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師學科專業素養的構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文化理論知識;教學能力;終身學習
長期以來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有很多盲點,不知怎樣教學;2001年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認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那么在外在條件完備的情況下,新課程理念能否真正在課堂實踐中得以實現?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能否真正得以增強?等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英語教師素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程的新要求及其對學生素養的偏重自然對教師素養的構成及其偏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養的理解與內涵
我們所說的“素質是指既有先天的遺傳結果又有后天的習得結果”素養是素質的構成部分;素養是人在后天環境中習得的結果,是知識學習的升華而談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就避不開教師本身具有的知識結構,而教師素養包含:“教師知識水平、教育觀念、教學行為及職業理想”,英語教師專業化必備知識結構也讓我認為一個具有勝任力的必須具備專業的本體性知識及技術勝任力。在新課程中新的教師角色要求教師的技能有新的發展,才能夠達到專業化要求。
1.新課程中,小學英語教師本體性知識的偏差。
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都對英語課程標準有著共同的制約性,都要求英語教師具有較高的英語聽、說、讀、寫的素養;英語新課程標準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內容標準,尤其英語學習的文化意識方面是不少小學英語教師素養缺失的部分,從國家教育部要求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來說,各個地區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及素養也是不均衡的,這需要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新課程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技術勝任力。
由于教師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所以教師僅有本體性知識既專業知識是不夠的。教育學知識是教師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憑借。真正會教的教師會通過“教”使自己得以全面發展。這里所說的技術勝任力不僅包含:教師應具備的職業技術資格還包含“教”的技能及綜合性教育實踐素養。也就是說一個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要具有終身學習、研究型的新型教師,對于尋求全面發展的教師來講,善于管理自己的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素養。要發展就要創新,現代型的教師不是簡單地執行者,更需要成為一個思辯者,研究者,需要具有對既定規則產生質疑的素養,能夠分析每項教育政策的利弊。
二、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素養的有效途徑
1.利用教育技術及知識結構形成教育技能。
當前小學英語教師素養薄弱,缺乏對課程的設置、大綱設置、教材編寫、考試規范等的了解,對教學目標、任務、方法等模糊不清,缺少開展教學研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等能力。科學技術的發展給學習方式帶來了革命,同時也深刻影響著課堂的教學形式,尤其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正演變為網絡式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駕馭現代化技術的能力及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感態度也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英語教學具有較強的交互性等情景色彩,借助多媒體等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必然。信息技術與多媒體運用的素養成為英語新課程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媒體技術作為工具無疑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某些捷徑,甚至可以彌補當前英語教師專業素養方面的缺陷,如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替代一些教師的“中國式英語”的口Z教學等,英語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教材,“標準”強調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拓寬學習渠道,現代課程資源的開發離不開現代化教育技術,如借助互聯網、局域網進行交互式教學。
2.實施反思性教師的培養策略。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開發與整合的技能,要求教師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教育環境中實踐和探索,要求教師作為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進入課堂教學實踐,成為反思實踐者。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進行重新認識,是一種高層次、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1962年6月傅任敢,在《學記》譯述中說:“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因此在教師發展過程中需要培養反思意識,教師要利用教學札記、記錄、日志、搏客等材料,通過觀察自己和他人課堂教學實錄等途徑,經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結果。教師要適當的參加課程實驗、課程開發對自己的行動進行研究。爭做研究型教師,使自身的教學綜合技能及科研能力及水平得到提高,促進教師專業化全面發展來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傅任敢.《‘學記’譯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6月
[2]賀衛東,魏再江.基于新課程的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素養的構成與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2月
[3]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
一、語文課程的語用功能決定了語文教師發展的語用觀
有什么樣的語文觀就有什么樣的語文教師觀,研究者或實踐者秉持的語文觀直接體現在其對語文課程功能的認識上。
有一點毋庸置疑,要明確語文課程的功能,首先應明確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課程,這是語文課程作為母語課程的本質屬性,其核心功能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此有明確表述:“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修訂版課程標準開篇第一段以發展的眼光強調語言文字對于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對于人的發展,對于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性,也是很好的證明。認為語文是語言文章或是語言文學,體現了對語文課程核心功能的不同認識,或側重實用或側重審美,這直接波及普通文章與文學作品在教科書選文中的比例問題。無論是立足于文章還是文學,都有一個共同的載體――語言文字。文章需要語言文字作為其構成的基本要素,文學的形成同樣要依靠對語言文字的使用。反過來,不論文章教學還是文學作品教學,均應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基本立足點。認為語文是語言文化,則著眼于語文的傳承功能。如果以廣義的文化概念來理解,此處的“文化”涉及的范圍就顯得過于寬泛了,顯然不是一門學科所能夠承載的。因此,這里的文化應該立足于狹義范圍內的語言文化,從語言學角度來看,以語言文字符號構成的語言本身就承載著所對應語言的文化內容,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
可見語文本體的核心是語言文字,語文課程的核心功能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這里對語文本體的認識,并不是認為語文的本質就是語言,相反,語文包含了文章、文學、文化的諸多內容,但上述這三方面的內容,都需要通過語言文字這種具象形式承載并展現?!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性質部分也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睆闹锌梢钥闯?,語文課程指向的是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落實在實際語言交際表達的操作層面之上,屬于動態化的語言內容,而非靜態成形的語言結構或語言歷史發展,從屬于語用學領域。因此,整個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的構建、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圍繞語言運用這一核心目標。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就是,什么樣的語文教師才能勝任這門“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實踐性課程”。
二、樹立語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的語用理念
教師的專業素養一般由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方面組成。教師專業理念指教師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體現了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及其教育態度、職業道德等;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識,教師的專業知識一般涉及學科本體知識、學科教學知識等方面的內容;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指教師從事教學所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間形成一種圈層結構,其中專業理念居于核心圈層,是整個教師素質結構的基礎;專業知識居于專業理念與專業能力之間,銜接理念與能力的轉化;專業能力居于整個圈層的,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外顯,體現教師專業性。
專業理念是專業素養的基礎,它決定了一個教師的專業理想、專業態度、專業情操等。從教師素養的圈層結構來看,學科教師的專業理念是整個教師專業素養的中心,架構整個教師素養的理論深度和思想高度,并將教師對待教育的思考外延滲透在教師素養的知識與能力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現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背后都體現了教師所持有的學科教育觀。當前出現諸多“非語文”“假語文”教學現象,歸根結底還是教師專業理念的偏差,實質還是語文觀的問題,因此,基于語用立場的教師專業素養建構,應當建立語文教師語用專業理念。
一方面,教師應當建立語文教育的語用觀。即教師對整個語文教育的理解應當建立在語言運用的本體之上,明確語文教育的整體過程是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提升的過程。在此基礎上,以識字寫字為語言運用的基礎和起點,以閱讀與寫作和口語交際理解為語言運用理解和表達的交際雙向,以綜合性學習為語言運用的整合,系統構建以聽、說、讀、寫為載體,以語用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語文課程體系。
另一方面,教師應當立足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性質,將語文課程定位在語言運用綜合實踐之上,建立起語文教學的語用觀。即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按照語用規則,通過語言運用活動實踐,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過程的教學觀。并以此教學觀,相應構建以語用能力為核心,語用活動為載體,語用實踐為內容,技能訓練與能力提升為目標的語用教學體系。
在語用的課程觀與教學觀基礎上,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方向應立足語文課程和學生發展、自身發展的需求,將提高自身語文學科的語用教學能力作為專業素養發展的主導方向。教師將更多關注學生的語用能力成長,構建語用實踐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明確自身的輔助地位、助推功能。這樣一來,語文課堂教學就不再僅是教師展示自身語文素養,而是將課堂教學回歸到發展學生語用能力的本體之上;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也不再是專注教師個體語文素養,而是立足教學、注重學科專業教育教學能力的發展。
三、構建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語用知識體系
從教師素養的結構來看,教師素養的專業性往往通過教師學科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專業能力外顯出來,背后依托的是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專業知識。教師的專業知識是銜接專業理念與專業能力之間的橋梁,一方面受到專業理念的影響和制約,是專業理念的體現,并按照專業理念構建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專業知識又是提升專業能力的內容,并以專業能力為載體外顯出來。對于學科專業教師而言,專業知識一般由學科本體知識與教育教學知識構成,因此語文教師的語用知識主要由語用學科專業知識與語用教學知識所構成。
教師語用學科專業知識主要來源于語用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語用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970年)至今才四十多年,即使從現代語用學這個名詞誕生的時間(20世紀30年代)算起,也只有八十多年,目前的研究狀況仍處于動態發展的過程中,還未形成穩定的知識體系。因此,本文通過對語用學專著的研究內容和國內外、英語界和漢語界語用學研究成果的比較和分析,結合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實際需要,將教師語用專業知識界定為語境、言語行為、會話含義、話語結構、語用規則、指示、預設等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靜態的語用知識,主要是語用學領域內的相關理論和概念;另一部分是動態的語用知識,主要是分析語用現象,運用語用原則進行交際等方面的知識。
其次,教師除了掌握基本的語用學知識,還應具備語用教學知識。這里的語用教學,并不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教授的語用學相關理論等靜態知識,而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語用實踐活動,教授動態語用實踐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將語用學理論內容轉化為依托教學內容的語用知識點,通過設計語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態過程中內化習得語用知識相關內容。秉承傳統的教師教學知識,教師的語用教學知識主要集中在語用教學法的相關內容,具體包括理解語用的知識、設計語用實踐的知識和開展語用實踐的知識等內容。
四、提升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語用教學能力
教師專業能力處于整個教師素養圈層結構的,是教師實施教育、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觀條件和必備技能。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是教師專業理念和專業知識的外顯,在教育實踐活動展現出教師對學科專業的理解和自身專業知識的背景。教師的專業能力在整個教師素養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成為教師素養發展的核心,是整個教師素養提升的目標和歸宿。
在整個教師素養結構中,專業能力是教師整體素養的表層顯現,因此教師素養的專業性也體現在教師的專業能力之中。教師的專業性主要體現為學科的專業性和教育教學的專業性,因而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劃分為學科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基于這樣的劃分,教師的語用專業能力是由教師的語用學科能力和語用教學能力組成的。
教師的語用學科能力主要是指教師運用語言進行表達交際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依據的是教師的語用學知識背景。教師通過了解和學習語文課程所涉及相關的語用學知識,系統了解語用學相關理論概念,在此基礎上掌握語言運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促進自身語用能力的發展和提升。這種以語用學知識為背景的語用能力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教師應當具有熟練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表達的能力,這種能力并不等同于教師聽、說、讀、寫的自身資質,而是教師在內化語用學知識后,按語言交際原則進行表達的語言運用能力。第二,由于教師的專業特性,教師不僅要自己會交際、會表達,還需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與表達能力;另外,因為學生對于語用現象還無法運用理論概念進行理性分析,所以教師還應當具有利用語用學知識分析語用現象與語用成品的能力,即語用分析能力。
關鍵詞:知識經濟;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G633.3
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是指高中語文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時,為完成教書育人任務和自我職業發展所應具備的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及職位對其知識、能力所要求的程度。
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具有下列特征:首先,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的過程體現在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每個個體在后天社會化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并且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培養出來的。其次,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由多個層面構成的。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應該包含四個層面,即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專業情意。
一、專業知識是語文學科的基石
要想給人一碗水,自己要備一桶水,這是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語文教學者同樣要遵循這樣的規則。
語文學科專業知識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能力。語文基礎知識包括文學常識,語言學知識,邏輯知識,文學鑒賞知識以及語文教師應該掌握的其它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例如,掌握漢語拼音、標點符號、積累一定的名言警句、修辭方法、聽說讀寫方法、語法常識、文章體裁、寫作方法格式等等。
高中語文教師的語文能力主要包括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及評判能力。表達能力由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組成。高中語文教師的交流能力主要指能用語文語言傳遞信息并進行溝通的能力。高中語文教師的閱讀鑒賞能力包括:熟練掌握各種閱讀方法和技巧;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審美評判能力主要指敏銳的審美感知力;獨特的想象力以及批判的精神。這些語文學科專業知識掌握的如何,是教好課程的關鍵,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必修課。
二、專業技能是語文學科的重點
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學重在能力強。高中語文是基礎教學的收尾又是學生知識水準更上一層樓的開端,這一時期學生處于生長的多重期和活躍期,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于學生的接受程度至關重要。對教師的專業技能也是一場考驗。
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技能主要是指教師的教學技能,包括教學知識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教學知識由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知識組成。教學的理論的知識由普通教育學、普通心理學、語文教學方法論、語文教育心理學組成。教學經驗知識主要是指經過教育教學實踐總結而成的課堂教學經驗。包括使用普通話、規范書寫板書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等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主要是指課件制作和使用教學電子設備的技能。掌握好語文教學的專業技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基本功。
三、專業道德是語文學科的準則
教人先做人,育人重育德。語文是國學的主枝,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語文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從事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專業道德的行為準則,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語文教師是用語言表達實現授課,用情節描述反映思維,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師,他面對的是從少年走向青年的學子,是思想漸熟的一代,這個時期才和德缺一不可,有時德比才更有積極作用。在2008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對于教師的專業道德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劃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同樣,以上的道德規范也適用于高中語文教師。除此以外,還應該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勤學進思,無私奉獻??梢哉f語文學科專業道德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高中語文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
四、專業情意是語文學科的職責
愛崗要敬業,責任重于天。高中語文教師崗位平凡,但位置重要責任重大。
語文學科專業情意是指教師的專業理想、專業情操、專業性向和專業自我四個方面:(1)教師的專業理想,主要指事業心、責任感和積極性等方面內容;它要求教師工作要專一,進取和主動不能缺少,勇于負責和開創。(2)教的專業情操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帶有理智性的價值評價的情感體驗,它是構成教師價值觀的基礎,是構成優秀教師個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專業情意發展成熟的標志;(3)教師的專業性向是教師成功從事教學工作所具備的人格特征,或者說適合教學工作的個性傾向;(4)教師的專業自我是教師個體對自我從事教學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