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健康教育的類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中醫體質類型;健康教育干預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4(b)-0096-03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elder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EISH)是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治病求本。其中,中醫體質因素在高血壓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且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高血壓與疾病的性質和病機關系密切[1]。因此,運用中醫體質理論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體質分型,同時根據不同中醫體質類型制訂社區健康管理干預措施,對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發展有極大的意義。本研究通過采取信息收集、健康評估、體質辨識、中醫健康干預等手段,利用先進的健康管理評估模式結合中醫體質分類,從飲食、運動、心理、中醫養生等方面制訂個性化的體質調養方案及健康教育干預措施,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已病防復”,從而系統規范老齡化人群的中醫健康教育干預及管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2012年6月廣東省臺山市人民醫院治療的EISH患者200例,根據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中老年EISH的定義:在靜息非藥物狀態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復血壓測定所得的收縮壓≥140 mm Hg和舒張壓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健康教育干預內容
對照組根據醫囑采取隨機對癥治療及指導用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集體健康教育和個體強化管理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先進的健康管理評估模式結合中醫體質分類,在健康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個體的健康危險因素,從飲食、運動、心理、中醫養生等方面制訂個性化的體質調養方案及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 心理干預 根據中醫理論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調節,尋找與疾病有關的心理因素,如情志不遂、肝失暢達,將會導致氣機運行不利,氣滯血瘀,出現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3],所以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及通過心理疏導、放松療法、傾聽音樂、興趣培養、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療,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
1.2.2 飲食干預 中醫體質強調“辨體施膳”,根據人體不同的體質類型采用不同的調護原則。不同體質類型的人選擇不同性味的飲食可以有效地改善體質,抗御疾病的發生。例如,陰虛體質患者因其體內精、津、液虧損,飲食宜選用性涼或寒,味甘或苦的食物,禁忌溫熱性食品[4]。
1.2.3 運動干預 高血壓患者多偏胖,體內脂肪過度堆積是產生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適當的有氧運動是首選的鍛煉方法。增加有氧體育鍛煉,如快步走、太極拳、健美操、慢跑、氣功等,每日運動達到輕至中度的運動強度。護理工作中指導患者學習和掌握太極拳、八段錦、郭林氣功等,進行持之以恒的鍛煉。長期練習太極可以使身心寧靜,去煩戒躁,有利于保持血壓平穩,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2.4 用藥干預 老年EISH患者記憶力下降,對EISH知識缺乏;還經常合并其他老年性疾病,服用藥物較多,易出現忘記服用、多服、不服或自行停藥等情況。有些患者不能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了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煙等。因此,應經常加強EISH的用藥指導教育,指導患者服藥和每天嚴格檢查患者服藥情況。按醫囑服藥,堅持個性化服藥原則,中藥湯劑宜溫服。例如,其中陰虛質高血壓病患者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在天麻鉤藤飲的基礎上加減以養陰清熱生津的藥物如玄參、生地、麥冬、地骨皮、天花粉等[5]。
1.2.5 中醫養生 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安靜的環境。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應控制食量,粗細搭配,飲食清淡,少食肥甘、辛辣;戒煙限酒。保持精神樂觀、心境清靜、性格平和。老年人提倡做有氧代謝運動,堅持適度的鍛煉,長期規律地、循序漸進地按個人具體情況適度地運動。加強宣教,讓高血壓患者了解中醫體質辨識、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并發癥等,通過攝生保養,改善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的體質,如陰虛體質、痰濕體質[6]。
1.3 評價標準
采用統一制訂的調查表對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包括按時服藥,定量服藥,生活方式改善,定期復查四個方面,按時服藥、定量服藥每項分為完全不、偶爾是、基本是、完全是記0~3分;4項總分為0~16分:0分為效果差,1~6分為效果較差,7~11分為效果一般,12~15分為效果較好,16分為效果好。干預后效果總分較干預前升高>50%為改善,升高18%~49%為進展,升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2.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健康教育干預后各項評分比較
觀察組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EISH患者健康教育干預后在按時服藥、定量服藥、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復查方面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兩組健康教育干預效果比較
觀察組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EISH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的有效率在按時服藥、定量服藥、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復查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討論
EISH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致死率高的特點。中醫體質學說已被廣泛應用于現代多種疾病的預防治療中,運用中醫體質學說理論對高血壓進行體質分型,并引入高血壓的預防干預中,對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發展,阻斷其病理體質發展,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8]。在中醫體質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充分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辨證治療理念,對患者的運動、飲食、情志等方面進行積極干預指導,針對不同的發病地點、時間、機體反應、病情發展階段的證候區別對待,強調辨證治療和護理。如對痰濕質高血壓患者進行早期的健康教育干預,進行合理的生活指導和飲食控制,就能延緩高血壓病情的發展,防止靶器官損害的發生[9-11]。本研究從按時服藥、定量服藥、生活方式改善、定期復查等4個方面進行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EISH患者健康教育干預后在按時服藥、定量服藥、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復查方面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EISH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的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有效率(P < 0.05)。與陳曉飛[12]、朱群菁[13]的研究觀點基本一致。
綜上,對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EISH患者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可以明顯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及治療效果,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俊邦.中醫體質類型與高血壓的相關性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4):31-32.
[2] 匡調元.中醫體質病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88.
[3] 錢岳晟,張怡,朱鼎良.高血壓病患者中醫體質分類及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10):1160-l161.
[4] 黃偉芬.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病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8):1475-1476.
[5] 陳立典,韓平,杜建,等.福建省高血壓影響因素與中醫體質分型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3):197-1298.
[6] 粱紀鳳.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在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白求恩醫學院學報,2011,9(5):385-386.
[7] 丁純葉.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6):97-98.
[8] 劉曉玲,蘇娟.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病人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5):267-268.
[9] 劉曉燕,郭靜.運用中醫體質學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飲食調護[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3):175-176.
[10] 金艷蓉,江建鋒,李軍,等.昆明地區高血壓人群中醫體質分布特點調查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1(7):77-78.
[11] 劉娟.332例高血壓病患者中醫體質類型構成比調查分析[J].中醫研究,2011,24(11):51-52.
[12] 陳曉飛.用中醫體質學說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飲食調護進展[[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11,6(5):259-261.
【摘要】
目的:了解包頭市各類高校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狀況及特點,為開展該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對包頭市醫科、工科、師范三類院校1 513名學生進行預防艾滋病知、信、行調查。結果:不同院校學生掌握預防艾滋病知識、端正預防艾滋病態度及樹立預防艾滋病健康行為方面程度高低不一,醫科院校學生優于其他院校學生。結論:不同高校在學生中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宜根據各類學校特點、學生需求和教育目標制定教育內容和策略。
【關鍵詞】 艾滋病;學生;健康教育
艾滋病健康教育作為防控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已被社會廣大人群接受和認可[1]。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知識層次較高的一個群體,其影響范圍較大,能更好地向社會傳播、擴散預防艾滋病的科學知識及觀念[2-3]。然而,由于高校類型不同專業各異,以及在未來社會分工中發揮不同作用,因此在預防艾滋病知、信、行方面可能存在差異。為尋找各類高校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共同點和各自特點,更具針對性地在高校中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對包頭市三種類型院校學生進行了預防艾滋病知識、信念、態度及行為的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以分層整抽樣方法在包頭市抽取醫科、工科及師范三類院校1年級和3年級大學生1 513人作為調查對象,年齡21.13±3.04歲,其中醫科類大學生719名(47.5%),工科類大學生366名(24.2%),師范類大學生428名(28.3%)。采用自填匿名問卷調查法。問卷參考國內有關預防艾滋病的研究資料自行設計。共發放問卷1 589份,回收1 513份,有效回收率94.06%。所獲資料在SPSS10.0軟件包基礎上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不同院校大學生對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掌握情況見表1。表1 三所院校大學生對艾滋病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的認知(略)
各校學生預防艾滋病信念和態度比較見表2。表2 三所院校大學生對艾滋病態度與信念的認同率(略)
三所院校學生預防艾滋病行為比較見表3。表3 三所院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行為表現(略)
3 討論
高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尋求并建立有效的方法,普及預防艾滋病知識,增強學生對艾滋病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促進安全行為以及增強對艾滋病人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包頭市大學生易接受新鮮事物,對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較積極的參與意識,但在預防艾滋病知識、信念及行為方面與其文化層次相比仍顯不足,這與國內一些地區的有關報道結果相一致[4-5]。對各類院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信、行比較中看出,在知識掌握上醫科和工科類大學生明顯好于師范類大學生;而在信念和態度方面,工科及師范類大學生表現較為消極;在預防艾滋病行為方面,醫科類大學生表現較好。
醫科類大學生在掌握預防艾滋病知識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致使他們對艾滋病的了解和認知都高于其他院校大學生。所以易于利用所學的知識來端正自己的信念和態度,指導自己的行為。師范類大學生肩負著為人師表、傳授健康知識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師范類院校更應加強有關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要連續系統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信念和態度的轉變、規范行為、樹立典范。工科類大學生有良好的自然科學基礎,宜加強有關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健康行為,使他們在社會中的信息傳遞起到積極作用。
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規劃應更具針對性和適用性。宜根據各類院校特點、學生需求和教育目標制定教育內容和策略。高校有關領導應高度重視,為其創造一個和諧環境。通過學生社團開展校園活動來加強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的參與熱情。
參考文獻
[1] 徐韜,胡俊峰,侯培森.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2):111-114.
[2] 馬驍.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3.
[3] 王彥超,賈文祥.包頭師范學院學生干部艾滋病知識培訓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6):704.
[關鍵詞]健康教育;類風濕性關節炎;功能鍛煉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08-1178-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fitis,RA)是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病因不明,與遺傳、感染、環境、雌孕激素失調等因素有關。基本病理改變是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血管翳侵襲關節軟骨和骨組織,造成關節畸形、強直、功能喪失,是致殘的主要內科疾病。由于RA不能根治,一旦停藥或受到外界刺激容易復發,許多患者因患病導致關節畸形等,對生活失去信心。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疾病,對我院風濕免疫專科門診收治的103例RA患者,在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5年10月~2007年10月,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確診為RA的患者103例,其中男17例,女86例,年齡14~78歲。
1.2 治療方法
1.2.1 中西醫結合治療:西藥主要是應用免疫抑制劑和對癥口服小劑量甲氨喋呤片、柳氮磺吡啶和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等。中醫運用辨證施治的方法補肝腎、強筋骨、調氣血、祛風濕、通經絡。炎癥控制后配合針灸理療按摩,目的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筋脈,松弛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1.2.2 健康教育:來院初診為RA的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知識:發放RA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定期組織風濕免疫科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利用電視或公開發行的報刊等媒體進行宣教。開通咨詢熱線電話,隨時解決患者的疑問。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情況。示范演示進行行為訓練。
2 健康教育內容
2.1 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平和的心態,消除恐懼、悲觀等不良情緒。多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做好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精神準備。
2.2 早期正規治療:RA最大的危害是致殘,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多數RA患者的關節侵蝕都發生在發病的1~2年內。在發病初期如果不進行正規治療,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受損,加大治療難度,降低生活質量。因此提倡早期正規治療。
2.3 用藥指導:RA患者的治療以口服藥為主,需要長期用藥,藥物不良反應較大,應加強用藥指導。不能擅自停藥,RA的藥物一般對胃腸刺激較大,應飯后吃。服用柳氮磺吡啶時,應多飲水,以防結晶尿形成。甲氨喋吟長期服用可能導致骨髓抑制和肝功能異常,囑咐患者定期復查血常規和肝功。服藥期間如果發生皮膚瘙癢、蕁麻疹、抵抗力降低,容易感冒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2.4 生活宜忌:潮濕、寒冷、過度疲勞、精神刺激、生活不規律都可致癥狀加重。因此,RA的患者應注意保暖,防止冷的刺激,冬天睡覺時可戴上彈性手套。晨僵的患者,起床時進行溫水浴或用熱水浸泡僵硬的關節。起居有規律,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吃魚油、蜂蜜、含高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和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攝入高脂、高糖、辛辣刺激性強的飲食。
2.5 防止關節損傷:RA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關節骨質較為脆弱,因此,無論做什么事,都應有意識的保護好關節。例如:起床時,應手掌或前臂用力,不能手指用力。急性期關節應處于功能位制動,避免關節受壓和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長期服用激素的患者,要當心意外傷害,防止皮膚撕裂。
2.6 功能鍛煉:RA緩解期應進行功能鍛煉,保持和增加關節的靈活性,維護關節功能,防止關節畸形和肢體廢用。功能訓練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在床上運動,逐漸增加活動量,可做操、散步、打太極拳等,每日活動量以不加重局部癥狀,不影響第二天鍛煉為原則。由于RA最常侵犯的關節是手部關節,所以手部關節的鍛煉尤為重要,方法為:先握拳。再伸直,運動時腕先背伸。再屈曲,反復10~15次。腕內收、外展,各指并攏散開,雙手指互相對抗,雙腕關節背伸,雙手合十做拜佛狀。
2.7 定期復診:目的一是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二是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
3 結果
采用自行設計的表格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20份,收回103份,將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健康教育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