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農業技術;科技創新;對策
農業技術創新是近幾年來國家提出的農業發展道路,不斷研發提高糧食產量的新技術包括對肉類、糧油類所需原材料及動植物品種進行研究、改良,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但由于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我國的農業發展帶來阻礙,這就更加需要對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農業科技創新,提高我國農業的整體水平。
1我國農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和問題
自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后,我國也相繼出臺了相關節能降耗政策,農業作為土地資源消耗的第一大產業,國家對節能降耗的農業科技也大力支持,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資金、資源、人力的投入,旨在減少成本、降低消耗,保護地球資源。但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技術發展還相差甚遠。
1.1農業科技研究貢獻與世界的差距
大由于我國的教育、政治、地域條件等因素,使我國的農業科學技術落后于如美國、澳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業科技研發的總體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而美國一直是農業科技大國,據悉20世紀中后期,美國通過農業科學技術創新提高了79%以上的糧食產量與高于69%的勞動生產率,世界的平均水平已達到74%[2]。而在我國,最早農業科學技術使糧食等增產約30%,現在在國家不斷改革、人民不斷的努力下,仍然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不足60%,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1.2農業科學技術不夠完善
在古代為了莊稼的灌溉和水上運輸開鑿大運河,這充分說明灌溉對莊稼生產的重要性,水源和灌溉技術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我國的灌溉技術還停留在原始層面,沒有運用到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農作物進行定量灌溉和栽培。由于農業科學技術方面的產業利潤薄、收益慢,我國種子研發方面的企業數量雖多但大多是個體戶,運營方式單一,規模較小且種子質量沒有保障,種子的育種科技人才少。
2提高我國農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
當今國民對糧食需求量持續增加,國家對農業的投入也越來越大。而在農業科學技術研發過程中,整個活動是一個過程。但當今全球資源過度消耗,土地資源相當匱乏,因此農業科學技術研發至關重要,對國家實行可持續發展,增加現有資源的更大化利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意義深遠。首先,要建立可持續發展農業科技技術體系,搭建政策和技術平臺,加大農業技術投入。在種子改良和培育上,增加資金投入和人才引進,旨在研發出優質、高產的種子;在播種灌溉期間,國家也要傳授農耕知識和宣傳可持續發展政策;建立起對技術人員的監管機制,確保每個點都有技術人員進行指導,解答農民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幫助農民科學生產。其次,建立相關的鼓勵機制。鼓勵農民嘗試新的養殖方式,加大補貼力度,在生產過程中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在增加生產力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鼓勵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參與到農業科學技術研發中來,在研發成果上有一定的獎勵政策,調動起企業的積極性。再次,深入農業院校宣傳農業發展的前景和重要性,為農業發展儲備人才。
3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使用意識也漸漸增強。目前,我國農業甚至整個國家經濟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因此,應在農業科學技術中加大科研投入,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減小與世界農業科學技術的差距,嚴格遵守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種植和灌溉等技術,在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上,節省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響應可持續發展的號召,促進全國農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濟民,劉春芳,申秋紅,等.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主要模式評價.農業經濟問題,2009(2):48-53,111.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3017401
1引言
中國的互聯網產業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而逐步形成,誕生于1986年。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在2011年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上表示,2011年互聯網產業產值規模達到2660億元?;ヂ摼W產業以其高利潤回報率和高新技術的特點,以及龐大的市場潛力,對電子信息產業甚至實體經濟都存在著巨大的拉動作用。
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在給中國IT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使其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技術是互聯網企業的生命線,面對瞬息萬變的復雜環境,互聯網企業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擁有足夠超前的技術,因此創新成為促進其競爭力整體提升的有效途徑。
學術界對技術創新及其模式的研究由來已久,然而關于互聯網技術創新的研究卻大多數停留在因素分析的階段,缺少系統的動力機制和模型。因此,本文在對技術創新動力的理論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互聯網企業技術創新的外動力機制。
2互聯網企業技術創新外動力模型
互聯網企業的外動力因素,是指存在于互聯網各企業外部并對該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產生一定外部驅動力的因素?;ヂ摼W企業技術創新外動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2.1市場需求
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動力源泉之一便是市場需求。本文中研究的市場需求不僅包括消費者對移動互聯網產品的需求,而且包括相關互聯網企業在生產發展上的需求。一旦這些市場需求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直接影響企業的銷售和收入,為企業的生產提供新的契機,并鼓勵企業進行技創新活動。
互聯網的資源共享功能極大地提高了消費者對商品信息的檢索效率,消費者從原來對單一企業產品或服務的依賴到逐漸提出細節化的“個性要求”,與此同時,產品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面對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企業應選擇具有彈性的創新模式,對市場變化做出及時準確的響應。
2.2市場競爭
市場競爭是市場機制的主要調節因素之一,它是繼市場需求之后對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后續動力,激勵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以為自己的產品開拓市場,提高質量,甚至增加技術創新者的才干。
從競爭的范圍來看,互聯網企業面臨的威脅不僅來自于同行業之間,還來自于全球范圍內各個跨國公司的不斷挑戰和競爭。如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就擁有數個競爭對手:雅虎、谷歌、搜狗等。
2.3科學技術進步
新技術是推動技術創新的又一重要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總是在不斷地運動和發展,并不斷被應用于新產品的生產和新工序的改進,稱為推動企業不斷獲取商業利潤的又一重要因素。
隨著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總會形成新的技術創新浪潮,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進行。新科技成果進入生產領域商品化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使得企業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和心理上的滿足,有且利于企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分配更多的社會資源。
2.4政府激勵
創新同時也是一項高風險性的工作,來自政府適度的支持可以減輕企業的壓力,因此政府的支持可以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營造和諧的外部環境。政府激勵是政府根據國家政治目的以及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組織、行為、政策以及法律體系的調整,來影響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規模較大、收益較多的技術創新,一般都得益于政府的激勵。
同時,互聯網企業外部各動力要素之間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作用。具體關系分析如圖所示:
圖1互聯網企業外動力系統各因素相互作用關系(1)市場需求對其他的外部動力因素的影響。首先,市場需求的高漲會促使市場中的移動互聯網企業的數目不斷增加,從而使各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其次,達
作者簡介:佟剛(1954-),男,大專學歷,機械工程師,現就職于遼源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科學技術協會。到某種新的市場需求常常需要以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前提,因此這種新的市場需求往往會帶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再次,當某一種創新移動產品存在著旺盛的市場需求時,就會引起政府對于該創新產品的關注。若是企業由于獲利較少或風險較大等原因而不愿意對該產品進行開發生產,政府會采取一定的支持政策鼓勵企業進行該類產品的創新,如貸款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等。
(2)市場競爭對其他因素的影響。首先,當互聯網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不斷激烈時,各企業唯有不斷地開發出新的產品、提供新的服務、或者進行營銷創新,獲得企業自身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不斷獲得商業利潤。其次,市場競爭會促進各企業滿足不同用戶多樣化的需求的同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并且不斷地挖掘出市場的潛在需求。再次,當市場競爭的強度過大時,會引發政府對市場結構的適當調節以及對市場競爭的適度干預。
(3)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市場需求和市場競爭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創造市場需求。新型產品和服務的出現,可以創造出全新的需求理念,而用戶在這種全新的需求理念指引下會產生新的需求。其次,科學技術能夠適當緩解市場競爭的壓力。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新型產品的生產和新型服務的提出兩個方面,還體現在營銷方式的創新上。擁有了新型產品和服務,并通過營銷創新在市場中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可以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定的優勢,從而緩解市場競爭的壓力。
(4)政府支持對其他因素的作用。首先,政府會為推動高科技產品創新而進行一定的政府購買行為,這種行為會刺激市場需求。其次,政府對某些競爭不規范的市場進行的干預和調整,會使一些優勢企業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而政府對劣勢企業的支持和保護政策,則會相對減弱這些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再次,政府支持會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政府會通過各項政策增加對企業和各科研院所的科技經費投入,調動了這些部門的創新積極性。政府的貸款支持政策可以減輕一些企業面臨的資金不足的壓力,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水平。高新技術的優惠政策引導會帶來企業新技術研發投入的增加,使得企業的核心知識產權不斷上升。
參考文獻
[1]呂本富,張鵬.77種網絡經濟創新模式[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2]劉康.淺析知識產權保護對互聯網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J].中外企業家,2010,(7):212213.
[3]周懷峰.市場需求發展階段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23):8083.
[4]曹前有.技術創新主體市場競爭動力論[J].科技管理研究,2008,(7):455480.
[5]何宇寧.基于生態學視角的企業技術創新環境研究[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
關鍵詞:林業;技術創新;現代林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2.026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我國逐漸進入了重視知識、提倡科技創新的新的時代。林業想要發展,則必須依靠技術革新,促進國民經濟穩步提升。可以說,林業技術的創新和現代林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如果沒有創新,林業的發展將會停滯不前,將會一直無法進步。本文將從多個角度闡明林業技術與現代林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點明創新對現代林業的重要性,同時對如今林業情況進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這些問題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法和改進建議,期望對當前形勢下我國林業發展有所幫助。
1 林業技術創新對于現代林業發展的意義
1.1優化產業結構
現如今,我國絕大多數的林業生產依舊按照原來的種植結構。但是原來的品種生長時間太長,生命力較弱,無法有效地抵抗疾病和蟲害的侵蝕。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顯然已經無法滿足行業越來越高的需求?,F在的林業產品應該開發創新型品種,不斷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產量及性能,縮短生產周期,改良現今林業行業的市場環境,優化產業結構。
1.2推動可持續發展
通過技術創新,可以引入科學的管理模式,解決林業產品不易存活、花期受到損害、光合作用減少等缺點。科學、準確地調整林業產品生產中所需要的光、水分、肥料等,也使得管理人員更加輕松地進行管理。同時,也推動林業產品可持續發展。新型技術包括生態環境重建、防沙漠化技術等,能夠有效地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推進人與環境友好相處。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林業的發展主要還是看“天”,也就是只能順其自然、聽天由命,而由于這種消極的想法,林業產品得不到技術支持,缺乏科學的管理,發展的腳步停滯不前。而且長久以來進行研究的多是高校人員,雖然理論知識掌握牢固,但是某種程度上缺乏實踐經驗。對于研究投入的資金、人力、物力也不足以滿足當前發展的需求。
3 對策
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不動搖,提升林業產品的生產效益,加大對于林業產品的科學研究。選擇科學合適的管理方式。運用生態環境重建、防沙漠化技術等來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國家應該重視創新研究,加大資金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加強管理。
4 結語
林業技術創新是必由之路,需要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需要管理人員樹立責任意識,加大對于林業產品的管理,科學合理進行生產。除此以外,研究人員應當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理念,理論與實踐并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不啻蔥巒貧林業產品的發展,開創新型品種,不斷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產量及性能,縮短生產周期,改良現今林業行業的市場環境,優化產業結構。
參考文獻
[1]楊陽,李建民,劉曉陽,宋娜,鄭艷偉. 低碳經濟下林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研究[A]. 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技術經濟專業委員會、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林業技術經濟專業委員會、北京林業大學中國低碳經濟研究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低碳經濟時代的林業技術與管理創新[C].2010.
[2]肖慧娟,彭衛紅,李月梅. 低碳經濟下林業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持研究[A]. 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技術經濟專業委員會、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林業技術經濟專業委員會、北京林業大學中國低碳經濟研究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低碳經濟時代的林業技術與管理創新[C].2010.
[3]許明月,許文興,周閩軍,林如青,李建明.林業企業技術創新的運行機制 林業企業技術創新研究(五)[J].林業經濟問題,2001,(02):76-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