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游戲經濟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研究數據的來源由于我國的區域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省市區之間在經濟上彼此相對獨立,所以我國有關區域經濟的調查,都是基于省級行政以上的單位采取的數據。這樣做也有弊端,因為省市區利益沖突不明顯,弱于省級層次。由此,本文采用區域經濟差異的成果,用空間分析尺度的方法,為我國的各地省域的數據對我國省域旅游經濟的空間格局進行研究。因為時間的關系,原始的數據很可能會存在誤差,所以為了確保原始數據的屬性依舊,則要對原始數據做對數處理。
(二)分析結果1、總體空間存在的差異性。利用軟件得出我國省域旅游經濟Moean’sI的估值是0.31,并且在6%的水平下顯著。這表示我國省域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在相似的空間上聚集。2、局域空間差異性分析。計算所得歌省域旅游經濟的數值和顯著性,用軟件制圖后,將我國31個省域劃分成四種類型區域,具體如下:一是擴散效應區。這種區域差異較小,和周邊的旅游經濟水平發展比較高;(以北京、山東、江蘇、天津、上海等十一個省域為代表)。二是極化效應區。這種區域差異較大,其周邊的旅游經濟水平發展比較高;(以四川、重慶、云南和遼寧四個省域為代表)。三是過渡區。此者和極化效應區類似,都是和周邊差異性大,但周邊發展水平較高;(以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八個省域為代表)。四是低速增長區。這種區域差異較小,但自身和周圍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比較低。(以新疆、、內蒙、青海、甘肅等八個省域為代表)3、旅游經濟增長與旅游資源空間的匹配。旅游資源稟賦空間的差異性對旅游的經濟發展能造成重要影響,地區旅游資源集聚類型和旅游資源空間不匹配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證明旅游資源稟賦僅僅是一個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先天優勢,更多情況下,一個地方具體的旅游發展能力時靠周邊的基礎設施和開放程度以及空間效應。
二、結論
在一個健康的旅游市場中,某個地區的經濟增長不會僅依靠本地資源、產業結構等因素,目前更多的是靠周邊地區的影響。區域間的相互影響能導致彼此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傳統的度量方法忽視了相關地理位置的因素,反映不了真正的旅游經濟省域差異性的空間特征。利用ESDA技術做了相關分析后,得出一些結論:
(一)總體上顯示的省域表現出相似的特征和空間集聚,比較顯著的空間正相關特性表明我國省域旅游經濟之間存在有差異性。
(二)通過LISA集聚圖將中國劃分成四個區域類型,反應了我國省域旅游經濟的空間存在關聯模式。
有關西方經濟學論文范文一: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分析
一、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材的不確定性
西方經濟學教材種類繁多,如國外原著和翻譯版,比較經典的有曼昆、薩繆爾森、斯蒂格利茨和平狄克等的《經濟學原理》,國內高鴻業、梁小民、黎詣遠的《西方經濟學》,還有很多高校學者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獨立院校發展的時間較短,目前市面上很少有針對獨立學院特點而專門為獨立學院學生編寫的教材,所以很多獨立學院依然采用校本部所指定的教材,但是普通本科院校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注重培養的是理論型人才,而獨立本科院校在經濟學課程中則需注重培養應用型的人才,這樣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大多采用高鴻業主編的教材,該教材邏輯性、推理性、完整性都很好,長江大學文理學院也一直采用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適應,因為高鴻業版本內容較抽象,數學理論使用較多,案例太少,對獨立學院學生來說太難,苦于無其他適合的教材,因此依然采用。
(二)獨立學院學生數理基礎較差
由于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在學術規范上又偏重于用大量的數學語言表現,因此,在學西方經濟學之前需先修經濟數學。從獨立學院招生情況看,經管類專業招生文科生比重較高,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為例,2011年經管類專業招生情況看,文史類招生人數高達理工類招生人數的4倍。工商管理專業文史類招收40人,理工類招收10人。整體而言數理基礎較差,所以西方經濟學歷來是學生感到頭疼的課程,學生在剛接觸經濟學時,興趣非常濃厚,當微觀經濟學開始涉及數理推理時,有些同學不堅持,到后來逐漸放棄,這樣的教學效果顯然不理想。
(三)獨立學院教師隊伍年輕型
獨立學院的辦學機制,開始是依托本部專任教師,只應聘輔導員。但由于依托本部教師上課,因對其約束力小,很多教師應付了事,同時對學生有比較心理,認為獨立學院學生不如本部學生好。這種依靠本部的機制在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很多問題時,因此開始轉向自身應聘專任教師隊伍的機制。獨立學院是年輕的,獨立學院的教師隊伍更是年輕的,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為例,自聘教師90%都是講師職稱。西方經濟學教學要求非常高,大多高校承擔該門課程的都是教授職稱或是非常優秀的講師。自聘教師基本是高校畢業直接參與教學的碩士研究生,教學經驗不足,實踐能力有限,這必然影響教學效果。另外,從各高校教學大綱的教學方法看,基本都是講授,教師教學方法較單一。這種教學形式忽視了學生主動參與的必要性,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只滿足于理解和記憶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能通過恰當舉例,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理論,如邊際效用論、博弈論、企業競爭等,但宏觀經濟學的例子就較難,易過時,即使通過一些實例使學生理解了某一理論,學生往往也不能運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釋當前的熱點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學生對社會了解的缺乏,理解教學內容的難度加大,更談不上獨立進行社會調查和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所以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往往事倍功半,教學效果不佳。
二、提高獨立學院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方向
(一)選擇合適的教輔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2005年以前就進行了獨立學院教材建設的調研工作。2005年1月開始聯合有關高等院校,著手組織編寫全國性的獨立學院系列教材。但至今未出現一本優秀的被大多獨立學院都采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所以高鴻業主編的教材依然被廣泛采用?;诖饲闆r只能備好輔導資料,如茅于軾的《大家的經濟學》、《生活中的經濟學》;梁小民的《小民說話》、《小民說經濟》;弗里德曼的《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等,還有一些經濟論壇,中經信息網等資料都可以作為輔導材料。但是,我國教材的更新速度較慢,教材內容很難跟上時代,跟上國情,我國《西方經濟學》才出版到第5版,而薩繆爾森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已到第17版。因此,選擇國內教材,特別是宏觀經濟學,教師必須時時更新教學資料,關注時事結合理論分析,學生才容易接受。作為教學名師,南開大學教授顧沛指出教材不是編出來的,是教出來的,來回反復修改,來回磨。好的教材起到引導點睛的做用。因此,應集獨立學院優秀教師及我國經濟學者之力磨出一本適合的優秀教材。
(二)正確對待學生
從高考招生錄取看,獨立學院學生整體基礎較差,學生已經進入學校,在此方面已不能強求,因此根據現有的條件,提高他們的大學學習熱情是非常重要的。1.尊重學生獨立學院學生心理比較脆弱,特別是有些因高考失利到來的同學,不僅需要輔導員的幫助,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正確的引導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他們,只有尊重他們,他們才更愿意合作,教學過程是教與學共同進步的過程。剛開始學西方經濟時,學生滿懷著喜悅和憧憬,在他們看來學經濟學和錢有關,當講到需求與需求量的區分和彈性概念時,理解差的學生開始跟不上,因此應該放慢進度。作為授課老師,盡量認識學生,讓其知道教師對他的尊重和認可,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這樣為后續的深入教學工作奠定基礎。2.加強練習西方經濟學習題練習不可少,王則柯老師上中級微觀經濟學提到,如果平時不做練習就不用參加考試,因為即使參加考試了,結果也是基本都不會做。要求學生上課時都必須準備草稿紙以備畫圖和計算,同時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后習題,在摸索中前進。常言笨鳥先飛,只有加強課后練習及習題集的練習,才能更好掌握專業術語和更深理解基本原理。教師也應趁熱打鐵,及時指導,吩咐安排監督完成,嚴格要求學生。
(三)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
1.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課堂教學以講課為主,討論為輔,課外教學專題講座和實踐教學并用,以科學、生動和靈活的講授方式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根據教學進度的需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準確詮釋課本內容,穿插案例教學,使課堂生動有趣。微觀經濟學案例較多,特別是效用論和博弈論,學生經常津津樂道。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其參與討論熱點話題,主動思考。如:當前通脹對自身有什么影響;國家如何解決就業問題;十二五規劃期間怎樣調整經濟結構等,讓其為國家獻策,培養主人翁精神。課外之專題講座,既可以請企業單位的經濟管理人才,也可以請地方著名的學者作報告拓寬學生的眼界,了解經濟前沿,把握時代方向。注重實踐教學,通過實地調研,深入社會才能了解社會,分析問題才能更透徹,才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寒暑假參與企業的生產,了解企業的成本,分析企業的長短期利潤。鼓勵學生深入基層,了解民情,建立課題研究。如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建立了學生創新基金,學生已成功申請了《荊州市區域競爭力調產研究》、《荊州市優勢產業選擇》、《關于提高荊州市農民收入的對策研究》等基金,培養了他們查閱文獻、實地調查、數據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建立一師一導制
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擦出思想火花。獨立學院教師普遍年輕,教學及科研水平有限。專任教師少,及時交流提高的機會就少。因此,在節約獨立學院辦學成本的基礎上,可以聘請退休的優秀老教師,建立一名老教師帶一批年輕教師的制度,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提供條件,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要想講好西方經濟學,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包括經濟數學、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等很多知識,還必須有社會經驗的積累。因此導師對教師的每月一評,周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年輕教師申請科研時能提供有用的建議,提高命中率,對教師的發展和學院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3.激勵機制的建立
獨立學院年輕教師為了生活,承擔了大量的課程,課時量較多,如此,教師又有多少時間思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體系、教學方法呢?資源是有限的,承擔教學任務過多,必然科研水平就欠缺。教學和科研對于教師來說都是不能或缺的,他們相互影響?;谶@種情況,一些院校限制教師的選課門數和周課時,但這種方式必削減教師的積極性,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是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因此,關鍵在于學校建立怎樣的激勵機制。如:獲得教學質量優秀教師的物質獎勵;鼓勵教師科研給予適當的工作量,提供教師外出培訓和考察的機會,讓教師有歸屬感。
三、結束語
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因此,對于獨立學院來說,可以大量吸取前人的經驗,但要充分認識獨立學院問題的特殊性,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各學院還需不斷的探討,如:如何建立有效的長效的激勵機制?如何核算導師工作量?這些具體問題解決不好,必然影響教學質量的長期性。
有關西方經濟學論文范文二:西方經濟學教改思路
一、西方經濟學的課程特點與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學科流派眾多,學生難于區分差別。西方經濟學是我國高校經管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之一。英國的亞當斯密所著的《國富論》初版于1776年,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秶徽摗返恼Q生,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確立,經過200多年的發展,經濟學產生了持有不同觀點的學派。例如,以阿爾文漢森(AlvinHansen1887-1975)、保羅薩繆爾森(PaulSamuelson1915-)等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以瓊羅賓遜(JoanV.Robinson1903-1983)、尼古拉斯卡爾多(NicholasKoldor1908-1986)為代表的新劍橋學派;以羅伯特韋內克洛委爾(RWClower,1926-)為代表的新凱恩斯主義學派;以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7.312006.11.16)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等。正是因為這種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的狀況,經濟學才得以長足的發展,各個領域的理論研究和現實發展得以緊密結合,關于同一經濟問題,不同的學派也給予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是對于我國傳統教育培養的高校學生,也很難理清思路去辨別哪種理論是主導的,這就對學生的課后閱讀和對理論體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多樣,學生難于理解掌握。與其他經管類課程不同,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它包括:實證分析、規范分析、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等。實際上,該門學科大體上分成三種層次:經濟學原理或經濟學基礎、中級微宏觀經濟學、高級微宏觀經濟學。層次越高理論體系中包含的數理知識和模型說明就越多,歷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大多產生在經濟學模型的建立與分析領域。這對首次接觸到經濟學的高校學生同樣是個考驗,因為同學們在從前的學習中已經習慣文和理的區別,把二者有機的結合是一個大的挑戰,一旦對數理模型失去信心,經濟學是學不好的。
(三)理論體系龐雜,初學者難于分清脈絡。西方經濟學涉及到微宏觀兩個大的門類,而兩個主要門類之下有劃分成諸多的章節,實際上作為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涵蓋了幾乎所有其他專業課的基礎知識,比如:微觀經濟學包括消費者需求理論、生產者理論、效用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微觀經濟政策等;宏觀經濟學包括了宏觀經濟總量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理論等。如此多的理論體系讓學生在一次的教學周期內掌握,融會貫通,分清知識脈絡,學生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
(四)知識體系更新迅速,教師難于及時調整。由于經濟學的學科特點,要求相關的理論知識必須和現實的發展緊密結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該門課程的理論體系相比其他學科更新較快。國外的西方經濟學的教材幾乎每一兩年就要再版,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已經發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學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經濟學》著作,被稱作最受歡迎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已經發行了第五版,幾乎兩年就會改換版本。這種版式的調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斷更新和理論知識的改動與補充。任課教師必須要及時掌握知識點的更新、新理論的補充及案例的調整。由于西方經濟學的諸多特點,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開拓新的教學方法、采用有效地教學模式是任課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一味的板書和講解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時甚至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對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幾點改革建議
(一)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科研水平是課堂教學效果提高的根本。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的質量和高度決定了教學的效果。任課教師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去讀透該門學科的經典著作如: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凱恩斯的《就業、貨幣、信息通論》、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等;要與時俱進地閱讀權威期刊的論文,掌握國內外的經濟動向;要通過觀察和調研,更多地去研究經濟學理論與現實問題,從而提高自己對理論體系的理解與掌握,講課時才會厚積薄發、行云流水,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教學方式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而這些方法的使用要和課堂的講授內容相結合,隨時隨地調動學生的興奮點。首先,經濟學的經典教材都是以案例為基礎的,在大量運用案例的同時,有效地把經濟學理論傳輸給學生是經濟學課堂教學的最大特點。作為任課教師,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案例,讓學生在現實基礎上了解掌握理論。例如生產者理論中可以用一個大公司通用汽車的案例貫穿始終;國內生產總值的講解可以采用上年度本國的實際數據作為案例;基尼系數可以用我國與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比較的真實數據作為重點講解。其次,互動式教學法是適合經濟學課程的重要教學方法。隨時隨地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能夠及時把握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課堂教學的難點與重點。作為大學教師,保持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和學習氛圍的關鍵所在。經濟學的很多理論都是具有爭議或屬于某個流派的,這也正是該門課程的魅力所在,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意見與見解,老師如能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無疑對學生是莫大的鼓勵,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又實現了教學目的。再次,在經濟學課堂開展多媒體教學。這是為了借助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延伸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教師應充分調動各種資源進行多媒體課件開發,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特有優勢把圖、文、聲、像高度集成于教學活動之中,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表現力,提高信息傳授的效率。
(三)經典理論與現實生活的結合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獨立思維的有效途徑。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理論知識與現實經濟情況有機地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彈性理論,是研究商品價格變化與需求量的變化之間的數量關系。這對于未進行社會實踐的學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但是,如果進行相應的分組,讓學生以營銷部經理的身份去考慮如何進行合理定價從而使公司利潤最大化,學生就會在仔細學習理論知識之后開動腦筋,結合實際去擬定價格,在此基礎之上再讓每組學生選代表到講臺上闡述本組的定價策略,同學們相互探討利與弊,最后綜合大家的意見形成論文樣式的報告。這樣一個過程下來學生不僅學習興趣空前高漲,而且對理論知識也不再生疏,從而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再如,奧肯定律是闡述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呈反方向變動,即失業率越高,通脹率越低;失業率越低,通脹率越高。在我國當前的狀況下,經濟發展迅速,物價水平趨高,有通脹發生的可能性,但是我國失業率也居高不下。這樣就產生了與經典理論之間的矛盾,如何分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如何去更好地解釋奧肯定律在當前中國出現的悖論。學生帶著這樣的思考去學習理論知識,不僅掌握了經典理論,也了解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找到問題的根源的創新與鉆研能力也是當前大學生最缺少的一種素質。
(四)數理模型的雙重講解是解決教學難點的良好方法。西方經濟學的數理模型非常的常見,隨著學習的深入幾乎每一個經濟理論都會有相應的模型和公式。教師在上課時應把每一個模型理解清楚,講解清楚,再用現實的情況加以深入淺出的點撥。例如,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關系是一個教學難點。三條曲線的形狀、交點、拐點等都是有明確定位的。首先,教師要以簡單明了的語言告知學生三條曲線的畫法及彼此的關系;其次,講解完之后要學生到黑板前板書,檢驗掌握程度;最后以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解釋為何三條線是這樣的關系。以班級某門課程的期末成績為例:總產量就是班級的總分;平均產量就是平均分;邊際產量就是新插班學生的得分。邊際產量高于平均產量,平均產量呈上升狀態可以解釋為:只要剛到班上的同學分數低于現在平均分,對于全班的平均分都是向下的拉動作用,反之亦然。當然,這一例子不見得恰當,但通過這樣例子的講解,幾乎所有同學都會理解老師所要闡述的內容,再去理解模型就非常的簡單了。
(五)課堂討論、社會調研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學生時代是一個充滿了幻想的時代,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為了很好的講授一門課程,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顯得異常重要。理論來源于實踐,讓學生在能力范圍內去檢驗自己,是師生雙贏的策略。所以,任課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鍛煉學生的動腦能力、動手能力,讓他們走進現實社會去感受經濟學理論的魅力。例如,研究商品的促銷手段,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去逛商場,不買東西,只觀察商家的定價變化和所謂的活動,然后在課堂上討論這些商家的促銷手段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偏好、收入、預期、替代商品價格中的哪一個影響因素。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專業的知識,加深了印象,甚至對學生在今后商品交易中也可以很清楚的分析自己的利害得失,從而進行最佳的選擇。
在旅游者消費行為決策研究方面,普雷德(1967)提出度假者決策行為矩陣,認為在經濟收入一定的情況下,人們如果將更多的錢投入到旅游中,可選擇的旅游目的地就會增多,會增加旅游信息的感知;霍斯特•托特(1976)利用旅游消費可能線和旅游無差異曲線確定人們的旅行距離長度;Middleton(1994)提出了一個較為簡單的“刺激———反應”消費行為模型。
在旅游決策過程研究方面,MathiesonA&WallG(1982)提出旅游決策過程模型,較為詳盡的分析了旅游者進行旅游決策的過程。在旅游購買決策過程方面,最早的模型可能是Wahab(1975)等人提出的旅游消費行為模型,而Schmoll(1977)提出了自己的消費行為模型,并強調旅游者自身感知對最終決定的影響。Moutinho(1987)提出的度假旅游者行為模型,將決策分為三個不同的相互影響的階段,明確指出購買決策是動機、認知和學習的結果。
針對旅游者對多個旅游目的地選擇問題,Um&Crompton(1990)提出旅游目的地選擇模型,Woodside&Lysonski(1989)提出休閑目的地認知和選擇一般模型。吳必虎(1997)通過中國城市居民出游客源市場在距離上的分配研究表明,80%的出游市場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內的范圍內。謝彥君(2004)則指出個體旅游者決策模型和群體旅游決策過程模型的不同特點。
在旅游者消費效用最大化方面,Bull(1995)構建了旅游者在各個旅游產品的組成部分之間進行一定的技術選擇和組合后以求得效用最大目標函數模型;鄒樹梅(2001)則構建了旅游者作為更一般意義上的消費者,將時間與收入在旅游產品和其他產品之間進行資源配置,以求得效用最大化函數模型。
國內外學者在中觀層面對旅游經濟模型方面的研究綜述
這個層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產業經濟學理論研究旅游產業群簇上,分析旅行社行業、飯店行業等產業集群的市場集中度、產品差別化、進入和退出壁壘、市場行為等內容。
根據產業組織理論哈佛學派的SCP框架,孫天琦(2001)提出改良的旅游產業組織SCP分析框架。為了科學分析和評價旅游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師萍(1999)提出了反映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程度指標模型、旅游產業結構經濟效益指標模型和旅游產業結構高度化評價模型。對于旅游產業集中度的研究可以借助產業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比如絕對集中度指標、相對集中度指標(通常用洛倫茲曲線)、H.I指數(綜合集中度指標)、R.I指數(羅森布拉斯指數)、E.I指數(恩特羅比指數)、C.I指數(重點集中指數)。
對旅游產業結構生產力的分析,可采用旅游產業構成比重指數和旅游產業結構生產力系數。對旅游產業結構效益的分析,可采用旅游產業產值—資金效益系數、旅游產業增加值率超越系數、旅游產業效益偏離—份額系數等模型。
國內外學者在宏觀層面對旅游經濟模型方面的研究綜述
在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研究方面,Crampon(1966)首次應用引力模型對旅游地引力進行研究,Wolfe(1972)對此模型在距離變量上進行了修改,而Edwards&Dennis(1976)則提出了另一個更為詳盡的距離變量修改形式;Cesario&Knetsch(1976)提出旅游引力綜合模型,將無約束模型和有約束模型綜合,即將旅行產生模型和旅游分布模型的特征合二為一;吉阿林、斯沃特等(1974)在對土耳其旅游地研究中提出旅游地吸引力指數評價模型。
在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模型研究方面,保繼剛(1999)提出同一個客源地的兩個旅游目的地競爭力模型,認為兩地競爭力與自身吸引力成正比例關系,與客源地到旅游地的距離成反比。在旅游目的地發展方面,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Doxey(1975)的四階段模型和Butler(1980)的六階段模型;而厲新建(2002)則構建了旅游目的地創新動態模型,包括旅游景區(點)創新、配套設施及服務創新、組織管理制度創新等。
在旅游目的地經濟發展容量(旅游承載力)研究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旅游地生態環境容量公式、資源容量公式(面積法和線路法)定量測量;而保繼剛(1999)認為旅游經濟發展容量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內部的旅游設施接待力和外部的基礎設施及支持性產業的容納量,并借助旅游地食宿、娛樂設施的供給能力來衡量旅游經濟發展容量。
在旅游流運動模型研究方面,馬里奧特的兩地間旅游流模型指出了聯結永久居留地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三種不同路徑———進入路徑、返回路徑和休閑路徑;康貝爾(1967)在休閑與度假模型中則刻畫了一個從城市中心向外輻射的不同的旅游流運動形式;沙羅特的國家模型是在國家和國際尺度上探討旅游流,對旅游需求和供給、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做了區分;蘭德格林的空間層次模型(1982)注重考察不同類型的旅游區點的作用,分層次刻畫了中心城市型、周邊小城市型、周邊鄉村型和自然環境旅游目的地之間所形成的旅游流運動規律。
旅游經濟系統的啞鈴結構“微觀、中觀及宏觀”層次模型
旅游經濟是以旅游活動為前提,以商品經濟為基礎,依托科學技術,在旅游者和旅游企業、旅游客源市場和旅游產業、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間因旅游活動而表現出來的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總和。
旅游經濟子系統是由旅游者消費活動、旅游企業生產與經營活動和旅游經濟宏觀運行與管理活動等因子構成的。旅游者消費活動是指旅游者從購買旅游產品并離開居住地開始,經過一定距離的空間移動到達旅游目的地,并進行一系列旅游消費活動來滿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過程。旅游企業生產與經營活動是指旅游企業為保證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順利有效進行,為其提供各種旅游服務的所有經營活動過程。旅游經濟宏觀運行與管理活動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組織及非政府旅游組織,通過旅游行政管理、宏觀調控、行業自律等活動,為旅游經濟系統的運行提供旅游信息服務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旅游企業行為的宏觀經濟管理活動。
從系統論出發,綜合運用地理學、系統動力學、生物集群論及空間結構論等學科理論,結合微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經濟學知識,在Leiper旅游系統空間模型、Lundgren旅游流空間分層模型、吳必虎的“旅游系統構成要素模型”和張輝、厲新建的“旅游啞鈴經濟模型”基礎上,通過旅游經濟系統的動力結構、集群結構和空間結構的研究,可以構建出微觀、中觀、宏觀等三個層面相統一的旅游經濟系統的啞鈴結構“微觀、中觀和宏觀”層次模型,如圖1所示。
在微觀層面,從個體角度,用微觀經濟學和系統動力學構建其微觀動力結構層,包括旅游需求推動力及旅游消費動力源泉(能量源)、旅游供給拉動力及旅游生產動力引擎(發動機)、旅游產品及服務等三個方面。
在中觀層面,從群體角度,用產業經濟學和生物集群論構建其中觀集群結構層,包括旅游者集群、旅游企業集群和旅游媒介體等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