的全部工作的總稱。
1.2安全工程的設計范圍
安全工程貫穿于各設計研究階段,這包括:預可行性研究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總體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后續服務階段。
1.3安全工程的設計內容
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在設計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設計不合理導致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和運營中發生安全事故,這就是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設計內容。對于下述安全事故,在設計時就應給予充分考慮,以避免或減少事故損失。
1.3.1火災
在火災情況下,人員的傷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燒死燒傷;高溫灼傷;缺氧窒息;煙氣中毒;踩踏;不正確逃生方式造成的摔死、摔傷;引發其他并發癥等。
1.3.2撞擊
撞擊事故,包括:車撞車;車撞物;車撞人。
車撞車:追尾事故或乘客列車與其他車輛相撞(當線路不封閉時)。
車撞物:列車與永久性物體相碰,如:在永久性建筑物及構筑物變形、斷裂、松動、脫落時,侵入限界,未能及時處理,而導致與列車碰撞或剮蹭;列車與臨時性物體相碰。
車撞人:列車與工作人員、乘客、闖入或穿越行車線路者、平交道口搶行者等相碰。
1.3.3電擊
產生電擊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觸及電氣設備的帶電體(或絕緣破壞);觸及漏電電氣設備的外殼(接觸電位差超標);電纜金屬屏蔽層感應電壓超標等。
1.3.4踩踏
在發生突發客流、突發事件、自動扶梯失控等情形下,處理不當,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踩踏事故。產生突發客流的因素有:節假日(如北京清明節)、大型群眾活動、惡劣氣象等。
1.3.5人為襲擊等
爆炸、縱火、毒氣等。
1.3.6建筑物垮塌
運營期間,車站、隧道、其他建筑物或構筑物發生垮塌
1.3.7其他災害
針對地震等地質災害、透水、洪水、雨雪風霧、沙塵等,設計應考慮防震、防淹、防洪、防雷、防風等。
1.4施工期間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安裝期間,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安全事故,如:結構開裂、坍塌以及建設項目周邊環境出現沉降或坍塌等。施工不當或設計失誤會導致這些事故的發生。
1.5設計期間
項目前期決策失誤,雖不會直接威脅到人身安全,但會給項目帶來財產損失或影響項目經濟效益。
二、安全工程的設計原則
主要原則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設計,應以下述要求為目標,在正常使用時:
必須防止因乘客使用系統而造成對乘客的傷害與危險;必須防止系統對運營人員及其他人員的傷害與危險;必須防止運營設施及車輛遭受損害與損失。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運營設備的選擇,必須技術成熟、安全可靠、滿足功能、維修方便、經濟合理。乘客使用或操作的設備,必須易于識別,設置在便于觸及的地方,并保證不當的操作或使用也不會導致系統發生危險。必須為殘疾人、老人、孕婦及帶領兒童的人在使用該系統時提供安全舒適的措施。應當在軌道線路、隧道及車站站臺、站廳、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風亭、列車車廂內及其他運營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的各類發光導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標志。對于起火風險大的設施必須加以圍護,減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在對火情及有害燃燒氣體與熱量控制的基礎上,應保障有效疏散措施;鋪設在地下車站、隧道及車輛上的電纜應不含鹵化物,并避免燃燒時產生有毒氣體;一旦發生火災,通風排煙系統應能進入火災運行模式,以保障人員疏散或滅火。
三、防火設計的重點提示
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各種災害中,火災是首位的。所謂火災,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
3.1火源
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中,引起火災的火源是多方面的,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了解這些火源,將有利于防火設計。
電氣火災:絕緣老化、違反用電規定、電氣設備設計或安裝不當、過負荷、電氣短路等,都可能導致火災;生活用火引燃:如煙頭等引燃可燃物;生產用火引燃:如施工中由電焊、氣割、打磨、切割等的火花或其他火種引燃可燃物;人為破壞縱火。
3.2火災應急處置預案的編制
在系統投入試運行前,設計單位應協助業主單位編制火災應急處置預案。
3.3建筑防火的設計要素
疏散通道、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用樓梯及自動扶梯、隧道聯絡通道的設置;疏散能力;設備及管理用房的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
3.4消防給水與滅火裝置的設計要素
消防給水系統、滅火器配置、自動噴水(或噴霧)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
3.5防煙、排煙與事故通風系統的設計要素
機械防煙、排煙設施的設置、防煙、排煙系統與事故通風的功能、防煙分區的劃分、設備的排煙能力、排煙設備的耐熱能力、送風量的要求
3.6防災用電、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的設計要素
消防用電的要求、應急照明的連續供電時間、應急照明的設置、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
四、結語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設計工作,需要給與重點關注。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強化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工程設計的重要性,使城市軌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設計更加系統化、程序化、規范化。為實現這個目的,只研究設計導則還不夠,還應該建立一套安全工程的設計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雷全勝,唐禎敏.城市公交平衡流研究的幾個關鍵問題.綜述[J].系統工程學報,2003,18(10):62-70.
[2]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