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消費行為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KennethE.Boulding)在20世紀60年表了名為《一門科學——生態經濟學》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他提出“宇宙飛船經濟理論”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地球就像是在太空之中穿梭的宇宙飛船一樣,只有通過不斷消耗資源才能夠獲得繼續前行的動力,而當飛船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殆盡的時候,飛船也就無法再繼續飛行。因此,如果人們肆無忌憚地開發資源和破壞環境,就會導致地球毀滅的惡果,人類也就面臨著走向滅亡的危險。因此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正確的生產和消費行為,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其中,消費行為是生產行為的目的和推動力,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已經指出:“人從出現在地球舞臺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費,不管在他開始生產以前和生產期間都是一樣的。”[1]因為人作為一種動物性的存在,首先只有通過物質性材料的消費才能滿足其基本的生存性需要。人一生下來,就需要衣食住等基本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這是由于人具有動物屬性的一面,因此人在開始生產之前也每天也在從事著消費行為。隨著消費行為以及滿足消費的生產行為的發展,經濟關系也就開始形成,恩格斯認為消費資料之生產以及交換是“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的經濟關系。”而現行之不可持續性的消費行為是造成生態危機和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對于合理消費模式的研究也就成為迫切的任務。在《我們的家園——地球》這本書之中,作者施里達斯•拉爾夫認為:“消費問題是環境危機的核心,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正在產生著對于環境的壓力并威脅著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從本質上說,這種影響是通過人們使用或消費能源和原材料所產生的。”[2]
由于人們的不合理性的消費,造成了對于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比如一次性產品由于其使用方便衛生以及便于攜帶等優點而受到人們的青睞,于是一次性筷子的普及使得森林遭到大面積的砍伐,一次性塑料袋和餐飲盒的廣泛使用使得地表出現大量的白色垃圾,更嚴重的是垃圾中的有害物質滲入到地下,造成地下土壤的破壞和地下水的污染。這樣的行為雖然在短時期之內好像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其帶來的污染需要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治理,這樣就會造成經濟成果的一部分不得不被拿出以彌補環境污染的損失,這樣也會反過來減緩資金之積累速度,從而拉慢經濟建設的速度,制約經濟之發展。根據統計,在我國每年由于環境污染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2000多億元。同時,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不是全部能夠通過金錢和經濟來進行衡量的。環境污染對于人們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對于后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所造成的威脅,都不得不由人類自己來承擔。生產力發展帶來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會一定帶來生活質量的提高,環境污染對于人們生活質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各種腫瘤、呼吸系統和腸胃等方面的疾病對于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比如霧霾的籠罩使得人們出門就得帶上口罩,失去與自然相親近的機會,連新鮮的空氣這種最基本的生存所需也成為了珍稀資源。恩格斯早就提醒過我們:“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取消了。”[2]
當今日益凸顯的環境問題所帶來的一系列危害印證著恩格斯的理論。不正當的消費不僅僅造成環境上的危機,而且也造成了社會生活上的不安因素。消費最初的行為是通過物物交換的方式來進行的,這種方式雖然不方便,但是對于交換的物品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其背后的物質屬性也是固定的。但是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以及貨幣經濟的興起,貨幣作為一種中介形式,其在消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甚至貨幣本身就由一種手段而變成了目的。馬克思曾經指出商品的交換價值成為了一種“自為”的價值,這種使用價值同交換價值之間的差距使得危機開始產生,因為交換價值獲得了自己的邏輯,按照自己的軌跡運行,而不顧及現實的人的現實性的需要。因此對于貨幣的追求也就使得人們的現實需要受到了壓抑。比如房地產業的興起,房子已經失去了它本來作為居住地的使用價值,而成為了一種交換價值,這表現的邏輯就是錢能生錢。馬克思指出這是一種瘋狂的投機,是一個虛幻性的由自我所形成的海市蜃樓,這個空中樓宇不會永遠矗立,總有一天它會在更加嚴重的危機之中坍塌。人們的不正確的消費觀還表現在誘導性消費方面,馬爾庫塞認為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過得是一種“物質上豐富、精神上痛苦”的生活,因為人們成為了商品的奴隸,人們本真性的需求被扭曲。通過廣告和宣傳造就的虛假性的消費需求控制了人們,從而使人們成為徹底的拜物主義者。因此,要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需要我們首先意識到人自身的有限性,正確處理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樹立起理性的生態消費觀,踐行綠色生活之消費方式。使得我們的消費從數量上的增長實現在質量上的提高。
作者:謝思真單位:湖南省衡陽市第八中學
受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等政策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響,2013年甘南州消費品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消費品市場總體態勢良好。據甘肅統計信息網公布的“2013年甘南州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信息,2013年全州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5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城鎮零售額為24.59億元,增長14.1%。據調查,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行為有以下特征。
(一)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但消費率相差不大根據2013年《甘肅省發展年鑒》數據,2012年甘南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970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0357.49元,消費率為74.13%;同年,甘肅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57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2847元,消費率為74.88%。可見,雖然甘南州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均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甘肅省平均水平低3187元,人均消費性支出低2490元),但消費率與甘肅省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僅0.75個百分點。
(二)儲蓄傾向高,消費意愿低盡管甘南州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居民的消費意愿卻普遍較低。問卷調查顯示,在當前物價和利率水平下,手有余錢時,被調查的甘南州城鎮居民的做法如下:全部存起來的占6.9%;存大部分,其余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占43.28%;存小部分,大部分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占6.9%;全部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占8.5%;基本沒有余錢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占34.52%。其中,全部存起來和存大部分的共計50.18%。這一方面反映出甘南州“沒有余錢”的城鎮居民占一定比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地城鎮居民儲蓄傾向普遍較高,而消費意愿普遍較低。
(三)消費外流現象嚴重問卷調查中,對甘南州城鎮居民家庭高檔生活用品的購買地作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1.63%的家庭大多在甘南本地購買;12.27%的家庭大多在甘肅省內其他地區購買;31.41%的家庭大多在省城蘭州購買;4.69%的家庭大多在省外發達城市購買。在被調查的甘南州城鎮居民中,48.37%的家庭其高檔生活消費大多是在甘南州以外實現的。可見,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外流現象十分嚴重。
(四)消費層次普遍較低居民的消費層次主要反映在消費結構上。按消費滿足居民生活消費的層次,消費結構分為生存型消費、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生存型消費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比如普通食物和衣物等;享受型消費可以使人們感到舒適和快樂,比如高級食品、高檔服飾等物質消費以及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等精神消費;發展型消費是人們為了尋求利于自身長期的發展而產生的消費需求,比如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消費。享受型消費和發展型消費在全部消費性支出中所占比重的多少,可以反映出當地居民的消費層次以及生活質量的高低。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消費水平是反映消費層次及生活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甘肅全省城鎮居民此三項平均消費金額合計為4013.53元,占其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例為31.25%;甘南州城鎮居民此三項的消費金額合計為2398.14元,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例為23.13%,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8.12個百分點,其消費層次明顯低于甘肅省平均水平。表2是2012年甘南州和甘肅省城鎮居民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及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支出情況的比較。
二、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影響因素調查
(一)外部環境因素對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1.自然環境對居民消費習慣的影響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常年平均氣溫3℃。除舟曲縣和迭部縣外,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氣候條件相對較差④。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當地城鎮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其中,瑪曲、碌曲、夏河及合作市的城鎮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表現出鮮明的青藏高原的地域特征。比如,瑪曲縣因為“全年無夏季”,人們對夏季服飾及夏季生活用品幾乎無需求;在飲食方面,因為氣候的緣故,對豬肉、綠茶等性寒的食品需求量極小。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對當地城鎮居民消費習慣有較大的影響。24.46%的被調查者認為,影響自身消費習慣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環境。2.經濟環境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經濟環境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居民收入水平上。由于歷史、地理等原因,甘南州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據2013年《甘肅省發展年鑒》統計,2012年甘肅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57元,而甘南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970元,比甘肅省平均水平低3187元。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是影響消費需求最活潑的因素。但由于收入有限,甘南州大多數城鎮居民每月收入主要用于固定的基本生活開支,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普遍較低。據調查統計數據顯示,19.61%的家庭每月必需的各類固定開支占家庭總支出70%以上;21.08%的家庭占60%左右;14.22%的家庭占50%左右;22.55%的家庭占40%左右;15.69%的家庭占30%左右;6.85%的家庭占20%以下。總體來看,每月必需的固定開支占家庭總支出50%以上的家庭達到54.91%。調查中,49.36%被調查者認為本地消費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收入水平。3.社會環境對居民消費的影響(1)教育因素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由于經濟、地理等環境因素,甘南州教育領域很難吸引到高學歷人才,造成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差、高考升學率難以提升等問題比較突出。多年來一直有“一個甘南州考不過一個天祝縣”的說法。因此,甘南州各縣市大量城鎮居民不得不想辦法送子女外出讀書。這種情況在瑪曲縣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師資的原因,瑪曲普通高中數次停辦,至今還無法恢復招生,當地所有學生的普通高中教育只能轉移到外地實現。由于大量中小學生外出讀書,加之海拔高、氣候條件不利于身體健康等原因,甘南州很多城鎮居民在臨夏、臨洮、蘭州甚至成都、海南等地購置了養老房。他們的節假日生活也相應轉移至子女讀書所在地或養老房所在地。相應的,其大量日常生活開支和其他較高層次的消費性支出往往也會轉移到外地實現。可見,教育環境也是造成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2)民族文化因素對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民族文化因素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民族文化習俗和兩方面。對此,專門對調查對象中占比71.79%的藏族城鎮居民做了調查。就民族文化習俗來看,不同縣市藏族家庭對本民族生活習俗保留程度不同。其中,夏河、瑪曲、碌曲、卓尼等縣的保留較多,而合作市的保留相對較少。在保留的民族生活習俗中,語言位居第一,飲食習慣第二,人際交往的禮儀排第三。總體來看,語言、飲食習慣、人際交往的禮儀等方面保留較多,而服飾、家具用具等方面較少保留。其中還有一小部分被調查對象對本民族生活習俗基本沒保留。在較好地保留了民族生活習俗的家庭中,主要在婚、喪、嫁、娶以及重大節日期間的民族服飾以及民族宗教事宜等方面的開支數額較大,而其他對本民族文化習俗保留較少的家庭這方面開支較少。對民族生活習俗基本沒保留的家庭,其消費行為與消費結構與其他民族的家庭沒有明顯不同。就來看,大多數藏族家庭對宗教活動都非常重視,而且其消費結構中,與相關的消費支出占較高比例。調查中,對家庭是否重視宗教生活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非常重視的家庭占65.55%;一般重視的占25.26%;不太重視的占5.74%;只有3.36%的家庭不重視宗教生活。在對宗教生活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全年支出比例的調查結果顯示,宗教支出占家庭總支出20%左右的家庭占比最高,為30.79%;宗教支出占家庭總支出40%以上的家庭有22.99%;占家庭總支出30%左右的家庭有22.57%;占家庭總支出10%左右的家庭有23.65%。其中,夏河、瑪曲、碌曲等縣居民對民族風俗和宗教生活相對較重視,與之相關的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較高,其他縣市相對較低。調查中,認為居民消費主要受與民族風俗習慣影響的人占15.88%。
(二)消費品市場自身因素對城鎮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1.消費品市場不完善,抑制了居民消費意愿據問卷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有23.61%的被調查對象認為當地消費品市場很不完善,滿足不了基本生活需求;認為不夠完善,但能滿足基本需求的占53.21%;只有8.1%的人認為已經很完善了,可以滿足各種需求;認為高品質和高層次服務難以滿足需求的占18.02%;認為未能體現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占16.73%。甘南州消費品市場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全州消費品市場貨品種類少;二是商品和服務質量較低;三是貨品價格偏高;四是購物環境差;五是高檔商品不足;六是民族特需用品不足,地方特色不鮮明。圖2是當地城鎮居民對消費品市場的評價及不同評價的人占被調查對象的比例。由于當地市場不完善,加之交通條件改善,有車族增多,當地城鎮居民更加愿意到省城蘭州或其他消費品市場相對完善的地區消費。調查顯示,消費品市場不完善是導致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外流最主要的原因。2.市場競爭不充分,導致居民消費成本高調查發現,鋪面租金和人工等成本等遠低于省城蘭州的甘南,城鎮居民所承受的各類消費品價格卻明顯高于省城蘭州,而且各類時尚品或熱銷品也鮮有因過時或過季而打折促銷等活動。消費者討價還價能力普遍較弱,買方市場特征不明顯。從調查來看,其中有當地市場對外依賴性強及運輸成本較高等原因,但主要還是消費品市場競爭不充分導致的。這在較高檔的服裝、家具用具等商品市場以及較高層次的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服務市場表現得尤為突出。筆者在甘南州消費品市場實地消費體驗時對此深有體會。被調查者中,49.36%的城鎮居民認為當地消費成本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三、對甘南藏族自治州消費品市場的幾點思考
基于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本文提出幾點建議,期望能夠通過對相關工作的改進和調整,增強甘南州消費品市場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
(一)合理規劃并完善消費品市場,減少居民消費外流據調查,甘南州正在規劃建設合作市東二路商業街的城市商貿綜合體。本文建議,將該商業街建設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大型綜合性商貿服務一條街。比如,引進諸如“西單商場”或“王府井”等上檔次的百貨商場,提供居民所需高檔耐用消費品及高檔生活用品等;引進貨品種類全、質量有保障的大型連鎖綜合超級市場,提供居民所需較高品質的食品及日用品等;建功能完善、設施先進、服務到位的大型集貿市場;吸引上檔次的服裝品牌專賣店及知名快餐店等。完善消費品市場和較高層次的服務,可以大大提升州府合作市居民及其他各縣居民就地實現較高層次消費的意愿,從而降低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外流現象。
(二)突出藏民族特色,打造消費品市場核心競爭力,吸引流入式消費作為藏族聚居區,甘南州具有濃郁的藏民族文化氛圍,而且有為數眾多的藏族居民保留了藏民族特有的生活習俗。他們很注重宗教生活,對與民族生活習俗密切相關的服飾、家具用具、生活用品等有需求。本文建議利用甘南州地緣優勢及藏民族文化優勢,將藏民族特色確立為甘南州消費品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著力將甘南州消費品市場打造成具有鮮明藏民族特色的消費品市場,以吸引流入式消費。首先,充分利用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這一宗教資源優勢及夏河縣即將投入運營的機場這一契機,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其“世界藏學府”、“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佛學學府之一”等宗教資源知名度,并完善配套服務。比如修建上檔次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酒店、餐飲、娛樂等服務場所,提供個性化宗教旅游項目及旅游產品等,進一步增加對世界各地宗教人士和普通游客的吸引力。其次,充分發揮瑪曲、碌曲等縣的高原生態畜產品及其他高原原生態產品資源優勢,實現高原生態牛羊肉、蕨蔴豬、酥油以及人參果、羊肚菌等產品的優質化、品牌化(以牦牛奶為原料的“燎原”奶粉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在此基礎上,修建上檔次的甘南優質特產放心專賣店,以滿足當地居民及外來游客對高原生態優質產品的需求。再次,進一步優化整合甘南州藏醫藏藥資源,突出其在藏醫藏藥領域的重要地位。藏醫藏藥在甘南州發展基礎較好,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甘南州創建了全國第一家藏醫藥科研機構,創辦了全國唯一的省級藏醫藥刊物《藏醫藥研究》,形成了較完善的資源基地、藏醫醫療、藏醫學教育、藏醫藥研究、藏藥生產、營銷等多位一體的發展體系,有一批在消化道、肝臟、心腦血管等方面療效顯著的特效方劑及在早期肝癌、肝硬化等疑難病方面的獨特治療方法。甘南州藏醫藏藥可以通過組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藏醫藏藥產業集團,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以滿足各地患者對其獨特自然療法的需求。總之,特色鮮明、服務到位的消費品市場不僅可以改變甘南州居民消費外流現象,而且隨著甘南州旅游市場日益成熟,外地游客逐年增多,甘南州消費品市場完全有可能吸引外地游客大量消費,并將甘南消費品市場由“外流式消費”轉變為“流入式消費”。甘南州消費品市場還可以利用當地濃郁的藏文化氛圍,在藏民族服飾、藏式家具用具、生活用品等民族特需用品方面有所作為,甚至可以確立一個宏大目標———讓它像新疆喀什的大巴扎一樣,成為甘南的地域標志之一。
(三)洞察居民消費傾向,引導居民轉變消費觀念消費傾向是指一定消費者群體在不同時期對商品需求的變動趨向。消費觀念是人們對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費者對消費對象、消費行為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問卷調查反映出當地居民有較強的改善消費結構的傾向。在調查對待可以任意支配收入的處置態度時,選擇“旅游”的占31.08%;選擇“購置家庭用具”的占25.23%;選擇“教育”的占18.02%;選擇“購買高檔服飾”的占10.36%;選擇“宗教生活”的占3.15%。可見,當消費能力允許時,大多數人會在享受型消費和發展型消費上增加投入,也說明甘南州在享受型消費市場和發展型消費市場方面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商業機遇。因此,一方面,要提倡當地居民的消費量入為出,不鋪張浪費、注重消費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提倡居民放棄過度儲蓄的觀念,注重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同時,要創造條件、利用機會,使他們在消費結構中增加旅游、娛樂、保健等享受型消費,并注重精神消費,提高文化、教育等發展型消費的比例。
(四)關注居民消費動態,培育居民消費熱點在對近1年的同事或親朋好友家最熱門的較高層次的消費情況的調查中,有55.11%的人認為是購買家用汽車;有21.78%的人認為是子女教育、培訓;有17.33%的人認為是旅游;有5.78%的人認為是保健養生。可見,近1年甘南州城鎮居民消費熱點傾向于享受型消費及發展型消費。對此,有關部門一方面應當抓住機遇,努力滿足其現有需求,并倡導居民進一步增加對教育、旅游和保健養生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還應當引導其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提高消費層次,并在營養健康食品、文化娛樂、新型電子產品、高檔家具用具、家用電器等方面培育他們的消費興趣和消費熱點,以擴大消費需求。
根據網絡志研究方法,從2013年11月開始,作者對百度貼吧進行了有目的參與性觀察,并于2014年1月起注冊了百度賬號,作為一名貼吧成員及時跟進貼吧動態,及時關注和收集有關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有關話題和發帖,并對部分貼吧成員進行線上和線下的交流和訪談。為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數據構成有以下幾個部分構成:(1)在各類貼吧上發帖提問關于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問題,并對回帖進行及時的提問和記錄,共收集內容較詳細,消費類型和意見較有代表性的回帖99份;(2)隨機抽取8位百度貼吧網友以私信的形式進行個人訪談,深度了解其網絡文化消費現狀;(3)抽取了在本校內的百度貼吧大學生網友13人,進行了面對面深度訪談,時間約90分鐘,并將得到的研究結果在小組中反饋,對誤差進行分析改進。
二、網絡志調研結果及思考
通過歷時3個月對百度貼吧的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行為在線調查和線下大學生網友深入訪談調研,發現當前的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行為具有以下特征:
(一)大學生之所以選擇互聯網這個渠道去進行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主要是因為網絡文化消費具有一些無可比擬的優點。首要的原因是互聯網使用更方便,搜尋信息快捷;其次是使用互聯網價格低,實際上很多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免費獲得;第三是網絡文化信息內容豐富,選擇余地大。第四是低年級大學生更偏好使用移動互聯網,即他們更喜歡用手機而非電腦上網,智能手機的便攜性、上網的方便性是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的主要原因。調查發現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可以方便閱讀動態資訊,隨時了解好友情況。由此推測,移動互聯網文化消費將成為未來大學生及其他年輕一代網民進行網絡文化消費的一種重要途徑。
(二)通過網絡志調查發現,大學生更多地是基于個人喜好選擇互聯網文化消費的類型和內容。通過網絡志在線觀察和訪談百度貼吧的吧友,發現大三、大四等高年級大學生中只有少數是基于實用目的選擇互聯網文化消費類型的,而大一、大二的低年級大學生則全部基于個人喜好選擇其網絡文化消費類型。在網絡文化消費內容方面。男大學生的網絡文化消費內容基本是以看網絡電影、搜尋信息(包括新聞信息和專業信息)、打網絡游戲為主,女大學生的網絡文化消費內容更豐富些,除了觀看網絡視頻、聽音樂和網絡聊天外,還會有閱讀電子書、刷微博、打網絡游戲等活動。可見大學生特別是普通高校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類型和內容還大多以休閑娛樂、社交等為主,大學生開展網絡文化消費的消費層次和結構還有待改善和提升。
(三)百度貼吧大學生網友在對當前網絡文化消費環境的評價中,有62.5%的大學生網友評價為“一般”,25.0%大學生網友評價“好”,12.5%大學生網友評價為“差”。可見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國內的互聯網文化環境還有待改善。高年級大學生認為專業類或學術性網站文化環境普遍較好;在調查學生對其接觸到的互聯網涉性類信息的態度時,高年級和低年級大學生所持意見有差異,絕大多數一、二年級大學生尤其是女生直接選擇關閉和刪除這類信息,認為其有害身心健康;而高年級大學生尤其是男生則認為應理性看待這類信息的傳播,認為有的健康保健類網站也會傳播一些性健康和性心理相關知識,但是也有一些網站為了增加點擊率,會采用夸張的方式傳播一些低俗的黃色暴力信息,對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監管,開展凈網行動,同時學校方面應加強對大學生健康和性知識的科學教育和引導。
(四)在線下深入訪談中,大學生們對互聯網上外來文化的傳播和滲透的看法,大都能持比較理性和和客觀的態度。一方面,他們認為外來文化的互聯網傳播有利于實現跨文化交流,使青年大學生能接受世界優秀文化的熏陶,以更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世界。當然被調查的大學生們也承認,這些外來文化的傳播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改變著青年大學生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甚至是價值觀。從另一方面看,一些大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大學生也擔憂與外來文化迅猛的網絡傳播相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傳播無論在內容、形式和影響力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力還有待加強。
(五)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及互動對象也有一些新變化。在互聯網時代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人的文化消費方式、渠道和內容更多地受到同齡人,如同學、朋友特別是舍友的影響,而其自身的互聯網文化消費模式也同樣會對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產生影響。網絡志調研發現,在百度貼吧中包含有各種話題的貼吧,如在考研貼吧中一些準備考研的同學不僅獲得了考研資料信息,了解其他考研同學的動態,更從中獲得了吧友們在情感生活上的支持和幫助,考研貼吧使得他們的考研生活變的不再枯燥。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工具與青年大學生開展平等的互動交流,對于影響和引導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可能更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