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孩子早戀心理咨詢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青少年早戀 心理原因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1-123-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早戀現象出現了逐漸上升的趨勢。這一現象逐漸引起了社會、教育者和父母的關注。青少年的早戀現象可能會對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將來的成就帶來影響,并給今后的人生帶來不好的影響。與此同時,青少年的早戀現象,容易對青少年的身體和精神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老師和父母應當對青少年早戀問題的形成原因有明確的認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積極性的指導,通過采用合理的應對策略將早戀現象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降到最小。
一、青少年早戀的心理原因
青少年早戀形成的原因多種多樣,以下通過對青少年幾個方面的心理進行分析,說明了青少年早戀問題形成的心理原因:
1. 青少年愛與歸屬感的需要
對于青少年來說,愛和歸屬感是很重要的心理因素。亞伯拉罕?馬斯洛是人類心理學的重要研究者,他在他的理論中提出男女之間的互相需要,不僅體現在生理上的需要,愛與歸屬感的需要也是互相需要的重要體現。
馬斯洛提出人類有五種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各種需要的發展是逐級進行的。這項研究說明青少年早戀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青少年試圖通過早戀來使其愛與歸屬感的需要得到滿足。
2. 青少年在青春期缺乏必要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不足和社會媒體的不重視是造成青少年早戀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原因。目前,大部分的父母并沒有對于孩子進行足夠的性教育。這造成了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于戀愛和性的好奇心,并加深了戀愛和性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學校和其它教育機構對于青少年性教育的缺乏,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壞的影響,也促使了早戀現象的出現。
3. 家人照顧的不足
家人照顧不足,家庭出現不合也是造成青少年早戀的重要原因。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早戀問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父愛和母愛的不足,會使得青少年試圖從別的途徑取回所需的愛。第二,工作忙碌的父母往往無法很好地對孩子的情感世界進行關注,常常無法滿足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情感需求,結果促使了青少年早戀現象的發生。第三,家庭不合、家庭暴力的發生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不良影響。無法在家庭中感到溫暖的青少年,只好通過同齡異性來取得自身所需的溫暖,最終促使早戀現象發生。
二、青少年早戀現象的應對策略
面對青少年早戀現象的發生,學校、教育者、父母應當采取適當的應對策略和有效的疏導策略,并加強與青少年的溝通,才能有效地解決青少年早戀問題。
1. 對青少年的性教育進行強化,揭開性的神秘面紗
教育者對青少年性教育認真的教學態度是解決青少年早戀問題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在對青少年進行相關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對青少年進行倫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普及,并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足夠的心理健康管理知識,從而揭開性與戀愛的神秘面紗。
2. 給于青少年足夠的尊重和愛,滿足青少年被愛和受尊重的需求
從馬斯洛的理論來看,愛和被尊重的需要是心理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時,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傷害到他們自尊心,并促使青少年對愛產生合理的認知。所以老師們應當明白,青少年會在感到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對教師產生信賴,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給學生正確的建議。并且教師可以在給予合理建議的基礎上,同青少年一起解決早戀問題。
3. 加強學校的心理咨詢力度,對早戀現象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我國的學校,青少年的早戀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學生們在愛情產生的萌芽階段往往會產生精神上的壓力。這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會帶來長時間的不良影響。因此,他們很需要學校提供足夠的心理咨詢,來幫助他們解決在這一時期產生的問題。因此,學校應當提供足夠的心理咨詢活動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并對早戀現象的產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結語
文本通過分析青少年早戀現象產生的諸多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即加強性教育、于愛和尊重并完善心理咨詢工作。通過合理采用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早戀現象的發生,并更好地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 劉鳳英;姚志剛.青少年早戀的原因分析及其疏導策略[J].科技信息,2007,30(19):22-23.
一、溫和對待來訪者
在學校心理咨詢當中,首先要弄清哪些學生是自己主動來尋求幫助的,哪些是被班主任或其它人建議要求而來的。因為一般主動求助者比較容易相處,他們已下了決心,需要得到咨詢老師的理解和幫助,至少承認自己存在一定問題,并且有改變自己的愿望,所以和這種學生建立良好的幫助關系就比較容易。
對于那些被勸導或強迫而來接受心理咨詢的學生,往往效果比較差,因為這些被老師認為心理有問題的學生,他們都不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在這種不相互信任的情況下接受咨詢,難于建立有效咨詢。因此,在平時我充分利用條件做好宣傳,通過廣播、電視、黑板報等宣傳陣地,開展心理專題講座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懂得生活中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如考試焦慮、早戀、與父母鬧矛盾等)都是正常的,而沒有任何心理問題的人,反而是不正常的。讓學生在意識到有心理問題時,能自愿主動接受心理咨詢。這樣,良好的幫助關系就比較容易建立了。
無論是主動自愿還是被勸導或強迫而來接受心理咨詢的學生,作為咨詢老師都要溫和對待。如早戀現象,很多班主任發現學生早戀,往往會嚴厲批評,甚至通知家長,家長不是呵斥就是責罵,恨鐵不成鋼,這樣,不但不能制止學生早戀,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會用溫和態度與學生談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任何事情都是有歸因的,單單與學生講大道理是不成的,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應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德國父母對待自己孩子早戀態度值得我們借鑒,一個德國男孩喜歡一個漂亮中國女孩,男孩的父親說:“你喜歡這個女孩很好呀!但你拿什么給她幸福呢?你應該創造條件,給這個女孩幸福呀!”。他的父母不但沒有訓斥責罵他,還激發了他的勇氣,使他知道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
二、尊重來訪者
對前來咨詢的學生要“無條件的尊重”,這對建立良好的幫助關系非常重要。學生活動場所主要是學校和家庭,在這樣的環境中,老師的批評,家長的呵斥,學生鼓起勇氣前來咨詢,表明其本身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并想改造。所以,作為咨詢老師,應該通過語言表達或傳遞給來訪者你對他的尊重及感情的接納。這樣有利于來訪者的表達,更可以增強其改正“缺點”的信心。無論來訪者是怎樣的態度、表達怎樣的感情,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作為咨詢老師都應接納它,并將集中聚焦于來訪者內部感情,在共同感受體驗中促進學生自我表現。同時老師應沉著、冷靜、溫和地傾聽來咨詢學生的傾吐,并時而對應著:“噢”“嗯”“原來這樣”“是這樣嗎?”等話語。雖然這是“簡單的接納”,但來咨詢的學生卻是非常注意老師的應對的,這種應對讓咨詢學生感到老師是非常認真地傾聽,覺得老師尊重他、接納他,學生就會更相信老師,自愿向老師傾吐其心中煩惱。在實際工作中,不管學生咨詢什么問題,我都會耐心地傾聽,尊重學生的看法,并適當作引導。我有時還會采用非指示的引導語言促使來咨詢學生能夠更積極地表明問題。如“我不太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關于這個問題能再詳細地說一下嗎?”“那以后呢?”等,這樣就使談話容易進行。除語言之外,我還會充分利用非語言的側面表現(如表情、動作和態度等)施于影響。
三、真誠對待每一位來訪者
真誠是指在咨詢過程中,咨詢老師應以“真正的我”的身份出現,沒有防御式的偽裝,不帶假面具,不是扮演角色,或完成例行公事一般,而是表里一致、真誠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與求助者的關系中。我們真誠給來訪的學生樹立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可以讓他同樣真誠信任你,讓學生覺得你在幫助他,使其相信老師可以幫助他解決一些問題。并告訴來訪學生,老師能夠為其提供哪些幫助和服務。讓他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表達出來。
因此,老師必須與學生真誠相待,強調來去自由,這是建立互信的基礎,這種基礎會使來訪學生以后主動前來咨詢。這樣,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幫助關系就比較容易。在咨詢開始的階段,相互信任,彼此坦誠相待尤為重要,它是進行有效咨詢的保證。
在發現那封情書之前,女孩已經讓父母頭疼死了:才讀初三,逃課、打架,頭發染得怪里怪氣。好端端的褲子,一定要剪一個破洞。女孩說,老媽你真是OUT了,那叫時尚,懂不?氣得媽媽只能干瞪眼,說不出話。
這樣的學生,在任何一所學校里都待不長。所以,初三還沒畢業,女孩子已經轉了五所中學。轉到最后,已經沒有學校肯接收她了。
然而這一切,都還不至于叫媽媽徹底絕望。有一次,媽媽無意中發現抽屜里的一封信,整個人頓時傻了。她拿著那封信哭著去找女兒,問她怎么回事。女孩子輕描淡寫地說:“是我寫給我老婆的情書啊,有什么好奇怪的。”
媽媽的眼前一黑,雙膝一軟,就給女孩跪下去:“孩子,我求求你,你告訴媽媽,我們還能怎么做?”
是啊,孩子的成績不好沒關系,這個世界上成績不好的孩子多著呢;考不上大學也沒關系,沒上大學照樣混口飯吃且混得好的也多著呢;孩子早戀了,也不是什么大問題,早戀在青少年當中也很正常,正確引導就是了。可現在,女兒竟然戀上一位女生,還寫出那么一封火熱的情書來。
女孩的爸爸媽媽都慌了。爸爸放下手頭的生意,和媽媽專程飛往北京尋找心理咨詢師。面對那個刀槍不入的女兒,這是 他們最后的希望。
在心理咨詢師的辦公室里,媽媽哭訴:這孩子我們是沒轍了,從小到大,她說要什么我們從來都不會猶豫一下,可她太不懂事,逃課、打架……現在,還給女同學寫情書……
在很長時間里,都是那位媽媽自己在哭訴。女孩子在一旁始終低著頭,額上的頭發耷拉下來,蓋住了她的半邊臉。她幾乎是面無表情,一副刀槍不入的樣子。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別著急。你愿意讓我看一下孩子寫的情書嗎?”心理咨詢師問。
那封被揉得皺皺巴巴的情書到了心理咨詢師的手上。“親愛的老婆大人……”心理咨詢師輕聲念,女孩低著頭“哧哧”地笑。
“寫得挺好的啊,這封情書一定會打動很多姑娘的芳心。那么,我問你一句,孩子,你真的能像信上寫的那樣對你的‘老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愿意為她洗腳捶背一輩子?”看完那封信,心理咨詢師微笑著問女孩子。
“我有病啊,誰愿意替她做那些。”女孩一咧嘴,調皮地笑了。
“也就是說,這些信上寫的全是假的,你們也就是為了好玩?”
“是啊。我是女孩子,還要找老婆,我有病啊。真搞不懂你們大人,多大個事兒啊,非讓我來這里……”
“好吧,兩位家長,你們看,孩子只是為了好玩才寫了這封情書,事情并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糟糕。現在我請你們找出女兒身上的10個優點來……”
“優點?什么優點?”媽媽想了半天,竟然找不到一條孩子的優點。
“對,我就是他們眼里的壞孩子,我哪有優點啊!”爸媽的沉默激起了女孩子的憤怒,她起身就要離開。
最后心理咨詢師留住了她,而她愿意留下的唯一理由就是,心理咨詢師竟然會從她那封寫得亂七八糟的情書里讀出她編故事的一份才情來,還當著她父母的面把她表揚了一番。
這是發生在某心理咨詢中心的真實一幕,我作為一名實習助手,有幸目睹了那天的全過程。
女孩子后來到底怎么樣了,是否安安分分背起書包重返校園,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天,女孩子走的時候,臉上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來。
一個孩子們之間原本很平常的小把戲,卻讓家長覺得天塌了。而明明需要他們關注的,他們反倒忽略了。
一個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挑剔與呵斥里的孩子,即使每天錦衣玉食也不能夠快樂地成長。孩子的叛逆,也就有情可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