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農業發展策略范文

農業發展策略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業發展策略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農業發展策略

第1篇

[關鍵詞]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策略

1休閑農業的概念

“休閑農業”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1989年臺灣大學舉辦的發展休閑農業研討會上。至今,國內外學者對這一概念的界定還未有標準。郭煥成(2008)將休閑農業概括為: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興產業。張占根(2005)認為休閑農業是在無壓力的條件下,用身體、用理念、用心靈、用情感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活動方式,其本質是人類用寬松的心態;通過農業領略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休閑方式。Deborah認為休閑農業是一種休閑活動,而這種休閑活動是以讓游客參與其中并獲得娛樂體驗和知識為目的,為游客提供農事勞作、農業經營竄管或者體驗的。結合前人的觀點,休閑農業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農村地區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觀,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集觀光、游覽、休閑、體驗、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新型旅游業態。

2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江西省的休閑農業進入蓬勃發展階段,發展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逐漸走向形態多樣、產品過硬、服務標準、管理規范的升級之路。

2.1.1產業規模逐漸壯大,精品景區不斷涌現

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各類規模經營的休閑農業企業總數達4810家,農家樂總數超過2.31萬戶。全省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6個,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9個,中國美麗田園11個,中國十大精品路線2條,全國十佳休閑農莊4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企業85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1個。隨著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規模的壯大,其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打造了一批休閑農業精品旅游目的地(景區),促進全省休閑農業逐漸向高水平化發展。比如江西乃至全國休閑農業的典型示范點——婺源、江西國鴻現代農業生態科技園、江西省鳳凰溝現代農業示范園和武寧縣陽光照耀29度度假區等。

2.1.2市場需求旺盛,發展空間較大

隨著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開始更愿意去接觸和親近大自然,放松心情。休閑農業客源市場不斷擴大,受眾人群不斷增多。從目前市場的趨勢看,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有去郊區定居的意愿、需求。市場需求方面,今后一個時期,將會是休閑農業市場大力提升發展期。

2.1.3產品形態多樣化,管理已成體系

目前,江西省休閑農業已經形成了古村民俗型、鄉村民宿型、休閑娛樂體驗型、景區依托型、農業觀光型等多樣化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如黃馬鳳凰溝已經成為省內農業觀光的典型;婺源篁嶺民宿旅游是省內休閑度假型休閑農業模式的代表;南昌梅嶺太平鎮、三清山田園牧歌等,屬于綜合娛樂型。

2.2存在的問題

江西休閑農業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要以農家樂為主、規模較小、家庭經營、管理無序、形式較為單一。直到2006年,政府開始加強引導,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產品形態往多樣化、個性化方向發展,經營呈現出規模化。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2.2.1休閑農業發展缺乏創意

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時間較晚、起點較低,大部分是在原有的躬耕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未經過系統、整體的策劃規劃。在景區規劃和農業經營項目方面,未能脫離市場上大部分休閑農業景區存在的弊端,比如景觀過于單一、產品同質化程度高、文化特色挖掘深度不夠、主題不夠突出等。比如撫州市就存在自身特色不夠鮮明的現象,使得游客無法充分地體驗到休閑農業的多樣性。

2.2.2參與主體素質偏低

目前市場上休閑農業經營主體仍以農民為主,參與主體文化素質偏低。由于休閑農業就業門檻較低,人員流動性較強,造成了大多數從業人員未能接受專業培訓,具有專業知識的經營人才缺乏,服務水平、營銷理念、生產技術等有待加強。贛州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由于大部分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都是個體經營的模式,實行的也是分散式的管理,他們往往缺乏專業的培訓,管理和服務能力不足,使得休閑農業旅游企業下的從業人員先天素質不足,服務質量整體偏低。

2.2.3過度開發污染環境

一些經營主體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相關設備設施落后甚至沒有設備設施等,這使得部分地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除此之外,由于經營管理力度不強,一些地區被過度開發,環境承載力下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不利于休閑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2.4休閑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度不高

江西省休閑農業過度依賴農業和旅游業,導致產業鏈條短,經濟效益無法發揮到最大化。缺乏與同類產品的互動,使得我省休閑農業無法進入多產業互動立體式發展。這種單一的產業模式嚴重制約著休閑農業的產業化衍生,更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2.2.5文化傳承功能嚴重弱化

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一些經營主體過分追求經濟效益,使得休閑農業的社會效益被日益弱化。相關文化資源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開發與應用,休閑農業的內涵因為經濟效益的過度重視而被經營主體忽視,如傳統的農耕文明也因商業化的注入喪失了原真性,一些重要的歷史文化在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正面臨著被破壞、被遺忘、被拋棄的危險。

3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對策

3.1從政府角度看

3.1.1加強宏觀調控、優化政策環境

政府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宏觀調控作用,堅持遵循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一基本原則,加強科學的規劃和指導。同時,要實施積極的稅收政策,優化融資政策環境,建立長效融資機制,擴寬融資渠道,給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縱觀休閑農業發展較為成功的地區,無一不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與規范管理下,統籌順利地發展下去的。

3.1.2出臺綜合管理制度

政府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對休閑農業產業的監管,建立規范發展的管理制度,完善服務,用法律手段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臺灣休閑農業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農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動和相關制度保障,臺灣當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保證休閑農業的有序發展和合法經營。江西休閑農業要想成為全國的典范,政府更應該加大對休閑農業的主導力度,出臺綜合管理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政府行政手段的實施。與此同時,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3.1.3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基礎設施不管是對于鄉村旅游來說,還是對于休閑農業來說,都是農業走向農業化現代路途當中必須克服的一大瓶頸。加大江西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品質,才能更好、更快、更準確地推動江西省休閑農業的發展。從日本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來看,短短十年的發展就使其從最初級階段的狀態一躍成為世界休閑農業發展的典范,這與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有著密切關系的。

3.2從經營主體角度看

3.2.1整合多維營銷方式、加強宣傳力度

首先,要借助新媒體平臺營銷,例如建立江西省省級休閑農業官方網站;充分利用、借助社交平臺、電子科技和新媒體擴大江西省休閑農業的影響力。其次,要借助傳統媒體平臺營銷江西休閑農業,一是定期在報紙、廣播、電視、公交站牌等投放宣傳片,提升江西休閑農業知名度。二是通過旅游宣傳片、旅游組織活動等引起業界對江西休閑農業的關注。發達國家在休閑農業宣傳上一般采用多維度的方式,通過休閑農業眾多項目的推動形成一種線下的口碑式宣傳。

3.2.2創新發展模式、走特色發展道路

經營主體要以主體融合培育新型模式,以資源融合推動主體創新,以技術融合打造特色產品。同時,發展過程中要削弱旅游的季節性,延長旅游產業鏈,加強對休閑農業產品的深度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的鄉村有很多值得發掘和深挖的素材。休閑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要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休閑農業。特色就是核心競爭力,產品差異化的體現。

3.2.3加強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培訓

第2篇

都市休閑農業是進一步開發農業文化功能和生態功能,使第一產業具備第三產業的性質,提高農業效益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我國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進程中一種新的組織形式。近年來,休閑農業在我國發展迅猛,到2006年,在“中國鄉村旅游年”的影響下,全國休閑農業特色農戶(農家樂)已發展至150多萬家,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園區發展至12000多家,直接從業人員近300萬人,年接待游客7億人次,年經營收入達900億元左右。休閑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亮點之一,彰顯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這種大背景下,2008年,重慶也啟動了“鄉村旅游年”,為重慶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渝北區作為重慶主城九區之一,它既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又有眾多的人口,連年的經濟增長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呈大幅提高,加上國家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和延長休閑時間等政策的出臺,使得人們的休閑旅游娛樂欲望和能力大大增強,可以說孕育著極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如何深刻認識都市休閑農業,如何抓住歷史機遇,充分利用渝北區特有的都市休閑農業資源優勢,開發、培育都市休閑農業市場,制定渝北區都市休閑農業發展戰略,是當前急需加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渝北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有利條件

(一)休閑自然條件舒適

渝北區幅員面積1452平方公里,農作物播種面積達7798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植被種類繁多,山地農業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水系比較發達,除了被長江、嘉陵江環抱外,還有眾多江河支流流經該區,為休閑農業增添了靈氣,是度假休閑的最佳場所。渝北區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長、初夏多雨、無霜期長、濕度大、風力小、云霧多、日照少的氣候特點。與主城其他區相比較,渝北區常年平均氣溫較低,具有優越的氣候舒適度。渝北區尤其是其鄉村地區空氣清新、氣溫涼爽,是人們休閑的理想之地。較為明顯的氣候互補為主城區市民休閑度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該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提供了舒適的環境。

(二)休閑農業資源豐富

渝北區位于重慶都市發達經濟圈,是重慶近郊農業大區,具有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先天優勢。渝北區是重慶市較早發展農家樂的地區之一,從1997年至今已有幾千余家,形成了以兩路鹿山村、玉峰山鎮以及統景、張關風景區為代表的農家樂。現在渝北區政府又要高標準規劃建設2個旅游特色鎮、4個旅游特色村、100家特色農家樂,其中重點打造各具特色的“四朵村花”,即“天然氧吧”玉峰山鎮玉峰村、“生態梨園”茨竹鎮梨園村、“溶洞風景”洛磧鎮老君山村、“綠色鄉村”興隆鎮徐堡村。這些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資源為渝北區開展都市休閑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旅游區位優勢明顯

渝北區是重慶的北大門,距渝中區僅23公里。它不僅是重慶大都市擴張拓展的重要區域,也是都市休閑農業的主要客源市場。在重慶主城核心區2000多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內,渝北區占400多平方公里,在主城九區當中名列前茅。渝北區還位于都市發達經濟圈與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結合部,是重慶“點、圈、線”區域布局中“圈”與“線”聯結的重要地域。渝北區也是未來的重慶行政中心,目前已有70多家中央駐渝單位和市級行政機關入駐渝北區。此外,渝北區境內水陸空交通體系完善,不僅為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便利交通,而且其立體的交通優勢還可與長江黃金旅游線、烏江畫廊等頂級旅游線路合作,聯合開發更多休閑產品,開辟更為廣闊的休閑市場。

(四)經濟基礎強勁

近年來,渝北區經濟發展迅猛,區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評中,已連續四年位居“都市發達經濟圈”第一。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5•46億元,同比增長23•1%,總量居重慶主城九區第三位,增速居第一位。農業總產值達到18•08億元,農業增加值為12•66億元,農業生產投資652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0•45億元,增長24•5%,連續六年居全市第一。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全區已明顯呈現出南、東、北三大片區和東、中、西三大經濟帶。三大片區具體指以發展奶、菜、花“三色農業”為主體的南部片區;以旅游觀光業為龍頭,以優質柑桔、筍竹、榨菜、蠶桑為支撐,以優質糧油生產為基礎的東部片區;以生態農業、優質伏季水果、草食牲畜為主體的北部片區。三大經濟帶具體指御臨河流域的優質柑桔、筍竹經濟帶;渝鄰高速公路渝北段的生態農業經濟帶;210國道的優質伏季水果經濟帶。在全區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中,已基本形成了奶、菜、花、果、草食牲畜、旅游觀光等六大優勢支柱產業,這為渝北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提供了很高的起點,使以后的發展會更快、更順。

(五)發展機遇難得

重慶是全國四大直轄市之一,是國家城鄉統籌信息化試驗區,是內陸首個開放型經濟的“試驗田”。西部大開發、三峽庫區、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等優惠政策渝北均享有。特別是總書記2007年提出的“314”總體部署,將重慶的定位提升為國家戰略,使重慶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吸引力大幅提升,成為了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首選地。一小時經濟圈總體戰略、圈內非均衡協調發展戰略的推進及渝北區良好的城市綜合功能,將顯著提升渝北區在全市的戰略地位。渝北區占全市主城拓展區面積的17%,空間拓展優勢更加凸顯。隨著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三峽庫區產業發展扶持戰略,渝北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力結構調整都將會得到極大的促進。雖說三峽庫區蓄水,水位上漲,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濱水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但與此相關的新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會被催生,屆時,都市休閑農業可以利用的資源將更加豐富。

三、渝北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不利因素

(一)農村勞動力空心化顯著

2007年,渝北區在外務工的農村青壯年已超過17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50%左右。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也主要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農村青壯勞動力空心化和農民老齡化現象明顯,這極不利于當地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

(二)休閑項目單一

目前,渝北區都市休閑農業開發的主體形式是“農家樂”,活動內容大多局限在吃、飲、棋、牌、唱等初級階段,可觀、可游的項目不多,可參與體驗的項目更少,文化內涵深的項目幾乎沒有。此外,由于宣傳力度不大,銷售渠道不暢,知名度不夠,認知范圍大多局限在周邊地區,都市休閑農業產品未形成品牌,還產生不了品牌效應。

(三)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

渝北區對外交通的通達性在重慶主城區中優勢明顯,但是涉及到各鎮、各村的道路則存在“只通不暢”、“通路不通車”等狀況,大多數村級公路不具備開通客運車輛的條件,通暢率僅為5.8%。除城區與幾個知名景區外,其他區域尚不具備旅游接待能力,農業產業化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大多也不具備接待過夜游客的能力。(四)城市化所構成的威脅重慶區域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在帶動農村發展的同時,也對農業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一是城市對郊區農村土地的不斷占用,城市強勢文化對農村弱勢傳統民俗文化的沖擊與侵擾[1];二是城市發展對景觀生態環境的建設性破壞;三是城市工業和生活廢污水的增加和未經處理地排放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四、渝北區都市休閑農業發展戰略探討

從上述對渝北區休閑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進行的分析來看,渝北區已具備了全面啟動休閑農業的內外部條件,但還需要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使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可持續性[2-3]。

(一)階段性發展戰略

在都市休閑農業發展初期,應實行政府主導發展戰略。在這一階段,完全由政府籌備,并邀請企業參與,使休閑農業向市場化方向發展,為此,政府首先要成立相應的休閑農業管理委員會,并制定科學的行動以及發展規劃,擴大都市休閑農業的影響力,為市場化運作做準備;在成熟階段,可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戰略,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又可以優勢互補。市場運作戰略將是都市休閑農業的最終階段,在政府職能發生根本性轉變的同時,企業要充分發揮活力與優勢,積極參與競爭,不僅節約成本,而且還有利于增進政府、企業以及社會的收益[4]。如今的旅游產業已不再是過去的“無煙產業”,因而,在渝北區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盡管渝北區休閑農業資源比較豐富,但節假日期間可有效供應的品種還很有限。另外,節日期間景點環境破壞嚴重,這說明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需要加強。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和配套工程的建設中,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一定要樹立大環境意識,走一條長久發展之路。

(二)市場開發戰略

1.目標市場戰略

針對我國城市居民正處于旅游消費初期階段,消費標準還不高,因人口眾多,消費總量仍然很大的特點,渝北區都市休閑農業的目標市場戰略應立足于主城區的城市旅游消費者,同時爭取周邊地區以及外地的城市消費者,采取差異性營銷策略,開發以中、高檔為主的各具特色的旅游產品[5]。

2.營銷策略[6]

第一,全方位進行渝北區域形象傳播。區域營銷的復雜性和區域形象的多層次性決定了多主體參與渝北區形象推廣傳播戰略的必要性,這就要求在形象推廣戰略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政府、企業和當地居民務必要緊密配合。另外,從政府、企業和居民三大主體的自身利益出發,也需要在地方營銷管理和區域戰略形象管理中建立合作關系。

第二,應用多種媒體進行區域形象傳播。可以借助一些大規模的公眾活動(如重大的體育賽事、國際國內重要會議、博覽會、民間節慶活動等)所具有的間接廣告公關效果,提升渝北區的知名度。

第三,實施強勢營銷策略,對重點區域形象進行提升和推廣。針對渝北區地域較廣闊,內部經濟發展不平衡且人口呈大范圍分散、小范圍集中的特點,其區域營銷和形象推廣必須采取“重點突出、強勢優先、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策略。從戰略地位、資源特征、交通條件、市場潛力等因素綜合考慮,對放牛坪所屬的北部片區、統景所屬的東部片區等中心地帶進行重點包裝和推廣。

(三)精品發展戰略

渝北區農業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可供開發的景點也很多。但是由于前面所論及的諸多不利因素,并沒有太大的知名度。因此,應針對資源優勢,突出重點,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用在刀刃上,打造渝北區都市休閑農業的精品,塑造渝北區休閑旅游的全新形象。相觀研究認為,近城觀光休閑農業地可形成兩個密集帶:第一密集帶為10~49km,第二密集帶為60~89km。而渝北區恰好可形成這樣兩個密集帶:其一為放牛坪所屬的北部片區一帶;其二為統景、印盒所屬的東部片區一帶。可根據這兩帶具有的豐富的物種資源,不同的經濟資源條件,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休閑活動,充分挖掘區域潛力。重點建設白云山—多寶湖山水探奇休閑區、興隆—茨竹山地農業體驗區、衛星湖—華鎣山湖光山色休閑區、兩岔湖—團丘湖濱湖農家休閑區、大盛湖—老君山漁家生活體驗區、草坪—統景—印盒觀光農業與養生休閑區、石船—張關—龍興田園休閑觀光度假區、石坪—玉峰山溫泉與山地運動康體區、回興農業科技園現代農業觀光體驗區九個休閑區。逐步形成以民俗體驗游、野外生存體驗游、動物親近體驗游為主的生活體驗系列、各種農園、果園、花園的觀光游覽系列、休閑度假系列、康體保健系列以及休學度假系列等旅游產品[7]。

(四)科技化戰略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渝北區實施休閑農業發展戰略的要求來看,必須考慮加大科技投入。不僅僅是因為科技能提高農業的產量,還在于高科技的農業作業也是吸引游客眼球的亮點。堅持“科技興旅”的方針,將高科技和普通科技共同融入到農業和旅游業的各個層面,一起為休閑農業服務;提高全民的大旅游意識,特別是領導和企業員工的“科技興旅”意識;成立旅游發展的專家智囊團,為提高休閑農業的科技水平盡力;實行休閑農業管理的現代化和電腦化;加強環境保護和整治技術;加快旅游信息化進程,健全區內的旅游信息系統,在各集散地設立旅游信息服務中心[4]。

(五)多渠道籌集資金戰略

資金瓶頸是制約渝北區休閑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渝北區政府應按照市場經濟導向的原則,拓寬籌集休閑農業發展資金的渠道,采用政府對休閑農業導向性投入和社會資金多元化投入相結合的模式,積極鼓勵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多種經濟成分組織參與休閑農業項目的開發、建設以及其他相關休閑農業業務的經營活動,為渝北區休閑農業發展提供穩定而充足的資金。在具體措施上,一方面,政府可通過制定一系列發展旅游的特殊優惠政策,通過國家、地方、部門、集體與個人一起參與,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資一起上,通過獨資、合資、股份制等形式,吸引中外投資者共同參與渝北區都市休閑農業的開發建設;另一方面,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相關企業的改革,通過優勢互補與市場化運作,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益和整體素質。同時,對重點片區以及重點休閑區的企業進行整合包裝上市,組建大型的旅游企業集團,壯大產業規模,帶動渝北區都市休閑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六)經營管理戰略

針對國家農業局下設休閑農業司的這一政策,應盡快建立起休閑農業區行政管理的復合管理戰略模式。行政管理的復合管理模式是近年各地旅游景區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的成功實踐。在這一模式中,休閑區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開發權與保護權對外統一、對內分離。休閑區管理機構既是休閑區所有權代表,又是休閑區經營主體;既負責休閑區資源開發,又負責休閑區資源與環境保護。但在休閑區內部,管理職能與經營職能、開發職能與保護職能由不同的部門或機構承擔。其管理機構都與當地旅游局合并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在承擔休閑區的經營管理職責時,還負責管理當地旅游業,對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負有重要責任。旅游休閑區實行非企業型管理,經營主體是休閑區管理機構;但同時,休閑區管理機構與當地旅游局合并,使得休閑區管理機構不但要負責景區的經營管理,還具有當地旅游市場管理的行政職責[8]。同時,應設立專門的休閑農業協會,把休閑農業發展的各領域推向市場,實行“誰投資、誰受益”。渝北區是重慶市的農業大區,政府可從稅收和土地審批角度給予開發者優惠與限制,激勵有條件的地方走休閑農業產業化道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3篇

[關鍵詞]休閑農業;模式;特點;發展策略

序言

隨著時代的變革發展,我國的各大產業結構都開始發生變化。不光是工業產業結構做出了調整,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在大刀闊斧進行著。這其中一項就是大力發展休閑農業。休閑農業即將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利用農村特有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以第一產業配合第三產業的模式,有機地將農業生產轉化為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度假休閑的一種新型產業。總的來說,這依然是第三產業的新型發展。我國土地廣袤,民族繁榮,農業生產形態多種多樣,具有發展休閑農業的硬性條件,各地不同的農村生活文化各具特色,足以形成特有的人文旅游資源,這是我國發展休閑農業的優勢。根據現今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休閑農業必將逐漸成為現代農業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

1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

休閑農業的產生遠早于“休閑農業”這個詞的誕生,這是一項在農業資源、農村風貌、農家文化基礎上自發自主開發而來的新型產業。最早的休閑農業脫胎于各地的自然旅游資源,作為天然的旅游資源,中國各地的自然風光吸引了許多游客來往,基于天然的景觀資源,各地的旅游業相關部門在景觀資源的基礎上開發了休閑度假模式的旅游活動。從一開始大規模建設招待所、旅游景區,到依托于當地人民建立新的旅游模式,這期間又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和變化。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發展帶動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其中旅游業更是因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漸興盛。游客們不再滿足于拍照留念或是大型游樂項目的旅游方式,開始需求更加多元化、層次豐富的體驗,這也就促成了農業旅游的形成。這種體驗式的農業旅游產品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了“農家樂”的形式。游客們在這種新興旅游模式中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是旅游活動的主體。“農家樂”提品的收集采摘活動,農活的體驗活動如垂釣、耕種等項目,以及吃住皆在當地農戶的農村民俗文化體驗……等休閑農業的項目。“農家樂”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的觀光體驗,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家庭旅館的出現,帶動了當地GDP的提升。但在當時,這種模式同樣具有一定弊端,家庭旅館質量層次不齊、大量非法“農家樂”出現,當地部門疏于管理導致不可控的后果,尤其是在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綠色、環保、健康的前提下,這種只重經濟利益的“農家樂”模式最終不利于管理和產業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相關部門同樣開始重視“農家樂”模式的弊端,逐步介入管控,一種新的休閑農業模式出現,即“農村示范區”模式。這種“示范區”更符合管控要求,更綠色環保、更具科技含量,由個體經營轉為企業合作的經營模式也讓這種休閑農業更具有發展的硬性經濟基礎。“示范區”的新型農業旅游模式將成為休閑農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2休閑農業的特點

顯而易見的一點是,休閑農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尤其與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費水準密切相關。休閑農業其實映射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變化和調整,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休閑農業的功能也在不斷變化,從單純的觀光式體驗逐漸演變成如今的吧交通、住宿、當地特產、民俗文化等結合起來的系統性的農業生態旅游,其功能也從觀光轉化為休閑娛樂。在現代的休閑農業體驗中,游客可以體驗田園生活,觀感現代農業生產,同樣還可以參觀當地自然生態資源、感受當地人文景觀,比起傳統的旅游模式,新型的休閑農業旅游模式更具綜合性、也更有生命力。

3休閑農業未來的發展策略

盡管現代休閑農業的旅游業發展較之前的“農家樂”模式、純觀光模式有了長足發展,但也并不是完全沒有缺憾的。企業合作模式的引入,必將引起資本追逐、資源和利益爭奪。資本的過度競爭、規劃的不足很容易就會導致市場混亂,從而影響到整個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一定要根據城市化進展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生態自然環境未來的發展戰略方向來進行規劃,突出地方特色,這樣才能促進休閑農業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能夠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得當地經濟水平可以進一步增長。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需求對于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休閑農業模式的創建時,則需要根據消費者需求來創立不同的休閑農業品牌,以此更好的符合當前市場要求。最后,就是休閑農業的發展還需要充分結合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這是我國社會經濟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休閑農業模式的構建,對于當前新農村的發展與建設有著極大的幫助,豐富農村中的產業結構,遵循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幫助農村居民獲得更大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夠調節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關系,為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幫助。需要注意的是,休閑農業的發展與建設,除了要個體意識的重視以外,考慮到其發展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與資源,因此可以結合相關旅游協會或者社會力量來共同建設休閑農業產業,這樣可以對休閑農業市場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服務質量、構建品牌,加深休閑農業的開發深度。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地方政府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幫助,可以出臺相關的支持政策,以此來促進當地休閑農業進一步的發展,為休閑農業模式的發展和建設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環境,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當地經濟水平的增長,為農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扶蓉.長沙市休閑農業發展特點、問題及對策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2)

[2]孫向軍,高綱領.休閑農業的模式、特點分析和發展策略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4(10):22-22

[3]舒錫慧,顏毓.廣西休閑農業發展的特點及經營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1):90-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2t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免费看黄a级毛片| 看全免费的一级毛片| 国产全黄三级三级| 老司机精品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xxx|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牲交VIDEOSSEXESO欧美|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午夜免费秋霞影院| 2018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成色在线视频| a级毛片免费播放|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中文无线乱码二三四区| 日韩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777|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xxxxx性欧美| 色欲色av免费观看| 天堂影院www陈冠希张柏芝|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日本免费一本天堂在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欧美日韩国产三级|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激情网站在线观看| 你是我的女人中文字幕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