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護理醫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期間收治的40例妊娠劇吐患者的臨床資料,將40例妊娠劇吐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患者孕周、年齡、病情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對對照組予以止吐,補液,調節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對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1.2方法入院宣教
護士與患者進行交流,有針對性地講授此病的基本知識,如妊娠劇吐的誘發因素、病程、常規治療用藥等,使患者對此病有所了解,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住院期間進行特殊護理。[1]加強心理疏導。責任護士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緩解患者的精神緊張。指導孕婦進行放松練習,如進行深而慢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引導孕婦回憶愉快的體驗經歷,談論孕婦愛聽的話題,觀看新生兒沐浴、撫觸等。創造溫馨的住院環境。提供安靜、整潔、舒適的病房,每天適時開窗通風,播放柔和樂曲,張貼可愛的幼兒畫像。飲食指導。強調妊娠時期營養對胎兒健康發育的重要性,激發患者母愛的力量,使其積極主動進食。同時,鼓勵孕婦少量多餐,建議其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病情觀察與護理。對于妊娠嘔吐嚴重者,需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觀察其嘔吐物中有無膽汁和咖啡色物,記錄嘔吐次數及24h出入液量,以便及時發現血液濃縮和酸中毒等病變。患者嘔吐時,護士陪伴身邊,輕拍孕婦背部,以減輕不適。嘔吐結束后,及時用溫開水漱口,加強口腔護理,并清除污物,開窗通風。盡量減少在聽覺、視覺上能引起嘔吐的因素。對于嘔吐嚴重者,應暫時讓其禁食,靜脈注射補充營養。家屬護理。護士應與家屬進行溝通,讓家屬清楚孕婦的病情與情緒有關,親人的關愛可降低孕婦的負面心理反應。同時,指導家屬在陪護過程中多使用鼓勵性語言,運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協助孕婦加速康復。出院指導。出院前責任護士再次測評孕婦對妊娠知識的掌握程度,評估其對妊娠嘔吐的病情和病因的了解程度,鼓勵孕婦出院后繼續保持情緒穩定,解除心理負擔,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進食清淡、易消化、高營養的食物,多觀看育嬰方面的書籍。
1.3統計學處理
對比分析兩組間入院后72小時基礎情況、嘔吐次數的差異;初孕患者中妊娠劇吐的危險因素。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對妊娠劇吐的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觀察組未見有肝腎損害,嘔吐次數低于對照組,尿量高于對照組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醫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選擇:男,210例,最大的69歲,最小的4歲,女80例,最大年齡78歲,最小2歲。在對這290骨科疼痛病人護理中,從一般護理,專科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四個方面進行干預,均取得較好效果。
二、對癥治療
1.藥物鎮痛對疼痛較劇烈或用其他護理手段不能緩解疼痛的患者,用鎮痛藥物止痛。輕度疼痛:非阿片類藥物、解熱鎮痛藥、抗炎類,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選用弱阿片類藥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選用強阿片類藥,如嗎啡、派替啶。
2.技術性鎮痛理療,冷療、熱療,冰敷,溫泉浴、微波、紅外線等。
三、護理
1.一般護理在骨科傷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類:(1)急性疼痛,見于創傷或病后,如骨折、手術后疼痛;(2)慢性惡性疼痛,發生于惡性腫瘤或其他進行性疾病,如骨肉瘤、類風濕性關節炎等;(3)慢性非惡性疼痛見于非進行性的組織損傷或傷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關節炎等。護理前應準確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確評估其程度,針對性的使用熱療冰敷,溫泉浴,徽波,紅外線等理療措施。護理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反應,特別對于幼兒及老年人、應細心觀察其表現,如患者采取的姿勢與、面部表情、情緒狀態、出汗、肌肉緊張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護理對其疼痛的舒緩作用。
2.專科護理
疼痛作為絕大多數骨科疾病的共有癥狀,尤其是接受手術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顯和劇烈,他們手術大都傷及肌肉、肌腔、關節、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質為深部痛,是一種酸脹、定位比較彌散的疼痛。專科護理上,應幫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適的,應用牽引的原理幫助病人移動患肢,減輕疼痛,讓病人配合治療。對于術后有繃帶、石膏固定的病人,應首先注意觀察患肢血運情況,肢端有無腫脹,石膏內有無壓瘡形成等特殊情況而引起的疼痛,及時調節節肢置,必要時開窗檢查,不可輕易應用止痛藥物,否則會造成皮膚潰瘍,甚至壞死,對于不當過勞而引起的疼痛,可幫助病人更換,解除壓迫止痛。術后一天,正常情況下疼痛可逐漸減輕,如不減輕或加重,體溫不降或升高,應考慮切口感染,檢查傷口愈合情況,及時報告。
3.用藥護理
在用藥護理中,一般采用階梯給藥的方法,根據病人疼痛程度及具體情況,由弱到強按階梯給藥,主要使用鹽酸曲馬多緩釋片及美施康定控釋片,以口服為主。對重度疼痛以致影響睡眠者可給安定、強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據情況給予預防性用藥。此外,還要經常巡視病人,安慰、鼓勵病人,設法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提高痛閉值;應用阿片類藥物如呱替吮,應觀察有無呼吸抑制情況發生;非阿片類藥物如索密痛,則應主要觀察有無胃腸道出血傾向等。除了以上的幾個方面,護理人員還要注意在與病人交往時態度熱情友好、自信、舉止大方,操作認真熟練,細心觀察病人的反應,疼痛的部位、性質、節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體驗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關懷,從心理上有效減輕其疼痛。
人力配置中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社區護士人力配置嚴重不足,醫護比例倒置,一方面反映出社區衛生機構人力配置不合理,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則,造成社區醫生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社區護士人力不足,不能滿足社區群眾對護理服務的需要,影響社區護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在廣大農村,社區護理多由未經培訓的衛生員來承擔;在城市,一個社區服務站服務一條街道,一條街道有3000~5000人,護士只有1~3名甚至更少,這勢必影響社區護理的內容和質量。
1.2 護理人員水平有限
由于社區機構建設不健全,所以社區護士也很少。社區護士一般是由醫院護士轉化的,但醫院護士暫時很難適應社區護理工作的需要。社區護理人員大多都未接受過系統全面的護理教育,尤其是在疾病預防和家庭保健方面知識陳舊且局限,難以適應多元化的護理,特別是高級護理人才短缺影響社區護理開展,____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選擇年齡在42歲以上,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服務態度好,責任心強的護士負責社區護理[3]。施永興[4]對____3家醫院社區調查顯示:高級、中級、初級職稱人數為0:2:15,說明現有社區護理隊伍中擁有高級職稱護理人員人數仍然很少。
1.3 服務對象及服務模式單一
調查顯示,慢性病老年患者是社區醫療護理的主要服務對象,而老年患者又是服務的重點。對于健康人及亞健康狀態的人群、孕婦和兒童的服務較為欠缺。在新的醫學模式下,家庭護理的要求會日趨復雜,其內容除了大量的基礎護理外,將涉及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5]。目前社區的家庭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基礎護理治療或對家庭現存問題的處理,缺乏對家庭的全面評估和對潛在問題的關注。
1.4 社區護理缺乏社會重視
護理從屬醫療,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僅社會上的人們有這種認識,就連醫務人員也這樣人為,這種觀念遠遠落后于國外,阻礙了護理學的發展,同時也勢必影響到社區護理的開創與發展。護士職責被認為是以協助醫生完成醫療工作為主,未被提升到促進和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高度,不能充分認可護士的社會價值,尤其對于護士獨立自主的護理服務持懷疑態度,影響了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
1.5 社區居民自我保護意識薄弱
邊遠山區,文化經濟相對落后地區,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很差,尤其是老年人文化程度較低,缺乏疾病的預防知識,表現出對定期體檢和保健措施不理解以及疾病初期不及時就醫,采取等待或亂投醫的態度。
1.6 社區相關政策及法律制度不健全
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勻,對基層衛生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較少,投入到社區護理上的資金更少。另外,政府對社區護理宣傳、提倡的力度不夠;有關政策及財力方面的支持不夠,社區護理所需要的交通、通訊、護理儀器和設備欠缺,這些因素勢必會制約著社區護理的發展。社區護士經常會在患者家中工作,通常完成各項處理后離開,可能有許多預測不到的問題發生,安全系數與醫院比起來要小得多,這就需要法律來維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合法權益。
2.1 轉變觀念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前提條件
護理人員往往認為社區護理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她的作用微不足道。實際上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國護理在21世紀發展的方向,它強調以人的健康為護理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居民整體健康的維護和促進為方向的長期負責式護理。社區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是從一個患者擴展到照顧整個人群[6],開展社區護理有助于促進護理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
2.2 保證社區護理人員合理配置
社區護理作為新興事業,社區護士不管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存在相對不足的情況,這勢必影響社區護理的內容和質量。根據各地調查情況,參照《衛生部關于____5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目標的意見》中規定的每萬人口2名全科醫生的標準,建議____5~____0年,直接提供家庭護理服務的社區護士配置不少于每萬人口3~4名,并根據實際工作的開展逐步增加,保證配置足夠的護理人員。
2.3 加強對社區護理人員的教育
目前絕大多數社區護士沒有接受過較系統、規范的有關社區護理方面的課程訓練,在實踐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難以滿足不同人群對健康的關注和需求。關注人才教育以迫在眉睫。應加大社區護理人員的培養力度,一是對正在從事或即將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進行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或培訓,使其逐步掌握與社區護理相關的,比較全面的醫學知識,從而更有效地開展社區護理。二是把社區護理作為培養護士的一項要求,盡快在學校教育中開設社區教育及其相關課程。同時,利用高校有計劃地培養一批具有專科、本科學歷的社區護理人才,提高社區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為社區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保證。
2.4 加大宣傳力度
加強社區內衛生健康的宣傳和培訓。一是在社區內積極開展婦女保健、
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食品衛生、勞動衛生的宣傳指導工作;二是積極開展社區居民健康教育培訓、健康知識宣傳以及各項咨詢活動,條件許可的可以建立健康咨詢門診、熱線電話以及社區健康促進協會。通過多種媒介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及社區護理的重要性,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及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認識,讓人們認識到社區醫療護理是一種方便、經濟的就醫、治療及康復的途徑。成立社區護理服務中心和網絡,由具有一定規模和條件的醫院,成立專門的社區護理組織,負責培訓基層和家庭護理人員,形成一支由醫院護士、社區護理人員和家庭護理人員組成的綜合護理隊伍,共同做好社區護理工作。2.5 增加社區護理的資金投入
通過政府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資金投入,將社區護理服務收費納入社會醫療保險范圍,采用非贏利的服務收費,接受社會團體單位或個人的捐助等方式來實現。這樣,既方便和解決了老年病、慢性病及殘障患者的就醫難,護理不便等問題。也拓展了社區護理的服務范圍,同時減輕了醫院的工作負擔,使醫院能夠集中精力做好疑難病癥的診斷和科研工作。
參考文獻
[1]彭成。抓社區護理實習。促進護理學習能力提高[J]。實用護理雜志,____1,17(8):61
[2]李偉。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醫學教育,____1(5):11-13
[3]姜日平。訪視護理現狀與發展[J]。實用護理雜志,____0,16(4):184
[4]施永興,賀金仙。社區護理工作有效時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____2,37(11):887-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