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工會經費管理辦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工會經費收支有的單位未建賬,有的單位不規范建賬或包包賬,影響了工會經費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
2、會計集中核算后,行政事業單位已取消銀行賬戶,工會經費無賬戶可入,致使各行政事業預算單位自行開設銀行儲蓄賬戶,影響了對銀行賬戶的管理與監督。
3、核算中心對單位預算內經費和由財政專戶返回的預算外資金實行核算與監督,但是對工會經費收支情況沒有進行會計核算與監督。久而久之,工會經費賬便成了單位的蓄水池、防空洞,甚至成為變相“小金庫”。有的單位將應記入經費內的收入或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收入轉入工會賬內,如門面租金、贊助款、亂收費、國資處置收入等逐一納入此賬內,這種做法的目的就是為了陷匿財政性收入用于轉移支出或打著工會招牌亂支亂補,影響單位資金的有效監督。
二、管理對策
1、應將工會經費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健全納入單位財務管理體系。
根據《工會法》、《會計法》的相關規定,對獨立核算工會經費的行政事業單位是否建立和健全工會財務管理制度、會計核算制度、工會經費使用管理辦法以及年度預算管理等內部控制制度納入財務管理體系,并對其執行情況是否有效進行評價。
2、應將工會經費的收入來源與支出情況作為管理的重點。
在工會經費收入上,依照《工會法》規定工會經費只能由撥繳經費收入、會費收入、企事業收入、行政補助收入、其他收入等五個方面形成。
XX縣總工會:
根據《XX縣總工會關于開展全縣工會財務檢查的通知》大工財字〔2020〕4號文件要求,我單位高度重視,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及時對2017年至2019年工會經費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工會經費收入管理情況
本單位工會嚴格執行《工會會計制度》,遵守財務紀律,單獨開設工會賬戶,實行單獨核算,各項經費收入全部納入本級工會經費預算管理,無違規設立“小金庫”現象。我單位工會及時足額上繳工會經費,無截留挪用情況。
(二)工會經費支出管理情況
我單位工會認真按照《工會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確保數據真實、合法,工會經費嚴格執行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規定,主要用于開展職工文體活動、困難職工幫扶、法定節日慰問等支出;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 《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全總關于經費使用的“八不準”,無公款旅游、大吃大喝、濫發津補貼獎全實物等問題;對收到的行政補助、專項補助等資金做到專款專用,無改變資全用途問題。
(三)工會經費預算管理情況
我單位工會嚴格遵守《預算法》、《工會預算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按照相關規定開展編制預算、預算執行,無超預算、無預算開支現象,重大開支項目均經過工會領導集體研究決定。
(四)工會會計管理工作情況
我單位工會會計崗位嚴格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設置,職責權限分明;會計核算符合《工會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要求,無違規問題,會計檔案、票據、財務專用章保管符合相關規定;對現金、銀行存款的管理嚴格遵守《現金管理暫行條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支付結算符合《支付結算辦法》,無違反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規定,擅自多頭開設銀行結算賬戶,將單位款項以個人名義在金融機構存儲,出租、出借銀行賬戶,將基層工會賬戶并入單位行政賬戶等問題。
(五)相關文件精神貫徹落實情況
我單位工會認真貫徹落實《云南省總工會關于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確保將工會經費用于開展工會活動,以及必需的會員福利支出。無違反規定濫發津貼、補貼、獎金等行為,無利用工會經費支付高消費性的娛樂健身活動;無截留、挪用工會經費,無利用工會經費報銷與工會活動無關的費用。
我單位工會足額撥繳工會經費,無截留挪用情況。未單獨開設工會賬戶,無違反“八不準”問題。
二、存在問題
工會活動開展少,形式單一,以后將積極探索,不斷豐富工會活動,積極做好工會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我單位工會將嚴格遵守各項工會管理辦法,結合單位實際,本著工會經費使用厲行節約,提高經費使用效率的原則,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公示經費使用情況,不斷建立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工會管理工作。
(一)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相對弱化
1.工會經費收支無預算或者預算編制不合理。部分基層工會對工會財務管理不重視,財務管理比較混亂,經費收支比較隨意。雖然《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工會經費預算管理原則,工會經費收支應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但是在近年工會經費審查審計中,發現基層工會普遍存在未按規定編制工會經費收支預算問題,有少數基層工會雖然編制了經費預算,但編制的預算不夠科學,經費預算與工會工作總體思路不相符,支出結構不合理,其他支出占比較大,不符合《工會法》“工會經費主要用于為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的規定。由于未按規定編制工會經費預算,使得基層工會經費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2.基層工會財務人員任用較為隨意。基層工會會計人員基本上是兼職,并且很大一部分基層工會會計人員既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又不熟悉會計基礎知識,這一問題在鄉鎮一級的工會尤為突出,部分基層工會會計、出納不分設、管錢又管賬。
3.資金管理不合規。部分基層工會將縣總工會返回的工會經費一次性以現金方式撥到工會,資金收支全部由工會主席一人負責,資金管理既不合規也不安全。
(二)會計核算不規范
1.未依法獨立建賬。部分基?庸せ崳匆婪?建立工會經費賬,將工會經費并入單位行政賬冊或者是由工會主席單獨保管,違背了工會經費獨立性原則和要求。
2.賬務設置不完整。未按《工會會計制度》設置分類賬,一些基層工會雖然單獨建賬,但大部分基層工會只有簡單的流水賬,支出分類不清。
3.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不符合《會計法》和《工會會計制度》?!豆嬛贫取访鞔_收入類會計科目包括“會費收入”、“撥繳經費收入”、“上級補助收入”、“政府補助收入”、“行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投資收益”和“其他收入”等八個一級科目,支出類科目包括“職工活動支出”、“維權支出”、“業務支出”、“行政支出”、“資本性支出”、“補助下級支出”、“事業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八個一級科目,并且明確了各科目核算內容。但多數基層工會收入就設一個“經費收入”,支出就一個“經費支出”科目,使用會計科目不規范,收支核算分類不清晰,難以從賬上反映出工會經費收支明細情況。
4.原始憑證不規范。部分基層工會認為工會經費只要是用在職工身上就行,用什么票據列支并不重要,原始憑證不規范、白條列支現象普遍存在。
(三)工會經費收入管理不合規
1.未按規定收繳工會經費。企業工會未按規定收繳工會經費的問題較為突出,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工會組織,但未按規定收取應由企業行政撥繳的工會經費,工會組織名存實亡,在2016年度審查審計的5個企業工會,所審查的2013年至2015年無工會經費收入,工會未開展任何活動,工會組織形同虛設,嚴重損害了工會會員的合法權益。
2.將單位行政收入作為工會經費收入管理和使用。一是部分基層工會將單位的行政收入直接作為工會經費收入,如行政事業單位將收到的獎金、其他單位和部門捐贈的行政業務費收入等直接存入工會經費賬戶;二是有的基層工會把按規定應上繳縣級財政“收支兩條線”管理的非稅收入存入工會賬戶管理使用,如行政事業單位的房租收入、處置固定資產收入等。
3.未按規定收取會員費。多數基層工會未按規定及時足額地向會員收取會員費。2015至2016年度審查審計的68基層工會中,只有11個基層工會按規定收取會員費,其余57個基層工會未按規定收取工會會員費。
(四)支出不合規
1.支出項目不符合《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規定。部分基層工會將應由單位行政支出承擔的費用用工會經費支出,如:鄉鎮中學用工會經費支付代課教師工資。
2.支出審批不規范。部分基層工會支出票據既無經辦人簽字,也無審批人簽字。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對工會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
各級單位相對比較重視單位行政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對工會財務管理工作不重視,認為基層工會沒有多少錢,對工會經費的預算管理、制度建設等認識不足,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重爭取、輕管理現象普遍存在。由于不重視工會經費財務管理工作,致使工會經費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無經費收支預算,無開展活動計劃等。
(二)對財經法規學習不夠
基層工會對《工會章程》、《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和《工會會計制度》等不了解、不熟悉,管理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
(三)基礎工作規范化程度低
會計工作專業性較強,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基層工會會計人員基本上是兼職,特別是鄉鎮一級的工會,財務工作力量不足,滿足不了客觀需要。
(四)監督不到位,監督力度不夠
基層工會內部監督缺位,工會會計人員未按規定履行會計監督職能,基層工會經審組織內部審查流于形式;外部監督覆蓋面有差距,沒有形成監督合力,加之處理、處罰力度不夠,存在屢查屢犯情況和違規僥幸過關心理。
(五)企業對撥繳工會經費的認識不足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給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條件?!钡髽I總以種種理由拖欠或拒交工會經費,特別是一些私營企業,工會組織沒有話語權,更談不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基層工會財務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財經法規的學習和貫徹執行
基層工會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認識和能力,學習掌握必要的財經法規知識,切實加強《會計法》和《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的學習,認真執行《工會會計制度》。首先縣總工會要加強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廣大基層工會會計人員和經審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制度執行能力。其次是要強化制度實施指導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執行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各基層工會的實際工作,認真仔細研究,切實把《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和《工會會計制度》貫徹好、落實好。
(二)強化基層工會預算管理
認真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原則,根據《工會法》和《工會章程》的規定,將工會經費的五項來源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使工會預算內容更加合法、合規、完整、準確。強化預算的執行,嚴格按《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組織經費收入,按規定的范圍使用工會經費,基層工會經費支出要突出反映工??維護職工權益、幫扶困難職工、開展職工活動支出等方面,優化支出結構,保證所有資金能夠得到正確使用。
(三)加強基層工會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
各基層工會要加強工會財務管理工作,對會計人員的任用應進行一定的篩選,選配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的工會會計人員,確保會計人員的任用符合《會計法》的規定。規范會計行為,按《工會會計制度》設置工會賬冊,規范使用會計科目。明確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對工會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和取得的原始憑證要認真審核其合法性、真實性、合理性,完備審核審批手續,正確編制記賬憑證。定期不定期進行對賬,確保賬實、賬證、賬賬、賬表相符。
(四)加強經審監督,促進規范管理
縣總工會要把重視和支持經審工作落到實處,在制定經審工作方案和年度計劃時,要統籌考慮審查審計面上的廣度和業務上的深度;同時要積極引導基層工會經審工作,使各基層工會充分認識加強工會經審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加強對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領導,重視和支持經審會依法獨立進行審查審計工作。健全經審組織??h總工會要加強對基層工會經審組織的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整頓健全基層工會經審組織。加強經審隊伍建設。通過舉辦業務知識培訓等方式,加強對經審人員的業務知識、政策法規的培訓,提高經審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