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文學常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文化多元性;文化常識類讀本;編輯原則;文化自信
文化讀本是小學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和資源,是傳承文化知識的重要載體。讀本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結果,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也有著不可逆的影響。小學文化常識類讀本是小學生認知世界的重要窗口,對普及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隨著基礎教育逐日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小學生這一特定群體的教材和讀本也越來越多,但是質量卻良莠不齊。縱觀目前,相關研究多就小學讀本本身,探討其特點、歷史演變、新舊版本的對比或從小學讀本和傳統文化教育的關系切入,考察其在推行傳統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等。所討論的主題對小學文化讀本編輯出版的指導意義并不十分有效。本文擬從編輯出版視角出發,以小學文化常識類讀本為研究對象,選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下文簡稱“北語社”)出版的《世界文化常識•小學版》為研究范例,探討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學文化常識類讀本在編輯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原則及理論指導。
1多元化文化與傳統文化出版熱潮與現狀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關于“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一節指出要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活動并納入國民教育。教育部于2015年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也強調了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這意味著政府從政策層面確立了學生基礎教育階段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經幾千年歷史的積淀后,不斷傳承、變化、發展、創新,延續至今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良的審美情趣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同時,隨著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和地區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多元文化理論應運而生。在多元文化趨勢的影響下,不同文化間相互平等并在接觸與借鑒中不斷融合。[2]多元文化理論應用于教育領域,強調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從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批判中學會用不同的文化視野看待世界。在基礎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其他國家文化的通識性知識,并建立跨文化基礎上的文化對比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建構系統的知識體系。進而促進學生養成開放的胸懷以及多元的問題解決能力,并在跨文化對比中進一步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認同感。[3-4]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編輯圖書要“順自然之趨勢”,也就是說要考慮時代的需求。出版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配合多元文化需求,輔助學校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諸多出版社出版了針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常識類、跨文化對比類中小學教輔和讀物,可以說迎來了一股出版熱潮。在這其中,商務印書館的《學生古代文化常識辭典》、中華書局的《小學生應知的傳統文化常識》系列叢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的《青少年1001個文化常識(外國篇)》、中國書店的《世界歷史百科全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的《世界文化常識》都頗具代表性。與目前市場同類出版物相比,北語社出版的《世界文化常識•小學版》系列叢書突出多元化需求,以跨文化的角度比較了中外文化的異同,目的就是幫助小學生建立尊重多元文化的觀念,搭建了解世界的平臺,樹立對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此外,本書的另一大特色便是結合了北京的地區性文化和習俗。出版領域緊跟時代潮流,層出不窮的文化類出版物涌現在中小學生圖書市場。大多數出版物質量上乘,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圖書整體質量稍顯晦澀,編排倉促。作為出版人和編輯,面對新的出版熱點,我們需要更多地考慮中小學生身份的特殊性和他們的接受能力、地域特點與差異,打造出品質優異、趣味生動的文化常識讀本,應避免一擁而上、唯利是圖。
本文依托前人提出的圖書編輯原則[5],結合小學生群體以及文化常識類讀本的特點,以學生實際需求為指導,綜合北語社《世界文化常識•小學版》系列叢書的編輯經驗,提出以下文化常識類的小學讀本的4點編輯原則。
2.1系統性原則
作為讀本首先要有完整的編排體系,前后知識應相互聯系、相互補充,進而不斷深化。結合叢書具體來看,第一、二冊主要介紹中國的文化常識,從中國符號、生活常識、中國故事、京城文化、國學常識、詩歌賞析、蒙學博覽和經典誦讀8個單元對傳統文化以及承載傳統文化內涵的象征性符號、典型建筑、天文地理知識等內容進行了系統梳理,并在盡可能全面中有所偏重—著重文學常識與經典文學作品的學習。第三冊從歷史、文化、飲食、建筑、教育、文學等方面詳盡地介紹了西方文化,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基礎知識體系。第四、五冊在前三冊的基礎上,注重在對比中發現異同,幫助學生形成對中外文化的理性認知,進而建立對本民族文化更深層次的理解。全套讀物從整體而言,遵循了先學習中國文化常識,再學習西方文化常識,最后學習跨文化的對比的認知體系。其次,讀物各主題內部應有連貫性,前后知識不應該是割裂的,各部分內容既有所側重又緊扣同一主題。以第四、五冊為例,第四冊偏重于古代文明的對比,首先圍繞中國的近鄰—日本、韓國和印度展開,接著描述了亞非歐的3個文明古國—伊朗、埃及和希臘文明的起源和主要思想。第五冊則偏重現代文明的對比,以大國崛起為主線,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俄羅斯7個先后在世界歷史上曾擁有顯赫地位的國家,中間穿插講解了巴西和墨西哥。我們可以看出,第四冊著眼于古代文明,第五冊著眼于現代文明。
2.2漸進性原則
文化常識類讀物不僅僅是普及文化知識,更應該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第一、二冊《中國文化常識》中,選文選取了《精衛填海》《鯀禹治水》《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等篇章,使小學生通過閱讀故事體悟故事中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堅持不懈、重孝道、講美德的思想精髓,受到啟發。在第三冊《西方文學與文化常識》中,通過建筑、飲食、戲劇、詩歌、小說等不同側面幫助小學生更為全面、深刻地學習西方文化,倡導了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優秀的讀本建設要有時代氣息和現時感,也強調要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本叢書中,各講的內容正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根據小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實質。例如,在講日本時,第一節從具象的櫻花入手,引出以櫻花為精神象征的武士道,再引申出“物哀”的民族精神;第二節從切入,提出與“菊”相反的“刀”,再揭示日本人追求極致和崇拜強者、好戰的性格特征。我們可以看到,所講內容都是一步一步逐漸推進,從具體的事物或者生活現象上升到思想精神層面。
2.3圖文并重原則
小學年齡段的讀物編排一定要圖文并茂,插圖和內容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并且圖畫要美,因為圖畫和書面語言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作為文化小學讀物的趣味性主要體現在插圖的運用和編排形式上。[6]插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因為文字符號的抽象性高,認知加工的難度較大,而圖片作為非文字語言符號可以運用恰當的圖文比例更加直觀和形象地呈現文字的內涵信息,降低讀者的閱讀成本。諸如有些歷史場景、事物形象、情緒觀念等難以用文字簡潔清晰描述。[7]因此,叢書緊密配合文字內容,在每一節按照一定比例適當地配備了相應的圖片,或對文字內容進行解釋,或對文字內容進行補充。以第一冊中講甲骨文的部分為例(見圖1),文字為“比如說‘魚’字的字形像一條有魚頭、魚身、魚尾的魚,而‘龜’字的字形則像一只龜的側面形狀”,很難想象出“魚”和“龜”的字形究竟是什么樣子,但當我們給文字配上相應的圖片,既有“魚”和“龜”本身的形狀,又有相對應的甲骨文的字形,學生就能夠更容易理解甲骨文描摹事物形狀的特點。此外,整套讀物在封面顏色使用上大膽、豐富,每一冊書都有一種主題色:第一冊是紅色、第二冊是橙色、第三冊為藍色、第四冊為綠色、第五冊為青色。相應地,各本書的內頁通過主色調的深淺變化來表示文字內容的層級關系和相關關系。不難發現,從第一冊到第五冊,圖書主題色由暖色系變為冷色系,符合了低年級小學生喜歡鮮艷、熱烈的顏色,而高年級的小學生因為心智成熟更加偏于冷靜的心理特點。
2.4互動性原則
文化常識類的讀物應當思考如何啟發學生思考,學生如何通過圖書獲得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作為編輯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回歸到叢書,很多篇目在正文后都添加了“擴展知識”或“擴展閱讀”的版塊,這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探索。例如在第一冊的“四大發明”一講中介紹印刷術時,正文介紹了印刷術產生的原因和發展的簡要過程,在“擴展知識”中又添加了印刷術分類的說明,使學生能夠完善相關知識,并且可以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對同一主題進行學習研究。又如在第四冊中“希臘”這一單元中涉及雅典衛城時,正文主要就建筑歷史來展開,“擴展閱讀”中用神話故事補充了雅典衛城得名的由來,能夠幫助學生探究事物背后的因緣。此外,圖書的每一講都有課后思考的設置,課后思考都是先從本單元學習的主要知識切入,就課文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緊扣跨文化比較的理念,聯系中國相關的事件或人物。例如,第四冊韓國篇的課后習題為∶“1.韓國人為什么喜歡泡菜?2.你怎么看待韓國泡菜的世界化?中國文化的推廣與傳播從中可以有什么借鑒呢?”這種探究式、發現式的學習方法能夠促使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圖書的發行與圖書編輯過程有密切的聯系,圖書整體設計時應當考慮地緣因素,即圖書的主銷市場。本套讀物市場考慮到圖書推廣地域以北京(北京地區的小學生)為主,所以在細節編纂上著意增加了京城文化元素,結合了北京地域特點,以北京的老工藝、老行當、城門樓和老字號等鮮活的文化點帶動學生進一步認知的興趣(如圖2)。學生可以合理安排課余時間,實地到訪,這其實無形中增加了全書的實踐意義。
3結語
1、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2、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3、文人筆記。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文人筆記大都一些軼事、掌故、素材。
4、民間娛樂消閑。各朝代都有茶館飯店常駐的說話人、說書人,以話本為基礎,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說一段(小說),以吸引客人每天回來聽書,希望保證生意興隆。
(來源:文章屋網 )
嘗試可能失敗也可能成功,但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嘗試可以讓你感動、讓你興奮,當然也可能讓你悲傷。每一次嘗試都是有意義的,只要肯去試一試,你就能獲得無價的東西。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學作文嘗試600字,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小學作文嘗試600字1愛嘗試是孩子的天性,我也不例外。俗語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我勇于嘗試的經歷中,成功不少,失敗也不少。
記得那時我還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在一個星期六,和往常一樣,我獨自一人在家寫作業。到了中午,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的我在焦急地等待著。平時爸爸都會準時送來午飯的,那天我等到下午一點還沒等到爸爸。
正在這時電話鈴響了,原來是媽媽打來的:“孩子,今天爸爸媽媽都很忙,家里還有一包大碗面,你中午把它泡泡吃了吧。”“哦。”我回答。按照媽媽的話,我泡了一碗方便面,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過了一段時間,我的肚子又發出了咕咕地叫聲,我盡力地克制住自己的饑餓。
霎那間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個想法:我何不自己做一次飯呢。我查看了一下冰箱,里面有一包雞翅,我打定主意自己做一盤可樂雞翅,慰勞一下自己的肚子。
說干就干,我拿出雞翅,把它泡在水里,讓冰化一化。然后擰開煤氣閥,學著媽媽的樣子,開火、倒油,油開后又倒了點蔥花爆鍋,然后把雞翅放進鍋內爆炒。又倒入半罐可樂,用小火燉燒。就在這時候,電話鈴響了,是好朋友打來的,我和他聊了起來,把那鍋雞翅忘得一干二凈。突然,我聞到了一股糊味,我急忙跑去廚房。“我的天啊”我不由自主的發出驚叫,“完了”那一鍋東西全糊了。
晚上媽媽回來了,媽媽想給我做可樂雞翅,卻找不到那包雞翅了。這時我紅著臉走過去,向媽媽講了今天發生的事,媽媽是又好笑又生氣。笑得是我的粗心大意。氣得是白白浪費了雞翅和可樂。
這就是我那次失敗的嘗試。
小學作文嘗試600字2人的一生中,總會有許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購物,第一次過馬路,第一次賣花,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我們變得成熟長大。而令我記憶最深的,便是小學時表演英語課本劇的那次經歷。
那天,英語老師來到班級,告訴大家學校要舉辦英語課本劇大賽,她要選幾名同學參加表演,而我恰好就被選中,榮幸的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剛開始時,我還很開心,可臺詞拿到手后,便傻眼了。整整一頁的臺詞,還有一大部分都是生詞,但我知道老師既然選中了我,就是信任我,我必須接受這個挑戰。于是從這一刻起,我便開始沒日沒夜的練習,下課時也顧不上出去玩兒,抓緊時間與同學一起去彩排。離比賽的時間越來越近,我們也就更緊張了。在比賽的前幾天,我們把每個細節都設計好了,但還是不放心,每天都要彩排上幾遍。
終于到了比賽這天,同學們都在大廳里坐好,等待著演出,前面幾個班的同學都演的那么好,我們在手心里不由得捏了一把汗。時間不知不覺的流走,很快就輪到了我們,我們排好隊,迅速入場。我們的節目是《武松打虎》,雖然我不是主角,只是一個旁白,但我也很緊張。扮演武松和店小二的同學,把前面的部分演得很成功,整個課本劇,被他們搞笑的表演,活生生的變成了小品,使在場的觀眾捧腹大笑,我也放下了心中的緊張。到我上場了,我自信的走上了場,面對臺下的觀眾,并沒有恐懼,而是流利的講出了臺詞,臺下不時想起熱烈的掌聲。我成功了,走下臺,開心得都要跳起來了。臺上的同學繼續表演,到了武松打虎的關鍵時刻,我們的劇情不是武松打死了老虎,而是武松先用照相機閃瞎了老虎的眼睛,又用臭鞋把老虎熏死了。這出人意料的結尾,讓臺下的觀眾笑聲不斷。最后,我們幾個演員一起走上臺謝幕,那一刻我們心中幸福極了。
在這次表演中,雖然我只是一個不重要的角色,但我卻從中獲得了經驗,得到了成長。
小學作文嘗試600字3人生中起會有許多難忘的嘗試,比如自已煮菜、自己騎自行車、嘗試自己獨自放學回家。可是當中令我印象最深、最難忘的,莫過于我嘗試攀巖。
那天是我表哥的同學過生日,我和表哥應邀去萬象城吃飯。吃完飯我們直奔攀巖地點。
我從未玩過攀巖,更不懂攀巖的技巧。看著表哥的同學和表哥輕而易舉地爬到了頂端,我相信自己也可以,于是我躍躍欲試,嘗試著也攀爬起來,誰知我還沒爬到一半,我就感覺力不從心了。
“我不行了!實在不行了!”我大喊著。心想,一定是因為他們是男生,所以爬得比我快。抬頭看著上邊無數的攀巖石,每一塊巖石都錯開間隔著,似乎在嘲笑著我。每往上爬一格,我都覺得艱難無比。兩個男生才用了兩分鐘就到達了終點,而我花了五分鐘還只是在半山腰,我的手顫抖著,怎么也使不上勁,腿懸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不斷地從我臉龐滑落。這真是一次艱難的嘗試啊,我有點打退堂鼓了。
“不行,我不能放棄,還有幾步就到達頂端了!”我克服了手抖,不斷安慰自己,用盡吃奶的勁往上撐。一步,兩步,三步……我咬緊牙關堅持著,絕不服輸。既然嘗試了,就不要輕言放棄。
“咚咚——”一聲清脆響亮的鑼鼓聲蔓延著整個萬象城,我終于攀上了頂端敲響了勝利的鑼鼓,它祝賀著克服困難的我,同時也告訴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勇敢去嘗試,勝利就在前方。
那一次難忘的嘗試,它開啟了我人生的大門,讓我體會到了勝利的喜悅!
小學作文嘗試600字4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題記
不吃葡萄怎知酸,不試辣椒怎知辣。任何事都要去嘗試,人們在嘗試中成長,在嘗試中成功。
記得那是我第一次嘗試,也正是那一次成功的嘗試,我的人生多了一抺不甘平凡的光彩。
小學六年級,有一天班主任叫我去辦公室,我一路忐忑,心情沉重,心想:我沒犯什么錯吧?到了辦公室才知道老師想讓我參加學校的“十佳少年”評選,“你一定不要讓我失望啊!”班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語重心長地說。走出辦公室我心情更加沉重,這不是心里緊張,而是一種沉重的責任感,承諾已經出口,為了不辜負班主任的信任,也為了不辜負我自己,我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備戰”,每當我累到不行的時候耳邊總會響起魯迅先生的那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想到這里我渾身又好像有了用不完的勁……
評選的時刻終于來臨了,我看到了競爭對手們個個都是鉚足了勁,心里不禁緊張了起來。以前從未演講過的我,這次卻要對著全校三千多人演講,這對我無疑是巨大的考驗。終于到我了,我雙腿好似灌了鋁一樣沉重,緩緩地走上講臺,燈光刺眼得使我睜不開眼,臺下三千多對目光齊刷刷向我看來,我竟忘了詞。驚慌失措的我看向我們班,五十多雙鼓勵的眼神朝我看來,我想到了老師的語重心長,想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想到同學們的鼓勵,想到我的付出,心里涌進一股暖流,帶回我的思緒,我開始了激情的演講……
我幸運地選上了三名人選中的一名,我熱淚盈眶內心澎湃。
這是我一次成功的嘗試,亦是我人生中一抹不甘平凡的色彩。“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也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路。
小學作文嘗試600字5通往羅馬的路不止一條。人,就是在無數次的嘗試和碰壁中成長起來的。——題記
回望過去,我們笑過,哭過,奔跑過,也曾跌倒過,但最終都站起來了。畢竟,人生這條路還是要靠自己走下去。
小時候,對世界充滿好奇,總是東摸摸西碰碰,當邁出人生第一步時,你是否看到父母激動的笑顏?當喊出“爸爸媽媽”時,你又是否曾看見父母欣慰的目光?你的每一次嘗試,別人又何嘗不覺得驚喜?升上小學,在低年級時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有一些連老師都回答不了。這時候,你的內心便會有一種怪異的喜悅感:“看呀,我提出了一個連老師都回答不了的問題。”接著,你便會想方設法去解開這個迷題,就算失敗了也毫不氣餒。雖然結果可能還是個未解之謎,但你小小的心靈總會有一種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