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科學管理的核心思想范文

科學管理的核心思想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科學管理的核心思想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科學管理的核心思想

第1篇

在概念上,思想、心理和意識具有相通性,因為心理是思想的基礎,同時又滲透在思想中。而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覺悟問題,而且更多地面對著要解決學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教師往往側重于教育內容,忽視了教育對象和教育過程,教師像念經,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大學的課堂不應該再像中小學的課堂那樣,單純靠灌輸,學生被動接受一些他們并不感興趣的東西,經常是“左耳入右耳出”,難以達到將它內化為自身道德品質和動力傾向。那么,如何運用心理學原理,通過改良教學方法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值得我們深思。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指人在現實生活中比較穩定的人生態度和行為表現的個性心理特征。人格是由多種因素經過長期潛移默化而形成的,是一個異常復雜的動態心理構成物。魅力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一個人的魅力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如一個人的內在涵養和素質,外在的儀表、服飾、行為動作,在相互交往中的地位等。人格魅力是一個人心理素質和修養的外在表現,它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氣質、學識教養、為人處事態度等。

教師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學生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給學生以震撼人心的影響和沖擊。如果一位教師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接納,實際上他(她)就具備了—定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具體來說,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示范、激勵和熏陶的重要作用。

高校教師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淵博的知識、靈動的智慧上。知識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識的承載方能顯出迷人的風采。身為人師應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學習領域,不僅自己所學專業要“精深”,相鄰學科也要“廣博”,向“博、大、精、深”邁進,教師把講課進行得如行云流水,內容旁征博引,每一堂課都是一場異彩紛呈的學術盛宴,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相反,教師一味地朗讀幻燈片,把本身就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晦澀難懂,學生的表現自然是不為所動。

教師人格魅力構成的根本是高尚品德,正如北師大的校訓所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是以培養人為終極目標的,因此在擔當培養人的任務之前,教師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氣和傲然不俗的風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尤其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從事教師這樣一個特殊的清貧職業,保持平和的心態尤為重要。高校教師雖然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但也屬于工薪階層,另外由于國家政策導向,使大學的功能變成了重科研、輕教學,所以很多教師越來越輕視沒油水的教學任務,轉而研究課題和搞第二職業,充實了自己的皮囊,卻虧空了學生的腦袋。

二“標簽效應”和學生的需要層次理論

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學生不感興趣,公共課不是專業課,這個課程能及格就行,學好學壞都沒什么用,首先在態度上,學生就已經忽略了“思政課”的重要性。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于貼上標簽后引起的,故稱為“標簽效應”。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標簽效應”,主要是因為“標簽”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這件事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件事“貼標簽”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簽”所喻示的方向發展。引申到此處,“思政課”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被學生貼了一個不重要的標簽,而后學生就會在行為上應付了事。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跳出高校“思政課”地位低的思維定勢,聯合學校,做好“思政課”重要性的宣傳工作,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提高重視程度。

如果套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專業課是以后謀生的工具,就業的技能,就像生理需求一般,直接關系到自身利益,專業課學藝不精就意味著今后要挨餓受凍,關乎生命,開不得玩笑;而公共課是安全需求,只要過關就行,畢竟這五門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基本原理,形勢與政策)的學分還與自己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掛鉤,能確保自己安全畢業就可以了。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很多學生覺得政治離自己很遠,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政治載體,只是承載的內容和份量不同。政治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民眾的生活姿態。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舉例政策的出臺,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也許關乎到學生自身,也許關系到他們的親戚朋友。將現實生活與課本的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政治品格和政治敏銳性。學生看似與政治無關,其實是緊密相關的。政治生態決定著百姓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風氣,如果對政治的態度是麻木與漠視,學生就真的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

三期望定律在“思政課”上的運用

期望定律一般被廣泛應用在管理過程中。比如,管理者相信下屬,并給對方一定的期許,對方往往就會按照上司期許的目標奮進。同樣,老師注意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表現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并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與鼓勵,使學生樹立起極大的學習信心,往往就能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不同的學生,其發展現狀及發展潛力都是不一樣的。老師如果高高在上,居高臨下,以嚴格的要求,苛刻的標準看待一般的學生,看到的永遠只能是一無是處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是做不到對學生真誠以待的。如果老師真能蹲下身子看一看,那學生在老師的心目中就會變得高大。有了這種感覺,老師對學生的肯定、鼓勵就會發自內心,對他們的期待就會非常真誠,學生自然就能從老師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這種真誠。

學生都是有個性的,其發展的能力、方向都不完全相同,對于同樣的問題,或是同樣的結果,放在不同的學生身上,其價值是不一樣的。就是在同一個學生身上,老師如果換個角度想一想,就會發現學生原來還可能是那么出色。

面對九零后的大學生,很多教師會覺得他們太過張揚,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代溝,無法溝通。基于此,教師在講臺上自說自話,學生在后排扎堆各忙各的,井水不泛河水,課堂上鮮有交流。為了打破這一局面,教師必須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讓學生在這些舞臺上大顯身手,比如針對某一時事談出自己的看法,并對學生施加積極的自我暗示,使其克服緊張的情緒,將自身能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有了交流和溝通,教師對學生的認識才能更深一層,對學生多一點欣賞與喝彩,少一點輕視與指責,在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對學生的信任,學生是真摯的,他們會盡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來回報教師的鼓勵和信任。形成了課堂互動,教學效果就比單純的灌輸好得多。

總之,在“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擔當著主導者的角色,對整個實踐教學的設置和開展發揮著主導的功能,而學生作為實踐教學的主體,通過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體驗參與其中,兩者密切配合,相互作用,共同決定教學的過程和結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產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科學,“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科學,心理學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新時期的到來,使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灌輸教學顯得蒼白無力,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儲備,將心理學同“思政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效果,更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陳林元,張玉梅.從心理學視角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1(9):20-22.

[2]李雪華.淺談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學的結合[J].安徽文學,2009(2):275.

第2篇

一、課堂教學改革要回歸教育的本質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城鄉結合部的很多學生家長除了種田之外,大多數在城里打工,疏于對孩子進行習慣培養和思想教育。所以,城鄉結合部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要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但是,現在的很多課堂教學改革出發點依然是提高學生成績,甚至是唯一的目標。當然,這不僅是城鄉結合部學校存在的問題,很多高考名校也并未真正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甚至根本就沒有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依然僅以高考成績作為自己學校發展的唯一招牌。就人的一生而言,決定一個人最終“勝負”的,絕不僅是掌握知識的多少,還有人的社會適應性和人的綜合素質等因素。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發個言那么簡單,而是要走出升學教育與育人為本相對立的陳舊思維模式,去培養人,促進人的發展。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教育的本質是育人。

這個問題從課堂教學改革來看,在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必須堅持“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實施,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以人為本思想在教學中的體現。只有把人培養好了,才能有利于提高學生成績,也才是符合課堂教學改革的本意。所以,作為城鄉結合部學校的教師,肩上擔負著更為重要的育人功能。教師要通過在課堂上有效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生能在課堂中感悟知識的美、感悟人性的美、體驗進步的快樂,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在學習中,學生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同情心和愛心,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會逐步提高,也就越來越有教養。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既為社會培養了合格的公民,也有助于家庭關系的和諧,讓城鄉結合部的學生在遨游知識的海洋中把握做人的正確航向。

二、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

第一個方面的“靜”指農村孩子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相對較弱。課堂教學改革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然而,在城鄉結合部學校農村學生多,由于生活環境的影響、掌握知識的狹窄,大多數農村孩子在眾人面前顯得靦腆、拘束,好像大方不起來,學習時表現在課堂上不善于溝通交流和積極發言;同時,一部分農村學生由于文化課基礎薄弱,導致班級兩級分化嚴重,上課常會出現“冷場”現象,致使合作探究等環節組織難度比較大,影響了課堂教學進度。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和教師要認真反思,想辦法讓這些農村孩子找到自信,讓他們敢于交流發言、善于合作溝通,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學校和教師要有正確的出發點,農村的孩子有發言的權利,也能夠培養出較高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抱怨。這就一方面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另一方面設置的討論問題要合理,既不能太難,也要有一定的高度;同時,針對農村學生的特點,要有意識地創造讓這些學生發言的機會。

第二個方面的“靜”指課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現在的很多課堂都提倡讓教師靜下來、讓學生動起來。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教育也是如此。一節常態課既要有動,也要有靜。課堂中如果少了思考就等于人沒有了靈魂,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如何讓學生在思考中體會腦力勞動的快樂、體驗智慧的神奇力量,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農村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影響及教育資源的不足,在思維方面更需要加大培養和提高。

三、轉變觀念,加強軟件建設

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就具有一定的創造精神,反之,學生就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城鄉結合部學校由于相對地處偏遠,師資力量較弱,信息比較閉塞,教師接受新鮮事物慢,陳舊的觀念根深蒂固,教師觀念的轉變就較難也較為遲緩。課堂教學改革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但教師們對課改的主要精神還沒有完全理解,大多數教師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自己的“教”上,對學生的“學”依然重視不夠,“滿堂灌”現象到處可見。所謂的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也更多地表現在一些公開課上,目前的課堂和傳統的課堂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第3篇

關鍵詞:新課程;物理教育;人文素質;人文教育;融合

當前社會正在呼喚加強人文教育、實現學科教學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地將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作為新課程的一個培養目標。

《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而這一目標的達成必須實現“科學理性”和“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可見,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的人文教育,已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然而,關于物理教學融合人文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還有許多重大問題未能完全解決。例如:物理教學如何實施人文教育?物理教學如何發掘物理學的人文蘊涵?“融合”是否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兩大類知識的盲目堆砌或簡單疊加?如何培養和提高物理教師的人文素質?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廣大同行提高認識、加強研究,并勇于實踐探索。

一、人文教育的內涵及物理學科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現狀

1.人文教育的內涵

所謂人文教育就是人文素質教育,即教學生怎樣做人,怎樣與自然、人和社會和諧相處。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理論修養和道德修養。人文素質是做人的基本素質,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而學科教育(包括物理教育)是為了提高人對自然界的認識,增強人類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關系,為人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而對人進行的一種教育。學科教育重在對學生科學素質與科學精神的培養。而人文教育重在對人文精神與人文修養的培養。

2.物理學科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的物理教學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影響,對物理學中包涵的鮮活人文知識卻視而不見或涉獵甚少。

許多物理教師,由于教學目標的傾斜,只重視學生學科素質的培養,而輕視了人文素質的培養。只注重物理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情感的培養。淡化了人文教育,具體地表現在:

(1)在教學內容上,過分注重邏輯、系統化和網絡化的物理知識結構編排,忽略了學生對社會、生活、就業等物理素質的需要,也嚴重地忽視了物理在技術研究和社會應用方面的問題。

(2)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掌握物理知識、解題技能的理性思維訓練,忽視了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發展和需求。

(3)在教學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規范化、劃一化,忽視學生謀求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雖然學生每天都生活在色彩斑斕的物理世界里,但對身邊最基本的與物理有關的生活、社會和自然問題的基本原理卻知之甚少,更不用說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了。

二、物理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著名學者徐葆耕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評論,就兩個極端而言,孤立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可能會造就兩種畸形人: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的“空心人”和不懂技術奢談人文的“邊緣人”。將物理教學與人文教育兩種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是使受教育者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的最佳途徑。

1.兩種教育具有功能的互補性和目標的一致性

物理知識和人文知識“本是同根生”,只是由于人們認識的逐步深入,才有物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工,并產生了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兩者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相互割裂,兩種教育分工的同時存在著聯系和滲透,具有功能的互補性。

兩種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培養人,在這層意義上說,兩種教育也存在目的的一致性。

2.物理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的意義

在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意愿,學習情感,即對學科中滲透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物理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強調科學的育人功能,糾正物理教學中的唯科學化傾向,就是要求物理學科教學關注學生的人性發展,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

(2)通過物理教育,來培養學生對物理科學的熱愛,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加強人與人的溝通與協作,將物理教學著眼于現在與未來,讓學生將學習物理知識與認識社會、解決與社會相關的物理實際問題相結合起來,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廣大物理教師要增強人文教育意識。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資源,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學科教育中去。在物理教育中,確立人文教育目標,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

三、物理教師的人文素質是人文教育成效的關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教育中實現兩種教育的融合,關鍵在于提升理科教師的人文素質,尤其是物理教師更要努力充實、自我完善。

新課程探究式教學對物理教師的科學與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物理教師應該不僅具有扎實寬厚的專業知識,還應了解其他自然科學,而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其次,物理教師不僅要懂得教育的基本規律,還應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涵養。

另外,物理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自覺融合人文教育,弘揚物理學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促進學生科學人文素質的形成,以提高人文教育的成效。

四、在物理教育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前提與基本途徑

1.物理教育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前提

新課程物理教學中,克服以往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實現物理教學與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無論是物理教學還是人文教育,都必然涉及到包括教育功能觀、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等在內的教育觀念,因此轉變教育觀念是實施人文教育的前提。

2.課程改革是實現融合兩種教育的基本途徑

(1)在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教學中挖掘人文思想

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中到處蘊涵著各種哲理思想。如講到物質的運動:“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可以教育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否則將被社會所淘汰。如講到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消亡,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由此可教育學生: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回報。做任何事情,只有踏踏實實,付出心血,才能取得成功。

(2)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素材,培養社會責任意識

在物理教學中,要向學生介紹物理與交通、物理與通訊、物理與能源、物理與材料以及物理與其他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知識在社會和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盡情領略物理帶給人們的便捷與舒適的同時,增強回報社會、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另外,如果摒棄人性而追求純粹科學規律的物理教育,勢必造成人性的扭曲和社會的畸形。教學中,要毫不回避地向學生說明:人類正面臨著如核威脅、環境污染、溫室效應、能源枯竭、計算機病毒等。讓學生去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意識。

(3)介紹物理學家和物理學史,滲透人文教育

物理學家的歷史就是一個成功者的典型、榜樣,是人文教育的有力例證和有很強說服力的素材。如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用事實說話,敢于挑戰。牛頓謙虛地說:“我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面獲得成功的”。通過這些實例教學會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怎樣做人做事,對學生今后乃至一生的成長都有很大的益處。

物理學史是一部科學發展的歷史,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教學中,介紹我國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貢獻,可以激發其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如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體現了科學探索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完美結合。

(4)通過物理研究方法,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精神的人文教育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展示科學的客觀真實性,培養學生以實事求是為基礎的科學求真精神。在實驗教學時,要求學生充分尊重實驗數據;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規范操作,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實驗現象,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不弄虛作假、臆造事實。在比較復雜的物理問題中,常常把一些次要的因素忽略,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來研究問題,即建立理想化模型,如點電荷代替真實帶電體,用理想氣體代替實際氣體等。此外,在物理學解題方法中,如隔離法、對稱法、轉換法等,對形成良好的科學精神和生活態度,非常有幫助。

(5)結合物理規律進行審美的人文教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a毛片视频免费观看影院|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精华|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性孕妇video国产中国|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浪潮|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456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麻豆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国产|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91全国探花精品正在播放 |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tom39你们会回来感谢我的|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网中文字幕|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边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欧美巨大xxxx做受高清|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 你懂的电影在线| 福利区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爱做视频|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蜜中蜜3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女女脚奴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