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shù)篇優(yōu)質地理教學策略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立足地理本學科教學,注重打好“雙基”,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
重視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科能力文理綜合考試雖然不是考死記硬背的死知識,而是強調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強調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礎知識。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歸宿,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學習中,一方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以“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為依據(jù),以教材為基本內容,建立以章或單元的知識體系,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使學生逐步形成知識結構系統(tǒng),能在大腦記憶系統(tǒng)中構建“地理認知結構”,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wǎng)絡化的有機體系,做到基礎知識扎實,并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養(yǎng)。如對于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要經過師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要理清知識的層次脈絡,使之系統(tǒng)化;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之結構化;總結地理事物的分布、運動和變化規(guī)律,使之規(guī)律化;運用各種圖像、圖表、地圖,做到圖文結合,使之形象化;聯(lián)系有框圖、比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過這“五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演繹、概括推理等多種能力。
立足本學科教學時,應注重夯實學生的“雙基”。考試雖然明顯地反映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題指導思想,但是在復習教學中千萬不能因此而忽視基礎知識,因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每一個知識點真正弄懂、吃透。該拓寬的要拓寬,該加深的要加深。要形成地理知識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綱舉目張,只有系統(tǒng)了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才能運用自如。
二、重點復習系統(tǒng)地理知識,適當拓寬和補充區(qū)域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文理綜合能力考試試題往往以“問題立意”,其試題必然源于教材,卻又高于教材,源于單科知識,卻又融合各科知識,這就要求各學科的教學中要加強聯(lián)系,探索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整合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地理學科而言,綜合性本來就是本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對象――地理環(huán)境又是一個由自然、社會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綜合體,必然與其他學科之間有不少相互滲透、交叉之處。如環(huán)境問題就滲透了自然環(huán)境、人類活動、歷史因素、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地關系、國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在地理學習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學科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外,還要注意以地理學科知識為中心,聯(lián)系和溝通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
三、加強地圖教學,掌握讀圖方法,提高讀圖能力
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考地理必定要考“圖”,這是地理學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題中不變的主題。因此,學生讀圖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地理成績的好壞。所以,在地理復習中,必須要加強地圖知識的教學,要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提高讀圖能力。平時的教學要注重運用各種地圖,如各種等值線圖、統(tǒng)計圖表、區(qū)域圖、柱狀圖、地理模式圖等講解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規(guī)律。教會學生判讀各種地圖的方法,如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震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等,首先要看清數(shù)值大小的遞變方向,然后再根據(jù)等值線的凸出方向判讀高低。教會學生一圖多思、多圖并用,圖文轉換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讀圖、識圖、填圖、畫圖、用圖的良好習慣,如經常引導學生及時將國內外重大的政治、經濟問題和新聞事件落實在地圖上,通過讀圖獲取與自然、社會熱點問題有關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資源、經濟活動等地理信息,并用這些信息聯(lián)系已學過的地理知識來理解、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等,提高讀圖、析圖、用圖的能力。
四、立足單科, 關注學科間的綜合,強化綜合意識,鍛煉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我們在地理復習中,應該立足本學科,強化學科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與綜合,適當關注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立足本學科,就是要按照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和考試的知識范圍,抓緊好本學科的教學,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以教材的不變應高考的萬變。另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固然離不開老師的指導,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還是要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教師可挑一些典型的綜合題作分析,指導學生善于捕捉綜合的切入點,以提高對知識由橫向聯(lián)系滲透向縱向深度發(fā)展的網(wǎng)絡思維能力。
五、捕捉教學信息,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加強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
重視自然和社會熱點問題。文理綜合能力測試特別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試題多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立意命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指導學生從地理視角去審視、分析、評判他們熟悉的地理事實、地理環(huán)境和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在復習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進行觀察和思考;同時要提供事實材料或背景,指導學生獲得信息,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思維對事件作出評判。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策略;情感教學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理智感
中學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現(xiàn)為對知識的學習欲望,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為學習興趣的高低,對疑難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識的欲望等方面。但是,當前中學生的好奇心理雖較強,可缺乏一定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情感教育加以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智感。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新課程標準中的重要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思考、探究和分析,結合自己的實踐體驗,得出正確答案。最主要的是,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能夠將抽象、死板的知識融入形象、生動的問題中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也被激發(fā)出來了,學習效果也就被提升了。例如,在學習全球的氣壓帶、風帶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將“乘飛機從上海到烏魯木齊需4.5小時,而從烏魯木齊到上海卻只需4小時”這個問題引入課堂,學生會很好奇,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因而也就聚精會神地聽課了,當學生在學習了氣壓帶和風帶知識的時候,就會明白中緯西風帶的作用了。
二、加強教師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
地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更是一門感染力比較強的學科,學習其中的地理知識就應該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去,為人類美好的生活做貢獻。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實施情感教育,不能忽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這可以通過教師引導和知識升華來實現(xiàn)。首先,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挖掘,進而重新加工和整理教學內容,方便向學生傳達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并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例如,在教師的備課過程中,應該注重教材中的地理、人文、文化、社會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情感因素,在課堂內容中加以引導,將課堂內容加以提升,實現(xiàn)全面教育學生的目的。其次,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有效拓展課堂知識,強化對學生的道德知識教育。例如,在學習人與自然的知識之后,教師應該通過多媒體展示、實例講解等方法加強對學生的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認知,了解人為的濫砍濫伐、濫墾草原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并認識到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意識。
三、發(fā)現(xiàn)地理教學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是促進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的重要途徑,通過引導學生對審美的追求,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很多美的東西,教師可以通過靈活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追求,產生快樂的情緒,進而愛上地理,愛上生活。首先,教師可以對地理教材中的美好因素進行挖掘,引導學生感知地理教材中的美。例如,地理教材中的花、樹、鳥、蟲等自然美,政治、經濟、文化、科教等社會美,都可以被充分利用到情感教育中來。其次,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藝術性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知教學方法中的藝術美。例如,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中語言的語音、語調及表達的多樣化、生動性、精煉性出發(fā),并注重教學語言的邏輯性,營造一種課堂之美,學生也就融入美的教育之中了。
四、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識
新課程標準的教學不是純粹的教與學,而是教學互動、教學相長,教學相互促進的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互動,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fā)、表達和展示,進而成為情感教育中的主體,親身體驗情感教育。需要注意的是,關注與學生的情感互動,應該是關注與每一個學生的情感互動,讓每一個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心和愛心,進而激勵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奮斗,努力學習。首先,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然后從學生的實際特征出發(fā),打造個性化的情感教育。其次,在課堂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時候,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針對某一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識。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學習被視為最重要的部分,而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體驗則被忽視,從而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得學生的健康人格發(fā)展受限。在新課程標準下,情感教學已經被當今教學所關注,已經成為了教學目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該積極注重情感教學,加強學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審美感和情感意識的教育與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永璧.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中學版, 2009(09).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0引言
新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針對平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不斷進行歸納總結,探討新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從而尋求教學效果的理想化。如何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最大吸收率、師生在教學互動過程中的最高達成率,達到促進教學工作、減負增效、高校教學之目的,真正實現(xiàn)提高課堂教學時效的目標是極其值得研究的問題。這篇文章以初中地理教學為切入點,對地理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細致的研究,針對地理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仔細分析,對教學策略研究的必要性進行了細致的闡述,并且對以后課堂教學策略的模式進行了探究,希望可以為以后的地理課堂教學提供有益的實施方案,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效果達到完美的效果。
1初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對于我們來說是必要的。首先這是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不應該只是教學觀念的轉變,也應該收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其次這是中學發(fā)展的需要,只有實現(xiàn)課程教學研究策略的重大飛躍,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然后這是教師提高的途徑,教學策略的不斷突破對于老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就應該不斷與時俱進,增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重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促進老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最后這是學生學習的需要,目前學生學習時間長、負擔重、效率低、壓力大,厭學情緒濃,這與尊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格格不入,因而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則顯得更加必要。
2初中地理課堂低效的現(xiàn)象與原因
2.1老師的教學方式存在缺陷:
雖然當下正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學生的課程壓力依然很大,如果老師不能很好的備課授課,極易使學生失去上課的興趣。有的老師對教材認識不足,教學時考慮不周密,對于一些地理現(xiàn)象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做出解釋,僅僅依靠那些空乏的定義來進行解讀,這就極大的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有的老師片面拘泥于教材,不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沒有有效的教學策略激起學生的興趣。對于地理而言,這是一門需要“行走”的課程,需要老師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去親近大自然,去真正領略這些地理現(xiàn)象,才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有的老師上課為了趕進度、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交流時,大多是選擇成績好的來回答,表揚能力好的學生,后進學生往往被冷落、忽視,這也是導致學生積極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2.2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不足:
在升學率的壓力下,學生們關注的依然是成績的好壞,對于學生們而言,他們依然重視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主要課程,認為地理是副科,所以用大量的時間來復習主科,僅僅在快要考試的時候來突擊地理這些副科,有的同學還在上地理課時做其他科目的作業(yè),使得課堂效率大大降低;有的學生認為地理這種學科屬于背誦的學科,不需要理解,因此對一些知識掌握不到位,即使當時記住了,過一陣子也就忘了,這就使得課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高效教學策略模式研究
3.1老師改善教學思維模式:
老師應該認真的備課,根據(jù)課本教材,對于知識進行深化探討,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出相應的問題:一是從生活導入,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二是從情境導入,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這個情境之中,再提出問題,引入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務求真實,可以虛擬,不要創(chuàng)設虛假的情境。教學策略上多采用拋錨式教學。拋錨式教學要求學生到實際環(huán)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問題,而不是聽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一堂課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分步展開教學,運用各種教學策略,這樣會使得學生自主性提高,課堂活動不斷豐富,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講課過程中,要對學生以啟發(fā)式教育,不要急于告訴學生們答案,讓他們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有利于他們對于知識的記憶,也有利于調動他們上課的積極性。
3.2學生要有自覺學習的意識:
學生應該拋棄傳統(tǒng)的偏科現(xiàn)象,每一門課程的開設都是經過教育部的研究決定的,都是對我們的成長有所幫助的,就比如地理這門學科,它可以讓我們領略到各種奇異的地理現(xiàn)象,帶領我們領略斑斕的世界,同時也對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進行解釋,帶領我們領略自然地奧妙。因此,學生應該加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從主觀上接受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課下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有關地理方面的知識進行查詢,通過咨詢老師,詢問同學等方式學到更多的知識。
4結束語
通過融合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理論,在對初中地理教學工作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在以后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在生源基礎不好的情況下,教學要能把握學生認知心理規(guī)律,因材施教,要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減少教學的講授量,靈活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要有選擇性地講授,不能面面俱到,要讓學生學到終身有用的知識,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的知識,還應依據(jù)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生活情景的切入點,并對教材中的具體情節(jié)作適當?shù)恼{整、改編,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問題來導學,從而拓寬和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于以后的地理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海平.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2:128.
[2]蔡春芳.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2,28:45.
[3]黃啟杰.淺談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