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保險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理順職能,明確責任。目前,各市正在進行機構改革,要以此為契機,全面理順工作職責,將分散在原部門的生育保險職能,劃轉到醫療保險處。同時,要明確目標,建立目標責任制,盡快將因機構改革使生育保險有所停滯的狀態扭轉過來,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做到生育保險工作層層落實到位。
二、加強調研,摸清底數。面對生育保險管理新機構、新人員的情況,各地要深入調研,摸清底數,研究解決生育保險工作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
三、制定政策、完善措施。目前,全省僅有×××、××、×××、××等市出臺生育保險管理辦法。今年,其它市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快生育保險改革步伐,盡快出臺相應政策,可以先從機關事業單位生育保險改革起步,建立統籌機制,使生育保險逐步規范化、制度化。
四、典型引路,擴大范圍。各地要學習秦皇島市生育保險改革的經驗,在原有生育保險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擴大,覆蓋范圍,各市要把醫療保險與生育保險統籌規劃,同步推進,可以考慮所有參加醫療保險的單位。同步參加生育保險,按照生育保險政策規定繳費,享受待遇,使生育保險工作實現新突破。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著眼于提高農民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按照“政府組織、經費統籌、征管分離、定額補償、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的原則,采用個人繳費、集體扶持、政府資助的方法,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作用,為參保農民提供醫療保險,有效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幫助農民抵御個人和家庭難以承受的大病風險,為實現富民強鎮的宏偉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時間要求
農村醫療保險工作面廣量大,工作難度大,為確保此項工作有序推進,確保參保率達100%,此項工作共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宣傳發動階段,時間為月上旬,要充分利用有線電視、報紙、宣傳欄、黑板報、橫幅等各種宣傳工具廣泛宣傳新的政策、新的補償標準,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特別是要組織受益群眾進行現身說法,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事例宣傳,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受到農村醫療保險所提供的保障和帶來的實惠。
第二階段是組織實施階段,時間是月中旬至月上旬,各村(居委會)、各企事業單位、各部門要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出發,統一思想認識,抓住重點關鍵,扎實過細工作,切實把農保這一造福全鎮人民的實事工程辦好、辦實。
第三階段是上報總結階段,時間是月中旬,此階段是將征繳的保費和財政補貼資金全部解繳至市農保專戶。
三、組織管理
為切實加強對農村醫療保險工作的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副鎮長為副組長,宣傳、衛生、財政、地稅、工商、宣傳、農經中心等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為副鎮長,副主任為衛生助理。辦公室設在鎮政府北樓四樓會議室。各村(社區、居委會)、各企事業單位也應相應成立工作班子,明確領導分工,明確專人負責,明確責任措施,確保農保工作扎實有序地向前推進。
四、分工負責
農保工作是一項政策性、社會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各方面協同推進的系統工程。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樹立全鎮一盤棋的思想,強化工作責任,加強協調配合,確保按時足額完成征繳任務。在鎮農村醫療保險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全鎮各單位人員的保費征繳工作由鎮農保辦公室負總責。具體分工如下:(1)各類企業中戶口在本鎮的在職職工的應參保人數(包括本市臨時工及外鄉鎮在本企業的職工),由鎮農經中心會同地稅部門核定,然后以企業為單位按30元/人的標準由地稅部門負責代征收,該資金由企業承擔,征收的資金交鎮財政所。各企業外來務工人員的參保人數,由鎮農經中心會同地稅部門核定。在堅持企業自愿、整廠參保的前提下,由地稅部門根據企業外來務工人員登記表(企業蓋章、法人代表簽字),以企業為單位按50元/人的標準負責代征收(其中:企業承擔30元/人,個人自負20元/人,個人自負部門先由企業代繳),征收的資金交鎮財政所。(2)個體工商戶的應參保人數(業主及雇主,業主及雇工包括本市外鄉鎮在本鎮從事工商活動的人員),由鎮衛生科會同工商部門核定,然后以戶為單位按30元/人的標準由工商部門負責代征收(該資金由業主承擔),征收的資金交鎮財政所。
五、補償標準
為了讓大多數患病住院的參保農民得到更高的保障、更多的實惠,今年調整了補償標準,提高了保障水平。各類參保者的住院費用補償,按下列規定分次、分級計算。具體標準如下:
300元以下:不予補償;
301元—2000元:補償40%;
2001元—5000元:補償45%;
5001元—10000元:補償60%;
10001元—30000元:補償70%;
30001元以上:補償80%。
全年累計最高補償額為60000元。
一、主要目標
繼續保持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100%和社會化發放率100%。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達到26.11萬人,全年征收養老保險費達到14.29億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4.95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為5.80萬人,全年征收工傷保險費3730萬元。企業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率達到95%,核查享受基本養老金資格認證率90%。
二、重點工作
(一)做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
根據川辦發[2008]15號、川辦函[2009]302號和內府辦發[2010]3號文件關于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相關精神,按照市勞動保障局統一部署,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嚴格把握政策標準,精心組織實施,積極穩妥做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
(二)開展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
根據部、省關于開展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的工作部署,制定我市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流程,多形式、多渠道開展相關政策宣傳和業務咨詢服務。立足于工作需要,充實經辦窗口人手力量、強化業務培訓提高,積極總結經驗、分析不足,著力推動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接續工作順利開展。
(三)強化新型農保試點指導管理
認真指導做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加強對試點工作中機構、人員、技術、硬件支撐需求問題的協調解決,進一步提高新型農保經辦能力。同時,切實加強試點工作的組織指導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四)繼續實施社保特殊政策
繼續實施因災和應對金融危機社保特殊政策,認真總結縔,鞏固成果,進一步優化流程,強化服務,嚴格政策,規范程序,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五)積極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
以廣覆蓋、保增長為奮斗目標,努力挖掘新的擴面資源,著力穩定費源。繼續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為重點促進養老保險擴面;進一步鞏固煤炭、建筑等高風險企業工傷保險擴面成果,積極推進以商貿、餐飲、娛樂等服務業為重點的“平安計劃”二期工程。同時,按照省局要求,在年內將“老工傷”人員全面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對參保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和動態管理,通過目標考核、部門聯動、審計稽核、政策宣傳等措施,強化基金征繳,確保養老、工傷基金應收盡收。
(六)確保社會保險各項待遇按時足額支付
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與省局、財政、銀行加強聯系,強化資金調度,鞏固發放成果,做到當期無拖欠。精心組織實施2010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工傷人員相關待遇的調整工作,確保政策兌現,待遇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七)優化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
進一步協調配合加強街道(鄉鎮)和社區社會化管理服務機構建設,確保人員、經費、服務配備到位。繼續做好企業離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防范冒領養老金行為發生。積極推進標準化管理服務社區建設,拓展社會化管理服務內容,增強社會化管理服務能力,提升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
三、基礎管理
(一)加強內控制度建設
按照夯實基礎、規范管理年“三化”建設工作標準(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進一步完善規范養老保險業務經辦流程、工傷保險業務經辦流程及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操作流程;進一步完善規范基金管理流程和內部控制制度,定期開展社保基金監督檢查和內控制度執行情況檢查,以完善的制度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差錯和漏洞,從制度和流程上防范風險,確保各項業務順利開展和基金安全平穩運行。
(二)強化社會保險審計稽核
加大對參保單位的稽核力度,充分利用稽核手段,促進企業參保繳費。加強對工傷定點醫院的監督管理,杜絕工傷待遇的不合理支出。加強基本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落實部門聯動機制,切實防范冒領基本養老金行為。
(三)做好基礎數據管理和應用
在去年“數據質量年”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清理參保人員基礎數據,查漏補缺,做到數據真實完整,為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省級統籌奠定基礎。強化數據基礎管理,深入開展數據分析應用,不斷提高基礎數據的質量和價值。
(四)實施標準化建設
按照部、省關于社保業務檔案實施標準化建設的要求,以“制度措施、場地設施、專業人員、經費保障”四落實為目標,在省局的統一指導下積極開展業務檔案達標活動,推動全市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的標準化建設。
(五)狠抓社保宣傳工作
高度重視宣傳工作。主要以形勢任務宣傳、政策法規宣傳、工作熱點宣傳、業績成效宣傳、先進典型宣傳為重點,積極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簡報等載體做好社保宣傳,達到普及社保政策知識,總結交流經驗,分析彌補不足,進一步激發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