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傷口造口護士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專科護士; 培養; 使用; 一體化
doi:10.14033/ki.cfmr.2017.5.07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5-0139-02
Cultivation and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Nurses Integration Mode/WANG Li,ZENG Cheng-hui,ZHANG Li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5):139-140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training and using Chinese health nurses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Method:12 specialist nurses work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16 worked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nurses were managed by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and usage pattern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nurses used the model of cultivation and use of integration.Specialist grade and nurse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The observation group nurses specialist exam grade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e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improved a lot,two contrasts showed obvious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pecialist nurses; Cultivate; Use; Integ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31,China
?蘋な恐岡諤厥飧諼還ぷ鰨具有熟練的護理技術和知識并完成了專科護士所要求的教育課程學習,認定合格的注冊護士[1]。專科護士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提高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2]。筆者所在醫院從2014年開始,探索使用專科護士培養與使用一體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取得專科護士資格證書的12名護士為對照組,年齡22~31歲,平均(25.16±0.20)歲。其中中醫護士7名,西醫護士5名;本科2名,專科10名;主管護師9名,護師3名;老年專科4名,重癥監護3名,靜脈輸液2名,腫瘤專科2名,血液凈化1名。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取得專科護士資格證書的16名護士作為觀察組,年齡25~33歲,平均(27.32±0.30)歲。其中中醫護士9名,西醫護士7名;本科5名,專科11名;主管護師10名,護師6名;老年專科4名,重癥監護4名,傷口造口2名,糖尿病2名,靜脈輸液2名,腫瘤專科1名,血液凈化1名。對照組應用科室內培養與使用的傳統模式進行管理,觀察組在醫院和護理部的統一組織下,使用新的培養與使用一體化管理模式。兩組護士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領導和考核小組,制定規范 在做好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筆者所在醫院專科護士總量少,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比較分散的情況,重新成立了專科護士培養與使用一體化管理工作領導和考核小組,由主管院領導擔任組長。通過全員發動,廣泛動員,資金配套,統一認識,制定了規范的《中醫院專科護士培養與使用工作計劃》《中醫院專科護士理論知識培訓和考核指南》《中醫院專科護士臨床實踐技能培訓和考核指南》《中醫院專科護士工作記錄本》《中醫院專科護士考核獎懲細則》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規范。
1.2.2 加強院內和院外培訓 根據擬定的年度培訓工作計劃和專科護士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要求,明確每年培訓目標,結合個人的專業方向和性格特點,重新確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制定個體化的培訓方案。在培訓形式上,更加注重院內培訓與院外培訓相結合。在培訓方式上,充分利用集中學習、護理查房、疑難病例討論、護理會診、網絡學習等方式進行多渠道、多途徑的學習。在培訓內容上,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中醫理論和護理知識的學習,同時注重專科護士人際交往、護患溝通、護理倫理、護理科研、論文撰寫等相關知識的學習,特別強調要及r了解本專業最新進展。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盡力縮短專科護士培訓和成長的時間周期,全面提高專科護士的綜合素質。
1.2.3 負責全院護理相關管理 在注重專科護士培訓和培養的同時,創新機制和辦法,實施培養與使用一體化加強了對這支隊伍的合理使用。在醫院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專科護士協助護理部全面承擔起了相關護理專業領域內的護理管理工作。例如靜脈輸液專科護士,負責及時了解全院靜脈輸液工作的薄弱環節,制定全院護士分層培訓計劃,負責重點人員的操作考核等工作。傷口專科護士成立了全院傷口護理小組,負責全院疑難傷口會診、組織全院傷口護理業務查房,審定各類壓瘡申報是否恰當,及時修訂各類傷口評估和申報表格,定期分析匯總全院壓瘡發生情況等。
1.2.4 績效分配體現工作優劣 采用院科兩級管理及考核制度。根據工作量、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等綜合目標考核結果,確定個人實發績效工資。在核算工作量時,根據本人在護理活動過程中付出的人力和智力水平,確定不同護理活動的權重,重點突出專科中醫護理特色,鼓勵使用中醫護理方案和中醫護理技術,創新開展護理工作。
1.3 效果評價
(1)護士專科考試成績。分別測試兩組護士的專科理論知識考試和實踐技能考核成績,總分各為100分。(2)護士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評價標準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計算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3)患者滿意度。將應用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前的與應用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后的接受過專科護士護理的患者(觀察組325例,對照組288例)進行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病種、病情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護士專科考試成績比較
應用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后,護士的專科考試成績明顯提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護士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75.0%(9/12),應用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后,觀察組護士的滿意度提高到87.5%(14/1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1.9%(236/288),應用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后,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提高到91.7%(298/3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實施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可以提高專科護士的綜合素質
傳統的專科護士培養與使用模式,往往存在著重培養輕使用、或者重使用輕培養等問題。實踐證明,只有把培養與使用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專科護士這支隊伍的積極性,真正發揮好、利用好其作用與價值。另外,專科護士的科研、論文水平不高,培訓內容范圍狹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專科護士作用的發揮。如傷口護士的培訓,劉燕芳等[3]調查顯示,90%以上護士認為在校期間有關傷口教育課時不足。周昕等[4]建議培訓課程應增加科研能力培訓的設置,制定各種傷口處理的流程,使傷口護理護士的培養更加符合臨床的需要。應用培養與使用一體化后,臨床問題可以及時反饋到護理管理者,不斷循環改進,幫助專科護士及時發現自己的知識短板,迅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2 實施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可以提高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一直以來,如何通過努力,實實在在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是護理管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借助專科護士的發展,打造和提高整個護理團隊的綜合實力,也是其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憑借專科護士的護理科研能力,有效地帶動科內成員實施循證護理,開展護理新技術,探索護理科研,營造了護理的學術氛圍,提升了專科護理的能力[5]。例如成立傷口造口小組,有助于提高護士對壓瘡知識學習的熱情,有助于科室之間的溝通協調[6]。實施此模式以來,筆者所在醫院護理團隊已經成功申請完成省級科研課題3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護士個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很好的滿足。
3.3 實施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對專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專科護士的培養,最終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化護理[7]。患者滿意度也是衡量護理工作好壞的標準之一。實施專科護士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模式以來,護士的人際溝通、處理醫患糾紛等多種能力很快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專科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81.9%逐步提高到91.7%,幾年來未發生嚴重護理差錯事故,真正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參考文獻
[1]張健,趙秋利,張海麗.我國臨床專科護士培訓現狀的文獻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23-27.
[2]高青,許翠萍.我國專科護士發展中主要問題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6):1627-1628.
[3]劉燕芳,陳玨,徐洪蓮,等.傷口護理中心護士專科知識的調查與培訓[J].護理雜志,2012,29(8):66-74.
[4]周昕,蔣琪霞,彭青,等.傷口護理護士工作狀況調查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2):2768-2770.
[5]盛三妹,金學勤,陸英.專科護士的培養與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9):87-88.
[6]於軍蘭,吳竺.發揮傷口造口小組作用 提高護士對壓瘡的認知水平[J].護理研究,2014,28(10):3570-3571.
1.1一般資料醫院共組建6個專業小組,專業小組成員共114名,護理人員102名,其中主任/副主任護師6名,主管護師53名,護師36名,護士7名;臨床醫生10名,其中主任/副主任醫師7名,主治醫師1名,主任藥劑師1名,營養師1名;醫務部主任、護理部主任各1名。學歷:碩士及以上13名,占11.40%;本科59名,占51.75%;大專42名,占36.84%。
1.2方法
1.2.1專業小組的建立護理部公布專業小組類型及人員要求:大專學歷且從事腫瘤護理工作滿5年,本科學歷且從事腫瘤護理工作滿3年,碩士學歷且從事腫瘤護理工作滿1年,熱愛專科護理工作、愛崗敬業、工作表現優秀,有相關專科培訓證書者優先。選取標準為自愿參加、具有相關專業實踐經驗和從事該實踐領域的臨床護理工作,原則上同一專業小組每個科室1名。根據腫瘤患者綜合治療臨床護理服務需求,選取專業性強、需求高、有一定專業知識技能基礎的6個領域優先發展,包括腫瘤放化療、靜脈輸液、傷口-造口-失禁、疼痛-姑息、腫瘤康復與健康咨詢、腫瘤患者營養支持。發展原則為先培訓再實踐,成熟一個運行一個。根據專業和管理能力選取科護士長或護士長任專業組長,獲得專科護士培訓證書的護士任副組長,高年資本科生或研究生任秘書,根據工作需要配備相關臨床專業科室的護士名數,根據專科特點邀請醫學及醫技相關專家加入。護理部、醫務部負責對所有專業小組進行發展支持和運行管理,如授權與操作者資質管理、多學科合作的工作流程再造等。醫療醫技合作專家承擔專業小組的專業培訓、會診與技術指導、照護合作等工作。專業小組組長負責制訂每年的工作目標、計劃、總結,負責小組日常工作的開展、問題協調,必要時護理部予以支持。護理部建立“專業小組工作記錄本”,附有專業小組管理制度、組織和工作職責、工作計劃,主要記錄工作開展情況,包括對全院的專業服務支持,例如:培訓、新技術與科研、對外學術交流;規范和提高專業護理質量,如制訂和更新專業規范,進行專項質量檢查;為住院患者提供專業照護,參加護理專科門診為出院患者提供專業服務。
1.2.2專業小組工作內容①腫瘤放化療專業小組負責為全院提供腫瘤放化療護理的專業支持,包括制訂放化療護理專業規范,例如:化療藥物使用操作流程、制作化療健康教育視頻,指導化療新藥、放療新技術使用的護理;開展放化療護理專項質量檢查;提供放化療護理問題會診,參與疑難患者照護等。②靜脈輸液專業小組建立集束化中心靜脈置管技術和管理,由專業小組全面承擔中心靜脈置管、導管維護、質量管理、靜脈輸液新技術和科研開展等工作。③傷口-造口-失禁專業小組負責全院慢性傷口(含癌性傷口、放射性皮膚損傷等)、外科疑難傷口的會診和處理,壓瘡質量管理,各種造口患者的護理、疑難問題會診等。④疼痛-姑息專業小組負責推動全院癌痛和術后疼痛規范化治療工作開展,制訂醫院癌痛護理常規,規范疼痛評估、處置、觀察和記錄;參與癌痛患者多學科會診和跨部門問題的協調解決等。⑤腫瘤康復與健康咨詢專業小組一方面在全院推動腫瘤患者快速康復服務,同時與四川省腫瘤防治辦公室癌癥康復中心合作建立與發展“陽光之家”“聚愛沙龍”等組織,設立腫瘤患者健康咨詢與心靈關懷部,開展防癌健康教育、腫瘤康復及心靈關懷等服務,為新確診患者、手術及放化療等治療前后,康復期或腫瘤晚期姑息治療階段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支持。⑥腫瘤患者營養支持專業小組開展腫瘤營養護理專業培訓,營養咨詢、營養并發癥護理和腫瘤治療中營養評估與支持護理等工作,在進食障礙的放化療患者中推廣早期胃管給予營養,食道癌等重點患者營養干預等。
1.2.3整合照護臨床實踐方式護理部在原護理會診制度的基礎上制定整合照護工作模式:整合照護患者申請標準包括“特大疾病、病情不穩定、發生合并癥、原護理措施無效或問題進展、有醫療護理爭議、醫護人員主動申請”等。由責任護士向護士長及主管醫生討論決定患者是否需要申請整合照護,科室可直接向相關專業小組組長提交照護申請,由專業小組組長(必要時由護理部)協調專業小組參與患者護理。接受整合照護患者的護理結果定時在專業小組內討論分享,并做好病例和溝通信息記錄,每季度提交護理部,特殊情況及時匯報。責任護士與主管醫生負責協調整合照護過程中醫患溝通、簽訂知情同意書、照護措施調整與停止等。整合照護方式包括會診、照護方案制訂、直接參與照護、護理專科門診等多種形式,根據患者的照護需求與健康問題決定。患者主管醫生、科護士長及護理部對整合照護措施、效果和質量進行監控,確定照護方案是否需要修改或終止。專科護理門診則為門診治療患者和出院患者提供腫瘤專科護理服務,如放化療并發癥護理與健康教育,靜脈通路建立與維護、并發癥處理等;造口-傷口護理,康復指導與健康咨詢、心理疏導等。
1.3效果評價
1.3.1患者整合照護效果評價指標分析2009年前引發患者投訴(含糾紛)的主要原因是:對專科護理結果不滿意。因此將患者接受整合照護效果評價指標確定為:護理投訴、患者滿意度評分、表揚護士人數(包括點名表揚人數和表揚信、錦旗等)、醫生滿意度評分。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和醫生滿意度調查表均為我院醫療質量管理辦公室根據《四川省衛生廳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制定,長期用于我院醫療護理質量管理。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包括患者入院時(3個條目)、住院治療過程中(12個條目)、出院時(2個條目)及意見與建議部分(3個條目)4部分,共20個條目。前3部分均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5分(非常滿意)到1分(不滿意)計分,總分100分,第4部分為開放性問題,包括“您認為本科室工作最好的護士是誰?”“您認為本科室工作質量有待提高的護士是誰?”和“請您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建議或意見”。該調查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66,各因子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50~0.932。醫生滿意度調查表包括醫生對合作護士工作規范性和專業性、環境準備、工作態度、工作紀律、醫囑執行情況等的評價(20個條目)以及對護士的建議或意見(3個條目)。評價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5分(非常滿意)到1分(不滿意)計分,分值20~100分。該調查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12,各因子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35~0.890。
1.3.2護理專科發展相關評價指標比較分析國內護理學科發展對護理專科的要求,將整合照護對醫院護理專科發展作用的評價指標確定為:專科護理崗位數、獲專科護理培訓人數、專科照護患者例數、專科護士培訓人數、繼續教育項目和科研課題等。
1.4資料收集方法護理投訴、患者滿意度評分、醫生滿意度評分為醫院質量管理辦公室日常質量控制指標,由辦公室根據質量檢查結果提供。專科護士崗位數為截止2009年底和2012年底由護理部、人事部、財務部共同確立的按專業崗位進行獨立薪酬分配的護理專科崗位,獲專科護理培訓人數指獲得專科護理培訓證書的人數;專科照護患者例數為接受整合照護的患者數,2012年數據來源各專業小組工作總結,將2009年護理會診數作為2009年接受專科照護患者例數;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培訓專科護士人數、繼續教育項目、科研課題立項等指標均為截止2009年底和2012年底護理部記錄數據。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討論
2.1整合照護可以提升腫瘤患者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整合照護后2012年護理投訴由2009年的9例降為零,患者滿意度評分、獲表揚護士人數以及醫生滿意度評分均有明顯提高(P<0.01)。隨著專業小組成員在放化療副反應觀察處理、傷口護理、心理支持與干預、康復護理、營養評估與干預等方面的專業護理能力不斷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和康復的滿意度也有明顯改善,為護士送表揚信和錦旗的5例患者均為接受整合照護的病例,包括外科復雜傷口病例、放化療嚴重副反應病例等。專業小組應用傷口負壓治療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等護理措施彌補了傳統護理工作中解決專業疑難問題能力不足的缺點,與整合醫學觀和目前臨床護理實踐中重視多學科合作解決護理問題的作用是一致的。在臨床實踐中,每個專業小組進一步確立了專科實踐的發展方向與臨床工作目標,如進行化療藥物使用標準流程研究,放療副反應護理專項檢查;開展個體化癌痛評估和健康教育推廣;對新確診、腫瘤治療前后、晚期腫瘤患者等開展主動訪視等。形成了包括治療協助、癥狀控制、滿足精神心理需求、提高社會適應等多方面的專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各科室的專科實踐優勢并加強醫護、護護間的聯系和溝通。
摘要目的:探討專科護士臨床工作角色定位及促進崗位穩定性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通過設立護理門診和專科學組、定期組織工作匯報會等方式建立學術和服務平臺,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在醫院政策規范上對專科護士發展予以積極扶持,如深造機會、科研基金、績效待遇等優先考慮,多措并舉使專科護士作為“臨床護理專家”的身份得以肯定,避免轉崗致人才流失或在崗而無作為。結果:由發放的調查表結果顯示,專科護士對自身工作狀態滿意,對專業熱忱,充分發揮護理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專科護理水平明顯提高,并得到病人和醫護人員的廣泛認可。結論:醫院對專科護士充分重視、搭建廣闊平臺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增強專科護士的崗位穩定性、充分發揮專業職能及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效果顯著。
關鍵詞 :專科護士;角色定位;護理門診;崗位穩定性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60
作者單位:225001揚州市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護理部
葉小芳:女,研究生結業,主管護師
通訊作者:王艷,女,碩士,主任護師
專科護士是指有高等護理教育背景,在某一特殊或專門的護理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較高的水平和專長的專型臨床護士[1]。衛生部在 2012 年《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明確要求,要大力促進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建設,實施對專科護理崗位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工作。《江蘇省專科護理建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指出,因專科護士臨床角色和崗位定位不明確致專科護士在臨床使用中均有轉崗現象,平均轉崗率10%,并提出在未來五年要建立適合江蘇省的專科護士培訓、使用與管理制度,明確專科護士的臨床角色與崗位定位,不斷豐富和拓展護理服務內涵和外延。由于我國缺乏專科護士工作角色方面的研究基礎,目前并沒有確定專科護士的實踐參照標準[2],專科護士轉崗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崗位不穩定,一直是專科護士管理的難題,也是制約專科護士發展的因素。對專科護士的研究以培訓為多,而對培訓后的臨床實踐報道較少[3]。我院作為江蘇省較早啟動專科護士培養的醫院之一,通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進專科護士臨床實踐、增強專科護士崗位穩定性的措施。現將經驗和體會報道如下。
1我院專科護士發展概況
我院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開放床位2000張,護理人員1146名,是江蘇蘇中地區醫、教、研中心。自江蘇省開展專科護士培訓工作以來,我院積極響應政策要求,從高處定位醫院護理發展,走專科護理的道路。醫院護理工作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制定了詳細的專科護士發展計劃和實施要求,嚴格按計劃分步驟落實,著眼于“高、精、尖”領域,精心挑選各專業護理骨干和人才,在手術室護理、傷口造口護理、血液凈化護理、糖尿病護理、重癥監護、急診急救護理、腫瘤護理、PICC護理、母嬰護理、骨科護理、心血管護理、營養護理和靜脈治療等13個專科,先后選派了33名專科護士參加專科護理培訓并獲得專科護士證書,現專科護士活躍在各專科崗位,充分發揮影響力和示范作用。
2方法
2.1搭臺鋪路,有位才能有為
2.1.1護理門診護理門診的產生是護理專業發展的趨勢,也是社會的需求[4]。2007年起,我院克服門診診室緊張等硬件困難,千方百計創新支持保障手段,先后開辦了糖尿病門診、PICC門診、傷口造口門診、孕婦學校,由專科護士定時坐診。糖尿病門診為病人指導糖尿病飲食、運動、藥物、胰島素治療知識;PICC門診提供穿刺置管、管道維護服務及知識咨詢;傷口造口為慢性傷口的換藥、造口病人的術后護理、造口并發癥的治療、造口用具的選擇、健康指導等。專科護士除在專科門診提供服務外,在醫院開設的醫護聯合門診和專家聯合會診等工作中亦起到重要作用,為疑難危重病人制定科學護理方案。護理門診為大量的病人提供了專業、科學、個性化的服務,工作量逐年上升,在病人中口口相傳,獲得良好的口碑。
2.1.2專科學組護理專科學組在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健康咨詢和護理科研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和服務內涵[5]。我院在專科護士體系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臨床實際需求,拓展專科護士服務領域而建立了專科學組。目前分別設立“傷口造口學組”“靜脈治療學組”“糖尿病學組”“手術室護理學組”等6個護理學組。以專科護士為組長,以接受過培訓教育的專科化護士為核心成員,吸收各病區護理骨干為小組成員。各專科小組制定嚴格的崗位職責、工作范圍、會診流程、工作計劃、活動要求等,使專科小組的各項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對小組成員的活動起到督查作用。專科小組定期開展活動,以講座、演示、討論等形式就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新知識、新方法等,結合臨床實例,進行講解和學習。小組成員作為知識中轉站,以各種形式在本科室傳達和學習,使專業水平不斷提升,專科護士的作用和影響滲透到每個病區,使每位護士從中受益,使非專科的病人享受到專科的指導,使得專科護士的專業成果得以普及和推廣。
2.1.3學科身份在各學科領域內,專科護士被院部委任為護理學科帶頭人,對該專業的發展和研究工作負責。醫院每年組織由院領導參加的專科護士工作匯報會,由專科護士制作PPT詳細匯報在學科重點、中長期規劃、技術項目、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學術和公益性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果,匯報會學術氣氛濃厚,形成良性競爭,受到院領導的高度認可,也成為醫院護理學科發展的重要舉措。加高壓、委重任,對專科護士專業價值的充分肯定的同時為專科護士學以致用發揮才干鋪平道路。這對專科護士價值體現和地位形成起較大的推動作用。
2.2政策傾斜,機會優先
2.2.1職業生涯規劃專科護士的角色定位為“臨床護理專家”,與國際專科護士發展接軌,醫院為每位專科護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從專科發展規劃為基礎,確定近遠期工作目標和個人發展目標,這使專科護士的成長成熟路線更為清晰,使得專科護士能夠更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學習,對自身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2.2.2學習深造機會對于代表學科發展前沿的學術會議,專科護士優先安排。優先參加醫院英語培訓活動,我院專科護士分赴美國、德國、臺灣和香港等進行境外學習參觀或到全國大型醫院交流學習。在各級學術會議中,專科護士得到更多的授課和學術交流的機會。
2.2.3護理科研創新設立專科護士科研專項基金,用于專科護理研究。在課題評定中,優先考慮立項,在保障經費及時到位外,由院科教處會同科研專家對科研過程進行全程指導和階段總結,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積極鼓勵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除常規報銷版面費外,對于優秀論文加大獎勵力度,凡在中華系列期刊上發表論著獎勵3000元,其他期刊獎勵標準均在臨床醫技人員同等級別上增加50%。經費投入促使專科護士調動科研積極性,更利于科研經驗的積累。
2.2.4績效待遇由院部會同各級職能部門研究專科護士的績效問題,制訂專科護士績效分配方案,以工作量、護理技術難度系數、風險系數、服務水平等作為考核測算的標準,使得專科護士學有所用,勞有所得。
2.2.5其他在年度評優評先、職稱評聘、工作排班等其他方面,專科護士比普通護士具有更大的優先權,專科護士的利益得以保障。
2.3調查方法向全院專科護士發放自制的問卷調查表33份,回收有效問卷33份,有效率100%。
2.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0.0 統計學軟件,專科護士崗位滿意度調查結果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3結果
3.1專科護理質量不斷提高作為臨床護理專家,專科護士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幫助解決臨床護理中危急重癥及患者亟待處理的問題,有效提升護理質量。作為護理學科帶頭人,對普通護士的多種形式和途徑的科學培訓和正確引導,更多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為非專科護士所熟知,運用于臨床護理,患者的病情觀察及時,藥物護理科學,安全護理全面,心理護理到位。護士的執業行為更規范,更有依據。
3.2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認可專科護士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個體化評估,制定全面的護理計劃,實施科學細致的措施,解決了疑難護理問題,增進了護患交流溝通, 能及時滿足患者需求,構建了護患和諧關系。專科護士的工作更具全局性、前瞻性、主動性,在臨床上遇到棘手的護理問題,醫師會首先考慮請專科護士來處理解決,這是對專科護士能力水平的充分認可和肯定,專科護士的影響深入人心。
3.3專科護士迅速成長專科護士的成長需要時間和發展的空間,通過醫院多形式的綜合利用,專科護士理論聯系實際,迅速積累臨床經驗,其教學能力、指導能力、專科管理能力日益提高。專科護士對疾病的整體評估能力、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能力等在多次的會診、查房、培訓、授課、溝通中逐步鍛煉,敢于擔當和充分勝任護理專家的角色,在各種場合和工作中,都能從容沉著地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指導和解決問題。
3.4專科護士崗位滿意度調查結果(表1)
結果顯示,專科護士對目前在院工作情況普遍比較滿意,體現我院的專業護士對醫院的各項措施較為認可,自身價值得以體現,崗位較穩定。
4討論
4.1領導重視是專科護士發展的基礎江蘇省專科護理建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指出部分醫院管理者對專科護士培訓重視不夠。這是專科護士學成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原因。作為醫院管理人員, 一定要高度重視專科護士的培養和使用[6]。在專科護士發展道路上,我院領導的充分重視,將穩步推進專科護士發展作為護理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謀劃大局、思路清晰、統籌兼顧,成立專科護士發展工作領導機構,制訂切實可行的專科護士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設定專科護士準入制度,把好人員關,這是關系專科護士作用能否充分發揮的關鍵因素。
4.2正確的角色定位是保持專科護士崗位穩定性的關鍵造成專科護士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醫院領導對于專科護士的臨床角色和崗位定位不明確,二是專科護士崗位定位與職責界定缺乏政策依據。護理管理者要為專科護士提供一個專業的平臺, 避免本來就屈指可數的專科護士人才的浪費[7]。在培養資格護士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和認定臨床護理專家是發展的基本思路[8],使其避免往其他崗位轉移,如在專科護士接受長時間的培訓學習后,轉當護士長,從事管理工作,使其過多地陷于行政事或教學工作而失去了護理研究的功能。這是專科人才的損失和浪費。在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下,使專科護士能夠沉下來,落下去,扎根專科,集中精力,心無旁騖地埋頭從事專科護理,真正推動專科護理長久發展。
4.3平臺廣闊、政策優厚是不斷壯大專科護士隊伍的動力有位才能有為,為專科護士搭臺鋪路;有為才能有位,激勵專科護士成才[9]。建議給專科護士特別是專職專科護士相應的待遇[10]。專科護士準入制度意味著高門檻,脫產培訓意味著必須暫時放棄家庭,嚴謹的科學研究工作意味著枯燥乏味。一個專科護士的成長和成熟必然伴隨著個人奉獻和犧牲。只有在各種在工作崗位、經費支持、個人需求方面都有政策上的傾斜和支持,才能使護士無后顧之憂,全心投入學習。這也是更多護士不斷舍棄小我,投身到專科護理工作中來的動力所在。
專科護士的發展工作不僅是培訓、學習和使用,更需做大量的工作保障使專科護士熱愛崗位,在崗位上熱忱工作,不斷進取和提升。我院在政策層面上的前瞻性為專科護士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使專科護理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參考文獻
[1]曹軼.我國專科護士的培養與發展[J]. 護理研究,2007,21(2B):385-387.
[2]凌健,夏海鷗,賈守梅.我國專科護士角色表現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1A):38-40.
[3]張琦,夏海鷗.重癥監護高級專科護士臨床角色發展的行動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8):1-4.
[4]魏琳,張廣清,蔣革新.香港糖尿病專科護士門診工作介紹[J].護理學雜志,2009,24(5):25.
[5]那薇,張麗芬,楊小平.護理專科小組的建立與實施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8):577-578.
[6]許樟榮. 應該高度重視專科護士的培養和使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5):390.
[7]劉艷榮,鄭守華,郝雅梅.我院開設專科護士護理門診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9):668-669.
[8]李冰,王曼,楊杰.我國專科護士發展狀況及建設策略[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0,12(9):84-85.
[9]張莉,彭剛藝,李杏崧.專科護士的使用及管理[J].護理學報,2009,16(3A):26-28.
[10]李華,黃惠根,黃蝶卿.專科護士專職工作崗位的設立及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 ,2011,46(4):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