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課題研究的思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十五”期間,我們在重大課題研究上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積累、感悟、模仿、創新立體化作文教學模式研究》被評為煙臺市三十八項優秀科研成果之一,并向全煙臺市推廣。在2007年1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組織的第二屆省級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得二等獎。“十一五”期間,我們的《小學生習作教學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又被確立為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這一課題的研究人員涉及到了所有領導及相關教師,研究范圍從單純的作文教學擴展為語文教學、德育教學、藝體微教學,研究的層次已從單純的學科上升到育人與辦學的高度。基于這種實際,我們提出了大小課題結合,以小課題推動大課題發展的工作思路,學校負責價值問題研究,教師個人負責實證問題研究,把學校主持的大課題劃分為一個個需要教師實證研究的小課題,讓教師在大課題理論的指導下,提升自身小課題研究的層次和水平,并同時為學校的大課題研究提供豐富的一線例證素材。
二、抓讀書,打造課題研究合格師資隊伍
學習無非是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條通道。教師要想迅速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單純依靠外出學習聽課顯然是不現實的,認真大量讀書確是一條有效渠道。幾年來,我們在組織教師外出實地學習名師先進經驗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讀書工程上,做到了研究、讀書、思考、實踐、總結、推廣有機結合。一是根據學校的總體安排,結合自身專業實際確定研究課題的方向和任務。二是結合課題研究認真讀書。每個學期,我們都要求教師根據學校提供的讀書目錄選擇適合自己課題研究的名師專著,堅持每天讀書30分鐘,留寫200字的讀書筆記。三是認真思考讀書所得。我們每兩周召開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會,要求每一位教師把自己讀書中的體會和困惑在讀書會上交流,在其他教師的幫助下內化成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四是實踐讀書所得。教師們在課堂上認真推行自己讀書所得的新思路、新觀點,讓課堂與讀書聯姻,與科研同頻。五是反思總結。理論與實踐永遠不能完全吻合,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或者實踐、修正、豐富發展理論,或者理論進一步糾正實踐。我們要求教師以寫周記的形式把每個周的課堂實踐體會進行認真的總結和反思,以備在學校組織的月工作總結會上交流。六是推廣典型經驗。我們利用推門聽課和每月的教學工作總結交流會發現典型和先進,而后安排專門領導幫助總結提高,形成可操作的范式后組織全校教師聽課,讓個人的生長點在全校開花結果。
三、抓重點,鍛造教師專業成長引領高峰
一是語文抓三板塊習作新思想,形成可操作的立體語文教學思路。我校業務校長學習翟暾先生的簡快習作教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課本中的文章大多符合“開頭點題定位,中間承上詳寫,結尾深化主題”的文章模式。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他以兒歌的形式研制出了以三板塊作文歌、三板塊差異作文歌、三板塊習作觀察歌、三板塊習作體味歌、三板塊習作思維歌為基本內容的三板塊習作教學新思想。在此基礎上,他明確了自己立體化作文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以為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為終極目的,以三板塊理論為指導,以綠色作文和個性化作文為方向,以創新思維訓練為核心內容,以快速識字為前提,以語言和生活積累為基礎,以感悟為載體,以模仿為手段,教會學生創造性地識字、讀書、作文,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步提升,從而形成一套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語文學習能力的科學理論體系和操作運行機制。在上述理論的指導下,他反復總結自身與其他教師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比較成熟的“體味思想感情與領悟表達方法同步進行”的語文閱讀教學新路子。在此基礎上,他又完善和發展了翟暾先生的簡快理論,提出了直接點題清楚定位、直接點題模糊定位、直接點題含蓄定位等十幾個新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理論特色。
一、微型課題研究的認識
微型課題研究應該有兩個定位。首先它是一種行動研究:研究的對象就是教師自己的工作行為,是針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要小而具體,更要有針對性。
其次它是校本研修的內容之一:平時學校的教研活動如專題學習、集體備課、聽評課研究、課例研討等都開展得很好,但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和學習。微型課題研究就是以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主線將各種活動串起來,在活動中確立教師教研主體的地位,引導教師全員參與。
二、如何確定微型課題研究的選題
我們都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微型課題研究的問題不能大而空,要明確解決什么問題,力求在3~5個月的時間內通過一系列的教研活動解決課堂教學的某一點困惑。那么,選題從哪里來?
從自己身邊選題。關注自己身邊時刻發生的教育現象,研究自己的教育行為。如“如何培養學生課堂注意力的研究”“學困生自卑心理的個案研究”等。
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教師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如針對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的現象,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參與意識的研究”。
從平時的積累中選題。教師經常撰寫教學隨筆、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長期積累就會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有一定的感悟,這時我們就可以從中選出一個具體的課題進行研究。
三、微型課題研究的活動形式
確定好選題之后,要寫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微型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相對比較簡單,大致包括問題描述、確立研究人員、內容規劃、實施步驟、預計成果形式等。實施方案制定好后,還需要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完成落實。
名家講座、理論、案例學習:名家的講座,以及有關理論和案例的學習一定要與課題研究相關,學習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隨堂課的潛心揣摩:課題研究的最終落腳點應該在平時的每節課中。教師應帶著問題來設計教學環節、選擇教學方法,在教W過程中要將發現的新問題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及時記錄下來,然后實時進行反思,這就是經驗總結,在此基礎上再升華一下就是課題研究。
集體備課:課題組必須以問題為載體聚焦課堂,注重質而不是量,進行首輪試講和再次上課,適時進行研討,分階段進行小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是對一節課面面俱到進行評價,而是針對研究的問題在這節課中是怎么體現的,有哪些閃光點與突破點、哪些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方面、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等,進行思考。
撰寫案例:教師在撰寫教學案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與研究的問題相結合。
一、課題研究要形成清晰正確的思路
我覺得,課題研究首先要把握好準備、實施、總結、推廣這四個框架。避免研究和實際工作相脫節,準備不充分,一切從網上摘抄;實施過程落實不好,研究內容與實際工作脫離,至兩層皮現象,使研究沒有載體,成為假、大、空;總結與方案差別大;推廣少或者沒推廣,對實際教學影響不大等等都是課題研究的弊端。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從網上摘抄各種大理論進行座談,讓人覺得非常痛心。這不是進行真正的研究,而是在進行空洞的說教,就連自己也不知道在說些什么。有的課題組成員在做課題匯報課時,簡直就是在作秀,所以很無奈。路子走錯了,其結果也一定會是錯的。
二、課題研究要與實際相結合
我所說的實際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課題研究要與學校實際相結合。作為農村小學要揀矛盾最突出、工作最薄弱的地方進行研究。我校有60%左右的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是靠老師的布置完成學習,自主讀書、自主學習的意識很差,學生在家得不到家長及時的看護和輔導,造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嚴重脫節。我們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是要大大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為此,我校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探究》作為課題進行研究。現在看,課題的選擇是對的。二是課題研究要與課題組成員的實際相結合。我校本課題有9各課題組成員。成員都是第一次進行課題研究,他們的個體差別也很大。為此,要針對老師不同的特點分項目進行研究,無論查閱相關書籍還是網上學習都要有重點,每人負責一小項,加起來就是一大項。但是有的課題組成員大理論太多,真正從自身理解的角度少,造成課題研究走形式。三是課題研究要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為避免課題太大,不便于研究,我們把課題分為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三個年段進行。低年段主要研究興趣,中年段主要研究習慣、高年段主要研究能力。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刻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表現出不同學生對于自主學習的不同理解。為更好把所有學生都囊括其中,我們設立了“課前預習單”,讓學生自己去預習,這樣就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注重課題研究過程的消化吸收
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會對我們的教學產生影響。為此,要注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消化吸收。一是要重視研究的過程。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體驗的過程、困惑的過程、興奮的過程抑或收獲的過程、前進的過程。把每一個細節記錄起來再加以消化吸收,就會轉化為知識和經驗,進而來改變或提升我們的教學。二是重視研究的結果。我們最大的成果就是建立并完善了“課前預習單”。當下它的作用已經深入到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氛圍,推動了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四、課題研究要有支撐的力量
應該有一種力量來支撐我們完成一個課題,這就是信念。而不是獲獎證書或職稱證書這些物化的、外化的東西。而是那些來自我們內心的對于教育教學本質的觀察與追求,特別是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興趣與熱愛,這是做好課題研究的基本點。而有的課題組成員恰恰相反,把課題研究當成獲得證書晉升職稱的途徑,很可悲。這是文風的腐敗,制度的漏洞。
五、正確認識與對待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