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相關熱搜: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范文 公共管理理念
0.引言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關于體育各方面內容的研究越來越多,體育公共管理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社會領域逐漸分化成公共領域和市場領域,在對體育事務的管理中,公共領域中的體育事務管理遠遠超過了市場領域中的體育事務管理。體育公共管理的研究存在顯性和隱性兩種形式,顯性研究的對象是發表于各類報刊上的論文,隱性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學術報告和學位論文。學位論文在所有研究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研究學位論文有著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
學位論文的質量是評價碩士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論文選題則是撰寫碩士論文的第一環節,并直接影響學位論文的質量。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包含以下三要素:一是研究對象,二是研究內容或研究領域,三是研究方法。選題的“三要素”構成了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框架,也成為評價碩士學位論文的重要尺度。
通過檢索CNKI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筆者査到2002?2012年間710篇有關體育管理的碩士學位論文。其中,涉及體育公共管理的507篇,占總數的71.4%;涉及市場管理的203篇,占總數的28.6%。
在本文中,筆者對涉及體育公共管理的507篇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內容(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性質和研究領域)方面進行了深人的研究與分析,為體育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1.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
從2002年到2010年的9年間,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2010年達到了高峰。從主觀上看,存在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隨著我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人數在不斷增加,相應的學位論文數量也必然增加;二是體育公共管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很快,體育事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各種管理方面的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體育公共管理也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重要研究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的增加反映了我國體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2.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
通過對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內容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在以體育公共管理為內容的研究領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競技體育管理、大學生體育管理和社區體育管理,分別占論文總數的15.9%、14.5%和13.1%。由此可見,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涉及的都是學生能看到、接觸到的體育事務。研究國外體育公共管理方面的論文,只有寥寥數篇,而且這些論文的結論都是通過分析世錦賽、奧運會和其他大型比賽的數據得出的,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碩士研究生的科研經費較少,研究條件有限,很少接觸到國外體育組織,獲取最新的信息資料,也很少能借鑒國外優秀科研成果。
在體育公共管理領域中,中小學體育管理、體育教學管理也是碩士學位論文常常關注的內容,分別占論文總數的8.1%和6.6%,這說明一部分研究生更愿意研究熟悉的學校教學環境。
目前,我國巳進人老齡化社會,但關于老年體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論文僅占總數的2.7%,這與目前社會發展形勢不相符,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體育行政管理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更少,這方面論文只占論文總數的3.9%。文獻綜述類論文也很少涉及基礎理論方面的內容。由此可以看出,碩士學位論文應在基礎理論方面有所加強。
3.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
體育科研方法是研究體育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通過研究體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規律⑴。因此,體育科研方法對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分析論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時,我們發現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種,即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査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分別占論文總數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資料過程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和德爾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資料主要采用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個案分析法、模糊數學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
這507篇學位論文的統計結果表明,在絕大多數論文中,學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數理統計的定量研究方法,說明這些學生重視研究各變量間的邏輯關系,并對研究成果進行更為科學和準確的描述,同時也說明我國體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進步。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研究體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條件,綜合研究巳成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現出多元化和綜合化的趨勢,多種研究方法的運用能更加全面、客觀、深人地揭示所研究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體育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4.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性質
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性質分為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基礎性研究強調對客觀現象和事實進行理論性探索或實證性分析,檢驗理論依據與客觀事實的符合程度。雖然基礎性研究沒有強烈的應用目的,但基礎性研究是應用性研究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性研究,新知識和新領域的發展會受到阻礙。以獲取新思維和新知識的創造性研究,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并把應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形式展現出來。
基礎性研究是應用性和開發性研究的基石,應用性研究是基礎性和開發性研究之間的橋梁,開發性研究是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的目的和歸宿。這三種研究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缺一不可。我們對這507篇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應用性研究占的比例為73.7%,基礎性研究占的比例為19.2%,開發性研究占的比例為7.1%。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碩士研究生擁有的資料和科研條件有限,進行基礎性研究的難度比較大;二是主觀上忽視基礎性研究,而直接進行研究性研究;三是應用性研究比基礎性研究更容易。這說明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上對基礎性研究的關注不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5.體育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領域
5.1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
通過對這507篇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領域的分析,我們把這些論文的研究領域分為三類:群眾體育類研究、學校體育類研究和競技體育類研究。其中,絕大多數論文關注的是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管理現象及管理問題。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碩士研究生對我國體育公共管理的重視和關注。
在2002—2010年的9年中,這三類論文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發生變化,2002年到2004年間,競技體育類研究所占比重最大,達到50.3%;2005年到2006年間,三類研究所占的比重較為接近;從2005年開始,競技體育類研究開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從2005年起,群眾體育類研究開始異軍突起,并開始占據首位。2002年到2004年間,競技體育類研究是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熱點;而2006年以后,群眾體育類研究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并成為體育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的熱點。學校體育類研究所占比例從2008年開始變得較為穩定。
在學校體育類的研究中,中小學體育研究和高校體育研究為兩大研究熱點,也是碩士學位論文重點關注的內容。
在國家大力發展群眾體育的背景下,群眾體育類研究和競技體育類研究正在發生悄然轉變,碩士學位論文關注的重點也從競技體育轉向了群眾體育。目前,對群眾體育類的研究已呈上升趨勢,這說明碩士學位論文已開始關注群眾體育。
5.2城市體育和農村體育
農村體育是以健身、娛樂為導向的在農村開展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城市體育是以健身、娛樂為導向的在城市開展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兩者的區別就是開展健身鍛煉的地域不同。不同區域由于經濟、社會、文化的差異性,體育觀念、運動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體育公共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
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間,農村體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體育研究一直占據主要地位,所占比例達到87.5%。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產生、成長和壯大起來的,因而很多的“體育問題”和“體育現象”都發生在城市體育中,這也成為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時關注的熱點;二是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體育資源、大型體育賽事和體育消費市場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體育熱點“話題”要多于農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關注;三是由于體育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的作者多為在校學生,他們學習、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體育研究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研究的話題。
6.結束語
[關鍵詞] 企業財務管理 文獻探討
一、國內有關研究
1.財務管理的目標問題。已發表了很多論著,也提出了眾多觀點。代表性的有:(1)企業價值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并不相等。(李陸德,2001)分析了兩者的涵,說明在質上并不相同,在相同條件下兩者計算的結果存在差異,在數值上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2)相關者利潤最大化。(張國慶,2005)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知識資本的地位則相對上升,企業不再僅僅歸屬于股東,而且歸屬于相關利益主體,如債權人、經營者、員工、顧客等。
(3)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最大化。經濟增加值是公司營運利潤與資本成本的差值,是衡量企業在某個特定年份中贏利抵償資本機會成本的指標(曾惠香,2004)。
2.財務管理地位問題。(林建于,2004)認為,財務管理并不是以該部門或財務人員為中心,而是在探究管理從何著手的問題;不涉及管理與生產孰輕孰重,而就各種管理工作之間的配合作討論。
3.所有者財務、經營者財務和經理人財務問題。(許美惠,2005)提出所有者財務問題,法人財產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經營者、經理人職能于一身的財務管理機制,發展成為所有者、經營者、財務經營人員分工合作的財務管理機制,所有者財務由出資人進行,以確保資本安全和資本增值為目標。
二、國外研究文獻
筆者整理分類國外的財務管理研究,依各年代及應用方面將其分為融資財務、投資財務和資產財務3大方面為主,本文即將逐一提出比較。
1.融資財務管理時期相關研究(1900年代~1950年代)。19世紀初,西方國家股份公司開始迅速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當時公司財務管理的職能主要是預計資金需要量和籌措公司所需資金。因此,這一時期稱為融資財務管理時期或籌資財務管理時期。
1910年美國學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紀第一部專門研究公司籌資財務管理的著作《公司財務》,1938年DEWING和LYON分出版了《公司財務政策》和《公司及其財務問題》。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業如何籌集資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資為中心的“傳統型公司財務管理理論”學派。
2.資產財務管理時期相關研究(1950~1964)。50年代以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買方市場趨勢的出現,公司部的財務決策上升為最重要的問題。最早研究投資財務理論的JOEL DEAN于1951年出版了《資本預算》,對財務管理由融資財務管理向資產財務管理的躍進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3.投資財務管理時期相關研究(1964~1979)。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跨國公司日益增多,隨著市場日益繁榮,投資風險顯著增加。這對當時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財務管理的重點轉移到投資問題上,因此稱為投資財務管理時期。
如在1952年,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資組合理論的基本概念。1964年和1965年,美國著名財務管理專家WILLIAMF.SHARPE和J.LINTNER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簡稱CAPM)。此兩者揭示了資產的風險與其預期報酬率之間的關系,將證券定價建立在風險與報酬的相互作用基礎上,大大改變了公司的資產選擇策略和投資策略,被廣泛應用于公司的資本預算決策。
4.財務管理深化發展時期相關研究(1979~迄今)。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遭遇了通貨膨脹。于是各國開始進行在通貨膨脹條件下行使有效財務管理的研究工作。嚴酷的經濟現實迫使企業財務政策日趨保守,主要是因通貨膨脹導致。
解除完通膨危機后,隨著通訊和交通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日益密切,公司開始朝著國際化和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空前活躍,此時財務管理理論開始轉向國際財務管理領域。80年代后期,進出口貿易融資、外匯風險管理、國際轉移價格問題、國際投資分析、跨國公司財務業績評估等,成為財務管理研究的焦點,此時,企業財管進入深化發展的階段,并朝著國際化、精確化、網路化方向發展。
三、總結
今天,財務管理已發展成為集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于一身,以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為主要容的管理活動,并在企業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參考文獻:
[1]Herbert Simon.(1994),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SPECIAL ISSUE.
[2]JAMES, C.VAN HORNE; JOHN MWACHOWICZ,JR.(1998),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關鍵詞:MTA研究方向
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提出 “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41號文件的被社會各界一致認為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旅游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旅游業由傳統的服務業上升到國家戰略支柱產業,這對旅游業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業的發展中,旅游人才始終是旅游發展的第一資源。到2015年,中國旅游市場接待人數將達到35億人次,旅游業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別能滿足現代服務業標準的旅游高端人才異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養與開發工作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也鮮明提出了人才開發要高端引領的指導方針。在此背景下,國家教委設立了新的旅游類的專業碩士學歷——旅游管理碩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簡稱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實踐經驗,并在未來愿意從事旅游業工作的人員,其目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旅游職業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國際化視野和戰略思維能力、敢于挑戰現代旅游業跨國發展的的高級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設立為中國旅游高端人才的培養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養由過去的企業內部培養,發展到了學院正規專業化培養的新階段。
2010年9月,我國第一批獲得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授予權的高校有56所。MTA招生對象為有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員,要求專科畢業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經驗,本科畢業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碩士博士畢業有兩年或兩年以上工作經驗。應屆本科生不允許報考。MTA報考人員要通過每年1月份國家進行的MBA聯考。MTA與MBA考生的考試內容相同,均參加MBA聯考,在報考時選擇MTA。MTA學員可以選擇脫產或者在職進行學習,脫產學習時間為2年,在職學習時間一般比脫產學習時間多一年。MTA學員畢業后,通過論文答辯,可以獲得國家正式的碩士學位證和碩士畢業證。
由于旅游業是一個關聯性強、輻射面廣的產業,既包括純粹意義上的旅游行業,還包括交通部門、商業部門、會展部門、建設部門、公共管理部門,以及旅游信息技術、旅游地產、旅游金融、保險、旅游制造、文化創意等新興行業和部門。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這些部門與行業面臨著對應用型高層次務實型專門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MTA教育必須進行研究方向的設置以滿足上述部門與行業的人才需求。
由于MTA教育剛剛開始,各個開設MTA教育的旅游相關院校在進行具體的研究方向設置時,都是具有摸索的性質,所以,本人在此提出關于MTA研究方向設置的一些想法,以供方家商榷。
一、開設MTA教育的旅游相關院校應當結合本校的優勢研究領域進行MTA方向設置
我國第一批獲得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授予權的高校有56所,各個高校應當利用自己的優勢和有利條件靈活設置MTA研究方向。比如,華僑大學,是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和面向海外開展華文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全國境外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華僑大學旅游學院是教育部最早批準成立的全國八所旅游高等院校之一(1983),是“中國旅游名校T10聯盟”成員單位,也是國內第一家可以直接向海外招收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旅游院系。華大旅游學院有著“旅游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全國四家)、國家級特色專業“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育部高職高專示范專業“旅游管理專業”等特色學科點,形成了面向境內外招生、覆蓋高職-本科-碩士到博士完備的辦學體系。所以,其MTA研究方向設置有境內與境外方向,就是與其面向國內與國際的優勢結合而設置的。另外,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充分發揮自己位于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旅游研究較為擅長的優勢,在其MTA研究方向中設置了民族旅游方向。
二、開設MTA教育的旅游相關院校應當結合本區域旅游發展開設MTA方向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旅游發展差異較大,獲得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授予權的高校應當結合本區域的旅游發展,靈活設置MTA方向,以達到服務經濟建設大局這一目標。比如,南開大學MTA開設了港口與郵輪旅游管理方向,這就是結合了天津的港口城市特點與力爭國際郵輪經停天津這一發展趨勢而進行的靈活設置,符合天津未來的旅游發展趨勢,也有較大的實際需求。而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位于中西部地區,區域內生態旅游開發的需求較大,所以設置有生態旅游方向。
三、開設MTA的教育方向應當有廣泛的市場需求
MTA教育是以專業實踐與應用為導向對學生實施培養教育,因此學生畢業后將從事旅游行業以及相關行業中的實務性工作。由于旅游業是一個關聯性強、輻射面廣的產業,其運行過程所涉及的不僅僅是酒店、旅行社、景區和景點等純粹意義上的旅游行業,還包括航空、鐵路、游船等交通部門;商品零售、旅游購物等商業部門;會議、展覽等會展部門;園林綠化、生態恢復、文物、建筑、藝術裝飾等建設部門;旅游策劃、旅游廣告宣傳、管理咨詢等旅游智業部門;旅游行業管理、旅游公共設施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門;以及旅游信息技術、旅游地產、旅游金融、保險、旅游制造、文化創意等新興行業和部門。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這些部門與行業面臨著對應用型高層次務實型專門人才的大量需求,MTA教育應當可以滿足上述部門與行業的人才需求。
以傳統的旅游企業來說,中國旅游市場逐步擴大對外開放,國內許多傳統的旅游企業(包括酒店、旅行社等)面臨能夠勝任實際工作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旅游管理專門人才缺乏的問題。因此,學生通過旅游管理專業碩士教育的學習,將成為目前國內正求賢若渴的傳統旅游企業的搶手人才。
對于眾多的與旅游相關的新興行業(如旅游地產、旅游金融、旅游制造業)來說,也存在著大量人才短缺的現象。以旅游地產為例,根據國際權威結構預測,未來二十年,中國的旅游業和房地產業都將會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旅游地產作為兩個黃金產業的交叉型產業,已經開始逐步受到業界及專家學者的關注,但人才問題是中國旅游地產發展受限的因素之一,這個行業需要大量的具有旅游地產專門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MTA的旅游地產就是針對這種需求而專門設置的。學生通過模塊課程的學習可具備足夠的相關知識與相關能力,畢業后將在旅游地產行業大展宏圖。
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創建于1985年,旅游管理專業獲得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獲得國家級的旅游管理學科實驗中心、獲得自治區優質專業、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旅游市場學和旅游規劃獲得自治區精品課程、近年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10項,省級項目30項,橫向項目60項,特別是旅游管理專業在2008年全國92個旅游管理碩士專業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
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也是首批獲得獲得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授予權的高校,結合實際情況,其2011年MTA專業方向設置為以下幾個方向:
1、民族旅游開發與管理
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在民族旅游研究方面較強,設置這一方向主要針對廣大中西部民族地區招生,可以與頂尖旅游院校展開錯位競爭。
2、旅游規劃與景區管理
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承擔大量旅游規劃項目,對景區尤其是新建景區的各級管理人員有較強的吸引力。
3、生態旅游與管理
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在生態旅游研究方向有較大優勢,而我國中西部地區有大量森林公園及生態型景區,對中高級生態旅游管理人才有較大需求。
4、國際酒店管理
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是國內第一批設立的本科酒店管理專業,近年國內很多城市有大量高星級酒店落成,有大量的中高級管理人才需求。
5、旅游公共管理
設置這一方向對提升各級旅游行政管理人員水平有較大意義。
6、旅行社與會展管理
主要面對旅行社與會展行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