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護理教學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該課程主要介紹護理學理論和其它相關學科的理論,其中大部分為舶來品。每一種理論有其獨到的見解和實用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學習這些理論需要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共同參與,評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為課程學習的重要目標。由于跨文化知識理論諸多,學生理解困難,內容枯燥,傳統的單純式講授y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融護理工作的理論知識、素質和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改革方案,即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下稱項目化教學),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在2014級三年制護理專業6個班中隨機抽取1個班為試驗組,共67人,1個班為對照組共68人。試驗組男6人,女61人。對照組男5人,女63人。兩班學生在性別、年齡、入學成績、教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按教學大綱采用傳統模式教學,實驗組采用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
2.方法
觀察組采用基于職業能力分析的項目化教學內容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章節內容教學。
(1)重組教學內容。課程內容設計見表1。項目涵蓋了原課程所有知識點、護理技能、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點和就業考核內容,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課內完成項目能力要求。
(2)實施項目化教學。采用角色扮演法、小組工作法、PBL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病例分析法等,將學生置于工作任務之中,促使他們主動學習,發揮其主體作用。第一次課使學生清楚項目化教學的整體安排;劃分學習小組,分配角色(教師扮演護理部主任,護士長由學習委員擔任,并按學號隨機劃分為10個小組,組長擔任??谱o士,學生分別扮演責任護士和患者,由組長組織小組學習活動)。以后每次課前布置小組學習內容,查閱相關資料。
3.教學效果評價
(1)理論考試。兩組學生給予相同難度的理論考試??紤]學生要進入護理行業工作,必須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取得護士執業資格才能合法上崗。試卷題型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接軌,考點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接軌,為學生日后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做好充足的準備。實行教考分離,統一考試時間,采用相同的評分標準,流水作業閱卷。
(2)技能考試。采用隨機抽簽決定考核項目,由同一組評委,相同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價(包括服務態度、團隊精神、填寫護理表格、著裝儀表、課外練習視頻評價等)。滿分均為100分。
(3)實驗班對教學內容重組后教學的評價。課程結束后,采用自編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要求所有參加調查的學生對問卷的10個問題進行回答。發放問卷67份,均有效回收。
(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描述和t檢驗,檢驗水準a=0.05。統計結果顯示,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存在一定差距,如表2所示。
二、討論
1.項目化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提高護生的學習成績
從表2結果看,基于項目化的教學法應用于《護理學導論》教學后,試驗組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
2.項目化更新了護理教學理念,豐富了教學內容
《護理學導論》 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部分內容較為抽象,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完成相應教學任務,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才能使教學達到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效果。項目化教學將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通過小組討論法,使課堂成為信息傳遞和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通過醫院見習的形式,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互動過程中實現了知識的融會貫通。運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使教學內容緊貼臨床護理工作崗位,通過學習,學生加深了對護理學科的理解,專業思想得以鞏固。
【摘要】針對護理學科的特點,總結近幾年學校護理教學改革經驗,加強對護生進行工作過程情景技能的規范化訓練。通過課堂教學實行目標化;基本技能教學實行程序化;工作技能教學實行工作過程情景模擬化等措施的實施,同時實行教材、教學大綱、訓練標準的規范化,并將專業素質教育貫穿始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護理工作過程;護理專業;教學改革
1 明確教學目的
護理專業教育包括普通護理教育、護理專業價值觀、護理核心能力、護理知識和角色發展教育。這就注重了學科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加大了社會和人文學科教育的比例,有利于培養護生的專業價值觀和專業精神,完善護生的知識結構,加強護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以護生的能力為核心,注重獨立學習、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最終使護生成為理論、思想和技術均合格的護理人才[1]。
2 突出教學改革要點
2.1 理論學習與工作過程情景模擬訓練交替進行:傳統教學歷來把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分開進行,先系統學習理論知識2~3年,最后1年再集中實習,兩部分跨越時間太長,導致護生在實習中不能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熟練進行臨床操作,這樣不僅影響實習效果,而且會使護生在實習中產生自卑心理。而如果將理論學習與工作過程情景模擬訓練交替進行,則可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護生不但能夠及時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于工作情景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用理論指導工作實踐,而且通過及時的實踐,護生對具體的患者和護理工作有了感性認識,能在具體操作中發現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求知欲也變得更強,這樣更能促進對理論的學習[2]。
2.2 注重培養護生的思維方式
2.2.1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Kartaoka把護理專業中的批判性思維定義為:對于有一種解決方法的護理問題的思維和推理性思維,用來決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Alfare-lefevre把護理專業中的批判性思維定義為:以患者的需要、護理程序的原則和科學的思維為基礎有目的地引導結果的思維。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是基于知識、經驗、技術和情感傾向的專業能力,是護理人員判斷臨床病情和解決臨床問題的立足點,因為護理人員必須將思維轉化為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也就是說護生在臨床操作中不能照搬理論,要密切聯系患者的病情,針對不同的患者和病情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2.2.2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是臨床思維空間的拓展,培養創造性思維要強化分析問題的能力。護理人員對已有知識、經驗進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組合和再創造,從而獲得更有價值的新知識、新產品、新方法,這是促進護理專業發展的關鍵,是改善護理質量的有效途徑。
3 專業技能實行工作過程情景程序教學,訓練流程標準化
護理學是一門實用性強的綜合性學科,專業技能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護理專業素質的關鍵,工作過程情景程序教學是進行專業訓練的良好途徑。
3.1 工作過程情景訓練方法程序化:規范化訓練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系統化的整體護理為核心,以滿足學生畢業后第一任職需要為目標,將技能訓練的各個環節標準化的教學模式。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訓練方法的程序化,依據規范化原則,分別將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谱o理、急救護理等技能訓練項目進行劃分,按工作過程情景設計出訓練程序流程圖,教師以此為根本,統一備課,分組實施,學生規范操作,統一訓練。
3.2 工作過程情景技能訓練標準化:技能訓練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工作過程中的標準護理技術,從而保證臨床護理質量。進行工作過程情景教學的過程,必須以規范化標準為準繩,這個標準不僅規范了程序本身,更是衡量程序效果,檢驗技能質量的尺度。筆者將流程圖逐項分解,并制定出每一環節的評分標準和原則,并以此作為在校技能訓練、臨床技能實習和畢業技能考核的統一標準。使教師示教有標準,學生練習有標準,實習組織有標準,考核驗收有標準。技能訓練的標準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3.3 工作過程情景技能訓練的保障:技能訓練的關鍵是為學生提供工作過程情景訓練的和場所時間,給予她們充分的訓練機會。保證了理論與技能訓練學時比例為1∶1.5。見表1。
我校加大了實訓室建設經費的投入力度,建立了模擬病房,充實、更新了教學設備,使其與護理工作過程情景相一致,適應護士崗位的要求。根據護理專業的特點,編寫實驗、實訓教材,使實驗、實訓內容、方法與護理專業的發展相結合。為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踐訓練,學校在課外活動時間、晚自習時間、雙休日開放實訓室,使學生動手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為保證和提高實驗課、實訓課質量,保質保量完成實踐教學,制定了嚴格的實訓課考核制度,特別是對臨床護理操作考核成績單列。對操作考核不合格者經補考合格后才能進入醫院實習。在實踐教學中突出體現“高標準、嚴要求、強訓練”的特點,既要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又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實習基地的建設既是實現護教結合的需要,也是人才“訂單式”培養的前提。現在我校的實習基地有近300家,遍布全國各地。總之,通過改革護理教育模式,力求學生畢業后能適應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率,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使學生畢業后能盡早、盡快上崗就業。
4 積極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手段的創新
針對學生情況,積極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病案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其學習動力;通過實行討論式和互動式教學,加強師生交流;通過采取設問解疑、層層分解,逐步深入的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將臨床課實習的操作步驟分解,逐個用圖片裝貼在櫥窗里,圖文并茂的墻體教學,使學生對實習的目的、要求、操作要領、過程步驟一目了燃,從而提高實踐性教學的效果;通過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把教學理論、內容形象化,把抽象內容直觀化,把復雜內容簡單化。學生既得到理性認識,又得到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了授課效率。同時對一些臨床的操作規范和具體過程,也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以利于學生很快融入臨床診療活動中去;通過以“應知應會”、“必知必會”考試來引導教學,努力使學生做到“理論知識一口清”、“操作技能一手精”。
5 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對新進大學生進行系統培訓,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教育理論,使新進大學生在短時間內熟悉教育教學規律,全面了解衛生教育的特點。學校創造條件送教師進修學習,讓教師熟悉掌握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術,到醫院工作進行雙崗位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聘請醫院的護理方面專家來校講課,開展一些教學研討會,探討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規范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標準,明確目標要求,建立運行有效的考核機制、獎勵機制,通過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推動整個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新宇,滕斌,杜娟等.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4,26(3):236~237.
關鍵詞:高血壓;程序化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結合臨床實踐來看,高血壓是臨床上一種發生率比較高的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深,該疾病也成為了威脅社會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1],此外,由于患者普遍不具備相應的病理知識,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缺乏足夠的依從性,這對正常治療計劃的開展和患者自身的健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基于此,我院就將以程序化健康教育為研究切入點,深入探討將其作用于高血壓患者護理工作中的臨床價值,現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性分組的方式,將60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6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40~81歲,患者平均年齡(60.5±7.5)歲,體重35~75 kg,平均體重(55.0±6.5)kg;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38~81歲,患者平均年齡(59.5±7.5)歲, 體重34~78 kg,平均體重(61.0±6.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行常規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告知患者關于高血壓的基本知識,結合患者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其行知識講解,將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制作成健康知識手冊發放到患者的手中幫助患者進行學習;觀察組,本組患者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①書面教育,將我院自制的高血壓健康知識宣傳手冊由護理人員分別發送到每位患者手中,指導患者進行學習,對于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護理人員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患者理解[2];②個體教育,根據患者的病情,在條件允許下由專業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知識宣傳和護理,內容主要涉及患者的治療進度、藥物服用時間與方式以及飲食護理和心理疏導,研究中我們發現,一對一的健康知識教育[3],不僅能夠加深患者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最主要的是能夠打開患者的心扉,幫助護理人員更好的了解患者,拉近醫患關系,提高治療依從性,利于后期治療及護理工作開展;③群體教育,選擇早餐前或晚飯后的時間段,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研究中講座的內容主要涉及到高血壓的病因、危害、治療方法以及患者的注意事項,通過這些聚集的方式讓患者進行學習,間接的也能夠為患者之間的交流創造條件,提高患者治療信心。
1.3 療效評定指標 采用我院自制的高血壓基本知識評估表和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讓患者進行解答,兩份表的滿分均為100分;測試分數
1.4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高血壓基本知識知曉率比較 經資料整合,觀察組患者基本知識優良率(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5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資料整合,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56.67%)顯著高于對照組(6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結合臨床來看,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壓屬于發病率最高的一類,而且近幾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上升趨勢非常明顯,這也為患者自身、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高血壓影響如此之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非醫務工作人員對于該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4],老年患者更為明顯,因此,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臨床意義顯著;在研究中我們針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了程序化健康教育,具體通過書面教育、個體教育和群體教育,這種類似于"總-分-總"的系統護理,不僅讓老年患者對該疾病的知識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長期交流中,也構建了和諧的醫患關系,這對于患者的康復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無論是基本知識知曉率還是護理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也從側面證明程序化健康教育的臨床價值[6]。
參考文獻:
[1]李媛媛,等.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工作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33(21):396-397.
[2]于慧蘭,等.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社區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2,18(31):4092-4093.
[3]陸國園,梁惠兵,等.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2,18(09):749-750.
[4]姜喬惠,等.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08(07):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