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金融量化投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新型文化業態特征、分類、發展等研究
國外關于文化產業的研究較早,但缺乏新型文化業態特征、分類等方面的研究。國內這方面的研究有:趙立志分析了新興文化產業的特征以及四川的數字內容、文化旅游、版權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克服體制障礙、加大政策扶持等對策。張君君以湖南省為例,對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含義、分類、產業特征以及湖南省文業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盈利模式及融資模式的問題。王曉波、郭欣、楊帆以保定市為例進行分析指出,培育文化產業新業態需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改革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趙瑞政根據山西新型文化業態的發展狀況、培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相關體制機制、出臺相關保障政策等對策。這些研究以局部區域為對象,對新型文化業態的特征、發展狀況及對策等進行了分析,且涉及到體制機制、政策等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礎,但不夠系統、深入。杜麗芬、王國平和劉凌云對“新興文化業態”的概念、分類及特征等進行了分析,但未涉及投融資等方面。劉忠指出新興文化業態所具有的“新”特點、作用、制約因素及其光明未來,提到了投融資渠道不暢的問題,但未深入進行分析。肖榮蓮分析了新興文化業態的產生背景、特點以及意義與發展路徑。黃偉一提出了新型文化業態的發展需要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共同努力、其發展關鍵是要解決融資問題等建議。郭雁鴻從系統科學、產業經濟學、傳媒經濟學角度分析了新型文化業態的發展機理。這些對我國新型文化業態的發展狀況及機理等進行了研究,但未及其它。葉朗對2012年動漫游戲、網絡新媒體等新型文化業態的發展相關情況進行了歸納與分析,還涉及到電影投融資狀況等的分析,對我們具有啟發意義,但還不夠全面。崔文貞對新型文化業態的概念、分類以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并指出要提高專業化發展水平、實施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等。這些研究涉及到新型文化業態的公共政策方面。楊寧對已有新興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進行了綜述,認為包括作為文化產業組成部分的新興文化產業研究及作為獨立研究對象的新興文化產業研究兩部分,并對其研究中的關注重點從五個方面進行了綜述。上述研究為新型文化業態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這些研究還可進一步深入,而且缺乏關于新型文化業態投融資體制、機制和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二、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及機制的研究
Brinkman認為國外保險公司在文化產品不同階段提供的完善保險服務為文化企業贏得信貸融資提供了重要保障。Robert and Merton、Riding and George認為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完善的中小文化企業擔保、再擔保體系為文化企業信貸融資問題提供了重要保障。這些研究指出了保險、擔保的重要性,但未具體研究投融資體制及機制等。齊勇鋒以山西省為例提出了構造區域文化投融資運營主體、放寬投資準入門檻等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改革策略。李貴斌和宋曉丹分析了國外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及大慶市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的策略選擇,以期總結經驗并探討大慶市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創新模式。吳少新、張立勇、張遠為提出以突破種種束縛我國文化投融資方面的體制性障礙為突破口,通過綜合配套改革推動文化投融資機制改革。這些文獻涉及到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體制的研究,但研究不夠系統。Phillip McCalma分析了外國直接投資在美國好萊塢電影投融資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國際資本的介入豐富了美國文化產業的融資主體構成。余曉泓基于美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的分析提出,當前解決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難題的首要辦法是廣泛吸收民間資金和國外資本。陳清華認為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創新的關鍵是要塑多元化投融資主體。這些文獻涉及投融資主體的研究,但分析得不夠深入。關于文化產業投融資的政策支持等方面,Braedon Clark以澳大利亞電影產業為例指出,稅后優惠政策較之直接補貼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私人資本投入電影產業。Nantes Métropole認為,吸引投資的一個困難常常是因為投資者在評估風險和無形資產估價方面存在的問題。公共政策在鼓勵投資者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且指出西方國家常見的工具主要有貸款及擔保、股權融資、稅收優惠和政府資助、非貨幣支持措施。該研究指出了吸引投資的困難、公共政策在鼓勵投資方面的作用以及西方國家常見的投融資工具。龍怒認為我國政府應出臺更具吸引力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吸引企業投資文化產業,并通過有關政策引導,培育文化企業做大做強。魏鵬舉指出國家政策激勵及公共資金投入引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構公共資金引導的市場化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思路和建議。李華成認為必須依靠政府對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制度加以完善。這些研究探討了政府政策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支持方式,但研究不夠全面。總之,已有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與啟發意義,但不夠全面系統且可進一步深入,而且缺乏關于新型文化業態投融資體制及機制的研究。
三、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的研究
Robert C. DiGregorio and Jr.指出,美國電影業目前已形成了諸如制片公司提供資金、獨立發行商融資、融資、終端客戶融資、貸款、預售協議等多樣化融資方式。Laura Clayton and Hugh Mason認為英國創意產業中的中小企業在資金需求和融資渠道方面主要有透支、設備租賃或租購、權益融資、銀行長期貸款、票據貼現等方式且各占一定比例。Bin Zhang and Xiaoyan Du基于英國目前的投融資形式得出利用資本市場積極融資、吸引風險資本等啟發。高穎認為,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的主要投融資模式主要包括銀行貸款、投資基金、并購重組、無形資本融資及跨國融資等。可見國外的投融資方式及模式是多樣化的。國內方面,羅華和方曉萍將創意產業投資模式分成國家與政府投資模式、民營投資模式、外資投資模式、基金投資模式四大類。周正兵和鄭艷探討了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發展模式。歐培彬提出應構建不同于傳統融資方式的新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高凌霽提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模式,并以華誼兄弟集團的融資模式為例進行個案分析。這些研究都分析了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融資模式。劉麗和張煥波、胡晉芳和李莉、龍怒、李童、劉學華分別對北京市、西安市、云南、陜西、上海等區域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方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楊靖吉提出我國文化產業初創期應以內源融資模式為主,成長期應以債權融資為主,成熟期應以股權融資為主,強調不同時期應采用不同的融資模式。辛陽對中美文化產業的投融資機制、方式以及投融資效率進行了比較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建議。可見,目前關于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方式的研究中,國外文化產業投融資方式更加多樣化,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融資方式還比較單一,需要加快融資方式的創新等。簡言之,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與借鑒意義,為進一步的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礎,但仍需深入,而且缺乏關于新型文化業態投融資模式方面的研究,更缺乏以“兩型社會”為視角的研究。
四、新型文化業態與“兩型社會”與之間關系的研究
王克修分析了“兩型社會”與新文化業態的理論關系,并對推動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中新的文化業態培育實踐進行了分析。黃岑、鄧向陽認為,“兩型社會”和“文化產業新業態”兩者之產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要充分發揮文化產業新業態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兩者之間的關系,未涉及新型文化業態的其它方面。
中國金融業飛速發展,尤其是2010年股指期貨的推出,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逐步進入國內投資者的視野。目前,量化投資、對沖基金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各投資機構紛紛開始著手打造各自量化投資精英團隊。同時,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私募基金,部分私募基金利用國內市場定價較弱的特性轉化成對沖基金也是必然的趨勢。
量化投資是將投資理念及策略通過具體指標、參數的設計,融入到具體的模型中,用模型對市場進行不帶任何情緒的跟蹤;簡單而言,就是用數量化的方法對股票估值,選取適合的股票進行投資。
量化投資的鼻祖是美國數學家西蒙斯(James Simons)教授,從1989年到2006年間,他管理的大獎章基金平均年收益率高達38.5%,凈回報率超越巴菲特。
對沖基金(hedge fund)是指運用金融衍生工具,以高風險投機為手段并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采用各種交易手段(賣空、杠桿操作、程序交易、互換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
猶抱琵琶半遮面
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陳工孟教授表示,2010年股指期貨推出后,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漸成熱門話題,并正在逐步萌芽和發展,但因為是新事物,社會各界還不是很了解。
目前國內約有12只公募量化基金,而深圳和上海也已有不少對沖基金;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離中國投資者如此之近,但又是如此神秘。
長期以來,國內投資者一直存在著一些疑問,例如,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是不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對金融安全問題會產生什么影響?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為何能取得超額收益?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如何進行規范和監管?對沖基金如何募集、運作和壯大?如何開發策略、如何進行交易如何控制風險?
對于上述問題,國內缺乏進行深度探討和專業研究的有效途徑。近日,國內領先的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專業研究機構,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辦了2011第一屆中國量化投資高峰論壇。眾多國際投資家、知名學者、優秀對沖基金經理、量化投資領軍人物、交易所研究代表等,與300多位來自于證券、基金、私募、信托、銀行、保險界的專業人士、信息技術服務商和民間資本代表,共同分享最新的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的宏觀視點及微觀技術,以解決金融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辦機構表示:“我們相信此次高峰論壇的召開,將開創中國量化投資和對沖基金的新紀元。”
無限風光在險峰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周林教授在論壇致辭時表示:“通過引進各種各樣的產品、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特別是量化投資的方法,逐漸把過去的投資藝術轉化到投資科學,這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周林認為,在中國開展量化投資、設立對沖基金將來有可能的空間,當然,可能也會有問題和風險。即使像美國、英國這樣的成熟市場也會產生風波,比如金融危機,不能歸咎于量化投資、對沖基金,但一些投資手段、金融工具運用不好,也可能對市場帶來一些風險。“對于一系列未來可能產生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做非常好的分析。”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胡政博士談到,由于量化投資導致程序化交易和國外流行的算法交易等,這些新的交易方式是市場發展的基本趨勢。通過研究后他認為,有四方面問題值得關注。
第一是對市場公平性的沖擊。有人用“大刀長矛“,有人用“導彈、機關槍”,有專家理財,有一般的投機炒家,各種各樣的風格構成了市場,投資手段的不平衡,有可能會帶來市場交易的不公平。
第二,對市場本身運行的沖擊。量化投資的產品,有可能會對市場價格造成沖擊。當采用類似的風險止損點或者類似理念時,市場發生某個方向的變動,有可能加劇這種變化。
第三,對市場價格信息的沖擊。很多量化投資工具需要收集信息,需要有很多試探性的報價去測市場的深度。大量的試探性報價,不以成交為目的的報價信息,會對市場產生沖擊和影響。
第四,對交易系統的沖擊。量化投資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有交易系統都基于計算機系統,各種各樣的工具會對交易系統造成沖擊。
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宇東建議,希望媒體把目前機構、專家學者、管理層正在研究的成果報道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他還呼吁更快地完善有關對沖基金方面的監管政策和法規,并給予量化投資更多的扶持和技術支持。
上海銀監局副局長張光平探討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話題。湘財證券副總裁兼首席風險官李康的觀點鮮明生動,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易憲容在演講時則激情四溢。
韶華休笑本無根
量化投資把資本市場的投資行為從以往定性化的“藝術”升華為數量化的“科學”,運用到高深的數量工具。國外從事量化投資的研究人員和基金經理大多是學金融、計算機和統計學出身,很多物理、數學專業等理工科背景的優秀人才也加入這一行列。野村證券亞太區執行總監周鴻松就是哈佛大學空間物理博士,曾獲2011亞洲銀行家峰會最佳算法交易系統團隊獎。
在美國留學獲計算機碩士的劉震現任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1995年進入華爾街工作,在與國內父母通電話時,他感到很難解釋清楚自己的職業性質,便說跟“投資倒把”差不多,這可把他父母給弄暈了。
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章飆是統計學博士,早在2006年就開始用量化投資工具做ETF套利,最初很難被上司和同事理解,直到做出幾個成功案例后,才有了較大的發言權。他曾向公司申請投5000萬元做“攀鋼鋼礬”,還放出“狠話”:如果公司不讓做他就辭職,兩年后這筆投資為公司賺了3.5億元。
在銀華基金副總經理兼量化投資總監周毅看來,量化投資成功的關鍵在于團隊。目前,銀華基金已初步完成了量化團隊的人員配備和流程建設,未來,將努力打造一只國內領先的專業化、綜合性的旗艦量化投資團隊。
分級基金為突破口 首戰告捷
由于量化投資在股票市場的應用范圍較廣,包括金融工具設計、指數增強、市場中立阿爾法模型以及套利策略等等多個方面。在反復比較深思熟慮后,周毅選擇將金融工具創新作為突破口。
周毅認為,相比于其他的量化投資領域,金融工具與市場地域性特征關聯度最低,因此移植性最強,成功概率就越高,同時在中國市場相對比較欠缺。所有的金融工具中,在國外使用得最廣泛的就是結構化。
截至今日,銀華共推出了三只指數分級基金和一只股票型分級基金,包括銀華深100(首只深100分級指基)、銀華中證等權重90(首只等權重分級指基)、銀華中證內地資源(首只投資主題指數的分級基金)和銀華消費主題(首只主動管理的主題類分級基金)。這四只分級占據目前市場上分級基金規模的絕對優勢。銀華深100是上市首只首日出現雙溢價的分級基金,也是目前是場內規模最大的基金,約為150億元左右;銀華中證等權重90是第一個觸閥值折算的分級基金,為所有分級產品的發展完善和風險控制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市場和投資者以自己的方式證明了分級基金這種金融創新符合A股現階段的運行特點,滿足了國內投資者對杠桿和借貸收益的需求,更堅定了我們在工具型產品的研發和量化投資策略推廣上的信心。”
看好中國量化投資“錢”景
不過分級基金只是整個量化投資應用中金融工具設計的一部分,其發展的背景是目前國內衍生品缺乏的現狀。周毅表示:“我們想做全方位的量化投資,包含量化投資的各個領域。”
今年以來,銀華的多只專戶產品已經成功在A股市場上綜合應用以上兩項策略。據記者了解,銀華專戶產品中,表現最好的賬戶年化收益(扣除各種費率后)大幅超越同期滬深300指數。波動率僅約為滬深300波動率的1/3。盡管受現有法規和交易平臺限制,在美國應用的量化策略大多數無法在A股實現,但銀華在專戶對沖產品上的成功嘗試,證明了在國內利用量化投資方法可以獲得絕對收益,而且隨著各種限制的寬松化以及杠桿機制的引入,量化絕對收益產品可以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式量化投資前景廣闊。
志做國內旗艦量化團隊
周毅將銀華目前在量化投資領域所取得的諸多成就都歸功于其全業務線的量化團隊打造。銀華在業內屬于較早開展專門的量化投資研究的公司之一,目前量化投資團隊已經達到16人,職責涵蓋了金融工具、α策略、套利及實時風控等量化投資的各個業務鏈。“量化投資成員所搭建的系統平臺,形成了穩定的流水線,為量化產品的運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