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建筑藝術與賞析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開放式的教學環境需要聯想、啟迪等教學方法相適應
開放的教學課堂,需要能帶動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問答式、啟發式、聯想式教學都可以創造出更活潑、開放的教學環境。梁思成先生在課堂上就非常注重教學的直觀性,他曾經用自己補牙來比喻古建筑修復上的“修舊如舊”,這種比喻既直觀又生動,使得學生記憶深刻,而且又一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開放式的課堂,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位置,而不是培養專一型的人才。建筑專業本身,就是既有專業性,也具有大眾化的一面,教學中和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是極其必要的。在建筑藝術賞析的課堂上,就可以利用學生對其他學科的認識和了解加深對建筑的印象。中國古典建筑,本身與詩詞、繪畫關系密切。
中國古典的造園手法中的“借景”是非常重要,明代著名的造園家計成在他的《園冶》中就提到“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可見在面積有限的園林重要體現出無限的意境是很難的。課堂上結合古典詩詞“窗含西嶺前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為什么被稱為“文人園”的深刻意境。還有古典園林中的月門、瓶門,都是利用聯想的方式達到建筑上的目的,這些建筑中的象征和隱喻手法必然要和其他學科相互聯系貫通。而學生能把新學到的知識和自己以前的了解相掛鉤,學習興趣也必然大大提高。
開放式的教學需要開放多元的考核方式測試學生的多層次能力
開放式教學,需要解放教學思路上的禁錮,對學生的一些新的學習方法和興趣用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對于現在的大學生,往往已經是九零后的一代,既有著年輕人特有的屬于這個年齡上的求知、好奇,同時他們是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尤其是隨著信息化的加速,網絡和通訊對教學傳統模式產生了很大改變。
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發現學生會使用手機查閱一些資料,無疑這樣會對課堂的聽課質量產生一定的干擾,但是如何利用學生對互聯網知識的熱情,用引導而不是一味的硬性禁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網絡上的資料覆蓋面廣、查閱方便、知識更新快且雜這些快餐式的特點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心理需求。
我們就在課后布置一些研討性的開放命題,將課堂的學習延伸至課外,例如調研花園街一帶舊有建筑風貌保護,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現場調研,從一個小的課題引申出多個知識點。這樣課下的功夫已經做到,學生自然不需要再在課堂上分心,同時對于老師提到的知識點又有事先的查閱和了解,大大增加了課堂知識的吸收。
2開放式的教學環境需要聯想、啟迪等教學方法相適應
開放的教學課堂,需要能帶動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問答式、啟發式、聯想式教學都可以創造出更活潑、開放的教學環境。梁思成先生在課堂上就非常注重教學的直觀性,他曾經用自己補牙來比喻古建筑修復上的“修舊如舊”,這種比喻既直觀又生動,使得學生記憶深刻,而且又一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開放式的課堂,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位置,而不是培養專一型的人才。建筑專業本身,就是既有專業性,也具有大眾化的一面,教學中和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是極其必要的。在建筑藝術賞析的課堂上,就可以利用學生對其他學科的認識和了解加深對建筑的印象。
中國古典建筑,本身與詩詞、繪畫關系密切。中國古典的造園手法中的“借景”是非常重要,明代著名的造園家計成在他的《園冶》中就提到“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可見在面積有限的園林重要體現出無限的意境是很難的。課堂上結合古典詩詞“窗含西嶺前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為什么被稱為“文人園”的深刻意境。還有古典園林中的月門、瓶門,都是利用聯想的方式達到建筑上的目的,這些建筑中的象征和隱喻手法必然要和其他學科相互聯系貫通。而學生能把新學到的知識和自己以前的了解相掛鉤,學習興趣也必然大大提高。
3開放式的教學需要開放多元的考核方式測試學生的多層次能力
打破傳統封閉教學思維上的禁錮,改變過去與實踐相脫鉤的教學目的。如何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開放式教學的目的之一。建筑藝術與賞析,本身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過去曾經試驗過采用論文方式、試卷方式作為考核,但是結果不是十分理想,不是演變成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知識點,就是有時會出現論文借鑒部分過多而失去想要學生自我思考的意義。
【關鍵詞】藝術類 民辦院校 選修課建設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實行學分制,學分是由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組成。在必修課學習之外,學校還要開設一些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科學拓展和重要補充。科學合理地開設選修課,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陶冶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需要.使其能力得到可持續發展。筆者從大連藝術學院開設選修課的改革實踐出發,從選修課的類型、任課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總結經驗,分析問題.以此為民辦院校選修課建設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一、選修課開設及實施的現狀
1.選修課的類型 大連藝術學院以藝術類專業為主.選修課的開設呈綜合性的特點:一類是專業限選課即只允許專業學生選擇的課程,如音樂系開設的巴烏、簫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選修需要一定的專業基礎;一類是帶有專業性質的公選課,如由藝術設計系開設的《裝飾配置設計基礎》、美術系開設的《陶藝制作》等課程,這些課程對專業性基礎沒有很強的要求.可以拓展非專業學生的能力與視野,也可以提高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一類是人文素質類公選課.如《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亞洲電影文化賞析》、《心理學基礎》、《書法>等課程.這些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學生性情為目的;一類是實用技能型課程,如《網頁設計基礎》、《社交技巧入門》等課程。
2.任課教師隊伍的建構 選修課的開設一般是面向全校學生,因此要求教師對課程的認識比較深刻.教學方法也要具備多樣性。我院新開設選修課,要經過課程申報(包括課程內容簡介、學時分配、課程意義及教學手段等內容)、個人資格審核(學歷、專業等)、開課論述(課程申報的理由)、試講(考核教師對課程教學實施活動的把握等)、學生公選(選課人數達到40以上)等環節。順利通過前四個考核環節的教師,具備開始選修課的資格,如果學生公選環節未通過.該教師下一學期還有一次參與公選的機會。
3.教學內容
選修課課時相對較少.因此對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的要求不高.但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精選、重組、凝練和整合,做到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的有機結合。例如,《建筑藝術賞析》就是對中外古代和現代的建筑藝術做經典的篩選和整合,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有里程碑意義的建筑藝術。同時也向學生介紹現代典型建筑風格。讓學生對建筑藝術有一個“史記”性的認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4.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以激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提高其能力。例如,筆者在學院小學期開設的《社交技巧入門》課程,以“尋找自己”為授課切入點。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社交能力重新鑒定。利用學程短,課程集中的特點.建立自由組合的陌生同學社交小組,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開始學習并實踐與陌生人的交往。
5.考核制度
我校選修課的考核制度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性質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理論型的以論文為主.技能型的以出成果為主。其他可采用隨堂考試的形式進行。無論是哪一種考核制度,都是對課程教學成果的驗收,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應用,實現知識和能力上的提高。
二、選修課開設及實施的經驗
1.豐富選修課程類型及內容
豐富選修課程的類型.既要有專業素質的拓展和延伸的深度課程,同時也要提高學生關鍵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的課程。筆者以為尤其要注重人文素養的提升.畢竟民辦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較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能將知識的傳遞、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融合在一起。實現人的整體進步,相信民辦院校的選修課設置將成為一道風景線。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學校相關部門要加大選修課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通過有效的途徑如將選修課教學改革等納入教師考核中.使教師意識到選修課的重要性。
3.提高學生對選修課的認識 學生作為選修課的主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選修課開設的種類和授課的效果.因此必須提高學生對選修課的認識能力。一是了解選修課開設的意義。選修課作為知識和能力延伸或拓展的課程,是在就業挑戰中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二是選修課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4.深化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課程內容的改革.選修課內容要精挑細選,從培養能力。豐富知識為出發點,對課程內容的設置進行合理而有效地安排。課程內容在講授的過程當中要具備相對獨立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把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融為一體。
5.完善選修課的管理制度
所有問題的良好解決.根本上要從管理制度上入手。首先.要加大選修課開設的管理力度。我校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與此同時,筆者認為應該引入激勵機制,讓教師有更高的熱情參與選修課建設。其次,要不斷研究選修課開設的合理科目及比例,使學生有足夠的選擇空間。第三,要加大教學過程的監管力度。對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授課質量進行考核.結合學生的反饋意見,協同任課教師及教師所在教研室進行研討,制定合理的方案,使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都有所提高。第四.加大對選修課內容及意義的講解。使學生在選課之前了解課程的內容及意義.避免選課的盲目性與隨意性。
三、選修課開設及實施的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