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海綿城市的材料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濕地;景觀設計
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城市中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路面建設亦隨之發展擴大,路面的建設材料大多是瀝青、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導致城市中的雨水不能通過地面滲透到地下,又因為城市中的建設管理跟不上發展需要,防洪泄水系統不健全,導致雨季時,城市面臨暴雨不能及時的通過管道排出,從而發生城市內澇。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提出了海綿理論,為城市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未解決城市生態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決策,因此,運用海綿理論對城市濕地進行景觀設計,是現階段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
1“海綿城市”的理論概述
海綿城市的表面意思是指希望城市能如同海綿一樣,很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和面對各種自然災害,具有良好的吸收和恢復能力。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對下雨時的水進行吸收、儲存,然后雨后加以利用釋放,達到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海綿城市的建設應該遵循生態系統平衡的原則,將自然存在的和人工建設相結合,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城市最大限度的儲水,再將雨水進行釋放,從而維護了城市生態系統的平衡,避免了城市在暴雨時出現洪澇災害。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城市對雨水資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
2基于“海綿城市”理論對城市濕地進行景觀設計
2.1設計原則
2.1.1生態平衡的原則。城市濕地景觀設計時應以生態平衡為基礎,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和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原則,合理地對城市的濕地進行開發和景觀設計,將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2.1.2具備防洪功能的原則。城市濕地建設除了為人們提供休閑和娛樂的場所等功能,還應該具備一定的防洪儲水的能力,是城市水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結構。雨季來臨時,城市濕地能夠具有吸水儲水的功能,作為城市的儲水基地,為整個城市在雨季建立一道安全防線。2.1.3與城市相結合的原則。城市濕地景觀設計是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城市濕地景觀設計時,要和整個城市的景觀設計融合,利用點、線、面的設計方法,將城市濕地景觀設計與城市相結合、統一,使整個城市的水體系統、景觀設計更加完善。
2.2設計方法
在城市濕地景觀設計中,匯集儲存雨水的景觀主要包括湖水、地面、綠地以及建筑,湖水可以直接吸收儲存雨水,地面、綠地和建筑主要是通過匯集雨水,然后將雨水排放。可以優化集水景觀,充分發揮其對雨水收集和凈化的功能,減少雨水的徑流,降低污染物的匯聚,從而保障雨水最終的匯集質量。其主要設計方法如下:2.2.1改善地面的鋪設材質,提升地面的滲水能力。大多數地面采用瀝青和混凝土等防水材料,這樣的地面阻止了雨水的滲透,阻礙了水循環。因此,在進行地面鋪設時,可根據不同景觀的需要及功能對地面進行鋪設。如部分地方可鋪設透水混凝土或者砌體材料,也可鋪設鵝卵石、碎石等材料,這樣可以提高地面的滲透能力。在對地面進行鋪設時,也可設計不同材料或者色彩的組合,不僅為景觀帶來美化的效果,也可以使地面能夠集水滲水,促進水的循環。2.2.2改變綠地的建設方式,提高綠地的儲水能力。在城市濕地景觀設計時,都會建設相應的綠地,在綠地中種植喬木、灌木和草類等植物,這些植物不僅可以儲存凈化水分,還可以保護環境,減少水土的流失。在進行濕地綠地建設時,應該最大限度地保護天然綠地,使綠地具有自然之美。而人工綠地的建設部分,可以根據周圍的環境進行設計,依據綠地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點,設計一些具有凹式形狀的綠地,這樣不僅可以使綠地在下雨時匯集雨水,也可以過濾雨水中所帶的樹葉等雜物,使之慢慢地滲透到地表,補充地下水。在下凹式綠地建設時可以建設“雨水花園”,即在下雨時形成雨水花園,在綠地中種植不同的植物,這樣在雨季可以形成獨具一格的濕地景觀。在為下凹式綠地選擇種植植物時,一定要結合濕地景觀設計,選擇具有吸附凈化能力的,能在短時間內具有一定的耐澇、耐旱能力的本土植物。在城市濕地景觀建設中的建筑屋頂主要功能是承接雨水。因此,針對建筑物屋頂的集水功能,可在其屋頂種植綠植進行覆蓋,這不僅為濕地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景觀,還可以達到凈化雨水的功能,促進雨水參與大氣水循環。在屋頂上種植如爬山虎等依附生長的綠色植物,覆蓋在屋頂,當雨水降臨時,落在屋頂的雨水一部分被該植物吸收儲存,一部分在陽關的照射下通過蒸騰作用揮發進入到大氣中參與水循環。根據建設物的形態設計綠植,使之與濕地環境更好地融入在一起。
3城市濕地景觀建設對海綿城市建設的作用
城市濕地景觀建設是組成城市整體綠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濕地的建設不僅保持了生態系統的平,還使得整個濕地景觀的生態系統接近于自然景觀,從而維持大自然動植物之間的平衡和協調。城市濕地主要分為2種:一種是自然濕地,一種是人工濕地。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城市濕地景觀建設不僅能夠在雨季暴雨天氣和河流漲水的時期具有儲水的作用,還能夠通過土壤、微生物以及植物凈化雨水,通過植物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從而達到凈化雨水的作用。城市濕地是天然的蓄水池,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因此,可以利用城市濕地存儲水資源,將儲存的水資源用來灌溉、養殖、綠化,從而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維護了生態環境系統的平衡,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城市的進步。通過城市濕地進行蓄水,還能夠提高濕地周圍環境的空氣濕度、補充地下水資源。因此不論是自然濕地還是人工濕地,都能夠促進生態平衡進而海綿城市建設的進程,使城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4結語
隨著“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濕地景觀設計促進了海綿城市的建設,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城市濕地是城市中雨水的匯集和儲存之地,不僅能夠美化城市,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綠色的休閑環境,還能夠保護環境,儲水防洪,保持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形成一個完整的水循環系統是“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戰略,在其建設規劃中把濕地景觀建設融入到“海綿城市”建設中來,使整個城市在自然中進行人工建設,將人工和自然相結合,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對城市濕地進行景觀設計,有效地管理和規劃自然資源,促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的進程。
作者:余勁松 單位:重慶金三維園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思逸,史梓瀟.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城市濕地景觀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5):25-28.
[2]盧樹彬.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城市濕地景觀設計[J].城市建筑,2016,32(20):208-208.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問題;要點
1、海綿城市理念分析
“海綿城市”主要是根據海綿進行命名的,目的是能夠促進城市的建設發展與海綿相似,能夠對水資源進行吸收和凈化。但是根據我國的生態水資源的使用狀況,我國的水資源的儲存呈現下降的趨勢。所以,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和規劃的過程中,運用高效的技術措施,進行雨水的收集工作,提升生態水資源的使用率。“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主要是以城市的水系統為核心進行分析的,將高效的技術進行結構網的建立。在進行雨水的收集過程中,需要循環的對其進行凈化和過濾,從而降低城市的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只有通過對綠道進行開發、加強可滲透路面的采用,進行透水停車場的建設等,從而實現對城市可持續發展。
2、基本原則
2.1、規劃引領、系統布局
在進行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建設中,需要進行其詳細化的設計,對于修建性規劃進行全面的落實,同時需要將海綿城市的環保理念和比較低影響的開發理念等進行落實,同時對建設海綿城市的目標進行明確,重點堅持首先進行規劃,隨后進行建設的原則,對于集中連片布局需要給予重視,從而防止項目出現的碎片化問題,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規劃對于海綿城市的影響。
2.2、生態為本、自然循環
務必按照水循環的脈絡進行雨水的處理,對于雨水的排放過程中,需要按照自然坡降的原則,同時結合生態環保的理念進行雨水資源的存儲,通過對植被等自然下墊面的充分利用,對雨水進行滲透和凈化,從而提高其城市的自身調蓄能力。
2.3、示范帶動、統籌推進
務必遵循“先建設樣板、再全面推進”的建設標準,對于示范性比較大的項目進行優先建設,及時的進行建設經驗的積累,從而促進試點的建設開展。在進行新區建設時,需要以目標為建設知道,進行優先實施建設,全面的運用海綿城市的建設技術。對于老城區的建設問題,則需要根據改造規劃結合舊城的實際情況進行海綿城市設施的全面推進。
3、當前海綿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建設資金匱乏
一般而言,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資金主要是由我國的政府進行撥款的,建設資金量是比較大的,但是在短時間內,不能及時的將建設的價值進行體現,如果政府的資金鏈出現問題,資金供應不足,勢必影響海綿城市的正常建設進度。對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初期,社會各個層面對于海綿城市都會存在一定的質疑,因此增加了資金籌備的難度,從而大大影響海綿城市的建設效率和質量,造成工程項目的難以開展。
3.2、海綿體缺失,技術能力不足
對我國的城市建設設施而言,我國的基本建設設施主要是以混凝土和水泥等為主,該些設施不存在吸收水分的能力,再加上很多城市對于綠化建設的重視度不高,僅僅靠綠色植物是很難進行維持吸水能力的,從而嚴重的影響海綿城市的建設。工程建設都是受建設材料的影響的,外加我國的建設技術水平不高,很難對海綿體進行成功的研制。以上影響因素都是嚴重阻礙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部分。
3.3、人們對建設海綿城市的意識相對薄弱
對于多數人員而言,如果城市的洪澇災害發生時,需要進行排水操作,可是當前我國的水資源遠遠不足,同時,很多人對水資源的使用概念存在一定的誤解,其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海綿城市的資金不足的狀況,很難通過自身的能力進行海綿城市的正常建設。
4、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對策
4.1、確立先進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中,需要引進先進理念,從而提升建設的成功率。在推動全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時,需要將五大發展理念進行應用。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不斷對其體質和管理方式進行創新,從而確保海綿城市建設的質量。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其發展理念進行貫穿,同時加強城市的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性,不斷提升海綿城市建設能力;需要將城市的地面工程進行科學的協調和配置,保證城市建設的海綿彈性;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注重和日常管理之間的協調;將海綿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進行明確,朝著方向進行高效的建設,將硬性和軟性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的處理。
4.2、不斷完善海綿城市建設設計體系,推廣低沖擊開發技術
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政府需要加強和規劃單位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的引進國外比較先進的建設方案和技術,不斷的提升自身設計的標準性和規范性,其設計人員務必不斷的進行學習,要嚴格的遵循設計的規范和標準進行技術的改進和創新,加大對低沖擊開發技術的應用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海綿城市的設計困難,從而不斷的促進海綿城市的建設進度和效果。
4.3、增加現有的海綿體的數量
對于海綿城市而言,如果海綿體的數量不是很多,勢必影響城市的海綿吸水效果,所以很有必要加強其海綿體的建設數量,一般是通過對草坪進行一定的改進,保證其排水系統的科學管理和安裝工作,降低存在的積水現象,促進其滲透的速度,增加城市園林的景觀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提升其綠色植物的吸水效果,實現加強對城市空氣的更新度和美觀性。總之,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升海綿城市的環保功能,提升其城市的存儲水的能力,保證其建設工作的全面落實性,以便最終促進我國海綿城市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嚴萍,王磊.海綿城市建設面臨的潛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7,19(01):36-38.
[2]孫立,靳林強.城鄉規劃層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的路徑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S1):101-104.
關鍵詞 海綿城市 園林生態城市 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TU981 文獻標識碼:A
1海綿城市的概念
海綿城市是近幾年我國城市建設的一種新型的城市建設模式海
綿城市時,提倡“滲、滯、蓄、凈、用、排”六個建設項目,主要利用園林綠地,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倡導低影響開發(LID),建設的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降雨時吸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供給城市的給水管網(用作中水,應用在城市消防用水,生活沖洗用水,園林綠化用水等)。海綿城市強調將降雨收集蓄存和多地處水域源頭共同控制為主要設計理念,為新城市模式建設提供重要的保障,這就要求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跳出原有的設計理念,以新的知識,新的標準規劃設計,從系統的觀點來設計規劃排水系統,使鋼筋混凝土叢林的城市生態系統呈現出海綿般的彈性,以應對氣候變化城市季節性缺水的壓力。海綿城市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城市建設過程,這不僅是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同時也是為園林城市建設的推動做出更好的補充。
2生態園林城市的概念
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是2004年我國為推動城市宜居性,城市綠化率提出的一項政策,重點是園林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和基礎上將生態的觀念引入其中,讓園林城市在綠化和美化居住環境的同時,注重生態的保護,人類活動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是將生態學的一系列原理與園林景觀藝術設計相結合,構成一個由園林樹木、植物相組成,在垂直、水平方向上構成的空間環境,種群協調,層次明顯,季相色彩相適宜,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融為一體,從而創造出一個景觀優美,生態協調并能提供給人們一個適合居住的環境。
3一體化建設
兩者規劃建設中要統籌兼顧,注意二者之間的相同點以及差異性,避免因為前期的規劃只注重單一方面的建設,而忽視了另外一者在建設中的要求,從而導致改造再建設。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相互關系,在不影響海綿城市建設的前提下,城市園林種植的綠地植物,能夠消化并凈化城市雨水,同時海綿城市建設可以供給園林植物樹木生長所需的水分。兩者是一個整體的建設過程,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吸水作用的綠色海綿體科學雨水利用系統,提高海綿城市的調節能力,一方面消耗雨水,另一方面循環利用雨水。
海綿城市在建設中需要選擇具有滲透性良好的材料,這也是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滲水過程所要求的。選擇的鋪裝材料要像海綿體那樣具有足夠的吸水性從而下滲率高,而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同樣需要鋪裝具有滲水效應的滲水材料,以保持園林綠化中土壤的含水率,雨水下滲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降雨過程中形成地表徑流的概率。
屋頂的綠化設計,在園林城市以及海綿城市建設的中雖然占有很少的比例,但是在其中卻發揮很大的作用。在降雨頻繁的園林綠地中,需要增加蓄水面積,推行家庭城市雨水收集系統的建設,提高海綿城市的建設能力,緩解家庭的用水需求,這些家庭收集的水可以用作中水使用。屋頂的綠化設計中,可以給城市綠化建設中垂直空間上增加了生物多樣性,同時在海綿城市的體系中具有截留雨水的作用。具體的設計途徑有植被層截水,屋頂綠化,要具備10cm的植被條件,截留2~5mm的雨水;土壤層截水,屋頂綠化,要具備10cm的植被條件,截留5~10cm的雨水;蓄水層截水,設計結構蓄水層,采取蓄水層做為容器,實現20~35mm的截水量;蓄水系統截水,收集溢出的雨水,可以導入到蓄水池內,方便后期使用。
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蓄水與滯水過程可以與園林城市建設的景觀建筑結合。湖泊、河流、沼澤可以蓄集雨水,以達到調蓄和錯峰;園林綠地中的植被、水塘、濕地,依靠其特殊的植被地形將雨水匯集,用時間的換空間,從而延緩形成徑流高峰。建造的園林景觀給城市居民的生活提提供了休憩的場所,同時種植的園林樹木光合作用供給城市足夠的養料。
海綿城市建設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是系統工程,不是由一家單位、一個部門能夠單獨完成的,在實施過程中,應當由各個部門共同規劃設計,以給排水專業為主導,其他部門為輔。規劃過程中,多部門應當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與海綿城市建設一同規劃設計,這樣就避免出現各個部門彼此設計規劃,出現后期整改設計,影響城市交通,居民基本生活,開發成本提高。
4結語
海綿城市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城市的內澇,缺水的現狀,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盡管是在前幾年提出的,但是生態建設依舊是我國城市發展所缺少的。二者的共同建設,必會將城市的宜居性進一步的提高,從而讓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再是一句空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