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個人總結實踐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0xx年xx月,為了使實踐的效果更好,我們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學習,并且對將要前往的單位進行了了解。帶隊的老師也強調了實踐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一切工作準備完成后,我們既緊張又期待的等待著實踐的到來。
終于,7月xx日我們開始了為期11天的社會實踐。剛抵達呼和浩特市,我們就迫不及待的展開了活動。我們先前往政府部門,在相關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對該市的水務情況進行了總體的了解,而后先后前往東河水源地、春華威嘉水廠、地下水廠、辛辛板污水處理廠、蒙牛盛樂園和人工濕地進行了實地的調研。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中我也收獲了很多:
(1)團隊精神。在這十一天里我們每天對每個隊員都會有不同的分工,從領導者的角度、隊員的角度,不斷地換位思考,不斷提高自己,團隊相互配合,相互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
(2)合理分工。不論是什么活動,都需要對任務進行分配,每個人的任務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分配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做到公平分配,減少團隊內部的矛盾,每個人相互配合,不斷協調,這樣活動才能圓滿完成。
(3)學習知識。這次的社會實踐也是我們將課本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一個過程,將課本上的知識立體化。同時,在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時,根據不同的環境存在一定的問題,而相關的工作人員也為我們細心地講解了相應的處理方法。本次社會實踐中我們也見識到了世界最先進的處理設備工藝系統,增長了見識。實踐就是一個知識學習和積累的過程,而這些實踐中所學的的一點一滴的將是我們最大的收獲。
XX年暑假我搬離了那個我時常嫌棄如今卻依依不舍的家,那里的所有人都是我童年的記憶,是時候想做點什么了。自從中學住校后就很少接觸社區里的老人了,他們總會在我兒時那歡樂與不歡樂的時候出現,或是牽著我去菜地里摘采喜歡吃的野菜,或是邀我去家里往我兜里塞幾顆糖,或是讓我一根一根仔細地拔掉他們的白發……
好想再看看他們,用一點點愛來換取他們臉上不再多見的笑容。
我在菠蘿嶺附近找了兒時的伙伴,伙伴們聯系了附近中學里的一些學生,組織起來成為了一支自愿者的隊伍,有十幾人之多,我很感激他們的幫助,很感激那些稚嫩的面孔和那顆依然熱血沸騰的心。
從現在的家到菠蘿嶺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不斷的來往于這兩處。所謂的準備工作就是拉些贊助,畢竟都是學生手頭的資金不足,我們需要社會的幫助。跟居委會的負責人說明了情況得到了樂觀的答復,并且可以頂著“希望在身邊——志愿者慰問孤老活動”的名號,我們也就名正言順地出發了。
采購,分配人員,整理名單,等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按照名單的人物一個一個去拜訪了。
剛到菠蘿嶺社區看到他們時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原來他們都已那么老了啊……李奶奶那些曾經需要我翻著頭發找的白發已經侵占了整個頭顱,陸伯伯的牙也沒幾顆是好的了,陳婆婆已經在輪椅待了兩年之久,他們大多數人已經不記得那個扎著沖天辮的小屁孩,那個年少時的我了。
但到黃爺爺家的時候,他那一聲“豆芽菜啊!”差點沒讓我喜極而泣,能記得我太好了。黃爺爺很健康,只是沒有記憶中的壯實了,多了那一些歲月中無意留下的滄桑。去年黃爺爺的兒子離婚了,兒媳婦把孩子抱走后一直都沒有再回來,黃爺爺很喜歡自己的孫子,別提有多舍不得了,這個地方本就是老人與孩子共存的一個地方。他兒子也去外地闖蕩了,今年過年都是鄰里那些孤寡老人和在一起吃的飯,他們要求的不多,只是想給親人動手做上一桌子菜,夾兩筷子到他們碗里就足夠了。黃爺爺很健談,我知道他年輕時的事跡,但同行的那幾個中學生顯然是上了興致,津津樂道讓老爺子繼續說,直到午飯才消停下來。黃爺爺家里很少有這么熱鬧的時候,臉上笑開了花,他總是那么喜歡小孩子的,盡管我已經成年了,還是會忍不住向他撒嬌,想聽他“豆芽菜豆芽菜”的叫我,逗得同行的小伙伴們笑得合不攏嘴。
午飯是在黃爺爺家吃的,附近的鄰居也都來幫忙準備一大桌子菜,很有過年過節的氣氛。我們把居委會發的物資一一送給了他們,還各自封了個小紅包表表心意,那一瞬間,他們甚至我們都像是被需要的,我們互相呵護互相攝取溫暖互相依偎在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世界里。
那天為了方便第二天的活動我沒有回現在的家,而是到以前住的家,那里還沒有人住,小小的平房卻承載了我19年的青春。
回老房子被隔壁的鄰居叫住,那是覃阿姨,今年50多歲了,看起來卻像是60多的花甲老人,她前些年才搬過來住的,那時候我正在上高中一個星期才回家一趟所以并不是太熟悉,她從家里拉了張凳子坐在小院子里,讓我陪她說說話,我便應承了。
夏天的夜里很涼爽,知了聲起起伏伏很是愜意,只是對門去年起的的高樓已經把大片天給遮住了,黑漆漆的看不清眼前人的臉。原來覃阿姨已經離婚了,孩子老公都已經離開了這里,她身體也不是很好,因為不是老住戶所以對那些大半輩子在這里過的老人沒什么能說的,年齡也及不上,但是心里憋屈無人訴說,就每天夜里對對面的高樓說對知了說對花花草草說,無依無靠,靠著養老金在這落后貧窮的地方等死,那是她的原話。我默默地聽著,沒有怎么發表言論,我想她只是需要一個聆聽者,聽著她的悲哀而悲哀,聽著她的快樂而快樂罷了。直到說道路邊出現買醉而歸的路人,才相視一笑互道晚安而睡下。
第一次絞盡腦汁地備課,第一次踏上講臺,第一次煞有介事地上課。在這十天里,我們的話題總是圍繞著這群孩子們轉,或者是喜上眉梢地說某某同學真懂事,上課怎樣認真配合,或者愁眉苦臉地說某某同學不愛聽課老打瞌睡,或者互相交流對每個班上課積極性的評價……在這一隅遠離了我們那個嘈雜的世界的小鄉村,孩子們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全部,而外面的那個世界,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遠,心靈很容易得到安寧。然而,這一份遺世獨立也往往讓我無奈地想到,這未嘗不是一種與外界的脫離與閉塞。
剛踏上公莊這片土地時,可以用滿目荒涼來形容。很破舊的宿舍,很殘舊的教室,沒了球網的水泥籃球框,孩子們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一張乒乓桌和一副已經沒有膠貼的光禿禿的木球拍,孩子們卻也從中練就一身好本領,無論男女師生都是乒乓球的高手。操場長滿雜草,開會的時候就是在草叢中搬張凳子開的。去到那里,伙食自然是比較差,然而食堂的師傅很照顧我們,會給我們的菜加一些肉,并總搓搓手不好意思地說鄉下地方沒什么好東西吃,而學生們的飯菜幾乎都是素食看不到一丁點兒肉,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卻個個都瘦瘦弱弱的,我們總招呼他們過來吃我們的菜,他們卻總是很靦腆地拒絕,這樣的一群孩子懂事得讓我們心疼,很想給他們帶去些在他們所處的環境局限下學不到的知識,所以備課備得很努力,因為我們能帶給他們的也就只有這些了,想通過我們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想讓他們也努力學習,躍出這片土地,出去看看,世界還很大很精彩,不僅僅是他們眼前的這方天地。
我必須得承認,剛去到那里的時候我不止打過一次退堂鼓。偏僻的農村,惡劣的居住環境,都讓我非常不適應,而且加上自己身體條件水土不服,我甚至有要放棄的沖動。然而后來慢慢地我卻愛上了這片土地,因為這里的學生如此純樸可愛,雖然也有幾個調皮愛唱反調的令人頭疼的小男生,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天真無邪,會偷偷折紙花送我們,會帶我們出去吃當地小吃。讓我感慨頗多的是,孩子們都需要被肯定。有幾個學生很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們對我們都很好,我們的那些老師都很偏心我們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的。”孩子們都需要被肯定,而肯定對他們自信心的建立有很大影響。這對我在將來真正走上教師職業有很大的啟發,因材施教,一視同仁。而在這里最大的感受是鄉村的初中生比起城市里的初中生,真的要質樸單純許多。他們都還像是小學生,愛玩愛鬧。同時,也存在著對自己前途的不確定和渺茫甚至想放棄——這是最令我難過也很想改變的。
有幾個學生跟我聊天時很迷茫地說,“英純姐姐,我們班越來越少人了,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有時覺得讀書很累很無聊,都不想再堅持下去了。”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話,我總覺得很心酸,甚至有時會忍不住摟著他們哭著說不要這樣想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親眼看到那里的破敗和荒涼,深知這里的孩子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夠靠讀好書才能走出這里,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繼續在這里渾渾噩噩浪費青春。看到這些孩子眼中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求對外面大城市的向往與羨慕時,總讓我很心疼,很想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很想讓他們一路都很順利走下去,很想讓他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所以當他們消極時,總要努力地去跟他們談心,鼓勵他們加油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