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醫療領域物聯網市場前景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沒錯,這個短片描述的便是二維碼在物聯網中的典型應用,也是對物聯網世界的美好前景描述。9年前,美國沃爾瑪超市第一次用RFID芯片來追蹤資產庫存管理,讓我們感受到物聯網智慧產業的微光;而9年后的今天,物聯網已經從不為人知的“烏托邦”變成了一束照進現實的亮光。
在變數叢生的時代,以無線傳感器網絡(WSN)技術為關鍵核心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產業鏈開始初見端倪,隨著人們對物品狀態監控和盤點識別的要求不斷提高,物聯網技術正在涵蓋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精細農牧業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火速升溫。
眾多發達國家正進行大量投入開發物聯網,無論是美國的“智慧地球”、日本的“U-Japan”還是歐盟的“物聯網行動計劃”都屬于國家性區域戰略規劃。中國亦大力實施物聯網產業,如初見成效的“南方物聯網示范工程”。
被譽為中國鐵路RFID“寡頭”的遠望谷相關負責人表示,“物聯網市場沒有完全爆發出來,但這塊新興產業仍具有無與倫比吸引力。”作為中國負責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起家的重點企業,遠望谷如今正馬不停蹄地進行低成本的融資,為物聯網產業鏈資金“補血”。
全球自動識別設備及解決方案領先供應商美國易騰邁科技公司Intermec Inc. (NYSE:IN) 北亞區總經理陳億表示,由于國內物流企業缺乏聯動效應,物聯網大規模應用受限。
物聯網產業的市場前景
物聯網就像一個巨大的吸盤,將整個世界納入其中。沒有人會清楚現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聯網的特質。不過,從研究機構的各類報告,我們能預估物聯網產業的龐大市場前景。
Gartner預測,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聯網設備或達到64億,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實現物聯網的事物數量將增長逾3倍,達到近210億。另據CB Insights統計,過去六年中,迅速發展的物聯網領域吸引了近75億美元投資,發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間,物聯網初創公司吸引的投資金額翻番,交易數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機構 IDC則預計,物聯網設備及相應服務的市場容量將從 2014 年的 6560 億上升至 2020 年的 1.7 萬億美元,增長速度將隨著接入設備的增加、帶寬的增長及配套服務的成熟而加速。
麥肯錫的研究認為,基于未來10年中物聯網采用率的范圍、經濟和人口趨勢,以及技術的可能發展進程,預計在2025年物聯網的經濟影響價值可能在3.9萬億美元至11.1萬億美元之間。不過,實際影響將取決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術的成本,以及消費者和工作人員的接受程度。通過使用物聯網,工廠產生的潛在經濟影響最高可達3.7萬億/年。潛在影響第二大的將會是城市,在該環境下,物聯網應用在2025年產生的潛在影響價值可能高達1.7萬億美元/年。
值得關注的是,物聯網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日益顯著。Forrester的調查顯示,事實上,在物聯網應用方面,中國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歐美同行還要領先。根據Forrester的數據,全球19%的公司已經在使用物聯網產品和服務,31%則希望這樣做。而中印兩國已經有75%的公司已經開發或計劃部署物聯網應用,另有20%對此非常感興趣。調查還表明,已經部署和計劃部署物聯網技術水平最高的行業是公共事業和電信公司、化學和石油天然氣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對物聯網技術的關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監控、供應鏈管理、庫存和倉庫管理、客戶訂單監控等幾個方面。
物聯網發展的重點領域
行業應用仍然是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領域。物聯網多種技術手段,如傳感、定位、標識、跟蹤、導航等,可以實現動態、實時、無縫、全天候的監控,為行業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不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夠改進行業運行模式,從技術的角度引發行業管理領域的革命,促使行業領域向著公平、開放、廉潔、高效、節約的方向發展。目前,物聯網產業已滲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醫療、汽車、農業等眾多領域。
1.智慧城市
物聯網一個巨大的應用前景來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簡單來講,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等我們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礎設施
物聯網主要應用在信息基礎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中。如云計算平臺與銀行管理結合可以增強數據處理能力、儲存能力以及數據可靠性。利用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城市設施綜合管理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流量、水壓和水質,對漏水情況及時進行處理。以韓國為例,其供水系統管道漏水率平均為14.1%。漏水率每降低1%,D個城市一年可以節約40萬美元。僅靠此一項,韓國一個城市一年平均可以節約564萬美元。城市智能電網能夠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隨著物聯網科技的發展,全球智能電網應用開始進入發展高峰期。2013年與智能電網配套使用的智能電表安裝數量已超過7.6億只,預計到2020年智能電網預計將覆蓋全世界80%的人口。此外,智能建筑在城市發展中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發掘。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僅為26%左右,遠低于美國的70%、日本的60%,市場拓展空間巨大。
(2)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高效的政府管理,運用現代物聯網技術以及網絡通信、計算機技術等,將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進行資源整合優化,使政府服務不斷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從而實現高效精準的公共管理,為社會機構和民眾提供便捷的服務。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投資總額相比2009年的增幅有了顯著上升,2011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行業投入總額相對2010年將增長25.5%,由此可見國家對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投資將成為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的主要增長動力。
正因為有很好的市場前景,所以醫療相關產業公司受到了風險投資基金的追捧。就在2010年11月26日,深圳新元素醫療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新元素醫療)獲得了藍色大禹成長投資的8000萬元注資。“公司正在籌備上市資料,計劃2012年啟動上市規劃的程序。”新元素醫療董事長張欣表示。
慧眼識珠
2005年,張欣在深圳一舉創辦了新元素醫療,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為一體,從事醫療設備生產與經營。經過數年的發展,新元素醫療已經成為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專業從事醫療信息化系統集成、系統方案解決、醫療設備生產與經營、醫療相關技術開發與投資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另外在國內設有27個辦事機構,形成了覆蓋中國、東南亞地區的銷售和醫療設備保養與維修服務網絡。
“藍色大禹成長投資眼光獨到,在我們公司規模還沒有做大的時候就已經介入了,這幾年一直密切合作,雙方都看好中國醫療信息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新元素醫療首席科技官張黔說。據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美國的醫療服務、醫藥生產、健康管理等健康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5%,目前國內健康產業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5%,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隨著新醫改的推出,遠程醫療成為醫改的重點領域,中國遠程醫療市場空間無限。
新元素醫療目前有三個大的產品線,一是遠程健康監護平臺產品線,主打產品有遠程無線排尿日記檢測系統、無線實時心電監護系統,動態血壓監護系統等,全國有200-300家醫院在使用。目前新元素醫療已經在和一些城市合作,建立醫療信息化框架協議,如廣東、內蒙古、吉林、安徽等城市,從整個大的框架上看有相當好的市場占有。二是醫院內部信息化,側重醫療物聯網,利用RFID射頻識別、傳感器的技術,對院內管理、人員管理進行很好的控制,如廣東南方醫科大學、深圳人民醫院、深圳濱海醫院等都在使用這個系統。三是創新型醫療設備電磁式體外沖擊波系列。
多方聯盟
“此次對新元素醫療的投資是基于一系列市場調查和對新元素醫療的創新力、研發力及各項綜合考評之后作出的決定。”藍色大禹成長合伙人表示。就在2011年2月下旬,新元素醫療推出的遠程健康監護產品和醫療物聯網解決方案,順利通過了IBM認證,從而正式獲得IBM高級ISV成員資格及PWIN計劃高級成員資格。很是令投資雙方感到興奮。這一認證的通過,表明新元素醫療不僅在國內傳統醫療健康領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在遠程醫療健康信息化應用和醫療物聯網解決方案上也同樣走在了前列。與此同時,與香港科技大學的結盟,幫助新元素醫療提升了競爭實力。“香港科技大學雖然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校,但是對新元素醫療最大的幫助就是人才培養,給我們提供了不少有助于公司產品發展的建議,無論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教師,還是科研人員等都對我們有很好的幫助。”張黔說。
在新元素醫療的產品中,有遠程無線個性化健康監護平臺、醫療物聯網絡平臺、病人隨訪專家系統等產品。“今年我們將推出一些新產品,從技術上有幾個看點,其中關于睡眠分析的監護是我們與深圳市人民醫院合作開發的。張黔自豪地說,“如一個人的睡眠質量怎樣,可能有打呼嚕、睡眠終止等情況出現,這是由于枕頭位置的影響。我們的產品通過對人的睡眠進行分析,選擇適合你的枕頭,并通過測量你的心率、血氧,以及監控枕頭的情況,從而判斷你的睡眠質量。目前在美國有一兩家機構在研究這方面,而我們的這項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今年年中就會推出。”
除了不斷研發新產品外,新元素醫療也在積極探索商業模式。新元素醫療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醫療信息化模式,通過醫療信息化技術,把醫院的運營成本下降,把解決中國醫療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作為主要市場目標;其二是遠程監護模式,通過遠程技術可以使大醫院醫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推廣到農村和社區。“遠程監護模式主要服務三個目標群,第一是大醫院向外推廣,如深圳市人民醫院、北京首鋼醫院,幫助他們建立遠程監護科室,通過這個科室把醫生資源推廣到數控、慢性病人;第二是大醫院資源向院外延伸,也就是大醫院資源向社區、縣級醫院拓展;第三是整個區域范圍內醫院與醫院之間的資源共享。”張黔說。
北京啟動電子病歷建設,未來五年內完成全體居民電子病歷和居民健康檔案建設,而且電子病歷建設也同步在全國推廣。新元素醫療則在健康檔案方面找到切入點,“我們的切入點是動態健康電子檔案。以往的電子檔案只是看病時有信息,體檢時有信息,但是縱觀全年,人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里,我們要對你在家里時的信息進行收集,建立動態電子檔案。當你生病時,可以查到你的以往病史,從而達到對癥下藥。”張黔表示。
競爭砝碼
讓客戶對產品放心使用,是每個企業需要做的功課,也是必須做好的事情。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用戶的需求更加理性,這就需要企業做好客戶服務工作,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在客戶服務方面非常看重服務質量,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其一是技術中心鼓勵實行定制化服務,針對不同的用戶,從技術源泉上進行服務;其二是有專門的技術支持部門,去現場實施方案,給用戶做現場指導;其三是針對不同的用戶,我們有專做市場模式的創新部門,創造一些新的市場模式、服務模式。”張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