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項目實施方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項目概述
1、項目提出背景、意義及必要性
2、攻關目標和內容
3、項目形成成果、知識產權及完成時間
二、項目立項的必要性及市場需求分析
1、項目技術攻關的必要性
2、項目的市場需求分析
三、相關領域國內外技術現狀、發展趨勢及國內現有工作基礎
1、國內外技術現狀、專利等知識產權情況分析和國內現有的工作基礎
2、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
四、項目計劃項目及主要研究內容
1、主要目標
2、研究與開發內容
3、項目的技術關鍵,包括技術難點、創新點
五、技術、經濟效益分析(含市場風險分析、推廣應用前景及產業化可行性)
1、技術經濟效益分析(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2、推廣應用前景分析(產業化可行性)
3、項目實施的風險分析(含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等)
六、計劃實施年限、經費預算及來源渠道
1、年度計劃
2、經費預算
3、經費來源
七、必要的支撐條件、組織措施及實施方案
1、必要支撐條件
2、組織管理的措施
3、組織實施方案
八、其它說明
九、行政主管部門(縣、區)意見(并加蓋公章)
項目實施方案(一)
根據自治縣民委“馬民經(**)19號”項目合同書內容和四川省民族兩金管理相關規定,現就2007年低產茶園改造項目具體實施制定如下方案:
一、項目實施總體要求
通過對勞動鄉、老河壩鄉、民建鎮三個鄉鎮部分老化茶園采取換種、深修剪、追施肥料等技術措施,實施低產茶園技術改造,通過改造大幅度提高項目區茶園生產性能,增加產量,提高茶葉品質,達到較大幅度增加經濟收入的目的。同時通過項目實施引進優良高產品種、推廣適用先進改造技術,對廣大茶農進行技術培訓,達到科技推廣宣傳,帶動全縣茶葉生產科技含量穩步提高,促進民族地區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二、項目實施地和工作量
㈠勞動鄉柏林村1500畝(其中換種500畝、深修剪1000畝);井池村深修剪1800畝。技術培訓1000人次。
㈡老河壩鄉永紅村1000畝(其中換種400畝、深修剪600畝)。技術培訓500人次。
㈢民建鎮天星村600畝(其中換種100畝、深修剪500畝)。技術培訓500人次。
三、項目實施單位和項目組織
縣科技局、勞動鄉人民政府、老河壩鄉人民政府、民建鎮人民政府。由縣科技局負責統一協調相關工作、技術支持和補助資金籌措;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發動村組干部群眾,并組織具體實施。
四、主要技術措施
㈠換種。對茶樹樹齡長,樹勢嚴重衰弱,產量低,品質差,生產性能無法恢復的茶園,選用現在最優品種,如名山131、福選九號、福鼎大白等進行換種。此項工作于2007年11月上旬完成。
㈡深修剪。對茶樹樹齡在十年左右,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樹勢有所減弱,出現減產,但生物經濟年限還很長的茶園,采取深修剪、追施肥料、防治病蟲等技術措施,恢復茶園生產能力,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此項工作于2008年6月完成。
⒈樹冠更新。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結束后進行,剪去樹冠上部5——8寸的細弱枝條,再用整枝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枝、枯枝及下垂枝,保留分生力強的骨干枝。
⒉根系更新。在根系旺盛生長來臨之前進行深耕,結合施有機肥。耕作深度應增加到9——16寸。
⒊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對土壤瘠薄的茶園,在茶樹行間沿樹冠邊緣垂直掘出深40厘米,寬50厘米的溝,取出地土放置在行間熟化,新土填入溝中,實行土壤局部更換;對茶園進行改梯、建梯,并按新茶園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統,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深耕施有機肥,通過深耕結合施有機肥來逐步加厚耕作層,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盡量做到表土與底土互換。
⒋強化改造后的管理
增施養料:包括增施基肥、追肥及根外肥。
修剪養蓬:低產茶園樹冠,不論采用何種修剪改造,在初期都要按照新茶園培養樹冠的要求,采用修剪和打頂養蓬方式培養樹冠,直至茶樹樹冠養成后才能正式投產開采。
合理采摘:樹冠改造后的1——2年,要貫徹“以養為主”的原則,在茶樹高度未達到70厘米,樹幅未超過1米時,只能采用打頂培養樹冠,要采高留低,采中留頂,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長,增加分枝密度,提高生長枝數量。
病蟲防治: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五、資金安排。本著茶農投入為主、政府補助為輔的原則開展該項目實施。項目資金初步安排如下:
㈠勞動鄉柏林村換種500畝,需茶苗款27萬元(300萬株),項目資金補助10萬元;深修剪改造茶園1000畝需肥料款15萬元,項目資金補助5萬元。
㈡勞動鄉井池村深修剪改造茶園1800畝需肥料款27萬元,項目資金補助15萬元。
㈢老河壩鄉永紅村換種400畝,需茶苗款21.6萬元(240萬侏),項目資金補助12萬元;深修剪改造600畝需肥料款9萬元,項目資金補助3萬元。
㈣民建鎮天星村換種100畝需茶苗款5.4萬元,項目資金補助3萬元;深修剪改造500畝需肥料款7.5萬元,項目資金補助2萬元。
以上四項合計項目補助資金:50萬元。
六、項目要求
㈠確保項目實施質量:為了扎實抓好項目實施,保質保量,對項目區參與項目實施的茶農實行實物補助形式,即由鄉鎮人民政府對農戶直接補助苗和肥料,不補助現金。同時確保茶苗品種純度和肥料質量;
㈡通過項目實施起到帶動項目區茶葉生產產量和產值大幅增加,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㈢通過項目實施進一步提高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支撐作用,激發廣大群眾用科技、學技術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生產技能,為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先進技術推廣打下良好基礎;
㈣強化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黨和政府的政策不折不扣惠及群眾。
項目實施方案(二)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依靠科技,建設示范基地;品牌經營,實施標準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創新經營機制;注重與環境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實現農業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整合、聚集、轉化,推進農業園區化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現代畜牧業發展、山區林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支撐和農民增收躍上新臺階。
二、基本原則
(一)優勢產業原則。立足我市產業特點,以市場為導向,在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推動特色高效農業發展。
(二)科技先導原則。綜合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現代農業生產手段和現代經營管理方式,促進主導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三)“三整合”、“三集中”原則。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整合科技,推進農業資源聚集,破解現代農業發展資源要素約束難題。土地向業主大戶集中,促進規模化發展;農民向園區集中,促進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項目向園區集中,促進投入整合。
一、項目目標
我鄉改建5000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廁所類型為三格式或沼氣式廁所,提高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防病效果。
二、項目實施范圍和內容
按照全國愛衛辦推薦的無害化衛生廁所類型及標準,在我鄉官壩、紅土等17個村開展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在建設無害化衛生戶廁過程中,要注重通過改廁帶動農村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
三、項目組織管理
(一)改廁項目管理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項目的審定,組織實施。領導小組下設改廁項目辦公室于鄉農技站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開展相關改廁技術培訓、健康教育、工程進度督查和其他日常事務工作。
(二)改廁項目辦公室
四、項目實施計劃
我鄉新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5000座。
五、項目招標采購及項目經費
(一)項目經費管理:按照《市財政局市衛生局關于下達年農村改水改廁項目中央補助資金的通知》相關規定執行。
(二)項目工程招標采購:按規定執行。
六、項目執行時間及要求
(一)年12月底前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工作,組織項目工作組檢查驗收,并完成項目工作總結,12月20日前上報有關材料。
(二)項目監督管理
1、鄉改廁項目辦負責項目的管理、工作進度督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各村將項目任務指標落實到各戶。同時要認真按照項目管理要求和工作計劃,嚴格執行項目標準和工作程序,層層做好督導等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項目任務。
2、鄉改廁項目技術指導小組要全力做好項目工作的督導管理和技術支撐,認真開展改水改廁技術培訓和健康教育工作,按照規定及時上報有關數據,確保項目工作如期完成。
3、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款物的發放要有清楚詳細的記錄,到戶款須有領取人的簽名,土建工程要有明細預算和決算,各村檔案資料要齊全,以備檢查。
項目名稱:工商部門登記的名稱
(省**縣區**鄉鎮(辦事處)**村**養殖場)(簽字或蓋章)
主管部門:
建設地點:(要詳細)
編寫日期:
一、項目建設依據
根據省、市發改委、市畜牧局《關于申報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和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的通知》精神和縣區發改局、畜牧局要求編報實施方案。
二、養豬場基本情況
包括場名、場址、占地面積、職工人數、總資產、總負債情況,2010年6月底盈利情況、豬舍面積、存、出欄數量,其中能繁母豬數量,存在問題等。
三、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一)改擴建內容:如欄圈、沼氣池、污水沉淀池、飼料加工間、防疫消毒室、輸排水管道等,寫明建筑面積、結構及造價等。(含規劃設計平面圖)
(二)儀器設備購置:如防疫、消毒、配種及病死畜處理設備,飼料加工及運送設備,水、電、暖改造及配套設施等。
(三)建筑設計、安裝等
(四)其他
四、投資估算
(一)建筑安裝費用(明細)
(二)儀器設備購置費用(明細)
(三)其它費用
(四)投資規模,其中:申請補助資金、自籌資金
五、項目建設期限
項目建設截止2010年底
六、項目達到的規模及預期效益
七、項目建設單位電話、傳真、郵箱等聯系方式
八、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