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健康管理師的知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療養院接納的對象可分為三類群體:疾病患者、健康人群和亞健康群體。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已占總人數的7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一龐大人群,潛在著發生各類疾病的危險因素,是許多疾病的高發群體,如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與平時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如若在這個健康和疾病轉化過程前的階段,進行充分地、有針對性地保健和康復干預,從醫學角度實施全面綜合管理,有效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康復,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科學管理,已經是當今每一個人追求生命質量的迫切需求。療養院應該成為健康管理的專業機構,療養過程即是實施健康管理的過程。要在充分利用療養資源和療養康復手段,對療養員的飲食、起居、運動、行為等生活方式和習慣,進行合理化引導,對療養員患有的慢性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給予全面地干預,從而使療養員在身體、精神、生活、社交等方面,都能達到和自然社會、人文社會相適應的完美狀態。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變以往的被動型療養保健為積極主動型健康維護,通過健康管理,實現健康促進的目標。
療養全程健康管理的內容及方法
我們結合療養院工作特點,共分三個階段,12項管理程序。
入院時:首先是采集健康信息、進行健康體檢和建立健康檔案。①采集健康信息,是實行健康管理的前提。采集范圍包括身體的生理指標情況、心理健康情況、不良生活習慣、亞健康情況和性格類型五個方面。在身體健康采集中,不僅要了解本人的體質和功能活動,還要特別注意了解其過去史、疾病史、家族史及遺傳史;在了解不良生活習慣中,我們列舉了20多種常見不良生活習慣,供療養員對照;在了解性格類型方面,我們根據可能成為致病因素,導致身心疾病的有明顯性格特征這一特點,注意篩選高血壓性格、冠心病性格、癌癥性格、消化道潰瘍性格等主要疾病性格,從而指導療養員適當改變消極有害的性格類型,培養健全積極的性格類型,以防致病。②進行健康體檢,是建立健康、康復療養檔案的依據,我們根據療養員的不同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編制出不同的體檢組合套餐,醫師可以針對個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加減組合。③建立健康或康復療養檔案,應結合采集的信息和體檢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后,書寫出能充分體現個性化的療養檔案記錄,擬定健康、康復療養方案。
療養期:主要是實施健康方案、監測健康指標、開展健康教育與咨詢、進行心理疏導調節、評定健康等級、預測健康走向、監督自我健康管理等,重點是評定健康等級和預測健康走向。①健康、康復方案的實施:醫師應首先將擬訂的療養方案、計劃告知療養員本人,以取得認同與配合。醫師還可以根據進展和實際效果,隨時進行修訂、調整和補充。②監測健康指標:根據療養員健康狀況,對必要的客觀檢查項目進行復查,為下一步的療養康復措施提供依據,以使療養方案、計劃更為合理,更有針對性。③健康教育與咨詢: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一種干預,通過教育和咨詢,能為療養員提供維護健康所必需的知識、技術與服務,并不是只停留在單項傳播衛生知識上 ,而是強調互動,反饋信息和效果,起到健康干預的作用。④心理疏導調節:在療養過程中,通過心理測試、咨詢、溝通,以消除緊張情緒,排解心理壓力,緩解身心疲勞。⑤評定健康等級并預測健康走向:對健康等級的評定,我們依據總后衛生部制定的標準,進行“健康”或“基本健康”評定。對不健康者,則先在做出相應的疾病診斷,了解掌握病情進展的基礎上,研判疾病演變趨勢,預測健康走向。我們面對的療養員中,多數為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要特別注意對亞健康人群的健康走向的預測,因為亞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隨時可以向健康和疾病兩個方面轉化。所以要抓住這個重點,讓療養員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健康標準,采取積極的態度對待生命健康,即時干預導致亞健康的原因,使亞健康狀態不斷向健康方向轉化。⑥監督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管理,是個人為維持生命健康和康樂,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而自己采取的健康活動,以及改進個人生活環境和維持個人心態平和而采取的一切行為措施。我們療養院所進行的健康管理,是一種被動式管理,最終還要靠自己主動去完成,這才是實現個人身心健康的根本所在。因為只有使療養員學會和掌握科學的管理自身健康的方法,才有能力在面對各種影響健康因素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出院時:療養結束時,我們為每1位療養員提供1套《健康管理指南》手冊,手冊中記錄了療養期間身體檢查、測試結果,明確健康評定,并對其離院后應如何飲食、飲水、睡眠、運動、情緒、性格、生活習慣及監測各項身體指標等,都一一作了具體詳細的指導。同時還根據療養員個體的健康狀況,對如何實施健康管理,影響到健康走向的趨勢預測,也作了分析記載。使我們對療養員在院療養全程中的健康管理,得到了出院后的延續。
做好健康管理組注意的幾個環節
新世紀以來我國石油工業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石油行業的有力競爭者,但企業職業健康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一直存在,從一定從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發展腳步。因此石油企業乃至全社會都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企業健康管理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只有這樣企業員工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石油企業的發展才有立足之本。
關鍵詞:
石油企業;職業病防治;企業健康管理
國家經濟迅猛發展,對能源的消耗越來越大。作為我國能源的主要供給者,石油企業承載著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但石油企業落后的職業健康管理水平,使得近年來石油企業問題頻發,職業病患病率以及員工職業病糾紛數量逐年增加,職業健康管理已經成為制約石油企業快速發展的短板,而職業病防治是企業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若石油企業不能夠及時認識自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石油企業的發展將受到極大的阻礙,國家的能源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針對石油企業職業病預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規,明確監管部門職責等應對策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企業職業健康管理的措施,旨在完善我國職業健康管理制度,促進石油企業快速發展。
1石油企業職業病防治現狀
(1)職業衛生法律法規不健全自《職業病防治法》頒布以來,石油行業職業病防治工作有了長足進步,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石油企業面對著走出國門的壓力,入世后的中國市場對石油企業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目前我國雖然有《職業病防治法》來指導相應工作,但相關配套法律法規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很多預防工作的開展找不到明確的方向。
(2)員工對職業病的了解不夠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職業病具有潛伏周期強、發展較為緩慢的特點。正是因為職業病不像其他疾病對人體產生迅速傷害,因此石油企業大多數員工缺少起碼的認識,在患有職業病后,不能獲得及時的治療,導致病情惡化。此外,更為嚴重的是,很多員工不清楚那些疾病是職業病,那些是身體自然老化所引起的,導致在患有職業病后不能夠獲得及時的賠償。
(3)石油企業重視不夠,職業病預防工作不到位石油企業對職業病預防不夠重視體現在:①經費投入較少,職業病預防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石油企業部分部門連基本的急救用品、危害標志以及個人防護用品等職業病預防設備都無法及時配備,這種情況直接影響著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開展。②石油企業工作人員分布廣泛,部分施工人員工作條件相對較差,但企業卻不能及時給這些高危作業人員配備專門的醫療小組,使員工患職業病的幾率大大增加。③企業環保意識不強,在進行油氣生產時,對“三廢”的把控不嚴,致使“三廢”不僅污染了環境,還給企業員工帶來了巨大的職業病風險。
2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及職業健康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法律是一切工作開展的指導和準繩,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規,石油企業才能加強對于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視,同時在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時也有了參考方向。在《職業病防治法》的基礎之上出臺法律細則,力求將職業病防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到法律體系中,用法律來規范石油企業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企業對職業病預防重視不夠,出現職業病后公司推卸責任的問題。
(2)開展職業病科普教育,提高企業員工職業病防治意識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主體是員工,提升員工的職業病防治意識才能真正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因此石油企業應當定期開展職業病預防工作的宣傳教育,同時借助業余時間開展職業病預防知識競賽等活動,提升企業員工對于職業病的認識。特別是隨著我國市場程度越來越高,石油企業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發展,對企業的職業病預防工作相對滯后,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而進行職業病科普教育,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員工的職業病防治意識,對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監管部門加強監督,增強企業對于職業病防治的重視在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之前,石油企業職業病預防工作缺乏明確的指導和法律的限制,監管部門應當作為監督者,加強對于石油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監督,并定期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作為衛生考核指標,如果企業累計衛生指標不合格,監管部門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此來引起石油企業各級領導的重視,才能解決由于對衛生工作不重視而引起種種問題。企業應當加大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引進完整的防治設備,同時為高危工作人員配備專門的醫療小組,降低職業病的發病率。職業病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本質原因還是企業職業健康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加強職業健康管理,消除職業病的培育溫床,才能從根本上上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下面是關于加強職業健康管理的措施:
(4)建立職業健康管理制度,明確監管部門職責監管部門職責:①制定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和相關行業標準[1]。②對用人單位進行職業健康審查,對于不符合要求的企業采取相應措施,以達到規范其健康管理工作的目的。③負責對即將上馬的項目進行職業健康審核,對于竣工項目進行驗收審查。監管部門應當根據自身職責加強對石油企業的衛生監管力度,在新項目的審批過程中,嚴格按照審批標準進行衛生審查,只有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項目才能正常施工[2]。而針對那些即將竣工的建設項目,監管部門的驗收工作也絲毫不能有半點馬虎。
3結語
石油工業是我國能源供給系統的支柱產業,石油企業的健康運行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維持人民生活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加強職業健康管理,做好職業病預防工作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一、方法
(一)被試
選取寧夏回族自治區4所職業院校不同年齡段教師為調查對象,這4所職業院校分別為: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吳忠民族學院。共發放問卷360份,收回問卷350份,問卷回收率為97%,有效問卷為332份,有效率為95%。其中男性135人(41%),女性197人(59%)。
(二)工具
1.SCL-90癥狀自評量表。本研究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以團體方式進行施測,該量表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編制,已在國內外廣泛應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SCL-90量表由90項目組成,內容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體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癥狀因子。采用五級評分,1-5級分別表示“從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主要統計指標為該量表中除“其他項”外的9個因子得分。
2.高校教師職業壓力調查量表。由調查者將調查量表發給教師,用統一的導言介紹填表的方法,要求被調查者當場填寫,回收調查量表。該量表由48個問題共4個方面組成,采用Likert量表形式的結構式問卷,5級記分,分數越高表明壓力越大。
二、結果與分析
(一)心理健康結果與分析
1.與國內常模比較。研究結果發現,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除人際關系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國成人常模,且達到極其顯著差異(P<0.01)(見表1)。這表明,高職院校教師的心理狀況在人際關系方面與全國成人水平沒有差異,其他8個方面均顯著低于全國成人平均水平。2.教師心理健康與職業壓力的方差分析。對SCL-90量表和職業壓力量表分別進行:2(性別)×2(職稱)×3(工作年限)的方差分析。SCL-90量表分析結果顯示:性別主效應不顯著,職稱主效應不顯著,工作年限主效應不顯著,性別、職稱和工作年限三交互作用邊緣顯著。對工作年限進行多重比較發現,工作10年以下與21年以上差異顯著(p<0.05)。這表明,工作10年以下的教師比工作21年以上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三交互作用作進一步簡單效應分析發現,副高及以上且工作21年以上的男教師與女教師差異顯著(p<0.05)。這說明,職稱越高且工作年限長的男教師比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職業壓力量表分析結果顯示:性別主效應不顯著,職稱主效應不顯著,工作年限主效應顯著(p<0.05),交互作用不顯著。對工作年限作進一步的簡單效應分析發現,工作10年以下和工作11-20年都與工作21年以上差異顯著(p<0.05)。這說明,工作20年及以下的教師比21年及以上的教師職業壓力更大。
(二)心理健康狀況與職業壓力的關系
將高職院校教師的SCL-90總分與職業壓力各項得分進行Person相關法分析,結果表明,高校教師的職業壓力得分與心理健康得分之間呈明顯正相關關系(P<0.01),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壓力越大,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三)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
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為進一步了解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以職業壓力總分及各壓力源自變量,以心理健康總分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壓力總分和工作負擔進入心理健康的回歸方程,二者可以解釋心理健康39%的方差變異,得到的心理健康回歸方程為:心理健康得分=3.301×壓力總分+15.898×工作負擔,表明壓力總分和工作負擔對心理健康有較好的預測作用。
(四)原因分析與建議
1.原因分析。首先,高職院校大多都是由中專學校合并升格的,升格后,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各級行政主管部門檢查和評估等,構成了教師的職業壓力與心理壓力。其次,高職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偏低;但升格后學校的不斷擴招,教學的超負荷運轉,產生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均可導致教師心理失衡,出現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再次,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自律性差,尤其是近年來3+2學生群體的不斷增加,教師的教學強度和難度增大,種種有形和無形的精神壓力,易引起教師心情煩躁和焦慮等癥狀。最后,部分高職教師學歷低、年齡偏大、專業發展方向不明,故在知識結構更新、職稱評聘和晉升等方面,備感無奈,精神緊張、壓抑或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