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論文前言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研究背景
簡要說明本課題的研究背景是前言寫作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提此研究課題前人的觀點、主張、當前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已經解決、尚待解決和今后應致力解決的主要問題。讓讀者了解這一課題領域的歷史背景、發展現狀及研究前景,從而領悟作者的選題思路和研究動機,并達到點明主題和自然引發下文的作用。但介紹研究背景時,只需擇其與本課題密切相關的史料,切勿作過細的歷史回顧和無選擇性羅列過多文獻。
1.2研究內容及主旨
概括論文的基本內容,展現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義是前言寫作中的核心部分。應承接研究背景順理成章地說明該研究課題的性質,本文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研究中所涉及的資料來源、方法原理以及此項研究工作在學科領域中的學術地位及影響等。使讀者能透過前言而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實質性內容以及這一研究課題的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從而喚起讀者的注意和通讀全文的熱情,進而實現文章在廣大讀者中的傳播和交流。
1.3研究時間
在前言中說明研究工作的起迄年月不僅是編輯、讀者的一般閱讀,更是科研成果可能引發獎勵、專利或其它有關歸屬權問題的重要評定指標,是前言內容中不應忽視的一個要素。
2前言寫作的基本要求
2.1文詞要精煉
文詞精煉而又引人入勝是前言寫作中最基本的要求。依據科技學術論文約定俗成的寫作規則和國內醫學期刊的一般稿約要求,前言部分以200~300字為宜,一段寫成,約占全文篇幅的1/10為限。內容比較單一的論文,其前方有時三言兩語即可。短篇的個案報告也可略去前言。力避冗詞贅句、洋洋灑灑,寫成長篇大論的“文獻綜述”。標題用的“前言”二字通常也無需列出。
2.2評價要客觀
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評述研究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是前言寫作中應遵循的主要原則。要選用客觀、含蓄而留有余地的言辭。切忌主觀臆斷,夸張宣染,盲目自詡或作廣告式的自我標榜。除非確有必要和真有把握,不可輕易使用“達到國際水平”、“前人沒有研究過”、“國內外文獻沿無記載”、“填補空白”之類自我炫耀之詞。否則,不但不能提高論文的“身價”,反而會弄巧成拙,招致讀者的反感而引發負面效應。
2.3內容要切題
前言是論文標題到正式內容之間的過渡段,其核心作用是回答“為什么進行此項研究”。因此,前言的構思和撰寫要緊緊圍繞這一主線,提綱挈領地概述本研究工作的動機、目的和意義。有的作者寫出的前言內容只有簡單重復論文摘要已給出的信息,也有的作者把方法、結果、討論的內容也寫進了前言,致使文不對題或與下文明顯重得雷同,還有的作者在前言寫作中隨意行事,無所遵循,信筆揮灑,敷衍塞責。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論文的學術質量和文章的社會傳播與交流。
3.總結
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生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寫畢業論文是當代大學生必 備的能力之一。
由山東建筑大學商學院教師參與撰寫的《工商管理類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為 工商管理類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提供了基本規范和重要參考。本書在畢業論文選 題、資料的獲取和整理、結構設計、寫作與修改等各個方面都提供了豐富的參考倌 息,指出了畢業論文中經常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了畢業實習規范和 畢業論文各環節工作安排,最后,提供了三篇有專家指導性意見的具有工商管理類 專業代表性的畢業論文范文,以供讀者參考。
本書以各位專業教師長期教學實踐為基礎,總結了工商管理類畢業論文寫作 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作為工商管理類學生論文寫作的指導,也可供其他專業 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參考,對洱望學習寫作的人士也是一本理想的參考讀物。
本書由王海滋、張笛、許娜、陳建華負責編寫,王海滋對全書進行總纂定稿,商 學院2007級研究生徐丹、韓娜、陳超、張建明同學為本書的整理付出了辛勤的勞 動,山東建筑大學教務處給予了熱悄的幫助,本書中的范文選自山東建筑大學商 學院2004級學生馬燕燕、單一娟和劉成成(指導教師分別為姜陣劍、田存禮和吳永 春)的畢業論文,此外,本書還才參考了許多作者的優秀畢業論文寫作指南,在此一 并表示感謝。書中若有不當之處,懇請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論文關鍵詞:場域,前言課,策略
新課程教學改革給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如:充分運用案例來呈現理論知識,使課程的學習趨于生活化、現實化;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培養等。然而,要在教學中順利實現這些變化并非易事,特別是對高一新生來說尤其困難。
一、場域變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就政治學科本身而言,初、高中兩個階段差別較大。首先,從教材來講,與初中的社會學科相比,高中政治教材不但是獨立編制、自成體系的,而且在知識性、理論性、系統性、綜合性等方面都有很大變化;其次,從考試方式來講,與高中閉卷考試不同,初中階段期中、期末考試直至中考,社會學科都是開卷考試的,這直接導致“學校忽視、家長輕視、學生無視”等現象的出現,進而割裂初、高中政治課學習的有效銜接;最后,從教學目標來講,初中教育主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而高中教學則更加重視能力的培養。鑒于上述問題,隨著教育場域的變化(即學生的學習環境和網絡,本文主要指初中學習環境和網絡向高中學習環境和網絡的轉變。),如何上好高中政治前言課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貫徹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實現高中政治課教與學的可持續發展等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場域變遷后的前言課現狀
對于高中政治前言課,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重視教育教學論文,究其原因大多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其一,沒什么可說的,內容、具體的學習方法可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展開;其二,內容不怎么重要,幾乎沒什么考點,講不講無所謂;其三,課時較緊,把寶貴的教學時間花在“前言”上,不劃算。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很多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中階段的思維,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不少學生還在向教師詢問高中政治考試是不是還是開卷考試?課本內容是不是背背就行了?單從這一方面來講,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的認識就存在偏差和誤解,學習方法仍固守在原有的思維印記中。因此,作為高中政治課的處女之行,上好政治前言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究竟前言課該怎么上?筆者通過個人的教學實踐,把前言課的教學策略進行展現。
三、場域變遷后的前言課教學策略
(一)、激發興趣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內驅力,也是推動學生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
措施一:在高一《經濟常識》前言課中,筆者出示了“緣聚政治課”的課題,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這一課題所吸引。因為這樣的課題容易從情感上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產生心理上的互動效應。接下來讓學生對于今后政治課的期待暢所欲言,并對老師的教學提出設想,從而更好的加深師生交流,從感性上提高了學生對于新老師、新課堂的期待和興趣,使今后的教學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措施二: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來自對新奇事物的追求。生動形象、趣味盎然的感性事例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寓教于樂,更能在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樂趣。我以“在暑假生活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時政?最感興趣的國內外大事是什么?”這一問題作開場白,引起同學們一片熱議;我接下來提出要求:首先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兩分鐘,寫下來;然后形成四人討論小組,相互交流,共同商定一個主題;最后確定一位代表發言,班級分享和評價。在該互動活動中,獨立思考是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避免學生的依賴性。組內交流,共商主題,就是防止在“所謂”的討論中漫無目的的“閑聊”,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信號:“我們是在共同解決一個問題”。除此之外,也給學生一個先期導向,讓學生初步感知到高中政治課“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因為這一環節直接關系到班級對小組的評價。這一過程解決了課堂秩序和課堂討論、有效學習和過程功能的矛盾,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措施三:結合各小組的發言,對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進行了變化,將備課過程中準備的一些假期中國內外發生的時政新聞以課件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其中涉及內容廣泛,圖文并茂,既有經濟現象,也有政治現象、文化現象,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筆者進一步追問:“在上述現象中,哪些屬于經濟現象?”此時學生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分辨經濟現象中,興趣被完全激發出來了。
這一過程教師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教育教學論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學生的時間和能力。為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養成關注時政,關注生活的良好習慣奠定了基礎。
(二)、理解內容 明確學習的重要性
這節課在知識點上,要完成“經濟”這一抽象概念及經濟知識重要性的教學。特別是“經濟”概念,它就是一條知識脈絡,貫穿《經濟生活》的四個單元。如何突破?
措施一:如何識別經濟現象呢?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回答:“與錢有關的現象。”一方面,肯定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下發《家庭經濟生活問卷調查表》,通過實際問題的真實體驗得出,我們的經濟生活離不開物質資料的生產。很自然地過渡到本框的學習內容上,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錢能干什么?”,“錢在什么條件下才能干什么?”,“如何花錢?”,“如何掙錢?”,“如何管錢?”。這些問題貼近生活,與實際關系密切,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紛紛給出了意見,在此及時回歸教材,讓學生結合教材當中對于經濟概念的解釋,從具體到抽象,達到明理的效果,課堂生成較為自然。接著,讓學生運用這一概念,去理解分辨哪些時政新聞屬于經濟現象,又從抽象到具體,這樣一個演繹過程,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又還原到現實生活中,真正讓其感受到學習高中政治課的有用性,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措施二:講述本地現實生活中(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經濟故事:被人們喻為“江南雞王”、“老板的加工廠”――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的品牌發展歷程。短短的十年來,已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160多個城市開設“不老神雞”連鎖店,有專賣店600多家,不老神造就了28個百萬富翁,實現6000多人的就業。是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企業、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也是一家全國性的連鎖經營企業。讓學生從身邊的故事中體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經濟知識,經濟知識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幫助,而且讓學生感受經濟知識有用、不難,有研究價值,初步感知這一經濟現象背后蘊藏的經濟知識,從而產生以經濟專業的視角思考經濟問題的需求,為學生今后主動學習《經濟生活》打好基礎。至此,學習《經濟常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比教師單純講述該課程的重要性效果明顯。
(三)、掌握方法 注重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課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具有復雜情感的人,前言課所要實現的目標不但要煥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還要培養學生對經濟知識重要性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對經濟現象的理性思考,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對社會經濟現象有全面的、深刻的認識的情感需求,通過講述不老神的故事,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經濟現象背后的經濟規律以及公民更多的社會責任教育教學論文,并將其轉化為理想信念,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由此真正實現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價值。
前言課的教學還要讓學生對高中《經濟知識》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評價方式等有所了解,從而實現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的轉變。因此在教學過程就學習方法適時導入。向學生提出以下建議:(1)課前預習,完成教材知識的梳理。(2)課堂上積極思考,提出困惑,發表觀點,參與小組活動。(3)關心時政,理論聯系實際,能為教學提供很好的材料。其實,這里不僅是為學習《經濟常識》導入方法,也是為整個高中階段政治課的學習導入了方法。
一節課要完成以上目標,必須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不需要太多的教學信息資料,但必須典型,因此教學資料的選擇很重要,這是情境創設,激發興趣,引導思考,現成探究的最主要的前提。不需要有很多的課堂問題,但應該有一組邏輯性較強的啟發性問題,既能節約時間,又有很強的針對性。
高中政治《經濟常識》前言課,從學科教學來說,是整個高中階段政治課的第一課,言的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言的能否感受到學習的意義,言的能否引導教學的行為,關系到整個高中階段政治教與學的可持續發展。愿我們一起開好頭,上出前言課的精彩。
參考文獻:
[1]葛步紅.上好《思想政治》的前言課.思想政治課教學[J].2006(08).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
[3][法]布迪厄,華康德.李猛,李康[譯].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