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shù)篇優(yōu)質安全行為守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軌道交通;乘客;安全管理;
Abstract; Passenger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safety control system of rail traffic in the whole process. Through analyzing the unsafe behavior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passengers, combined with the rail traffic to take in the passenger safety behavior culture, system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measur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passenger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rail transit ;passenger; safet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交通動脈,系統(tǒng)復雜、環(huán)境開放、空間密閉、客流量大、應急疏散難度大,一旦發(fā)生事故事件危害性極大。我國軌道交通安全保障經(jīng)歷“安全生產(chǎn)責任制”、“安全評價”兩階段發(fā)展,逐步進入“全過程安全控制的系統(tǒng)安全保障”探索嘗試階段。乘客是軌道交通系統(tǒng)服務的對象,也是軌道交通全過程安全控制的主要參與者。對乘客不安全行為進行分析,強化乘客安全管理,對軌道交通系統(tǒng)安全意義重大。
乘客不安全行為分析
軌道交通的首要任務是保障乘客運輸安全,但乘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軌道交通安全??v觀各類事故事件,乘客因素是運營秩序絮亂、一般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之一,乘客的不安全行為可以導致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乘客的安全意識淡薄還可能使事故得以發(fā)展或擴散。
1.1乘客不安全行為
目前乘客不安全行為主要有:不遵守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無應急技能或應急技能低、人為故意破壞。
(一)不遵守軌道交通乘客守則
乘客攜帶危險品乘車、緊貼車門站立、乘車不講秩序、擠車門、不拉扶手、擅拉緊急拉手、站臺車廂打鬧嬉戲、候車跨越安全線、跳軌自殺等行為是主要的不遵守乘客守則的不安全行為。僅2012年上海地鐵就發(fā)生十多起乘客跳軌自殺事件;還有乘客因同伴沒上車1小時內(nèi)2次拉動緊急拉手,造成數(shù)千人延誤10分鐘以上。
(二)無應急技能或應急技能低
乘客無應急技能或應急技能低,突況不會自救、互救,不聽從軌道交通工作人員安排,慌亂中胡亂行為。如不知曉自動扶梯“緊急停機”按鈕,無按壓“緊急停機”按鈕的應急技能等;有如2008年上海地鐵某列車因故障迫停區(qū)間,故障處置中雖然司機不斷廣播安撫,但仍有20多扇車門緊急拉手被乘客拉下,一名乘客更是扒開車門進入隧道,步行至下一站。
(三)人為故意破壞
恐怖襲擊、蓄意破壞、縱火、偷盜等乘客行為是主要的人為故意破壞的不安全行為。1995年日本東京地鐵毒氣恐怖襲擊事件,造成12人死亡、14人終身殘疾、5500多人受傷;2003年韓國大邱地鐵乘客攜帶易燃物品乘車故意縱火,導致198人死亡。
1.2 乘客不安全行為意識
心理決定人的行為,行為顯示人的意識。乘客的不安全行為可分為無意識不安全行為和有意識不安全行為。
(一) 無意識不安全行為
乘客無意違反軌道交通安全保障制度,但由于某些原因,在軌道交通乘降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不安全行為。主要原因有安全意識不高、安全知識不足、行為有限理性。
安全意識不高
安全意識較強的乘客對安全隱患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果斷應對,甚至通過有效措施化險為夷;而安全意識不高的乘客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隱患或發(fā)現(xiàn)后措施不當,最終釀成事故,甚至可能使事故損失擴大。如2004年香港地鐵人為縱火事故中,由于乘客安全意識高,及時發(fā)現(xiàn)有人蓄意縱火并果斷采取阻止措施,雖然沒能成功阻止肇事者,但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縱火行為實施;同時,縱火現(xiàn)場的乘客及時向其他乘客傳遞縱火事故警示信息,得以讓其他乘客及時了解情況采取應對措施,這起事故只造成14人因吸入煙霧受輕傷。
安全知識不足
乘客具備一定安全意識,但因安全知識不足導致行為不安全。從不遵守乘客守則中部分不安全行為可以看出,乘客缺乏前后亂擠、強行上下、爭搶座位、不拉扶手等行為會導致摔傷、踩踏等不安全事件的安全知識。源于安全知識不足,導致乘客只專注軌道交通的便捷、舒適,忽視了軌道交通的安全。
(3)行為有限理性
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下,乘客由于無法準確地認識和預測未來,從而無法按照結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動,只能依靠自身經(jīng)驗或跟隨其他乘客等采取行為來減少不確定性,而這種有限理往往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危害了整體利益。如突況下乘客只顧個人利益,爭先恐后無序疏散,就可能導致現(xiàn)場混亂或產(chǎn)生踩踏事件;又如列車迫停區(qū)間時拉下“緊急拉手”和進入隧道的乘客,只考慮到節(jié)省自身時間,完成不顧及對整體運營造成的延誤。
(二) 有意識不安全行為
乘客明白軌道交通安全重要性,知曉相關安全保障制度,但在某些條件下,如受好奇、省能、僥幸、逆反等心理驅使,或追求經(jīng)濟效益,或其他動機,故意采取安全冒險行為或有意引發(fā)事故。產(chǎn)生這些有意識不安全行為的原因有安全習慣不佳、故意違規(guī)和有意破壞。
安全習慣不佳
乘客主觀上不愿意出現(xiàn)安全事件事故,在穩(wěn)定的心理活動下基本能安全乘降。但在不利的心理狀態(tài)主導下,乘客由于安全習慣不佳,表現(xiàn)出不安全動機,實施不安全行為。如受好奇心理驅使有意觸碰消防、行車等安全設施設備;受省能心理驅使翻越安全護欄;受逆反心理驅使與安全檢查人員發(fā)生對抗沖突等。
故意違規(guī)
乘客安全道德水平低,只追求自身經(jīng)濟效益,為達到個人利益最優(yōu)化,無視軌道交通安全保障制度,明知行為危險卻故意違規(guī)。如為節(jié)省時間故意沖門;為等待同伴乘車故意吊門、卡門、拉下緊急拉手;為出行方便故意攜帶危險品乘車等。
有意破壞
乘客為達到發(fā)泄自身不滿情緒、引起公眾關注等個人目的,或造成人員傷亡、公眾恐慌等險惡目的,利用軌道交通人員密集、社會影響大等特性進行有意破壞。
2軌道交通強化乘客安全管理措施
軌道交通通過全過程安全控制將“全員”安全管理延伸為“全民”安全管理。通過安全知識宣傳、安全風險告知、安全技能提升等,強化乘客安全意識,逐步建立乘客安全行為文化;通過安全制度的健全、實施及控制等,強化乘客行為監(jiān)督,逐步建立安全制度文化。
2.1強化乘客安全意識,建立乘客安全行為文化
安全行為文化最基本的內(nèi)涵就是安全行為意識。軌道交通通過多渠道、多手段強化乘客安全意識,提升乘客安全技能,形成乘客安全行為準則。
一、構筑校園安全物質文化是校園安全文化的基礎。
校園安全文化和其它文化一樣,它的孕育、產(chǎn)生和功能都要依賴于一定的物質基礎,在校園安全構成要素中,最直觀、最外顯的因素就是校園的硬設施和硬環(huán)境。因此,要科學、精心建設校園安全的物質文化,通過校園的安全硬件建設保障學生安全,通過校園安全的環(huán)境營造,陶冶學生,提高安全心理素質,培育安全情感,規(guī)范安全行為,保障安全活動。一是依法規(guī)劃建設校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學校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辦學標準,適應教育需要;應當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確保學生和教職工安全。”學校在新建、改建校園過程中必須根據(jù)教育法規(guī)進行,為師生提供安全的物質文化保障。二是增加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辦學環(huán)境,為校園安全文化提供物質保障和良好的安全環(huán)境。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如永定縣近三年投入3169萬元改造45893平方米危險校舍,同時投入300萬元改造廁所,加高走廊欄桿,更換老化線路,添置滅火器材等,基本消除校園存在的不安全隱患。三是營造校園安全環(huán)境的氛圍。學校要努力建設安全的精神環(huán)境和營造安全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安全的精神環(huán)境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如學校要開辟安全宣傳欄,定期刊出安全法律法規(guī)、安全知識技能等,安全信息,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節(jié)假日、汛期、高溫、秋冬干燥季節(jié)到來之前安全友情提示,讓它成為學生特殊時段安全的良師;安全標語和安全宣傳畫上墻,讓它成為學生日常安全的益友;此外,設置活動安全警示牌、校園道路安全減速標志或減速帶,樓梯通道疏散安全出入口標志等等,通過校園外在的安全精神文化的精心設置,給學生予潛移默化的安全教育。
二、培養(yǎng)學生安全行為文化是校園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
安全的物質條件可能給學生學習、生活的安全感,如果僅僅停留在表層現(xiàn)象,不一定能達到“安全”目標,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行為習慣。一是要加強安全行為教育,增強學生安全行為意識。建設學生安全行為文化,提高安全行為的水準,首先要通過教育,培養(yǎng)學生主體的自覺自愿精神,形成主體的安全行為意識。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安全行為意識的形成必將成為推動安全文化的強大動力。學生的安全行為意識越強,對自己的安全行為意義就理解得越深,就會自覺地按正確的安全規(guī)則制度做事、做人。為此,學校要通過開設安全教育課程,舉辦安全法制報告會,召開以安全為主題的班團隊會,組織開展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動等,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行為意識。二是要養(yǎng)成安全行為習慣,提高學生安全行為能力。安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或突擊一陣風,而應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生理心理發(fā)展特征和當?shù)貙W校實際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學生安全行為養(yǎng)成具體做到五個結合,即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把教育學生安全行為與教育學生做人統(tǒng)一起來;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把安全行為養(yǎng)成有機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與貫徹中小學生《守則》、《規(guī)范》相結合,把安全行為的培植與執(zhí)行《守則》、《規(guī)范》同步進行;與學校開展的活動相結合,把安全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寓各項活動之中。三是引導安全行為踐行,提升中小學生安全行為水平。為了使中小學生更加明確安全行為要求,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安全行為公約、安全行為規(guī)定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踐行安全行為,規(guī)范安全行為。如永定二中根據(jù)全體學生不住校,上學回家靠騎行車的特點,制定了安全騎車十條規(guī)定,以此規(guī)范學生騎車的交通行為。幾年來,學生養(yǎng)成了安全行為習慣,無發(fā)生一起騎車交通事故。
三、構建校園安全制度文化是校園安全文化的保證。
安全制度文化是圍繞學校師生安全,規(guī)范學校安全管理,規(guī)范師生安全行為,要求全體師生共同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安全制度是學生安全行為的準繩,又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礎和載體。學校通過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豐富校園安全文化;學生通過遵守安全制度,規(guī)范安全行為。一是明確建立安全制度文化的目的。學校安全工作與其它工作一樣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的制度,建設好安全制度文化對穩(wěn)定學校秩序,保證師生生命財產(chǎn)安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著保障作用。二是完善安全制度文化內(nèi)容。學校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針對校園安全工作特點,在原有安全制度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如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網(wǎng)絡進入社會、校園、家庭,學校要制定網(wǎng)絡安全制度,規(guī)范學生上網(wǎng)行為,引導學生文明安全上網(wǎng)。三是落實安全制度文化的責任。學校一方面要與部門、科室負責人、班主任、科任教師簽訂安全工作責任書,把安全制度落實到人。明確提出各部門、科室、班主任、科任
教師等應承擔的安全職責,使他們有責可負,有責必負。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師生遵守安全制度的自覺性。四是檢查安全制度文化的效果。安全制度是靠人去執(zhí)行落實的,再好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僅停留在制度匯編里,或掛在墻上,是不會產(chǎn)生好效果的。因此,學校要定期、不定期對各項安全制度執(zhí)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發(fā)現(xiàn)不足要及時整改,確保各項安全制度落實到位。學校安全制度文化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所必需的,學校只有不失時機地加強校園安全制度文化建設,才能不斷提升安全管理的層次和水平。
四、形成校園安全精神文化是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目標。
1、各班主任利用班隊會,按《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二小學生紀律規(guī)則》的具體要求,教育學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樓道、操場各處追逐打鬧,不做危險游戲,不攀爬欄桿、籃球架、鐵門等設施,不跳乒乓臺及校園各處臺階。
2、班主任在課間隨時觀察該班學生活動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安全行為,及時制止、教育。對屢教不改的學生,通知家長到校配合教育。
3、分管行政、值周行政、值周教師課間巡視全校學生活動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安全行為,及時制止,作好記載,將情況通知班主任,并按學?!拔拿靼唷薄皟?yōu)秀文明班”評比條例,進行扣分處理。
4、學前班學生,統(tǒng)一在教學班下課前10分鐘,由該節(jié)課任課教師組織上廁所,然后由該教師把學生帶到指定地點活動,并負責學生活動期間的安全,直至下節(jié)課上課鈴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