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行政執法內容范文

行政執法內容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行政執法內容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行政執法內容

第1篇

為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進程,深入貫徹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增強行政機關的責任意識,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法治政府,根據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有關規定,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年度依法行政考評內容及量化指標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年度依法行政考評的對象為:各縣市區政府(含開發區,下同)、市直各行政機關(包括中、省垂直管理的部門,所屬重點行政執法主體及執法機構,下同)。

二、考評采取以集中組織考評為主,現場考評、自評和社會測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各縣市區和市直行政機關應分別對照年度縣市區政府和市直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考評內容及量化指標評分表(附后),進行自查自評,就本年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情況向市政府寫出專題報告,報告要詳細闡述具體作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工作舉措,并于年12月20日前將自評結果、相關表格(附后)和專題報告報市政府法制辦。集中組織考評從年12月起進行,具體時間和考評對象由市政府法制辦另行通知。

三、對各縣市區政府的考評,包括所屬行政機關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情況;對市直各行政機關的考評,包括所屬單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情況。

第2篇

[關鍵詞]數字內容產業 政策法規 保障機制

[分類號]G120

數字內容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有賴于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國政府已給予數字內容產業一定程度的重視,“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鼓勵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但目前針對數字內容產業的專門法規尚未出現…。立法上的滯后與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極不適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成熟。本文擬對國內外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外成熟經驗,構建我國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和運行保障機制。

1 國內外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現狀分析

1.1 國外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現狀

數據表明,數字內容產業是一個規模龐大、快速增長的產業,2000年全球產業規模為600億美元,而2008年則發展為7630億美元,而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是促成這種良好發展局面的決定性因素。

1.1.1 宏觀層面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的宏觀層面,即國家的宏觀政策導向和法律保障體系。國外數字內容產業發達國家均具有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強有力的產業扶持政策。如美國《聯邦信息資源管理政策》和成熟的行業協會組織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和保障;英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為產業發展確定目標、重點和支持手段;韓國的《數字內容產業發展基本計劃》大力支持開發新的數字內容服務模式;澳大利亞則采取共同規治模型:即政府提供立法框架,業界提供切實可用規則交由立法機關填充整合形成制度,并交由相關機構去監督、實施。

完善的政策法規為產業發展指引了方向,強有力的扶持政策保證了產業發展所需資源、資金、人才等,國外數字內容產業因此呈現蓬勃發展趨勢。

目前,美國數字內容產業產值占GDP的7.8%,文化消費約占家庭消費額30%,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的18%~25%。英國數字內容產業已成為僅次于金融服務業的第二大產業,2006年其產業增加值為573億英鎊,占國民經濟總增加值的6.4%,是英國增長率最快的產業部門。韓國政府把扶持數字內容產業作為振興經濟的國策,2003~2007年間,其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2008年產業規模達103億美元。澳大利亞數字內容產業總產值約210億美元,占GDP的3.5%。

1.1.2 微觀層面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的微觀層面,包含內容資源開發、技術保障、數字版權保護、產業稅制優惠等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數字版權保護。

數字版權保護即通過必要的技術手段保證數字化內容不被非法復制,保障數字內容提供者和運營商的利益,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信息服務。業界普遍認為數字版權管理(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標準體系將成為數字內容產業基礎性政策之一。

國際上DRM技術研究成果頗豐,其中較為成熟的標準有OMA DRM2.2、微軟DRM等。DRM技術標準是整個數字內容產業的關鍵技術標準,保障了產業各方利益,維護了市場秩序,我國亟需制定適合產業需求的DRM標準。

此外,數字內容產業發達國家均通過政策法規保障信息公開與共享,為產業發展提供資源保證,如美國《電子信息自由法》、歐盟《電子歐洲:全民信息社會》等法令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產業發展所需信息資源;在產業人才培養上,日本、韓國等國成績顯著,如日本已建立完善的數字內容產業教育體系,涉及從職業教育到大學高等教育的各個層次;韓國為解決游戲人才的不足,更是設立專業研究機構――游戲研究所;在產業稅制上,國外對數字內容產業有大幅減免優惠措施;在信息安全上,國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政策規避了產業潛在信息安全風險,如美國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法案》、《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歐盟的《信息安全框架決議》等系列政策為數字內容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國內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現狀

隨著網絡與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與完善,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達1711.5億元,較2006年增長34.1%。目前,我國數字內容產業已初步形成以互聯網數字內容、數字影音動漫、移動數字內容服務為主,數字教育、數字出版等市場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

我國各級政府均對數字內容產業態度積極。在國家層面,“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鼓勵教育、文化、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中央各相關部委從各自管理角度制定了相應的宏觀政策,對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予以極大關注:如信息產業部的《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文化部的《文化建設“十一五”規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電影數字化發展綱要》等,都從不同角度對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予以支持。地方政府對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也積極扶持。在上海,200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關于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均對數字內容產業給予極大關注,且上海數字內容產業發展頗具成效:2009年10月,上海市數字內容產業促進中心揭牌,上海市數字內容公共服務平臺開通。臺灣地區則于2002年通過了《加強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推動方案》,后又推出《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條例》。此外,北京、廣東、天津、江蘇等各省(市)均對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大開方便之門。

相比之下,我國對數字內容產業雖態度積極,但缺乏系統的規劃及政策法規體系支撐。對比國外情況,我國在政策法規建設方面尚存諸多問題:①沒有針對數字內容產業專門立法;②政策零散,可操作性差;③政府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缺乏競爭公平性,且監督、反饋環節薄弱,政策實施效果較差。

2 我國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和運行保障機制建設的設想

筆者認為,數字內容產業運行保障機制即由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和確保政策法規效用發揮所采取的措施與手段所構成的有機體,涵蓋政策的制定、執行、監管、修訂等方面。如圖1所示:

2.1 政策法規子系統

依據數字內容產業自身特色及其信息傳播過程,結合我國產業及政策現狀,構建有針對性的產業政策法規體系。

2.1.1 內容服務與技術保障政策 內容服務與技術服務是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支持性行業,是推動整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有著傳承5 000年的文化遺產,在發展數字內容產業上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筆者認為,首先,應在政策上體現對內容資源開發上的鼓勵與扶持,既可傳揚中華文明,又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資源體系;其次,應制

定公共信息資源再利用法規,避免政府大量有用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創造公平、科學的市場競爭環境;再者,制定產業內各細分領域技術標準與規范,以政策引導、規范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掃除技術障礙。

2.1.2 人才政策據統計,我國僅動漫人才缺口就高達100萬以上,與其他行業的人才過剩形成鮮明對比。應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動機制,鼓勵其他行業剩余人才流向數字內容產業,確保數字內容產業人才需求。同時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現行教育體系內多管齊下,構建合理、科學的數字內容產業人才開發機制。此外,鼓勵數字內容產業各從業機構與教育部門聯合,培養產業發展所需各類專門人才。

2.1.3 知識產權政策 由于數字內容產業自身傳播內容易于復制、修改的特征,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在“三網融合”背景下,信息傳播的媒介邊界逐漸消失,各種信息均以數字化形式生產和傳播,這對傳統版權秩序提出了挑戰;同時,數字內容產業融合了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其版權秩序較為復雜,新數字化環境下的版權秩序亟待構建。目前我國適用于數字內容產業的版權政策薄弱,特別在流媒體版權保護技術方面經驗和成果甚少。應構建合理科學的數字版權秩序,促使數字版權登記制度化,制定自主DRM技術標準并推廣、普及。我國數字版權監管認證平臺的構建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與嘗試。

2.1.4 專門產業扶持政策我國數字內容產業尚在啟動階段,需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首先,國家提供無形資產融資擔保機制,改善產業資本環境和融資環境,解決其資金周轉期較長的發展瓶頸;其次,構建產業輔助平臺,提供技術支持、政策咨詢、市場分析、產品營銷等系列輔助行為;通過專項資金資助、獎勵資助或減免稅收及低息、無息貸款等方式,對數字內容產業給予資金支持。此外,鼓勵政策研究、內容開發、技術創新等方面科研資金的投入,加速數字內容產業立法環境的成熟、技術保障水平的提高和產業鏈的完善。

2.1.5 信息安全政策各種通訊及網絡技術給數字內容產業帶來傳播便利的同時,還帶來了信息安全隱患。我國信息安全立法剛剛起步,遠不能適應數字內容產業發展需求。應在國家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信息安全研究,保證信息安全領域立法研究和技術研究的資金投入。同時鼓勵企業或機構設立各類基金,形成國家引導、企業資助、科研機構參與的多元化信息安全研究格局。再者,由于數字內容產業全球化的特點,還應加強國際合作與借鑒,建立國際法律準則,避免跨國信息安全問題。

2.2 執行保障子系統

政策法規體系能否發揮預期管理效果,執行保障工作至關重要。應建立運轉協調、管理有方、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規服務體系,為政策法規有效實施創造環境。

2.2.1 建置統一的產業入口網站,確保政務公開應建立統一的數字內容產業入口網站,及時將產業政策法規公之于眾,確保政務公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民參政議政權,增強大家對政策的認同感,減少政策實施的潛在阻力。同時利用統一的產業入口網站,可及時、便利地得到政策實施的反饋信息,便于及時了解政策政策實施效果并做出相應調整。產業統一入口網站由政府出臺政策支持,下撥專項資金;而企業則通過行業協會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日常管理,應尤其注意網絡安全問題和內容更新。

2.2.2 設置專門行政管理機構和行業協會我國數字內容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產業管理上存在缺陷。一方面,數字內容產業突破了部門和行業界限,對傳統框架下部門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另一方面,沒有統一的行業協會,行業成員缺少合法的利益訴求途徑。為避免政府部門多頭管理、權責不分,保障產業正常發展,首先,應設置專門行政管理機構,避免權力管轄重疊現象,建立專門執法隊伍,保障政策法規的有效執行;其次,構建產業協會,建立政府和企業之間有效的合作與協調機制,增強行業自我管理能力。同時,還應制定統一的行業協會法,確保行業協會的獨立性,避免成為政府職能部門的附屬機構,為行業成員利益訴求構建合法途徑。

2.3 監督保障子系統

本文所構建的監督保障子系統涵蓋兩條原則:即執法監督與守法監督。執法監督是指各類監督主體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及有權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實行的監察、督導活動。而守法監督是指對政策法規客體的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2.3.1 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共進對執法行為來講,內部監督指通過對執法權運行事前的主體要素控制、事中運行控制和事后救濟控制來實現行政執法權內控整體目標的行為。行政執法的內部監督是為了實現執法權的內部控制,確保政策法規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對執法行為的外部監督,指執法機構以外的行政、非行政機構或團體對執法行為、效果的監督,主要包括人大監督、司法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等方式。對產業群體來講,內部監督指產業界內部對自我守法行為的監督,可通過行業協會監督、企業自我監督、企業間互相監督實現;其外部監督指參考瑞典議會監察專員制度,設立數字內容產業專門監督員,監督企業守法情況。

2.3.2 主體監督與行為監督并用

我國現有媒體準八制度是嚴格的主體監管。這種管制策略認為管住了主體,就管制了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數字內容產業傳播渠道進行了事前凈化與規范,但在網絡條件下信息一旦刪除很難恢復,沒有事前的監督與審查,出現問題便很難追究責任。因此,進行主體監督的同時還應采取行為監督,制定產業行為規范,對傳播渠道、傳播內容進行事先約定與規范,將事前規范與事后監管充分結合起來,充分維護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的運行。

2.3.3 渠道與內容監督分而治之數字內容產業處于三網融合背景下,對其產業行為的監督迥異于對傳統媒體的監督。傳統的內容產業分屬不同管理部門,各管理部門同時管理相應的渠道和內容;而數字內容產業基于傳播通道的融合和傳播內容的融合,傳統監管模式不再適用。因此,應使渠道監督和內容監督分而治之,渠道對政策法規的執行效果由一個部門統一監管,而內容對政策法規的執行效果由另一部門監管,避免因管理上的權責不分帶來的混亂,以適應新的產業特征。

2.3.4 技術監督與道德監督并行加緊對數字內容監督系統的研究開發,不斷升級技術監管手段,從技術上削減產業違法行為不易捕捉所帶來的執法困難。在技術監督的同時,倡導道德領域的自我監督。道德是人類行為準則的調節器,運用道德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的有效實施。通過頒布、倡導相關自律性規范文件,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違法可恥、守法光榮的道德氛圍,促使產業從業者和消費者不斷提高素質,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監督他人和自我監督,主動維護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的威嚴,確保行政執法效果。

2.4 信息反饋及政策修訂子系統

政策的權威性來自于科學性,產業政策法規的制

定不可能一勞永逸。應采取措施構建產業政策法規體系的信息反饋與修正子系統,依據產業和環境的發展對政策法規適時作出調整。

2.4.1 政府、企業設立專門情報機構

政府設立專門情報機構,搜集數字內容產業對政策法規體系的反饋信息,并及時將反饋信息處理結果反饋給企業。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政策信息反饋機構,搜集企業自身對國家產業政策法規的適應情況,將政策法規體系中不妥之處及時反饋給政策制定機構,以便國家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戰略,真正建立起數字內容產業的政策法規服務體系。同時,為提高企業對政策法規信息反饋的積極性,可構建合理的政策法規信息反饋激勵機制。

2.4.2 統一培訓政策法規情報人員 采用教育體系、企業競爭情報部門實踐基地教學相結合的多層次培養模式,形成長效培訓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情報人員進行培訓,培養經費可由政府和企業共擔。首先,培養情報人員對政策法規的敏銳性,便于捕捉政府政策信息和企業政策反饋信息;其次,培養情報人員對信息進行分析、提煉、升華的能力,使其能夠向政府政策制定機構提供系統的、具有邏輯性的反饋信息,向企業決策層提供恰當的政策法規;再者,培養情報人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情報搜集工作時遵守情報倫理,做到合理、合法利用情報,并做好保密工作,嚴防情報外泄。

2.4.3 對反饋局限性的認識與預防政策信息反饋過程在政策法規運行一定階段后進行,發現問題存在時間滯延。政策法規制定機構一定要將可能的環境變化因素考慮進來,合理、科學利用反饋信息,重視預防的前饋作用,借鑒外部或以前經驗,盡量避免政策法規反饋信息的這一局限性。應充分考慮利益對政策法規反饋信息的影響。政策的產生以調整和實現某種利益為目的,但政策法規體系應維護整個產業群體的合法利益,避免個別團體在信息反饋中弄虛作假,做到獎罰分明,導善抑惡。

3 結語

數字內容產業是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均有重要意義。我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廣闊的、持續增長的受眾需求,在發展數字內容產業上擁有先天優勢。應借鑒國外成熟經驗,充分考慮我國產業現狀,竭力做到以政策法規引導產業有序運行,以執行保障機制和監督保障機制確保政策法規效用正常發揮,以政策信息反饋機制促使政策法規逐步完善,以此建立系統、科學的數字內容產業運行保障機制,為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成熟提供有效保障,促使我國數字內容產業早日發展成熟。

參考文獻:

[1]楊海平,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管理與法律法規建設的思考,圖書館雜志,2009(10):16-18

[2]韓潔平,畢強,數字內容產業研究與發展,情報科學,2009(11):1741-1746,

[3] Management of Federal Information Resouces. [2010-06-13]..

[4]主建會,李寧,中日韓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簡析,[2010-06-[3]ils.省略/Iist/Iist,aspx?|d=5214

[5]匡惠華,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秩序構建[學位滄文],湘潭:湘潭大學,2008:11-23

[6]SCIC,美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狀況,[2010-06-11] ndcchina, com. cn/ndc/321, html.

[7]CIE. Australian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futures. [2010 -06 - 13].www, archive, delta, gov. au/_ dataZassets/pdf_[ile/0007/37474/Appendix_C. 2_Australiandigital_content_futttres. pdf

[8] DCMS. 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Estimates Statistital Btdletln,2009. [2010 -06 - i2 ]. www, culture, gov. uk/publlca-tions/default, aspx

[9] Australian Capability in Digital Content. [2010-06-12]. austrade, com/Artit:leDocuments/1517/DigltalContent, pd L aspx

[10]王美華,范科峰,岳斌,等,數字媒體內容版權管理技術標準研究,廣播與電視技術,2007(6):19-22

[11]周毅,白文琳,歐美信息內容產業的發展:內涵、路徑及啟示,國外社會科學,2010(3):44-49

[12]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信息協會,中國信息年鑒2008北京:中國信息年鑒期刊社,2008:381-385

[13]徐群輝,金融危機中的中國動漫產業態勢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3):60-64

第3篇

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制定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號-半年度報告》,現予,請遵照執行。

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號——半年度報告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半年度報告全文

第一節、重要提示、釋義及目錄

第二節、公司基本情況

第三節、股本變動和主要股東持股情況

第四節、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情況

第五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第六節、重要事項

第七節、財務報告

第三章、半年度報告摘要

第四章、備查文件

第五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開發行股票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半年度報告是中期報告的一種類型。公司應當遵循本準則的規定,編制半年度報告。

第三條、本準則的規定是對半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凡對投資者決策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不論本準則是否有明確規定,公司均應當披露。

第四條、本準則的某些規定對公司確實不適用的,經證券交易所批準后,公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影響披露內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做出適當修改。

因涉及商業秘密等特殊原因,公司確實不便遵循本準則某些規定的,可以向證券交易所申請豁免,并保證該豁免不會導致對投資者利益的實質性損害。經證券交易所批準后,公司可不予披露相關信息。

第五條、為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保持文字簡潔,在不影響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不致引起閱讀不便的前提下,公司可以采用相互引征的方法,對各相關部分的內容進行適當簡化。

第六條、同時在境內、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如果境外證券監管部門對半年度報告的要求與本準則不一致,應當遵循報告披露內容從多不從少,披露時限從短不從長,其他要求從嚴不從寬的原則辦理,并應在同一時間公布半年度報告。

第七條、半年度報告中的財務報告可以不經審計,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八條、半年度報告中的財務數據可以以人民幣元、千元或百萬元為單位。

第九條、半年度報告的封面應當載明公司法定名稱、“半年度報告”字樣和報告期間。半年度報告印刷文本應采用質地良好的紙張印制,幅面應為209毫米×295毫米(相當于標準的A4紙規格)。

第十條、半年度報告摘要應當包括全文各部分的重要內容,不得出現與全文在內容上不一致,或因遺漏重要事項而誤導投資者的情況。

半年度報告摘要應簡明扼要。

第十一條、公司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上半年結束之日起兩個月內編制半年度報告,并在該期限內將報告全文刊登于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互聯網網站,將半年度報告摘要刊登于至少一種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報紙上。在指定報紙上刊登的半年度報告摘要最小字號應為標準六號字,最小行距為0.02.公司可以將半年度報告刊登于公司自己或其他互聯網網站、其他報刊上,但不得早于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互聯網網站或報刊上披露的時間。

第十二條、公司應當在半年度報告披露后及時將半年度報告原件或有法律效力的復印件及備查文件備置于辦公地點和證券交易所,以供投資者查閱。

第十三條、公司應當在半年度報告披露后,上半年度結束之日起兩個月內,將半年度報告各兩份分別報送中國證監會、公司所在地的證券監管派出機構和證券交易所。

第十四條、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應當保證半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與完整性,承諾其中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就其保證承擔個別和連帶責任。

如有董事對半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無法做出保證或存在異議,或有董事未出席董事會會議,公司應作特別提示。

第十五條、已發行境內上市外資股及其衍生證券且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應當參照執行本準則。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已發行境內上市外資股及其衍生證券且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應同時編制半年度報告外文譯本。公司應保證兩種文本內容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文本上注明:“本報告分別以中、英(或日、法等)文兩種文字編制,在對兩種文本的理解發生歧義時,以中文文本為準。”

第十六條、特殊行業公司除應當遵循本準則的規定外,還應執行中國證監會關于該行業信息披露的特別規定。

第二章、半年度報告全文

第一節、重要提示、釋義及目錄第十七條、公司應當在半年度報告全文的顯要位置刊登如下重要提示:“公司董事會及董事保證本報告所載資料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p>

如有董事對半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無法做出保證或存在異議,公司應披露如下聲明:“××董事無法保證本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理由是:…”。

公司還應單獨披露未出席董事會會議董事的姓名。

第十八條、財務報告已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公司應當明確表述“公司半年度財務報告已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財務報告已經審計并被出具有解釋性說明、保留意見、拒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公司應說明審計意見涉及事項的披露位置,并作以下提示:“公司半年度財務報告已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出具有解釋性說明(或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本公司管理層對相關事項已作詳細說明,請投資者注意閱讀”。

第十九條、公司應當對半年度報告中投資者理解有障礙及有特定含義的術語做出解釋。

第二十條、半年度報告的目錄應當標明各部分的標題及對應頁碼。

第二節、公司基本情況第二十一條、公司應當披露如下事項:

(一)法定中、英文名稱及縮寫;

(二)股票上市證券交易所,股票簡稱和股票代碼;

(三)注冊地址,辦公地址及其郵政編碼,互聯網網址,電子信箱;

(四)法定代表人;

(五)董事會秘書及董事會證券事務代表的姓名、聯系地址、電話、傳真及電子信箱;

(六)選定的中國證監會指定報紙,指定互聯網網址,半年度報告備置地點;

(七)其他有關資料。

第二十二條、公司應當遵循如下規定,披露主要財務數據和指標:

(一)公司應采用列表方式,提供下述主要財務數據與指標: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股東權益(不包含少數股東權益)、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調整后的每股凈資產和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其中,股東權益、每股凈資產與調整后的每股凈資產應披露報告期期末及年初數,其他數據與指標應披露報告期及上年同期數。

公司在披露“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時,應說明扣除的項目及相關金額。

同時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的公司,還應披露分別按國內、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告在報告期凈利潤、報告期期末凈資產上的差異。

(二)第(一)項中的財務數據與指標應按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以下簡稱《年度報告準則》)以及中國證監會頒布的其他有關信息披露規范的相關規定填列或計算。

第三節、股本變動和主要股東持股情況第二十三條、報告期內因送股、轉增股本、增發新股、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或其他原因引起股份總數及結構變動的,公司應當按照《年度報告準則》的附件《公司股份變動情況表》要求的格式及其他相關要求予以披露。如無變化,無須披露。

第二十四條、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期末股東總數。

第二十五條、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期末持有公司股份達5%以上(含5%)股東的全稱、報告期內股份的增減變動及期末余額、所持股份類別以及所持股份被質押、凍結或托管的情況。持股5%以上(含5 %)的股東少于10名的,公司應披露至少10名最大股東的持股情況。

公司在遵循前款規定時,還應披露如下信息:前10名股東所持股份中包括已上市流通股份和未上市流通股份的,應分別披露其數量;前10名股東之間存在的關聯關系;因作為戰略投資者或一般法人參與配售新股成為前10名股東的,應予以說明,并披露約定持股期間的起止時間;前10名股東中代表國家持股的單位以及外資股東。

第二十六條、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報告期內發生變化的,應當列明披露相關信息的指定報刊及日期。如無變化,無須披露。

新控股股東或新實際控制人為法人的,公司應簡要說明其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主要業務及產品、注冊資本、股權結構、報告期凈利潤以及報告期期末凈資產;新控股股東或新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的,公司應簡要說明其姓名、性別、年齡、主要經歷及現任職務。

第四節、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情況第二十七條、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公司股票的變動情況。如無變化,無須披露。

第二十八條、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新聘或解聘情況。

第五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第二十九條、公司管理層應當對財務報告與其他必要的統計數據以及報告期內發生或將要發生的重大事項,進行討論與分析,以有助于投資者了解其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含現金流量情況,下同)。

管理層的討論與分析不能只重復財務報告的內容,應著重于其已知的、可能導致財務報告難以顯示公司未來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重大事項和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已對報告期產生重要影響但對未來沒有影響的事項,以及未對報告期產生影響但對未來具有重要影響的事項等。

第三十條、公司管理層應當說明報告期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凈利潤、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或凈減少額,下同),以及報告期期末總資產、股東權益等主要財務數據與上年同期或年初數相比發生的重大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十一條、公司管理層應當說明報告期經營情況,包括:主營業務的范圍及經營狀況,公司主營業務涉及具有不同風險行業、地區的,應分別闡述占報告期主營業務收入10%以上(含10%)的經營業務所在行業或地區、主營業務收入及主營業務成本;報告期內主營業務發生的變化;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情況;對報告期凈利潤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經營業務。

第三十二條、公司管理層應當說明報告期投資情況,包括:

(一)在報告期內募集資金或以前期間募集資金的使用延續到報告期的,公司應披露有關投資項目的實際進度及收益情況;未達到計劃進度和收益的,應解釋原因;尚未使用募股資金的用途;募股資金用途發生變更的,應說明變更原因、是否已履行變更程序、新的用途、實際進度與收益情況;

(二)重大非募股資金投資項目的實際進度和收益情況。

上述投資行為若涉及增加新的被投資單位,公司還應披露該單位的名稱、主要經營活動、公司擁有其股東權益的比例。

第三十三條、公司管理層應當將報告期實際經營成果與招股上市文件或定期報告披露的盈利預測、有關計劃或展望進行比較。有重大差異的,應予以說明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十四條、公司管理層應當簡要說明下半年的經營計劃,包括收入、費用計劃等,分析可能對下半年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這些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程度。公司對上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本年度經營計劃做出修改的,應予以說明。

第三十五條、公司管理層如果預測下一報告期的經營成果可能為虧損或者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大幅度變動,應當予以警示。

第三十六條、財務報告經注冊會計師審計,并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公司管理層應當對審計意見涉及的事項予以說明。

上年年度報告中的財務報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公司管理層應對審計意見涉及事項的變化及處理情況予以說明。

第六節、重要事項第三十七條、上年年末公司治理的實際狀況與中國證監會有關文件的要求存在差異的,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已采取的整改措施及整改情況。報告期期末仍存在差異的,應分析該差異對公司的影響,說明擬采取的整改措施和預計所需的時間。

第三十八條、公司應當披露以前期間擬定、在報告期實施的利潤分配方案、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或發行新股方案的執行情況。

第三十九條、公司應當披露在報告期內發生及以前期間發生但持續到報告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的涉及金額、進展情況或審理結果及對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影響(包括由此產生的損益占報告期凈利潤的比例等,本節下同)。

第四十條、公司應當披露在報告期內發生及以前期間發生但持續到報告期的重大資產收購、出售或處置以及企業收購兼并事項的涉及金額、進展情況及對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影響。

第四十一條、公司應當遵循如下規定,分類披露在報告期內發生的重大關聯交易信息:

(一)購銷商品、提供勞務交易應披露下述信息:交易總金額占同類交易總金額的比例及對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影響;在前一定期報告或臨時報告披露過的有關協議在報告期內的履行情況;交易方、交易內容、交易價格、交易金額與結算方式在報告期內發生重大變化的交易的變化情況;關聯方之間存在大額銷貨退回的,應予說明。

(二)資產收購、出售交易應披露下述信息:交易方、交易內容、定價原則、資產的帳面價值、評估價值(若有)、市場公允價值(若有)、交易價格、結算方式及對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影響。交易價格與帳面價值、評估價值或公允價值差異較大的,應說明原因。

(三)公司與關聯方報告期期末存在債權、債務或擔保事項的,應披露形成原因、清償情況、對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影響以及有關承諾(若有)。

(四)其他重大關聯交易信息。

第四十二條、公司應當披露如下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況信息:

(一)在報告期內發生或以前期間發生但延續到報告期的重大托管、承包、租賃其他公司資產或其他公司托管、承包、租賃公司資產事項的信息,包括交易金額、期限以及對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影響。

(二)在報告期內發生或以前期間發生但延續到報告期的重大擔保合同信息,包括擔保金額與擔保期限。對有明顯跡象表明可能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擔保事項,公司應予明確說明。

(三)在報告期內發生或以前期間發生但延續到報告期的重大委托他人進行現金資產管理的信息,包括受托單位、委托金額、起止時間、約定收益、實際收益、期末余額以及該項行為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程序。

第四十三條、公司或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含5%)的股東在報告期內發生或以前期間發生但持續到報告期的對公司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可能產生重要影響的承諾事項的,公司應當披露該承諾在報告期內的履行情況。

第四十四條、財務報告已經審計的,公司應當披露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稱、注冊會計師的名字以及審計費用。

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司應披露解聘原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以及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程序。

第四十五條、公司應當披露在報告期內發生的除上述第三十七條至四十四條規定之外,且未曾在臨時報告中披露過的其他重要事項信息。

第四十六條、對上述第三十七條至四十五條規定之外,且已在前一定期報告或臨時報告中披露過的在報告期內發生以及在以前期間發生但持續到報告期的其他重要事項信息,公司應當編制索引,注明有關事項的名稱,有關報告刊載的報刊名稱、日期及版面,刊載的互聯網網站名稱及檢索路徑。其中,對多次發生的同類重大事項,公司應注明涉及金額的合計數。

第七節、財務報告第四十七條、公司應當在半年度報告中披露利潤及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報表附注。

第四十八條、財務報告未經審計的,公司應當注明“未經審計”字樣。財務報告經過審計的,若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公司應明確說明注冊會計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若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為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公司應披露審計報告全文。

第三章、半年度報告摘要

第一節、重要提示第四十九條、公司應當在半年度報告摘要的顯要位置刊登如下重要提示:“公司董事會及董事保證本報告摘要所載資料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p>

“本半年度報告摘要的目的僅是為公眾提供公司上半年的簡要情況,報告全文同時刊載于***.投資者在作出重大決策之前,應當仔細閱讀半年度報告全文?!?/p>

其余重要提示內容應按照第十七、十八條的規定披露,無須披露第十九、二十條的內容。

第二節、公司基本情況第五十條、公司應當按照第二十一條第(二)、(五)項的規定披露有關信息,無須披露其余內容。

第五十一條、公司應當按照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披露主要財務數據和指標。

第三節、股本變動和主要股東持股情況第五十二條、公司應當按照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條的規定,披露股東變動和主要股東持股信息。

第四節、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情況第五十三條、公司應當按照第二十七、二十八條的規定,披露報告期內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有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a| 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妲己丰满人熟妇大尺度人体艺| 久青草国产免费观看|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强行入侵粗暴h肉囚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被猛男cao尿了|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试看|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欧美性活一级视频| 啊昂…啊昂高h|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vr在线观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色偷偷www8888|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视频高清在线看 |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羞羞歪歪汗汗漫画| 国产在线视频凹凸分类| 99re热久久资源最新获取| 无需付费看视频网站入口| 亚洲欧美丝袜制服在线| 男人天堂手机在线版|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三上悠亚ssni409在线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男生的肌肌插入女生的肌肌|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国产人妖ts丝丝magnet|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