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職中職業規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是幫助其正確認識自我、全面分析職業需求、培養自主規劃與自我創業能力的教育;是指導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認知、確立職業生涯目標、構建發展臺階、尋求最佳發展途徑、制訂發展措施、調整發展規劃的課程與活動。幫助和指導中職生制定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使中職生充分認識自己,客觀分析環境,合理定位,科學樹立職業目標,正確選擇職業,從容步入社會。
我通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職中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
職業選擇,是個人對于自己就業方向和工作崗位類別的比較、挑選和確定,是人生的一種決策。職業選擇是個人能力意向與社會崗位的統一。職業選擇也是一種現實化的過程。職業中學的學生文化課基礎不及普通中學學生,而且大部分學生學習幾年就要走上工作崗位。與普通中學不同的是職業選擇提前了,因此引導學生做好進入社會的心理準備,不是為學習而學習,而要做到學以致用。需要引導的是職中生也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人才,不是低人一等的普通勞動者。盡管各人所學專業不相同,還有的進入對口高考繼續深造,但必須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引導學生處理好長期和近期的關系,好的職業規劃是職場成功的基礎。處理好當前熱門專業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引導學生形成嚴謹細致的作風和敬業精神,鼓勵創造創新創業。引導學生認識到職業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重要的為社會創造有意義的勞動。只有社會認可你的勞動,你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
2.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自我綜合評估,確定職業發展目標
職業自我綜合評估就是對自己進行全面的分析,包括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生涯需要、職業發展潛力等,從而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準確地為自己定位職業生涯。
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自己最需要的,也就是人生的目標,如自由時間、權力、金錢、興趣、聲望、地理位置等。其次要明白所選擇的職業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再次,描述為了實現目標所愿意的主要活動。第四,具備激發潛力所必需的技能。最后,總結為了滿足這些需要所能做的工作。
職業發展的目標,包涵多個層次,一是所進入的行業,是機械還是電子,等等;二是地區選擇,所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三是職業的類型,是自主創業還是進入某單位職工,單位所有制性質,如國有還是民營、外資;四是目標具有階段性,初次就業與多次就業目標明顯不同,初次就業要求不要太高,以積累經驗打基礎,掌握了較過硬的技術,甚至在客戶方面有較豐厚資源時,可考慮創業;五是對薪資的要求,注重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收入是維持生活、組建家庭所依賴的經濟基礎,工作的時間與家庭生活之間合理協調好,工作節奏與工作強度與家庭生活操持相適應;六是關注適合自己成長的良好人際關系。
3.引導學生奠定較深厚的基礎,培養較強的適應能力
專業口徑太窄、分科太細,忽視整體化的知識就會導致畢業生知識面狹窄、專業單一、適應性差、后勁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基礎課知識的掌握,基礎課和專業課相結合,融會貫通,不僅適應社會多個崗位的需求,而且適應社會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促進學生提高生存能力、創造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質。
中職生雖然不同于大學生,但以主要培養高素質技術人員為目標的職業中學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
中職生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如德國的職業教育十分發達,德國的經濟發展、產品質量享譽世界,職業教育并不是教育的邊殘料,而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就要求職業學校畢業生不能僅停留在簡單的操作層面。高科技的發展、新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高素質的產業工人相適應配套。中職生的專業設置要高度關注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堅實的理論基礎是適應變化的保障,新的技術新興行業產生了,原有的專業設置不能適應,有了堅實的基礎調整起來就很快。職中生必須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職中生還必須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不能被視為二等公民,要通過自身的努力與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一樣受到尊重和認可。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才能和諧相處,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4.引導學生對發展機會評估
在初次就業和面臨發展機會時,引導學生對社會環境、職業和行業進行分析,對所進入的具體企業情況進行分析,掌握發展機會評估的要領。
如了解市場需要什么人才、當地有什么資源可以利用、哪些人際關系資源有助于實現職業理想等,形象地說,就是要做到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宏觀經濟形勢;地利,盡可能利用區域的經濟發展機遇;人和,善于從人際網絡中尋找對自己未來職業有積極意義的成員,多向他們學習,多與他們交流,從中獲取對自己有益的成分。
介紹職業特點,幫助學生了解當今社會職業發展的趨勢。當今職業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即使是作為操作型人才的職中畢業生,也必須具有與高端科技人才相對接的理解和實際操作能力,如數控、軟件外包等方面需要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發明創造主要依靠科學家和工程師,但工藝的改進、科技的進步離不開一線操作人員的配合。中職生的發展也可以打破常規,向更高層次的科技人才方向發展。
5.引導學生確立與時俱進的觀念,適時調整職業目標
學校生活只有短短的幾年,人生不可能一成不變地按照某個規劃去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根據實施效果和客觀環境的變化及時進行檢查與修正。職業是人生大部分時光的一段經歷,職業的變遷貫穿于人生幾十年,我們須有豁達的心境、百折不撓的精神去應對變化,把握好每個細節,這樣才能活得精彩。
愛崗敬業與多次轉換工作沒有矛盾,在多個崗位或多個單位進行鍛煉,有利于人的成長。事實上大部分人一生都經歷過多次職業的轉換,既有外部環境的變化,如企業的重組裁員,又是自己技術經驗發展的主動調整。通過向學生介紹成功人士的發展史,通過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作為職業人士不可缺少的嚴謹、勤奮進取、誠信的優秀品質,在職業生涯中如何處理變革,把握機會的技巧,特別是培養堅韌不拔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妥善處理好面臨的挫折。
關鍵詞:職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033-01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近二十年內在內地現代企業里流行的一種個人人生設計模式。后來國內各大院校開始開設此類課程。職業生涯規劃或設計,就是要求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制訂相應的培訓、教育和工作計劃,并按照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實施具體行動,以達到職業目標的過程。
中職生都是初中剛畢業的學生,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有限,又剛剛進入青春期,因此,對自我的認識不免偏頗,對社會的認識也很片面,又處于人生的盲迷階段,對于的人生沒有概念,所以,走上社會之前內心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這些都會制約他們的人生發展尤其是職業生涯的發展。"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要想讓學生地繁雜的社會里學會審時度勢,順利就業,走好人生第一步,走好職業生涯的每一步,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就顯得極其重要,也極其必要。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新生剛入學就應該開始,直到畢業,三年里要根據學生不同階段對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心智的成熟程度,對行業的了解程度等變量,來確立不同的人生目標,改變不同的教育方法,并選擇恰當的培養方式和途徑,以讓學生在認識自我、認識專業、認識社會、了市場的基礎上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一般包括:(1)第一學期,開設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內容的《職業指導》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并結合自身條件和社會需要,設計個人職業生涯。(2)對即將實習的學生開設以如何寫簡歷,如何投簡歷,面試須知等具體內容具體技巧為主的《就業指導》課程,以幫助學生掌握求職技巧,達到成功就業的目標。(3)對完成實習,面臨畢業的學生,講解關于就業與創業的區別與聯系,并進行就業后職業生涯的模擬練習,教授創業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指導職中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要著重從以下三下方面抓起:
1.體現主體性,以"我"為中心規劃職業生涯
職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規劃的是職中生自己的職業生涯,因此,在制訂方案時,要以自身的特點為規劃的出發點。以"我"為中心的規劃,必須明確的是"我"的理想與方向,確定"我"的職業發展目標,對"我"的將來有所規劃。因此,在規劃之前,學生應該從職業需要的角度地分析自我,明確自己適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在認識了自我個性、自身條件的情況下,才能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既不高估自己,也不妄自菲薄。客觀地認識自身條件,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將職業生涯規劃與自己的個性傾向、心理牲征及個人能力特長等方面相結合,這樣才能使自己理性地面對紛繁復雜的職場,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
2.挖掘有效資源,制訂可行有效的職業目標
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事業的成功,離不開諸多要素,包括個人的整體素質,家庭狀況及身邊有效的可利有資源等。中職生在完成了認識自我后,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這個定位,就是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整體資源。審時度勢后,才能確定職業目標。確定了職業目標后,才能理性地去選擇職業。因此,確定職業目標,先要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個人所處的就業環境,要看這個行業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并確定自己可能擔任職位的具體要求。因此,中職生不但要知道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還要了解本地區的經濟特色的未來發展趨勢,盡可能利用區域的經濟發展機遇,更要了解市場需要什么人才、當地有什么資源可以利用、自己的哪些人際關系資源有助于實現職業理想等。
3.清晰長遠目標,保障職業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職業生涯總目標分為長遠目標、中期目標、近期目標。長遠目標是離人生理想最近的日標,它體現了職中生為理想所做的最高設想。因此,長遠目標是職中生追求職業成功的原動力。要完成長遠目標,制訂階段目標又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在完成長遠目標的過程中,是否有耐力,有信心一步步地走下去,因此,制訂階段目標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目標必須是"跳一跳"才能獲得。(2)目標要切合實際。(3)目標要具體、明確(4)不斷調整目標。
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內容和具體實施措施進行了科學細致地設想的可行性方案。這個方案的實施,需要定期對照,及時檢查,隨時發現各種情況的變化,并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
針對職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整體規劃,必須實行"領導主管,專人主抓,全員參與"的格局,依靠學校各處室各部門及全體教職員工的齊抓共管,合力奮斗,才能成功。
在制訂學校職能部門具體實施方面,有以下方法與建議:
3.1 以就業指導處為主導,配備必要設備、設施及專職人員。在新學期第一節的入學教育課上,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進行測試,以此為參考,幫助部分學生重新選擇專業。向各專業學生公布各個專業的培養方案,技能目標,就業標準,使學生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從而明確學習目標,正確規劃職業方向。
3.2 分年級分專業制訂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分學期分專業進行具體的職業指導,使職業生涯規劃貫穿于學生校園生活的全過程,貫穿于教師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使之成為引導和激勵學生成長、成長的一條主線。
3.3 加強對班主任及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的培訓,加大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份量,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性與整體性,除了職業介紹、個性測試外,還對學生進行包括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要求、擇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3.4 利用節日、假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及公益活動,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
3.5 建立畢業生信息檔案和網絡求職平臺,加強橫向和縱向聯系,增加就業信息的搜集,千方百計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降低學生的求職成本。
【關鍵詞】中職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126-03
一、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調查的基本情況
在2009年新一輪德育課程改革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入中職教育。隨著中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畢業生就業方式的不斷轉變,中職生面臨著激烈的就業壓力。在建筑類專業教育中,學生通過三年的專業學習掌握一技之長,他們渴望順利的步入社會,走向職場。但不少建筑類中職生因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缺乏長遠職業目標,缺乏自我人生規劃意識,盲目就業,就業質量不高,就業缺乏穩定性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僅給個人造成時間上、精力上和財力上的損失,更有甚者影響職業可持續性發展。究竟建筑類中職生對職業規劃教育有何認知?職業規劃教育在建筑類中職生中是否受重視?如何發揮職業規劃教育應有的功能?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對廣州房地產學校建筑類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二、建筑類中職職業規劃教育現狀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研究主要以廣州房地產學校建筑類專業一年級學生為調研對象。發放調查樣本419份,回收樣本419份,回收率為100%。問卷收集后,通過統計備選答案中各選項人數和選擇的百分比來了解建筑類學生對有關問題的態度,運用EXCEL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論證結果。
(二)調查結果分析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中職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過有關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觀念,職業素質、職業精神的教育活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尋求專業認知、社會認知、自我認知的三者契合,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制定適合自我、有實現可能性的職場行動方案,更好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本次調查主要圍繞職業認知、自我認知,社會認知三方面展開調查,了解建筑類中職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際情況。
1.對中職職業規劃教育整體態度的統計結果
與西方相比有著極大不同的是,職業規劃教育在我國起步時間較晚。目前,只有在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開設有關職業規劃教育,由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尚未開設有關教育,因此, 職業生涯教育對于剛剛離開義務教育階段的建筑類中職生來說是較為陌生的。在調查中,只有13%的中職生表示對該教育非常了解,而接近60%的中職生普遍抱著不太了解的態度,這無疑與我國職業生涯教育發展現狀有著直接關系。
然而,在進入中職學校后,現有的中職教育體制和外在的競爭壓力促使學生必須面對三年后的職場生涯,開始思考職業發展方向。在被調查的建筑類中職生中,只有37%的學生已有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而過半數的學生均存在職業發展方向不確定,模糊甚至從未考慮的情況。由此反映出大部分建筑類中職生學生對自我職業發展方向感到無助,模糊和彷徨。這一現象必須給予重視。
中職生正處人生起步階段期。對于自己的未來,他們喜歡暢想,渴望成功,卻又不知如何實現心中的夢想。因此,他們渴望被指導和被指引。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建筑類中職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開設是持肯定態度的。有69%的學生認為在中職中開設職業規劃教育是必要的。這一數據明顯說明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需求和重視。因此,開設中職職業規劃教育符合中職教育的教育實際,符合學生的真實內心需要,是促使學生樹立正確職業觀、人生觀的重要途經。
2.對專業認知態度的統計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房地產業成為推動當前社會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正因為如此,中職學校紛紛開辦建筑類專業,不少學生選擇建筑類專業作為自己的攻讀方向。
(1)專業選擇依據的統計
專業選擇是確定自我職業方向的起點。個體在選擇建筑類專業的依據各有不同。
在選擇專業的依據問題上,有33%的學生以自我職業理想作為專業選擇的依據,28%的學生從社會需求角度選擇專業,有32%的學生以家長老師的意見為依據。可見,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從專業是否熱門,就業是否有保障,家長是否認可角度等外在因素進行專業選擇,而真正把自我興趣、自我性格、自我職業理想、自我能力等內在因素作為專業選擇的只占少數。然而,單純以外在因素作為專業選擇的則帶有明顯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因此,在職業規劃教育過程中,應加強個人自我認知,以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引導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2)專業喜好度的統計
在所學專業的喜好態度上,有59%的的學生對自己所讀的建筑類專業表示喜歡,有19%的學生表示不確定,有11%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11%的學生表示無所謂的態度。由此可以看出,有過半數學生明確自我對專業的喜好程度,另有過半學生對專業抱著不喜歡,不確定的負面態度。然而,受教育者對專業的喜好,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專業認知和學習態度。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喜好,如何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專業中樂于學習,提高專業認可度,是中職建筑類專業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3)專業認知情況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