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數學課堂管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范圍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進行,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經發生了變化。在課堂管理的理念上,已經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發展,認為課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課堂管理的策略上,由注重行為控制轉向注重協調課堂中其他因素,滿足學生需要。在課堂管理的方式上,強調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承擔自己可以承擔的責任,自己管理自己。對于課堂管理作用學者們已經達成了普遍共識,認為科學有效的課堂管理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管理,提高教學效率,是小學數學老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課堂管理概述
(一)課堂管理
課堂一般是指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管理一般是指統一組織協調工作各部分而為目標服務的過程行為。因此顧名思義課堂管理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參與課堂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目標而進行的與課堂教學有關的事項,包括準備課堂環境和資料、建立和維持課堂教學秩序、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等內容。可以說,課堂管理主要包括了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的管理監督和促進引導兩個方面內容,新課改后,課堂管理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參與教學,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也符合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
(二)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課堂管理的最終目的。所謂有效教學是隨著教育學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教學理念,國內外學者對有效教學有不同的含義界定,綜合學者意見和我國有效教學理念運用的實際情況,本文認為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和學生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科學的途徑、最優的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都獲得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中體現出的一種現代教育理念。
二、小學數學課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后,新課程對學校、教師和學生及課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實際生活中,新課改后小學數學課堂管理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課堂管理難度較大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過程性課堂要求,強調數學課程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是學生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等多方面也得到進步和發展;同時還強調要改變原有單一的被動學習方式,要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更加主動的積極學習,教師要進行引導和激勵,這些都對教師在課堂管理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教師課堂管理的難度。
有學者曾就新課改后課堂管理難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92.5%的教師認為在新課改后,由于對課堂教學過程有更高的要求而造成教師對課堂管理的難度加大;6.7%的教師認為和以前沒有什么區別;0.8%的教師認為課堂管理變輕松。由此可見,現實生活中教師已經感受到新課改后,課堂管理難度的增大。
(二)引導方式缺乏有效性
新課改之后,在課堂上教師開始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增加了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的內容,最常見的就是在課堂上采用合作學習、個性化等引導學習方式。但是,合作學習方式在運用中存在混亂的狀況,比如在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時,幾個學生開始一組討論,看似更加自主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其實是不是所謂地瞎說一通,或是借學習討論之名討論別的事情,思想開小差,真正學到的知識很少,缺乏有效性。個性化是指在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可以依照自己不同的個性選擇感興趣的討論題目,進行發散思維的思考,但過分強調以學生為本,給學生過多的個性空間,而不加以適度引導,使得學生不能夠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學生成長的教育有效性不足。
(三)探索學習方式不完善
新課標提出了一種新的學習數學的方式,就是探索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在實踐中充分理解理論,以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實際情況是,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教師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和數學知識給予及時有效的回答,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敷衍了事甚至感覺厭煩而置之不理;現在小學生通過電視、電腦,了解了很多新奇的現象,接觸的也是新鮮的事物,有的教師已經不能夠回答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
三、完善小學數學課堂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明確的課堂管理目標
新課程下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態度和價值觀。因此,體現在課堂管理中就是要樹立明確的課堂管理目標,首先是營造出寬松而又嚴謹的課堂氛圍,其次是要適度地強調課堂秩序,最后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課堂管理中教師的有效引導
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過:“教師的引導作用,重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改其知,非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這也正是目前課堂管理中教師要做到的。首先是要深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樂于接受的引導方式;其次是用合理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習;再次是在學習過程中重視讓學生養成思考的邏輯,善于總結和概括;最后是在引導方式中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不盲目注重學生個性,要進行一定的監督和指導。
一、尊重學生,建立師生友好關系
教師與學生應該是亦師亦友的關系,課堂上教師是為學生解答疑惑的良師,課下教師是學生在生活上的益友。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友好關系,成為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和生活上可以交心的朋友。教師要建立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實現課堂管理的民主化。融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數學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學生尊敬老師,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對于學生的優點給予表揚,對學生的不足予以指點教導,要注意態度和語氣,寬容學生缺點,避免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加強學生改進的信心和動力,展現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優勢,樂于表現自我,在融洽的氛圍中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二、注意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履行“育人”的職責,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對學生行為給予鼓勵和糾正,好的要發揚強化,不好的就要改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積極的心態。例如,在平時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監督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生活行為,如課堂聽講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人際交往情況等等,需要改正的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改正,優異的行為要給予肯定與表揚,幫助學生養成上課積極聽講、下課認真復習、課后獨立完成作業、不交損友的良好行為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就建立了獎罰制度,例如上課認真聽講就獎勵一個“花朵”,作業優異者就獎勵一個“花朵”,做了好人好事的也獎勵一個“花朵”,到了學期末后,學生可以憑借自己手中的“花朵”兌換獎品和禮物。這種游戲形式的教育方式,抓住了學生活潑好玩的心理特點,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動力和積極性,在生活中有效地監督自己,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在“游戲”教學中得到了鍛煉,是一個“一箭雙雕”的好辦法。
三、采用隱形管理教學提高管理質量
公開的管理教學有許多不能解決的問題,對于那些不服從管理的問題學生,教師要采取隱性管理,在不影響授課的情況下,進行非公開的教育指導,例如興趣示意法、提問示意法、手動示意法、表揚示意法等。隱性管理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備的高效性、靈活性,不失為一種教學管理的藝術,既能幫助小學生糾正錯誤,又能維護小學生的自尊心,是教學管理中一種高效實用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管理策略
有效教學和課堂管理,是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授課時所要把握的重要方向。有效教學是指在老師的指揮下,為完成教材分配任務而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課堂管理,則是圍繞課堂的有效教學而進行的約束手段,目的旨在使教學手段得以順利實施。兩者結合起來,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理性設定有效的課堂管理目標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不同,課堂的教學目標和管理目標也會相應的不同,老師要靈活地尋找出讓學生遵循的課堂教學方法,課堂的環境決定了其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老師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成果的優劣,決定學生能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所以,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僅要對教學課程有清晰的方案,對課堂管理,也要有一番目標的設定,這樣既能輔助課堂教學的進行,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在整個課堂管理中讓自身水平不斷得以提升,使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盡管新課改的進程在逐步深入,但是關于課堂管理,老師也不能隨著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而放松下來,反而需要更加合理地將管理的目標設定與課堂教學更加貼切。例如,在六年級的“幾何圖形探究”教學中,多數老師也采取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然后讓學生利用剪刀、美工刀等來制作一些幾何圖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肯定會暴露出來,如果老師在事前沒有設定合理的管理目標,只是一味地放任學生自主進行,那么很可能會導致一些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使教學效率大為降低,所以,老師不妨在活動開始前,設定一個小紀律目標:制作交流的過程,只限于在本組,或者有疑問時,只能在書本上尋找答案,當然,在制作完成后,老師可以在全班進行制作總結,以免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
二、基于管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當然,教學是一門藝術,不能只是簡單地灌輸理念,要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合理的分析利用,所以,老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的同時,還要保證教學質量,就要下些功夫了。不能僅僅是利用自己的教師身份來立規矩,要通過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遵守課堂紀律,完善課堂管理。在小學數學復習教學中,可以通過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老師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構筑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維護小學數學課堂的管理。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分數問題”時,老師可以在“認識分數”這一章節中,利用一些簡單的小道具,可以是一塊餅干,也可以是幾個漂亮的玻璃球,同時從下面選出幾名同學,來進行分配工作,在活動的進行中,老師可以拿教材上的實例和自己進行的活動來對比,這樣就能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清晰地認識到分數的概念知識。
三、重視課堂的總結與課后的鞏固
一堂高效的教學課,是離不開總結的,在結構上,整堂課必須要首尾呼應,有開頭,有結尾。經過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老師不重視課堂內容的總結,導致學生雖然聽了很多,學了很多,但對內容沒有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導致在課堂后面的“留白”時間,老師感覺輕松了,學生感覺自由了。每堂課的最后,都是紀律渙散的高發期,而一堂課的所有努力,也很有可能在那段短短的時間里,化為泡影,所以,老師要在每堂課的最后,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這不單單是對課堂知識的總結,還是對課堂紀律的約束,通過課尾的講授,老師也能夠更好地將作業任務下達,對教學效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總而言之,課堂的管理得當,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授課,但管理方式不能只是盲目地威嚇,老師要與學生多多交流,促進課堂環境的和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作者:鄒鳳林 單位:江西省貴溪市第二小學
參考文獻:
[1]龍燕.有效教學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管理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