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措施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前言
加強風險管理與控制是保險公司得以發展的重要保障,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與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有著莫大的關聯。在當今社會,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已經成為國際金融界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如何做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實現對保險公司風險的嚴格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保險公司在發展中存在的風險,是當前保險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真正做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才能使其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用良好的行業形象和信譽給客戶以安全感,讓他們對保險公司產生信任感和認同感,進而有效地促進保險行業持續發展。
2、什么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通過利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風險進行控制、衡量、識別,從而使保險公司所存在的風險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最終實現風險成本最小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
風險的識別、風險的衡量以及風險的分析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三個方面內容,要做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最關鍵的是做好風險的識別。準確地對保險公司當中的受損標的、風險源、危害及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能夠幫助保險公司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公司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并進行有效的分析處理,避免對公司經濟利益造成損害。
首先,對受損標的的識別有助于保險公司迅速判斷受損標的內容是人力資本還是金融資產,進而能夠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其次,從對風險源的識別,保險公司能夠有效分析出當前面臨的物質環境風險、社會環境風險、法律環境風險、政治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技術環境風險、金融環境風險等幾個方面組成的保險公司外部環境風險,也就是人們常聽到的非保險風險。
再次,準確識別保險公司運營風險所帶來的危害,能夠讓保險公司對其銷售、承保、定價、理賠及投資等行為中存在的風險與危害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進而使保險公司的運營風險得到有效地管理與控制。
最后是對危險因素的識別,即對保險公司經營環節中有可能導致保險公司風險的危險因素進行有效識別,使保險公司對有可能導致承保風險、定價風險以及理賠風險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確認,從而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承保、定價和理賠風險。
3、當前保險公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保險公司主要指的是經營保險業的經濟組織,在我國主要分為財產保險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兩大類別,這兩者的業務范圍并不相同。財產保險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等;人壽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下面就針對這兩種不同的類別進行現狀的分析。
3.1、財產保險公司風險管理中的問題
3.1.1、公司業務員缺乏風險意識
當前我國的許多財產保險公司過于注重公司規模的發展,而不注重對公司經濟效益的提高,并且在對公司業務員的管理上不夠嚴格,只注重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使得業務員在工作過程中片面追求業績以提高薪酬,嚴重缺乏風險管理與控制意識,導致財產保險公司存在嚴重的風險。此外,當前社會道德風險問題突出,表現在投保人或被保險對象在投保過程中存在隱瞞、欺騙等情況,甚至是編造保險事故企圖訛騙錢財,保險公司員工和管理者如果缺乏專業判斷能力和風險意識,就會助長這種行為的滋生。
3.1.2、核保核賠制度不完善
財產保險公司核保核賠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導致其在承保理賠中面臨嚴重風險。許多財產保險公司沒有嚴格依照《保險法》中的相關規定進行核保核賠,使得擅自承保定損理賠、違規支付手續費、盲目簽單承保以及違法承保實務規范要求等行為盛行,嚴重破壞了保險行業發展秩序[1]。
3.1.3、資產結構不合理
當前我國部分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機構不規范導致資產結構不合理,從表面上看,這些保險公司的資產總量在高速增長,但是其中大量資產屬于泡沫資產,使得他們在發展中面臨嚴重的資產結構風險。
3.2、人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中的問題
3.2.1、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
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狹窄導致當前許多人壽保險公司普遍存在償付能力不足的現象,加上當前人壽保險公司中存在的違規資金運用現象的滋生,人壽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問題日益嚴重[2]。
3.2.2、核保人員素質不高
核保人員素質偏低會影響人壽保險公司的核保隊伍建設,進而會導致許多人壽保險公司存在業務核保問題和承保風險問題的突出,這就嚴重阻礙了人壽保險公司的持續發展。
3.2.3、惡性剝削現象嚴重
惡性剝削現象的嚴重存在會使人壽保險公司在優勝劣汰的行業生存發展規則中被淘汰。因此,人壽保險公司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厘訂費率,簡化費率審批手續,同時,加強對費率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力度,使得公司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業務發展的需要。
3.3、存在利差損風險
長期存在利差損風險是當前我國幾乎所有的人壽保險公司都會存在的問題,這主要歸結于經營體制上存在的弊端導致在短時間內人壽保險公司無法避免盲目追求公司業務規模等問題的存在。
4、做好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
4.1、將風險管理軟件系統引進到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中
在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中引入風險管理軟件,如:Value at Risk,簡稱VaR,是一種風險價值模型,也稱風險價值法,常常運用在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中。將VaR風險模型有效進入到保險公司鳳霞管理與控制工作中,能夠實現保險公司對個別資產或者資產組合的市場風險評估和管理。
保險公司有效利用VaR風險模型進行風險控制,可以讓保險公司的客戶能夠明確他們在進行的金融交易面臨著多大的風險,還可以為所有保險公司客戶設置VaR限額,防止出現過度的投機行為[3]。如果保險公司能夠嚴格執行VaR管理,就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金融交易的重大虧損。
4.2、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風險管理
保險公司必須要加強資產風險管理,積極培養員工風險管理意識,經常召開風險管理會議,使資產風險管理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當中。同時,保險公司還要建立宏觀和微觀的風險管理模式,形成保險公司資產風險管理體系,有效地提高保險公司資產風險管理水平。
4.3、將責任細化到保險公司員工個人,完善核保承保制度
保險公司必須要在業務拓展同時加強對公司的管理,包括內部員工管理和內部風險管理等,堅持規模與效益并重,加強對員工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將責任細化,使每位員工在權責督促下更好的展開工作。提高員工的素質和道德水平,明確員工職權范圍,完善核保承保制度,使員工的工作有據可循,避免盲目簽單承保、擅自承保定損理賠等現象的滋生。
4.4、加強費率管理工作
強化費率管理有利于保險公司有效避免定價風險,建立和健全保險公司的管理機構,實行分級管理,對公司的費率管理辦法要根據不同險種的風險程度、經營期限、業務規模以及技術要求分別制定實施報備費率、審批費率、標準費率和自由費率,并在費率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實行稽查制度,加大保險公司費率監管力度,這樣能夠有效避免費率管理高度統一造成的惡性剝削現象[4]。
4.5、加強員工培訓和人才的引進工作
人才是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保險公司要加強對內部人才的培養,培養出一批懂得如何管理和控制風險、懂得經營和管理的高素質人才,讓這些人才進行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使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做得更加出色。除了對內部員工能力的培養,保險公司還要積極做好相關專業人才引進工作,使保險公司整體員工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有效促進保險公司的持續性發展。
5、總結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保險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以及相關利益團體對保險公司風險認識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人們對于風險在保險公司工作運行中存在的重大影響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如何加強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已經成為保險公司在發展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因此,做好風險管理與控制工作是保險公司當前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務,只有更好地實現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保險公司的風險,使保險公司能夠在最低成本下實現其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盧哲宇.論保險公司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2,15(19):133-134.
[2]崔娜.論壽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J].財經界(學術版),2011,4(08):90-91.
一、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內容及特點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是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的技術方法,也可以指經濟主體用以降低風險負面影響的動態連續過程,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動組織目標的實現。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將通過風險成本最小化實現。
(一)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衡量
保險公司的風險識別應從風險源、受損標的、危害及危險因素四個方面入手:
1.通過風險源的識別可以分析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風險,通常包括物質環境風險、社會環境風險、政治環境風險、法律環境風險、技術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金融環境風險等幾個方面,它們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來自外部,我們稱之為非保險風險;
2.通過風險標的的識別可以認識到保險公司的主要受損標的是金融資產還是人力資本;
3.通過識別各個經營環節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可以明確保險公司的銷售、承保、定價、理賠及投資風險與危害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了保險公司的內部經營風險。對于保險公司而言,風險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企業破產,除此之外,風險還會使保險公司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蒙受損失或喪失額外收益,這種結果也是保險公司的危害;
4.從危險因素入手,保險公司可以結合保險經營各環節進行風險分析。承保風險主要來自于被保險人的逆向選擇及道德風險,以及在外部環境作用下可保條件弱化的影響日益嚴重;定價風險的產生主要是違背了保險定價的基本原則,使費率水平不能彌補保險人支付的賠款及營業費用,以及合理預期利潤的需要;理賠風險產生了保險理賠過程,包括審核單證,委托理賠人,確定賠償責任和金額,理賠人員素質,通融賠付五個方面可能造成損失;投資風險來自于違背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保險資金運用原則,保險投資后形成的金融資產組合結構的風險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大,其中利率風險的影響最大;銷售風險對保險公司的內部經營影響不大。
(二)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方法包括損失控制和損失融資
保險公司風險控制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幫助保險公司回避風險防止損失,在發生損失時努力減少風險對損失的負面影響。保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可以根據各環節的特點采用不同的風險控制方法,普遍適用的方法是損失防范和損失減少,這一方法的核心內容是保險公司內控制度的建設;保險公司外部環境風險也適用損失防范和損失減少的風險控制方法,這一方法的核心內容是保險合同的限制性條款的使用。保險公司風險融資方法的目的是為保險公司的損失支付賠償金,并承擔損失的財務后果。保險公司轉移風險的方法包括再保險轉移和非再保險轉移兩種:保險公司的再保險轉移就是由再保險公司承諾承擔損失帶來的財務負擔,保險公司非再保險轉移就是風險的接受人不是法律注冊的再保險人,保險公司遭受損失后由其他機構承擔財務后果。保險公司的風險融資決策大多數是自留風險與轉移風險在不同程度上的結合。自留風險的條件是保險公司有足夠的能力承受與風險相關的最大可能損失,足夠的能力是指保險公司金融資產的償付能力。如果對風險的控制能力低或沒有控制能力,保險公司就選擇轉移風險(外部環境風險),如果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強,保險公司就選擇自留風險(內部經營風險)。較高的額外費用或交易成本會增加保險公司選擇自留風險的可能,但如果風險接受方提供的服務更有效率,使轉移風險的成本比自留風險更低,保險公司將會選擇轉移風險。自留決策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基本的權衡:一是由于增加自留風險所帶來的收益,二是由于更大風險從而不確定性增加所帶來的期望成本。保險公司最佳的自留風險與再保險轉移決策是:將可以合理預測的損失自留,將那些可能很嚴重地影響償付能力的損失進行再保險,對擁有足夠分散化的股票持有人的保險公司,無論是再保險轉移還是非再保險轉移都不可能減少資本的機會成本,轉移風險要想增加保險公司價值,就必須能夠增加期望現金流。再保險轉移對保險公司期望現金流的影響包括兩方面:通過支付附加保費減少期望現金流,通過減少保險服務成本、減少籌措新資金的可能性、減少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及減少期望稅收增加期望現金流。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最后的步驟就是對風險管理決策進行監控與評價,實施完整的綜合風險管理,主要包括:1.保險公司必須解決集中控制和分散操作之間的關系,規模龐大組織分散的保險公司的辦法是損失控制由當地部門分散處理,損失融資由總公司集中處理,并且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活動是一種綜合功能,應當在董事會層次進行監督和協調;2.監控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決策的手段是信息管理,它包括風險交流、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報告及成本分攤系統;3.可以通過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合同得到所有必要的服務來實施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決策;4.評價風險管理決策的核心是衡量決策的效果,通常的證據是損失比率的趨勢,由于很多綜合風險管理措施都是一種長期活動,因此對風險管理決策的評價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風險成本是另一個常見的評價標準,保險公司的風險成本包括因為風險和不確定性所必須支付的一切費用,不僅包括直接成本而且包括間接成本。
二、我國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一)我國壽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主要表現
1.我國壽險公司業務核保不完善,承保風險還很突出,主要是重業務發展輕業務質量,重規模輕效益的現象還很突出;核保制度不健全,核保管理不完善;核保人員素質差;核保隊伍建設不足;道德風險日益嚴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欺騙或隱瞞已存在的某種風險或故意編造保險事故的現象經常發生。
2.我國壽險公司費率管理存在問題,定價風險也很嚴重,主要是費率厘訂過于標準化,不符合實際情況;費率管理高度統一,不利于引導保險公司專業化經營;費率審批手續繁瑣,不適應業務發展和市場變化的需要;費率執行過程中費率監管弱化,惡性削價競爭較為嚴重。
3.我國壽險公司利差損風險將長期存在,主要因為盲目追求業務規模,經營體制上的弊端,缺乏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的風險因素在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改變。
4.我國壽險公司投資風險表現突出,主要原因是歷史形成的呆賬嚴重,違規資金運用的問題仍然存在,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過于狹窄,新的壽險產品過于強調投資收益存在引發投保人信用危機的可能,這些風險導致了我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普遍不足的局面。
(二)我國產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主要表現
1.我國產險公司保費增長過快的表外風險嚴重,主要是我國產險基層公司普遍存在重業務輕管理,重規模輕效益的傾向,業務員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和效益觀念,領導追求任期內的業績不采取長期的風險控制措施。
2.我國產險公司的資產風險日益突出,主要表現是資產總量高速增長但結構不合理,隱藏泡沫,增長方式原始,高效益資產所占比重甚小。同時由于資本經營機制不規范,造成的資金結構風險也很突出,主要是資產結構配置不合理,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機會成本浪費現象嚴重,表現在經營機構的設置方面尤為明顯,而且缺乏明確的資產負債管理目標,對資本市場及投資渠道的調研論證缺乏科學性,投資決策的制定長官意志明顯。
3.我國產險公司的核保核賠制度也不完善,承保理賠風險表現突出。主要是違反授權規定的承保理賠權限擅自承保定損理賠的現象仍然存在,違反承保實務規范要求盲目簽單承保的現象時有發生,違反《保險法》及監管規定違規支付手續費的問題也很突出,業務中的逆選擇及過度承保風險一直存在,夸大虛構保險事故進行保險騙賠的案件數量和金額都呈現急速上升的趨勢,保險理賠人員的素質不高甚至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各種人情賠款等都會增加產險公司的經營風險。
4.我國產險公司的信用風險日益嚴重,主要表現為應收保費越來越多,單證領用管理混亂,再保險知識缺乏造成分保不能攤回的風險。
三、提高我國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針對保險公司可以控制和主動防范的內部經營風險采取的措施
1.加強資產風險的管理,建立宏觀及微觀風險管理模式,形成資產風險管理體系;定期召開風險管理會議,將資產風險管理貫穿在日常工作中;開發使用風險管理軟件系統,利用VAR風險分析模型進行資產風險分析。
2.完善核保制度控制承保風險,堅持規模與效益并重,展業與管理同步的經營思想,加強業務質量考核,制定與利潤相關的考核指標,并把這些指標作為經營者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完善核保制度,加強核保管理,科學設定核保權限,將核保質量同核保人員經濟利益掛鉤;提高核保人員素質,實行資格考核;改善核保條件,提高核保技術,提升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工作水平。
3.強化費率管理避免定價風險,建立并實行分級管理制度,根據不同險種的業務規模、經營期限、風險程度、技術要求,實施不同的費率管理辦法,分別實行標準費率、審批費率、報備費率和自由費率;建立并實行差別費率制度,體現地域差別、被保險人差別、保險人差別;建立并實行費率稽查制度,盡快延伸保監會各地監管機構,合理確定稽查要素,對檢查中發現的違規行為依法處理;抓緊建立費率管理法規體系,使其能夠適合現階段保險業務發展的要求并覆蓋費率管理的各個方面及各個環節。
4.加強道德風險的防范與管理,應提高人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人承保質量的評估體系,建立和強化理賠報案制度,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水準。
(二)針對保險公司不能控制只能化解的外部環境風險采取的措施
1.經營者要從單純地追求業務規模、市場份額轉變到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同時要改革目前的一級法人核算體制,對分支公司實行子公司化經營,使其經營結果直接與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利益聯系在一起。
2.要加快培養人才,在短時間內培養一批懂壽險、懂經營、懂管理的經營者,按人壽保險自身的內在規律去經營管理壽險公司。
3.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低預定利率、非利率敏感型產品及資產管理型產品,大力發展保障型的產品,提高保險公司盈利水平。
4.實行財務再保險,提高風險轉移的效率,擴大可保風險的范圍并將風險直接轉嫁到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來增強承保能力。
5.強化內部資金管理,聘請專業人員,增強時間效益意識和資金運用成本意識,采用先進的資金管理手段,提高資金收益率。
6.強化業務管理,嚴格核保核賠,提高業務質量,防范和控制風險,從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中提高直接盈利水平;加強人員培訓,精簡隊伍,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間接盈利水平;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減少環節,集中管理,提高效益,增加費差益去化解利差損。
7.積極推動長期壽險業務的再保險實施,并對以前高預訂利率業務采取措施鼓勵退?;蜣D保。
8.充分利用國家降低營業稅的優惠政策,爭取國家給予更多的財政、稅收、投資的政策支持。
一、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及特點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是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的技術方法,也可以指經濟主體用以降低風險負面的動態連續過程,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動組織目標的實現。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是實現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將通過風險成本最小化實現。
(一)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衡量
保險公司的風險識別應從風險源、受損標的、危害及危險因素四個方面入手:
1.通過風險源的識別可以分析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風險,通常包括物質環境風險、環境風險、環境風險、環境風險、技術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金融環境風險等幾個方面,它們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來自外部,我們稱之為非保險風險;
2.通過風險標的的識別可以認識到保險公司的主要受損標的是金融資產還是人力資本;
3.通過識別各個經營環節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可以明確保險公司的銷售、承保、定價、理賠及投資風險與危害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了保險公司的內部經營風險。對于保險公司而言,風險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企業破產,除此之外,風險還會使保險公司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蒙受損失或喪失額外收益,這種結果也是保險公司的危害;
4.從危險因素入手,保險公司可以結合保險經營各環節進行風險分析。承保風險主要來自于被保險人的逆向選擇及道德風險,以及在外部環境作用下可保條件弱化的影響日益嚴重;定價風險的產生主要是違背了保險定價的基本原則,使費率水平不能彌補保險人支付的賠款及營業費用,以及合理預期利潤的需要;理賠風險產生了保險理賠過程,包括審核單證,委托理賠人,確定賠償責任和金額,理賠人員素質,通融賠付五個方面可能造成損失;投資風險來自于違背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保險資金運用原則,保險投資后形成的金融資產組合結構的風險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大,其中利率風險的影響最大;銷售風險對保險公司的內部經營影響不大。
(二)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方法包括損失控制和損失融資
保險公司風險控制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幫助保險公司回避風險防止損失,在發生損失時努力減少風險對損失的負面影響。保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可以根據各環節的特點采用不同的風險控制方法,普遍適用的方法是損失防范和損失減少,這一方法的核心內容是保險公司內控制度的建設;保險公司外部環境風險也適用損失防范和損失減少的風險控制方法,這一方法的核心內容是保險合同的限制性條款的使用。保險公司風險融資方法的目的是為保險公司的損失支付賠償金,并承擔損失的財務后果。保險公司轉移風險的方法包括再保險轉移和非再保險轉移兩種:保險公司的再保險轉移就是由再保險公司承諾承擔損失帶來的財務負擔,保險公司非再保險轉移就是風險的接受人不是法律注冊的再保險人,保險公司遭受損失后由其他機構承擔財務后果。保險公司的風險融資決策大多數是自留風險與轉移風險在不同程度上的結合。自留風險的條件是保險公司有足夠的能力承受與風險相關的最大可能損失,足夠的能力是指保險公司金融資產的償付能力。如果對風險的控制能力低或沒有控制能力,保險公司就選擇轉移風險(外部環境風險),如果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強,保險公司就選擇自留風險(內部經營風險)。較高的額外費用或交易成本會增加保險公司選擇自留風險的可能,但如果風險接受方提供的服務更有效率,使轉移風險的成本比自留風險更低,保險公司將會選擇轉移風險。自留決策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基本的權衡:一是由于增加自留風險所帶來的收益,二是由于更大風險從而不確定性增加所帶來的期望成本。保險公司最佳的自留風險與再保險轉移決策是:將可以合理預測的損失自留,將那些可能很嚴重地影響償付能力的損失進行再保險,對擁有足夠分散化的股票持有人的保險公司,無論是再保險轉移還是非再保險轉移都不可能減少資本的機會成本,轉移風險要想增加保險公司價值,就必須能夠增加期望現金流。再保險轉移對保險公司期望現金流的影響包括兩方面:通過支付附加保費減少期望現金流,通過減少保險服務成本、減少籌措新資金的可能性、減少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及減少期望稅收增加期望現金流。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最后的步驟就是對風險管理決策進行監控與評價,實施完整的綜合風險管理,主要包括:1.保險公司必須解決集中控制和分散操作之間的關系,規模龐大組織分散的保險公司的辦法是損失控制由當地部門分散處理,損失融資由總公司集中處理,并且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活動是一種綜合功能,應當在董事會層次進行監督和協調; 2.監控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決策的手段是信息管理,它包括風險交流、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報告及成本分攤系統;3.可以通過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合同得到所有必要的服務來實施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決策;4.評價風險管理決策的核心是衡量決策的效果,通常的證據是損失比率的趨勢,由于很多綜合風險管理措施都是一種長期活動,因此對風險管理決策的評價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風險成本是另一個常見的評價標準,保險公司的風險成本包括因為風險和不確定性所必須支付的一切費用,不僅包括直接成本而且包括間接成本。
二、我國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一)我國壽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主要表現
1.我國壽險公司業務核保不完善,承保風險還很突出,主要是重業務發展輕業務質量,重規模輕效益的現象還很突出;核保制度不健全,核保管理不完善;核保人員素質差;核保隊伍建設不足;道德風險日益嚴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欺騙或隱瞞已存在的某種風險或故意編造保險事故的現象經常發生。
2.我國壽險公司費率管理存在,定價風險也很嚴重,主要是費率厘訂過于標準化,不符合實際情況;費率管理高度統一,不利于引導保險公司專業化經營;費率審批手續繁瑣,不適應業務發展和市場變化的需要;費率執行過程中費率監管弱化,惡性削價競爭較為嚴重。
3.我國壽險公司利差損風險將長期存在,主要因為盲目追求業務規模,經營體制上的弊端,缺乏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的風險因素在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改變。
4.我國壽險公司投資風險表現突出,主要原因是形成的呆賬嚴重,違規資金運用的問題仍然存在,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過于狹窄,新的壽險產品過于強調投資收益存在引發投保人信用危機的可能,這些風險導致了我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普遍不足的局面。
(二)我國產險公司內部經營風險主要表現
1.我國產險公司保費增長過快的表外風險嚴重,主要是我國產險基層公司普遍存在重業務輕管理,重規模輕效益的傾向,業務員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和效益觀念,領導追求任期內的業績不采取長期的風險控制措施。
2.我國產險公司的資產風險日益突出,主要表現是資產總量高速增長但結構不合理,隱藏泡沫,增長方式原始,高效益資產所占比重甚小。同時由于資本經營機制不規范,造成的資金結構風險也很突出,主要是資產結構配置不合理,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機會成本浪費現象嚴重,表現在經營機構的設置方面尤為明顯,而且缺乏明確的資產負債管理目標,對資本市場及投資渠道的調研論證缺乏性,投資決策的制定長官意志明顯。
3.我國產險公司的核保核賠制度也不完善,承保理賠風險表現突出。主要是違反授權規定的承保理賠權限擅自承保定損理賠的現象仍然存在,違反承保實務規范要求盲目簽單承保的現象時有發生,違反《保險法》及監管規定違規支付手續費的也很突出,業務中的逆選擇及過度承保風險一直存在,夸大虛構保險事故進行保險騙賠的案件數量和金額都呈現急速上升的趨勢,保險理賠人員的素質不高甚至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各種人情賠款等都會增加產險公司的經營風險。
4.我國產險公司的信用風險日益嚴重,主要表現為應收保費越來越多,單證領用管理混亂,再保險知識缺乏造成分保不能攤回的風險。
三、提高我國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針對保險公司可以控制和主動防范的內部經營風險采取的措施
1.加強資產風險的管理,建立宏觀及微觀風險管理模式,形成資產風險管理體系;定期召開風險管理會議,將資產風險管理貫穿在日常工作中;開發使用風險管理軟件系統,利用VAR風險模型進行資產風險分析。
2.完善核保制度控制承保風險,堅持規模與效益并重,展業與管理同步的經營思想,加強業務質量考核,制定與利潤相關的考核指標,并把這些指標作為經營者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完善核保制度,加強核保管理,科學設定核保權限,將核保質量同核保人員利益掛鉤;提高核保人員素質,實行資格考核;改善核保條件,提高核保技術,提升化、信息化、化工作水平。
3.強化費率管理避免定價風險,建立并實行分級管理制度,根據不同險種的業務規模、經營期限、風險程度、技術要求,實施不同的費率管理辦法,分別實行標準費率、審批費率、報備費率和自由費率;建立并實行差別費率制度,體現地域差別、被保險人差別、保險人差別;建立并實行費率稽查制度,盡快延伸保監會各地監管機構,合理確定稽查要素,對檢查中發現的違規行為依法處理;抓緊建立費率管理法規體系,使其能夠適合現階段保險業務的要求并覆蓋費率管理的各個方面及各個環節。
4.加強道德風險的防范與管理,應提高人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人承保質量的評估體系,建立和強化理賠報案制度,提高全民的意識和道德水準。
(二)針對保險公司不能控制只能化解的外部環境風險采取的措施
1.經營者要從單純地追求業務規模、市場份額轉變到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同時要改革的一級法人核算體制,對分支公司實行子公司化經營,使其經營結果直接與經營者和員工的利益聯系在一起。
2.要加快培養人才,在短時間內培養一批懂壽險、懂經營、懂管理的經營者,按人壽保險自身的內在去經營管理壽險公司。
3.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低預定利率、非利率敏感型產品及資產管理型產品,大力發展保障型的產品,提高保險公司盈利水平。
4.實行財務再保險,提高風險轉移的效率,擴大可保風險的范圍并將風險直接轉嫁到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來增強承保能力。
5.強化內部資金管理,聘請專業人員,增強時間效益意識和資金運用成本意識,采用先進的資金管理手段,提高資金收益率。
6.強化業務管理,嚴格核保核賠,提高業務質量,防范和控制風險,從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中提高直接盈利水平;加強人員培訓,精簡隊伍,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間接盈利水平;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減少環節,集中管理,提高效益,增加費差益去化解利差損。
7.積極推動長期壽險業務的再保險實施,并對以前高預訂利率業務采取措施鼓勵退保或轉保。
8.充分利用國家降低營業稅的優惠政策,爭取國家給予更多的財政、稅收、投資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