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工程管理與經濟決策方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字]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水利工程管理的概述
1.1水利工程管理含義
“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對已建成的水利工程進行檢查觀測、養護修理和水利調度運行,保障工程正常運行,以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的工作;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務是:保持工程建筑物和設備的完整、安全,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況;正確運用工程設備,以控制、調節、分配、使用水源,充分發揮其防洪、灌溉、供水、排水、發電、航運、水產、環境保護等效益;正確操作閘門啟閉和各類機械、電機設備,提高效率,防止事故;改善經營管理,不斷更新改造工程設備和提高管理水平。”其中,基于水利工程評價機制的項目工程的運用、維修和保護工作,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的水利工程,只有在有效的管理下,才能驗證設計的正確科學與否并進一步達到預期效果。
1.2水利工程管理內容
水利工程管理由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組織管理與經營管理這四個部分有機組成,其中工程管理是基礎,用水管理是中心,組織管理是保證,經營管理是關鍵,也是促進、鞏固與發展以上三方面管理的重要手段。
1.2.1工程管理
作為整個管理工作的基礎,工程管理工作的技術要求較強,其主要內容一般包括工程的合理應用、工程的養護維修、工程的觀測、工程的防汛搶險等專業性作業。
1.2.2用水管理 用水管理是整個管理工作的一個中心環節,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工程效益和工農業的發展。一般情況下,用水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計劃用水、量水管理、水量調度等內容。 1.2.3組織管理 組織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處理各個用水單位間的用水利益關系,通過合理使用水利設施,堅持“統一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并結合取專業管理機構和群眾性管理組織,組織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2.4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要求首先保證工程的安全,通過與工程、用水、組織管理的結合,進行多種經營,充分利用水土資源,以達到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效益的目的,從而增加財富收入,又反過來促進工程、用水與組織管理。
1.3水利工程管理意義
三分建,七分管就是說水利工的基礎是建設,關鍵是管理,目的是使用。所以工程管理的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到水利工程的效益,還將關系著水利工程的正常安全運行,影響著經濟社會的正常秩序。由此看來,加強當代水利工程管理并確保水利工程效益的最大發揮刻不容緩。
2.項目評價機制的理論
2.1項目評價機制的含義
“評價機制是指政府行政許可審批前,對待批項目的前置許可的可行性評價,一般由法定的中介機機構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政府部門評價機構出具的評價決定批準或者不予批準。如工業項目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等;采礦項目必須通過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礦山安全評價等。”
2.2項目評價機制的理論現狀
目前關于項目評價機制的理論還發展的并不完善,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評價方法不一致、評價范圍有限、關注領域受限、缺乏協調機制等等,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評價機制理論也在不斷的發展中。
3.水利工程管理的評價機制理論
3.1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含義
“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是指水利工程建成并經過一段時間的投產運營后,對水利工程進行的總結性評價。后評價目的在于評價工程的實際運行狀況,以確定工程是否達到規劃設計設定的目標和預測的投資效果,評價工程建設決策是否正確,建設實施是否成功,為工程以后的運行管理提供參考意見,供類似工程建設決策借鑒參考。”評價視角包括工程決策、實施過程和運行管理等各階段的狀態、原因和影響,評價方法是結合全面調查與對比分析的綜合評價方法,評價目的是總結工程管理經驗、改進管理技術、以提高工程運營水平與項目效益。
3.2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內容
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主要包括過程評價、經濟效益評價、影響評價和持續性評價這四個方面。
其中,過程評價主要由立項評價、設計評價、施工評價、生產評價以及投資評價構成。經濟效益評價主要涵括工程財務效益和國民經濟效益兩方面。影響評價則是指環境影響、社會影響、生態影響以及人文影響。持續性評價主要是指工程持續發揮效益的措施建議。
3.3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特點
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因水利工程自身的特點也具有不同于一般的評價機制的特點:
(1)評價內容廣泛——水利工程后評價包括過程評價、經濟效益評價、影響評價以及持續性評價且每一項評價涉及面廣,橫向與縱向結合,整體與局部交織。
(2)資料搜集困難——一方面由于評價機制涉及面廣,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實踐性造成了評價機制的資料搜集的困難,這就為建立科學的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3)定性定量結合——水利工程作為一項科學工程,對數據的精準性要求嚴格,需要進行定量分析;而工程管理作為一項設計人力、財力與物力多重社會因經濟因素的工作,必須進行準確的定性分析,這就決定了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將是一項定性定量結合使用的工作。
4. 水利工程的評價機制構建
4.1評價機制內容的控制
根據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的特點,對評價機制內容的控制主要體現在過程評價、經濟效益評價、影響評價以及持續性評價這四個方面。
4.1.1過程評價
通過對水利工程項目周期的劃分,水利工程管理的過程評價主要包括其前期決策、工程準備、建設實施、竣工投產等方面。其目的是為了在于找出項目決策、管理組織、前期準各、開工準備、實施過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經驗。
4.1.2經濟效益評價
水利工程的社會性決定了其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是以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第一目的,這就決定了經濟評價效益過程中要以國民經濟效益為主,財務效益為輔。
4.1.3影響評價
水利工程管理的影響評價包括對經濟、社會和環境、人文等方面產生的效益,包括有形與無形的結果。
4.1.4持續性評價
水利工程管理的持續性評價一般應包括財務分析、環境影響分析、技術條件分析、管理和機構分析、政策分析等方面,主要對項目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分析。
4.2確定評價標準
要建立客觀科學的評價機制首先要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即水利工程管理評價機制要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 符合我國水利管理現代化的宗旨;
② 指標體系既要堅持全面系統性原則,又要堅持協調一致性 ;
③ 指標體系的構建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指標的選取要具有針對性和可比性;
④ 評價機制的預期效果要綜合考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兩個方面 ;
⑤ 指標體系要具有層次性,綜合反映社會、環境、經濟不同高層次的要求;
4.3選擇評價方法
理論界存在著多種評價方法,包括專家評價法、經濟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等,但是每種評價方法都有其可取之處和局限性,只有通過綜合運用才能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可靠。目前綜合評價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兩類:一種是通過幾種方法的同時使用,綜合不同的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另一種是通過集中不同方法的探究形成新的方法進行綜合評價。
4.4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水利工程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針對水利工程的特點,用以反映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指標集合,由工程技術、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管理機制等幾個方面的量度指標構成。”在指標體系構建的時候,一方面要注意指標的動態發展性與長期通用性相結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指標的代表性和全面性,既要選取有針對性的指標,又要不漏不缺,同時指標要體現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要求。
4.5綜合評價
1、指標確定。評價機制采取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定性指標 ,要進行相應的分類與排序,而定量指標則可以通過實地測量確定相應數據。
2、 權重確定。對于不同特點與功能的項目,應在指標取舍選擇之后按其重要性進行分層排序并確定權重,權重確立可以采用客觀法與主觀法。
3、目標值確定。作為定量指標評價的基礎,目標值的確定要具有客觀代表性,并且要結合當地社會發展程度、經濟狀況、人文環境、地域特征等特點,為定量指標提供一個相對的比較值。
4、 指標考核。在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考核包括一級指標考核與二級指標考核。二級指標是最原始的指標數據,通過對定性指標的排序與定量指標的計算而確定的;一級指標則是間接指標數據,是根據二級指標數據的考核結果,并結合各指標權重進行加權平均所得。
5、 總體評價。總體評價是在選定的評價方法下對考核的指標進行一定的計算處理后,在進行加權、匯總與排序,從而綜合評價水利工程管理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解析;土木工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TD3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6-0343-01
我國工程管理建設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隨著我國大規模工程建設經驗的不斷積累,我國土木工程、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建筑施工組織與技術土木學與地基基礎、城市規劃的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個科學、創新、有效的工程理論體系。工程建設在朝氣蓬勃的發展,其創造的經濟價值令人嘆為觀止。雖然我國的工程理論體系已經有較大發展,但仍然不夠成熟完善,因此加強理論解析與體系構建是非常重要的。
1 淺析工程管理類的理論內涵
1.1 淺析工程管理項目及工程經濟學的內涵
工程管理項目是指以工程本身為基礎,對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計劃、決策、控制和協調,結合其他工程管理科學實現工程目標。工程管理項目具有系統性、復雜性、綜合性特點,與其他管理方式不同,工程管理項目不僅具有管理學特性,還兼備工程學特征,工程管理者要針對工程環境,運用現代的工程學和管理學手段進行工程管理,實現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工程管理與經濟息息相關,從工程經濟學的角度將,工程管理項目能夠提高工程效益,促進工程完成進度,有利于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2 淺析工程管理類的界定與分類
工程管理及基本原理與其他管理學有所不同,其兼備管理學科和工程學科的特點,具有基礎性、抽象性,在獨特的工程技術背景下,運用管理學的策略與方法,實現工程管理對工程的預期目標。工程管理類的界定與工程自身特點息息相關,包含技術集成性和產業相關性,是工程管理者在特定的產業環境基礎上,運用特殊形式對技術集成體的綜合管理。隨著當前工程管理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工程管理不僅是在建筑工程領域被廣泛應用,在其他行業,例如石油、化工、礦業、通信等也被廣泛應用,因此,當前的工程管理的界定與分類更加廣泛。目前,針對工程管理的分類主要按照工程性質有以下幾種:第一,建筑類工程管理。主要是對道路、鐵路、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等建筑工程的管理。第二,制造類工程管理,包括機械、化工、電氣等技術性行業工程的管理。第三,采掘類工程管理,主要是石油、天然氣、煤礦等開采工程的管理。第四,探索類工程管理,主要是航天、生物醫學等科學探索工程的管理。[1]
1.3 淺析工程管理體系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
工程管理體系涉及內容復雜,與其他學科具有密切的聯系。工程管理與工程學,其具有工程技術背景的特征,運用工程理論和技術要求,促進工程學的發展;工程管理與管理學,其運用管理學基本理論和科學方法,合理配置工程組織、人力、財力和物力,提高工程建設水平;工程管理與經濟學,工程師將運用經濟學特點,從宏觀、微觀等視角分析工程決策、投資,對工程項目進行科學評估和管理;工程管理和系統論,系統論是以研究系統模型、結構、規律為基礎的,運用邏輯學和數學等學科對系統進行管理。工程管理結合系統論的理論和思想,構建更加科學的工程管理體系;工程管理與信息科學,信息科學深入工程管理的組織,調節管理理論和思想、方法間的互動,最終改變整個過程管理系統及其理論與實踐。
2 簡述工程項目管理體系的特點
2.1 簡述工程項目管理體系的特點
工程項目管理體系與一般管理體系的特點不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首先,工程項目管理體系的管理對象以工程技術為主,根據工程技術管理規定,具有一定的行業特征。其次,具有理論和應用的互動特征,工程項目管理體系不僅是管理學、經濟學等基本理論的應用,更是工程技術與建設實踐的結合,是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的互動過程。最后,涉及領域廣泛。工程管理涉及多個領域,包含工程整體,從工程規劃、設計到施工、運行,從開發管理到制造生產,包括技術創新和改革等,工程管理范圍非常的廣泛。此外,工程管理體系與其他項目管理系統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管理對象不同,環境形式存在區別,但是,管理目標相似,項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在工程管理中也同樣適用。
2.2 簡述工程管理理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工程管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甚遠的影響,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提高投資效益,為工程建設提供創新的平臺,推動科技的進步,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發展。首先,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工程管理理論將工程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有利于保證工程質量,保障民生安全。通過對工程技術進行創新和改革,合理的控制工程工期,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投資收益,對工程作出科學決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其次,推動工程技術進步。工程管理為工程建設鋪設良好的平臺,不僅能夠促進行業的科技進步,還能夠引導科技成果的快速轉換,提高整個工程領域的科技創新。最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工程管理以科學發展觀作為理論指導,把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工程理念,促進人與社會、自然間和和諧相處,尋求環境與經濟的平衡發展,促進社會公平。
3 淺析工程體系的構建
3.1 淺析土木工程理論體系構建的核心
土木工程理論體系的構建是以人為服務對象的,所以其構建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協同創新,構建和諧。以哲學的角度思考問題,工程理論體系的建立的目的就是促進人與社會、自然間的關系,運用工程管理對工程進行正確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使工程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土木工程理論體系的構建將工程系統管理更加完善,在面對復雜的情況時,在工程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解決問題,實現工程順利進行。
3.2 淺析建筑施工工程理論體系構建的方法
建筑施工工程理論體系相對系統、復雜,工程理論體系也是一個猶記得、邏輯化的體系,通過嚴謹、科學的構建方法實現建筑施工工程理論體系的完善。首先,邏輯方法。邏輯方法是以邏輯思維出發,從基本概念和沒有經過證明的假設為出發點,對整個理論體系進行推演。邏輯方法能夠結合大量工程實踐和經驗,通過推演總結提煉出規律、定理和定律,將知識提升至理論,在將理論系統化處理,最終形成一個體系。其次,歷史方法。歷史方法是根據研究對象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不同階段、形態和過程來研究理論體系,運用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反應對象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實現對施工工程理論體系的構建。
4 結語
工程管理體系建立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工程管理過程中,其主要目的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和諧和互動,運用科學的手段加強對工程的決策、計劃、組織和協調、控制,實現工程的順利發展,促進工程技術的進步和經濟效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繼善,王孟鈞.工程與工程管理的哲學思考 [J].中國工程科學,2008(10).
【關鍵詞】工程管理;理論體系;構建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046-01
一、工程管理的界定與影響
(一)工程管理的界定
工程管理是指為實現預期目標,有效地利用資源,對工程所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具有系統性、綜合性和復雜性。
工程管理科學是圍繞工程產生和發展的一系列技術管理科學、產品管理科學和產業管理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工程管理科學是工程科學和管理科學融合的結晶,是一種而向工程的管理科學。換句話說,工程管理科學是研究工程科學方法和管理科學方法如何有效結合以實現工程效益最大化的一門學科。
(二)工程管理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進入21世紀以來,工程管理被世界范圍內的工業界、企業界廣泛認同,時代在呼喚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體現在:提高投資效益,促進經濟增長;搭建創新平臺,推動科技進步;保持工程理性增長,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等方而。
1.提高投資效益,促進經濟增長。工程規范化、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有利于保證工程質量,保障民生安全;工程管理技術的不斷創新,使工期的合理控制能力得到增強,及時發揮工程投資效益;科學決策、價值工程、目標管理等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2.搭建創新平臺,推動科技進步。重大工程的建設與實施提供了自主創新平臺,有利于推動行業科技進步;通過工程管理有意識地搭建成果轉化平臺,引導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將有利于我國提高我國科技成果的應用水平;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可以讓不同類型的人才有更大的思考空間和學習空間,培養出更多綜合型的創新人才,以提高我國工程領域的創新能力。
3.保持工程理性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倡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可持續發展的工程哲學為統領的新型工程理念,保證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轉變工程發展方式,把“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思想灌輸到工程管理的思想中,尋求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的平衡;利用工程外部效應,促進社會公平,最大程度地減少工程外部環境負敖應,使得外部效應內部化,減少外部效應對社會和自然帶來的損害,實現工程與社會、工程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二、工程管理理論體系構建方法
理論體系是概念發展的有機組織,是邏輯化的概念推演與展開的過程,是學科概念以及概念間的聯結,通過推理、論證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的邏輯系統。理論體系的建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經過嚴謹、科學的研究,是科學研究的產物,必須以寬厚、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有一系列的理論準備,并且需要正確、科學的方法。
(一)邏輯方法
邏輯方法從基本概念、未加證明的假設出發,邏輯地演繹出一系列新的概念、經證明的一系列定理,從而推演整個理論體系的方法。愛因斯坦曾指出“完整的體系是由概念、被認為對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邏輯推理得到的結論這二者構成的”。
工程管理理論體系的產生過程是一個從原材到毛坯再到成品的發展過程。首先根據大量工程實踐進行科學概括形成經驗,再總結提煉成規律、定理或定律,進行歸納應用形成知識,知識提升形成理論,理論系統化、體系化形成理論體系。可見工程管理理論體系的形成是一個由凌亂到清晰、由片而到系統的過程,是從大量工程實踐不斷推演、演繹形成理論的體系化的過程。
(二)歷史方法
歷史方法是根據研究對象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不同階段、形態和過程來研究理論體系,反映對象的本質與發展規律的方法。事物在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中有其內在規律,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體現。
工程管理起源于工程實踐,從經驗走向科學,從傳統走向現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古代大興土木建造了許多為后人所稱道的傳世工程,如萬里長城、都江堰等,其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優良做法承載著數千年的經驗與智慧,工程管理的影子依稀可見;隨著經驗與教訓的積累,簡單的原理與方法得到總結并加以運用;隨著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經驗、原理不斷系統化為理論、技術方法,工程管理逐漸向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開始轉變;項目管理的引進推動了工程管理的發展,工程管理在項目管理的原理與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深入發展,工程管理領域不斷擴展,工程管理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特征越來越明顯。工程管理不僅僅是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更是一門科學;不僅僅是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工作的體現,更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體現。
三、結語
當前,我國工程實踐不斷發展,工程管理影響力不斷增強,工程管理理論研究不斷深化,工程管理的價值逐漸得到隊同,工程管理的學科地位開始得到確認,但是一門完整的學科需要理論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工程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是當前的迫切任務與重要課題。科學理論體系的構建需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如邏輯方法、歷史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等,還需要尋找更多有效、合適的方法幫助構建理論體系。相信隨著工程管理實踐的探索與研究和工程管理理論的深化與論證,工程管理理論體系最終將得以構建與完善。
參考文獻:
[1]何繼善,王孟鈞,王青娥工程管理理論解析與體系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