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中學好語文的方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老師的提問旨在培養學生的說讀能力,學生在回答、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再次閱讀課文,然后將相關信息進行整理,表述出來,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正確、流暢地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課后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善于利用課堂時間。
一、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語文的預習,主要是指學習對有關語文知識或短文的閱讀和思索。要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就要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內容)和采取具體的預習方法。預習目標(內容)應該包括課堂上老師要講授的各方面的內容: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
二、利用好語文參考書
大多數同學手中都會有些參考書。在參考書的幫助下,學生很快就能掌握相關內容。但參考書只能教會學生要掌握的知識,但語文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語文,培養語文能力。有很多家長和老師不大贊成學生過分依賴參考書。其實,只要善于利用參考
書,參考書用好了,對學生的幫助是無法估量的。
把自己設想成老師,把預習當作備課,帶著這種心理運用參考書,學生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不同的老師對課文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些在參考書中體現為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在參閱參考書時,可看出,寫參考書的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先講什么,再講什么,這時,要思考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等到在課堂上聽課時,聽聽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又是怎樣設計教學環節的,兩位老師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什么共同之處。
同時在預習時也許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參考書中對課文的分析,有些地方會和參考書所想的一樣,但又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如果能向同學借到有不同分析結果的參考書,則更好,不同的見解能讓學生思考,哪種更合理,這個思索過程實際就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許會有很多問題,如果學生的想法和參考書不同,學生就要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想,參考書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上課時,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聽老師怎么講的,這樣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的把握也會更準確,這大大減輕了學生復習時的負擔。
三、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學會聽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有聲語言做信息載體,通過朗讀、提問、分析等多種教學手段,把有關的知識概念傳達給學生;學生則通過對語言信號中的有關信息進行感知、體會、分析、理解以達到對知識概念的識記和掌握。可見,聽課的過程不僅僅是“聽”的過程,還包括聽、看、思、寫的多種行為能力的運動過程。
聽課的目的在于聽懂。聽懂的關鍵在于會聽。
1.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的聽課一般應達到三種作用。第一是完成對預習內容的再認識,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和增強記憶的作用。第二是完成對預習中存疑內容的釋疑,從而達到提高認識,釋疑解惑的作用。第三是完成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把握貫通,從而達到感悟、自得的作用。在這三個層次中,釋疑解惑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2.學會聽重點
一堂課為45分鐘,但老師講課的精華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鐘的講課內容中,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很多,我們要學會抓住聽課的重點。首先要根據課前預習的情況,重點聽自己預習時沒弄懂的部分,爭取通過教師的講解,把疑難點解決。其次,要抓住教師講課內容的重點。要善于抓住教師講課中關鍵的字、詞、句,注意老師如何導人新課,如何小結,抓住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
老師曾經也當過學生,他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關鍵,在課堂上會反復強調與講解。老師積多年的教學經驗,非常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在什么地方出錯和如何避免此類差錯。所有這些都是教科書上沒有的,只有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才能領會與掌握。所以對學生來說,認真聽老師講課是學好語文最關鍵的一環。
但是有的學生上課時不用心聽講,結果形成了課上沒學會,回家請家教,業余進補習班的惡性循環。課堂教學的作用是任何家教與補習學校都取代不了的。一個小時不用心聽課,兩個小時家教都補不過來。
關鍵詞:方法指導;學生主體;創新思維;課堂效率
從小學的語文學習到高中的語文學習,其教學模式還是老一套,雖然在眾多的科目中,語文屬于相對較好學的一門學科,但是,真正的學好語文絕非易事。一般來講,學生平時掌握的語文知識都是靠課堂上的45分鐘獲取的。因此,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加強方法指導,讓學生會上語文課
一位優秀的教學者,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傳授,還要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和如何學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教學主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的體現。以往教學方式之關注學生能否掌握每篇課文中的字詞、文章的主題以及寫作的特點等等,遠遠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還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講解,進一步地感受課文中的強烈情感,作者的布局謀篇都需要進一步的了解。在短短的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的思維
目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大量的實踐表明:課堂教學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個性與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應妥善處理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多為學生提供一些自我表現的平臺。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課堂。一切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宗旨,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是一門教學內容及其豐富的學科,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從高中學生的自身特性角度出發,依據新課程改革理念,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完善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還應該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有效地整合課堂教學與語文資源,切實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蔣麗琴,諸葛晶,陳世豪,等.教學環節的科學調整:節約學時提升效率[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
一、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師生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構建穩定、高效的語文學習環境
教學必須認識現實,學情是課堂教學實施的依據。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究竟學到了些什么,學得怎么樣,僅從入學成績上看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有必要了解他們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方法,當然,還包括學習態度。在此基礎上,制訂語文學習規則,通過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學生也需要了解教師的教學要求、教學習慣,明白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該做什么、怎么去做。總之,上好高中語文起始課,可以為今后教與學的互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幫助學生了解初高中語文學習的不同,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從能力和素質上得以提高
在現階段,初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文言文,初中只要求學生能讀懂大意,明白作者寫了些什么內容即可。但高中階段的要求卻細致得多,不光要理解意思,還要求學生掌握詞義的演變、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要的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對文章的分析理解等等,在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上與初中不可同日而語。再比如寫作,對于高中學生文章的思想性、藝術性等方面的要求遠遠高于初中生,這不僅僅是文章字數多一二百字那么簡單。學生在經過初中的畢業考試或升學考試之后,往往有一些錯覺,認為語文的學習只不過是重在背誦,只要在考試前的一段時間花點工夫背一下就能取得好成績。我在多年的教學中接觸了不少這樣的學生,他們認為自己在中考時只不過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就把課本內容學扎實了。所以,不在學生剛剛進入高中時就把語文學習的長期性、艱苦性告訴學生,不給他們指出初高中語文學習的不同點(比如,初中的畢業考或升學考試語文試卷的內容有相當一部分出自課本本身,而高考時雖然知識點都在書上,可是考試的內容卻無法在書上找到現成的),學生一旦形成了思維定式和不好的學習習慣,以后要糾正起來會非常困難。
三、明確學習要求,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充滿自信地學好語文
了解了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就要順勢而上,提出自己在教學上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要想提高語文水平和能力,自己該做些什么。當然,每個教師的具體要求和做法是不同的,我認為,無論提出什么要求,都要讓學生明白知識的系統性、條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學好語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僅以中國古代文學為例,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先秦諸子散文到唐宋家散文,從元雜劇、話本到明清戲劇、小說,真可謂文化典籍浩如煙海,詩人作家群星燦爛。如果沒有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沒有一根串起這些知識的主線,那么學生所學的知識就將是零碎的,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就會是欠缺的。我曾經給學生打過一個比方,就好比在電腦中存入自己的資料,如果不系統地建立文件夾、子文件夾,分項保存,那么今后要用的時候找起來那是非常麻煩的。當然,也要鼓勵學生,告訴他們學好語文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如果能充分展現教師的學術素養,就能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建立起學好語文的信心。
四、指點迷津,教會方法,使學生找到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的途徑
學生知道了該做什么,接下來就想知道該怎么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在自己的教學領域學有專長的人,個人學習語文的經驗和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借鑒。同時,語文教學也有長期形成的規律。把學習語文的規律和方法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捕魚”,而不只是給學生“魚”,這才是提高學生能力與素質的根本途徑。所以,高中語文起始課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為學生提供方法上的指導。我認為,方法各有其巧妙,但學好語文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以下幾點:
1.把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
語文本質上是一門工具課,每個人可以說從娘胎開始就在學習語文,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生活中學習語文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2.把課文與注釋結合起來
課本中為什么有那么多注釋?實際上,學會了看注釋,起碼有一半的內容不需要老師教了;學會了看注釋,就是學會了自學,這才是學生終身受益的能力。
3.把背誦與理解結合起來
語文學習是需要背誦的,但卻不是機械的背誦。宋朝陸九淵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理解基礎上的背誦才記得牢、記得久。
4.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語文講求的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閱讀了經典的文章,就要去體會作者高超的手法,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經常閱讀,人類心靈和智慧的結晶就可以感染人、熏陶人;經常寫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還能夠理清思路,醞釀和升華感情。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能力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