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森林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探索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學生學具,計數器。
教學過程:
活動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近似數。
2、出示“觀察與思考”中的一組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學生發現有困難,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數據,讓學生再一次進行觀察,直至他們發現“四舍五入”的方法為止。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動二:第11頁“試一試”第2題。
1、先出示三種近似數,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精確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時,重點突出選擇的依據,讓學生理解取近似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懂得同樣進行比較,需要用相對應的單位進行比較的方法。
2、“討論”,這是一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考慮原來精確數的范圍,出示這些題目時,重點可以展示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原數有幾種可能的特點。當然,這道題目主要是供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在單元評價時,不一定要作為學生必需掌握的內容。
活動三:實踐練習。
第12頁第1、2題,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運用到各種近似數,本題的練習目的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近似數的運用是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學生在練習第1題時,先讓他們討論,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體會到近似數的作用。同樣,在練習第2題時,重點討論為什么說“血管總長”、“電話的用記量”是一個近似數,學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數與精確數的異同。
第3題,說說數的范圍是有多種方法,本題的要求是說一說“各數在幾萬之間”,因此,學生在比較時,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確到萬位,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比較。教師在指導這些練習時,最好采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讓學生從圖像上真正理解各數的范圍。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1994年至2001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練習一
教學目標:
對第一單元的內容進行整理與復習,進一步體會大數的意義,熟練掌握大數的讀寫法。
教學重難點:熟練掌握大數的讀寫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整理與復習
學生回憶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
活動二:實踐練習。
第13頁練習一第1題,本題除了讓學生會讀寫數據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滲透一些我國民族文化與國民經濟的情況。所以學生在練習時,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類似的圖片材料,這樣既可以作為多位數讀、寫數的練習材料,同時,也可以潛移默化滲透一些教育。
第2題,學生在認識多位數時,應該知道每個數據在不同數位上所表示的意義。雖然,教材僅提出其中的一個問題,“5所表示的意義”。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讓他們說一說其他幾個數中每個數字在數位上的意義。
第14頁第3題,為提高每個學生課堂的參與機會,本題安排的內容可以在同桌學生間開展?;顒涌梢苑謨刹綄嵤旱谝徊揭粋€學生讀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以交換角色;第二步一個學生寫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學生練習的基礎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增強學生的興趣。
第5題,在開展“組數游戲”前,可以請每個學生準備一些數字卡片(各人的數字除零的個數相同外,其他數字可以不同),然后請學生代表自己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學生都可以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匆豢础耙粋€0也不讀”的數有什么特點?從中讓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數量關系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展臺,屏幕,練習用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教師:同學們,鹿老師組織了一個旅游團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們想參加嗎?
生:想。
師:坐上我們的小火車,準備出發了。(放音樂:火車開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律動)
出示課件:美麗的大森林。
師:瞧,美麗的大森林到了,有這么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今天小動物們要請喜歡數學的同學去他們中間玩,你們誰想去呀?
生:……(爭先恐后地說想去)
師:這么多同學喜歡數學呀,小動物們可是要請你們用數學知識幫他們解決問題呢,(出示課題:用數學)你們能行嗎?
生:行。
師:我們先去看著草坪上的小動物都有什么問題呀?(課件拉近第一幅畫面,并演示。)
師: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原來有9只小鹿在吃草,后來走了3只。(課件出示:大括號和9只。)
師:那你能幫助小鹿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草地上還剩幾只鹿?(課件出示:?只)
師:你的問題提得真好。誰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呢?先請你們集中五人的力量分小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然后進行匯報和訂正。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研究的結果?
生:我們組列的算式是:9-3=6,草地上還剩6只鹿。
師:誰有問題要問他們?(引導學生提問題。)
生提問:請問你們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
生解答:因為原來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還有幾只就是求還剩幾只。這3只小鹿是從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用從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
生提問。9-3為什么等于6?
生解答:因為9能分成3和6?;蛞驗?+6等于9,所以9-3=6。
師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這么快就幫助小鹿解決了問題,你們數學學得真好。老師真是太高興了。
過渡:看著這幅畫面,你還能發現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看草地上的蘑菇。)
學生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1.生提問:草地上一共有8個蘑菇,左邊有6個,右邊有幾個?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解答:8-6=2。
生提問:你為什么用減法?
生解答:因為知道了一共有8個蘑菇,左邊有6個蘑菇,從8個里面去掉左邊的6個就是右邊的2個,所以用減法。
師引導:還有發現不同問題的嗎?
2.生提問:草地上一共有8個蘑菇,右邊有2個,左邊有幾個?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解答:8-2=6。
生提問:你為什么用減法?
生解答:因為知道了一共有8個蘑菇,右邊有2個蘑菇,從8個里面去掉右邊的2個就是左邊的6個,所以用減法。
[NextPage]
師引導:還有發現不同問題的嗎?
3.生提問:左邊有6個蘑菇,右邊有2個蘑菇,一共有幾個蘑菇?
師:你發現的問題真好,同學們聽清楚了嗎?我們再請他說一遍,好嗎?(生說,課件依次出示:6只,大括號,?只)
師:這個問題我們請同學們分小組來解決,好嗎?
請一個小組來匯報。提要求:要說清楚你們小組采用的是哪種計算方法,為什么?怎樣列的算式。
生匯報:我們小組采用的是加法,因為這個問題得求總數,我們只要把左邊的6個和右邊的2個合起來就行了,所以用加法。列的算式是:6+2=8。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棒.就看了一幅畫面,你們就發現了這么多數學問題,還想出了這么好的方法來解決,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接下來,我們再去河邊看一看,好嗎?
二、反饋練習,強化新知
(課件出示鴨子圖。)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告訴別人,自己把算式寫在紙上。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小結:大家幫助小鴨子解決了問題,聽它們在謝你們呢?(課件演示鴨子叫)課件演示聲音:小鴨子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還有問題呢?
師:這是誰的聲音呀?(課件出示猴子圖)原來是小樹林里的猴子們等急了,你們能解決猴子們的問題嗎?自己完成。
學生寫出算式,然后集體訂正。
三、當堂作業,鞏固新知
(一)做題小競賽
師過渡:同學們,你們還想不想繼續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問題呀?
生:想。
師:這次我們要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數一數我們周圍一共有幾塊小黑板?(5塊)在每塊小黑板的后面都有一幅小動物圖,給你十分鐘時間,看明白圖后,就直接寫算式,咱們比一比在十分鐘的時間里誰解決的問題最多?
學生獨立做題。
集體訂正。(指名直接說算式,集體判斷,最后挑出一個題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對全做對的同學進行獎勵。)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幫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它們非常感謝大家,還特意交給我5顆智慧星,讓我獎給同學們,你們高興嗎?請組長們上來領獎吧。
這次旅游結束了,你們想對小動物們說些什么?
學生隨意說。(教師相繼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教育。)
讓我們開啟小火車回家吧。
(二)完成教科書第62頁的第13、1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里訂正。最后集體訂正。
(三)請學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數學知識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學生隨意說。
設計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音樂是內由心生的歌唱,而森林是萬物的母親。本堂課意在用讓學生自己感受內心的世界對大自然的好奇,從而達到讓學生喜歡上音樂,通過走進森林、感受森林和祝福森林,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魅力、贊美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新課標也指出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本樂曲為一首帶有濃重中國特色的樂曲,里面有多重中國打擊樂以及中國最具有特點的樂器:竹笛,還有各種小動物的聲音。通過本堂課意在讓學生了解音樂不同的表達方式。
教材內容:
人音版小學音樂第八冊第六課聆聽《森林的歌聲》,是一堂欣賞課。這首曲子是一首中國樂曲,三段式,小調,速度輕快。通過各種小動物的聲音來表達大自然的活潑開朗和美好的一面。更是用各種樂器來表達大自然的情緒。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這首樂曲讓學生認識樂曲中出現的小動物的叫聲,辨識樂曲中出現的樂器。
2.情感目標:通過本課學習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認識保護小動物的重要性。
3.能力發展目標:培養學生聽覺習慣,提高學生音樂記憶力。
教學難點:
1.
分辨樂器的聲音,了解樂器聲音的屬性。
2.
仔細聆聽曲子各段曲調,分別A、B、C段的順序,提高音樂記憶力。
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授年級:四年級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音樂學習后已經處于有一定音樂辨識度的階段,而且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并且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發揮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感受音樂與大自然魅力。
教學準備:
需要擁有合成器鍵盤(用來演奏不同樂器的聲音)多媒體教室,以及采集好的不同動物的聲音,動物以及樂器的圖畫板。
教學流程:
1、走進森林
(1)引入課堂、視頻導入
(2)重點聆聽、感受旋律
2、感受森林
(1)直觀感受、解決難點
(2)舉例對比、感受不同
(3)即興表演、模仿創編
3、祝福森林
(1)感情升華、激發興趣
教學流程:
1、走進森林
(1)引入課堂、視頻導入
老師:“同學喜歡小動物嗎?有多少同學家里養了小動物?我是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它?!保úシ烹娪啊逗谝氯恕分械钠?,內容是一只會說話的八哥犬,嘮叨不停,打扮時髦,充滿搞笑色彩。)
設計意圖:新課標基本理念之一便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利用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播放電影片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要認識更多的小動物朋友,讓學生自覺集中注意力走進課堂。
(2)重點聆聽、感受旋律
老師:“相信同學都很喜歡它是么?那肯定也喜歡更多的小動物吧?老師今天還給大家帶來了更多的朋友,它們也是小動物,雖然它們不會像八哥那樣說話,但是它們的聲音都非常漂亮。它們是誰呢?讓我們看看吧。請同學們仔細的聆聽,聽聽今天老師都帶來了哪些朋友?”(播放《森林的歌聲》音頻)
老師:“大家聽仔細了嗎?都有哪些小朋友?誰能模仿一下它們的動作或者模仿一下它們的聲音?”
老師:“同學們做的非常好。下面讓我們還原這些小動物的聲音,看看它們到底是誰?!?/p>
下面利用PPT播放網上下載和采集好的聲音,配對圖片。讓學生認識腹斑蛙、樹蟾、白腹秩雞、褐鷹梟、山羌、飛鼠這些小動物。
并模仿它們的動作和聲音。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學生對動物的認識還不是很多,尤其是樂曲中出現的珍稀動物,通過PPT的聲音和圖片會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這些動物的形態和叫聲,從而記住這些動物。
2、感受森林
(1)直觀感受、解決難點
老師:“同學們非常聰明!請同學們告訴我傾聽這段樂曲的時候仿佛置身在哪里呢?”答:“森林?!?/p>
老師:“下面讓我們再聽一次歌曲,讓我們聽一下這首樂曲分成幾個部分。”答:“三部分。”
把三段音樂的簡譜剪切好,打亂順序,讓學生自己連線,找出正確順序。然后分析以下問題:1.這一段的節奏型是什么樣的?2.這一段的樂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并且感受每一段代表的情緒:A段為蟬和青蛙歡快的跳躍,B段為森林內心的愉悅,C段為鳥兒飛翔的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上一段的動物小朋友引出主題“森林”,并再次聆聽樂曲,感受樂曲每段表達的情緒,以及各段的順序。
(2)舉例對比、感受不同
老師:“今天的小動物朋友們可不是空手來的,它們每個人還都帶了一些樂器,讓我們再一次聆聽樂曲,聽聽在樂曲當中都出現哪些樂器?!?/p>
播放笛子、小提琴、單簧管、吉他演奏者的圖片,并用合成器演奏其聲音。
老師:“第一個是我們中國最富有代表性的竹笛,聲音清脆動聽,讓我們來模仿一下演奏它的姿勢。再來聽聽第二種樂器,它是有樂器之后美譽的小提琴,讓我們來聽聽。第三個樂器和竹笛的形狀有些像,但是吹奏的方法卻不一樣,讓我們看看他是什么?噢!原來是單簧管,我們俗稱黑管。第四個樂器是我們最常見的吉他。雖然每樣樂器各有不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音色清脆,很適合用來表達這些小動物的聲音。如果換了其他樂器還合適么?”(用合成器的低音號、長號、定音鼓等低音樂器。)
老師:“答對啦同學們,這些低音樂器像年邁的老爺爺,不適合樂曲中出現的小動物們。
設計意圖:用聲音和圖片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樂曲中樂器的屬性和風格,學會用不同的樂器來表達不同的小動物。其實是讓學生更加了解,不同的樂器會表達不同的情緒。
(3)即興表演、模仿創編
老師:“下面讓我們做一個小游戲,老師準備了一些樂曲中出現的小動物和樂器,選出一些同學拿著一張圖片并代表它。老師會播放樂曲,出現了小動物的聲音,手拿小動物圖片的同學就要模仿發出一樣的聲音,并且做出動作。手拿樂器的同學就要模仿演奏樂器的姿勢并且要跟著音樂一起舞動。同學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讓學生對樂曲中出現的小動物和樂器加深記憶,從認識變成興趣,從興趣變成習慣。
3、祝福森林
(1)感情升華、激發興趣
老師:“同學們表現的非常棒!大家喜歡今天的動物小朋友么?嗯,今天的動物小朋友也都很喜歡同學們??墒怯袀€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些動物很多都快滅絕了,如果沒有了它們我們就再也聽不到它們唱歌的聲音,我們就永遠的失去的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呢?”
老師:“對啦,我們應該保護這些小動物,從我做起,不穿動物皮衣,不吃野生動物。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保護小動物從我做起!同學們能做到嗎?好,今天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下課!”
設計意圖:整節課的學習都為后面的總結做了鋪墊,通過本堂課意在讓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瀕危小動物,從而升華本堂課。
教學設計反思:通過本節課基本可以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但是對此設計我還有以下兩點反思:
1.
由于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對幾樣樂器精通,所以在舉例對比、感受不同這個環節中我用了合成器來代表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理想狀態中,最好教師能實際演奏各種樂器,學生理解會更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